书城传记卡夫卡
10042500000079

第79章 卡夫卡 菲利斯(38)

卡夫卡很多未写完的小说都涉及到了命运的主题。他死后出版的三部主要小说都没有写完,尽管这对读者来说似乎并不是问题。7月,他把《失踪者》放到一边,开始写作《审判》--直到1914年10月,《失踪者》的最后一部分才最终写完。同时7月他还写作了《在流放地》,尽管卡夫卡认为,它带有"明显的不可消除的缺点",他还是在12月初向布洛德和奥托匹克朗读了这篇小说。7月,他创作了小说《在法的面前》,并且终于"完成"了《审判》。尽管卡夫卡常常抱怨写作困难,但他仅用了六个月就完成了这部长篇。加奈蒂指出:"作为一名作家,1914年最后五个月无疑是卡夫卡的第二个创作高峰"。第一个高峰显然是在1912年秋天。1914年12月底,他开始写另一篇小说《巨鼹》,并且"几乎对其毫无所知"。卡夫卡认为"每篇小说的开头初看上去都是可笑的",似乎不大可能保存自己,但是"人们忘记了,小说,只要它有理由存在,其肌体内部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完备结构,即使这一结构尚未完全展开"。《巨鼹》要讲述的是乡村和城市的主题,这是卡夫卡经常关注的问题。

1914年新年前夜,卡夫卡总结了8月以来的创作:"写作……总的来说既不少也不坏,然而种种迹象(失眠、头痛、心力衰竭)表明,我的能力不会持续很久"。卡夫卡之所以认为自己的创作能力即将枯竭,原因并不清楚。这个时期没有疾病诊断书,没有医生的报告,他也没有向办公室请假。我们不禁怀疑,他是不是出于一种悲观的想像,希望自己处在这种境地当中。当然,自我惩罚仍然是他这个时期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

《失踪者》最初于卡夫卡去世后三年,即1927年出版,出版时布洛德将其改名为《美国》。我们已经知道,这部小说的第一章已经由库尔特沃尔夫在1913年5月出版了。最近一个翻译这部小说的译者,给它起了一个极为恰当的绰号,称它是"卡夫卡三部长篇小说中的灰姑娘"。这部小说不像《审判》和《城堡》那样有名,而且乍看起来缺少明显的"卡夫卡风格",然而它却是一部极富特色的作品。自从1912年的《判决》唤醒卡夫卡的创造力之后,他的大部分小说都完成于创造力旺盛的几个时期,当初为了写作《变形记》,卡夫卡对这部小说暂时搁笔了,在同菲利斯交往陷入困境的那段时期,他更是把它弃置一旁,直到1914年秋天才继续创作。1913年,当卡夫卡把《司炉》交给沃尔夫时,他建议把它同《变形记》、《判决》合为一本书出版,书名就叫《儿子们》。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理由是显而易见的:三篇小说都与一些年轻人的命运有关,他们或者被放逐、受到威胁或者被自己的父亲判处了死刑。尽管它们并非"自传体"小说,但弗朗兹同赫尔曼这对父子的关系隐含在每篇小说的背后。这种父子关系使儿子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内疚感,《失踪者》同样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卡夫卡把它称作"狄更斯式"的小说,这从一方面来说是合理的--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和其他一些小说都讲述了天真的年轻人离开家门,去闯世界的故事--但这种对照却容易让人忽视一个问题,即《失踪者》本身是一部更为复杂、混乱的现代小说。卡夫卡对小说第一章《司炉》的看法尤其值得注意。他在1917年秋天写道:"我现在看明白了,我原来的意图是写一部狄更斯式的小说,但我汲取了这个时代耀眼的强光和我心中黯淡的微光,使得这部小说更为丰富"。这一巧妙的评价吸引人们注意到这部小说的现代性和其中蕴涵的人的因素。事实上,尽管他开始写这本书时沉浸在狄更斯的作品和传记中,卡夫卡对狄更斯的"可怕的无精打采"是持保留意见的,他认为,狄更斯的小说那"感情充沛的风格背后是冷酷无情"以及"粗糙的人物"。他崇拜狄更斯"丰富的、随意挥洒的"大手笔(与卡夫卡本人那谨慎、精细的风格如此不同),但他最终发现,狄更斯的作品中带有一种"野蛮",他希望自己写作中避免这种野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