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上班做儒家下班做道家
10068800000017

第17章 返璞归真:怡养真元,留一份淳朴于后世(1)

道家认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朴和纯真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虑欲念不断萌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和各种物质的诱惑,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不断地被消耗,原有的淳朴天性也逐渐被蒙迷,若进一步嗜欲无止,将严重损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从此背道而驰。因此道家倡导返璞归真,要回归自然、回归简单,使心性和生命返到淳朴纯真的状态。

越简单,越快乐

【道家箴言】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其实,快乐很简单,就像马儿吃饱了草后,能在软软的大草原上尽情地奔驰;就像狗儿啃完了骨头后,能在午后的阳光下打个盹;就像猫儿抓住了老鼠后,能得到主人温柔的抚摸。而对于我们来说,快乐应该是饿了有饭吃,渴了有水喝,困了有床睡。然而,尘世中的我们,却被欲望蒙蔽了双眼,快乐也渐渐变质了。从现在起,我们应抛弃欲望,大喊一声:我简单,所以我快乐!

春秋时期的晏子,便是一个没有贪欲,能享受简单的快乐之人。

春秋后期,有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名叫晏子。

有一次,当晏子刚开始吃饭时,齐景公派遣的使者就到了。于是,晏子便将自己的饭食,分给使者吃,结果,使者没有吃饱,晏子也没有吃饱。

使者回到宫里后,便把这事告诉了景公,景公说:“唉!晏子的生活,竟然这么清贫,我怎么一点也不知道,这是我的过失啊!”于是,他派官吏送给晏子千镒(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是二十四两)黄金和市井的税收,让他用来款待宾客,然而,晏子却辞谢不受。

齐景公得知此事后,又再三派人给晏子送去银子,晏子却依然推辞,并说道:“我的家并不贫困,我现在过得很快乐啊!君王您的赏赐和恩泽,已经覆盖了我父、母、妻三族,还延及到了我的朋友。除此之外,我还有多余的钱财,用来赈济百姓,由此可见,君王给我的赏赐已经很优厚了!”

“我听说,从君王那里得到过多的财物,而又施惠给百姓,那就是代替君王统治百姓,忠臣是不能这样做的;从君王那里得到过多的财物,而又不施惠于百姓,那就成了储藏钱财的竹箱子了,仁慈的人是不会做这种事的;先从君王那里接受财物,然后又得罪于士人,自己死后钱财又转移到别人手里,这就是为他人收藏钱财,聪明的人是不会做这种事的。粗疏的布衣,一豆(古代的计量单位,四升为一豆)的粮食,够我安家度日就可以了。”

齐景公听完晏子的话后,对他说:“我的先君桓公,将五百社(社,古代一种居民组织,二十五家为一社)封赏管仲,他一点儿不推辞便接受了,您又为什么要辞谢我的赏赐呢?”

晏子说:“我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我想管仲失误的地方,或许正是我做得正确的地方吧,所以,我再次拜谢而不敢接受您的赏赐。”齐景公听完后,便不再说什么了,但心里却更加敬佩晏子了。

老子曾说过,我有三样法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即慈能勇,俭能广,不敢为天下先能成器长,这三样法宝,我要小心地持守住,一直保有它。其实,这既是老子的自述,也是他对学道之人的告诫,更是在教导我们应注重自己的修行,怡养真元,始终保持一颗淳朴的心。

生活中的我们,对于生活总有诸多的要求,对物质的追求,也是永无止境。我们都在没完没了地追求那些,大家普遍认同的来自外面世界的各种诱惑--更大的房子,更豪华的汽车,时髦的衣服,有地位的朋友,以及事业上的令人炫目的成就等等。尽管我们可以在某些方面得到满足,但是这些东西最终带给我们的是患得患失的忧虑、压力,以及令人疲惫不堪的混乱情绪。

然而,在我们追求复杂生活的同时,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渐渐失去了原本的平静。不妨来看看我们的周围,便很容易发现所有的人,都在紧张地忙碌着。而且,这种忙碌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忙碌,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忙碌,我们都被包围在混乱的杂事、杂务,尤其是在杂念之下,我们的心灵被世俗的东西推动着、裹挟着,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从此没有了心灵的位置。

或许,在竞争的压力下,我们失去了内心的安全感,产生了无事可做的恐惧,于是,急急忙忙地到处找事情做。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会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之中,距离真正的快乐,甚至距离真正的生活越来越远!因此,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回归到简单的生活之中,以获取心灵的宁静与从容,获取简单而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生活中,有一个问题一直都困扰着我们:什么是快乐?也许,面对快乐,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同样的境遇,有些人觉得快乐,有些人却觉得不快乐,那么,快乐究竟是什么呢?有时,快乐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它总喜欢和我们捉迷藏,永远与我们若即若离,殊不知,它就在我们身边,只是它摸不着,也闻不到,于是,我们总觉得它很遥远。

平凡,也是一种境界

【道家箴言】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道德经·第十九章》

人生在世,都希望自己能够活得不平凡,殊不知,平凡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追求平凡,便不会产生不必要的纷争。回归平凡,便可以冷静地透视人间百态;享受平凡,便能够寻找到内心真正的快乐!看看那些不平凡的人,能者为争名夺利,而个个拼得你死我亡;美者为维持容貌,而天天担忧年华老去。因此,不难看出平凡不仅仅是一种态度,还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对于平凡的看法,我们不妨来看看春秋时期阳子的经历。

春秋时期,阳子出差来到宋国都城商丘,在一家豪华的旅馆下榻。旅馆的主人相当富有,养了两个年轻的小妾,然而,这两个妾氏却一个美得惊人,一个丑得吓人。

那位美妾苗条修长,婀娜多姿,双眸顾盼生辉,两眉弯如新月,从乌发到素足般般入画。不仅容貌可人,而且能歌善舞。这样美丽又加上如此聪慧,谁见了谁都忘不了她。而那位丑妾就别提了:皮肤黑而且粗,身材和双手又粗又短,阳子不明白旅馆这位阔气的老板怎么爱上了她。

可是,阳子住了几天后,却发现情况与他想象的完全相反。那位丑陋的妾氏不但受到旅馆上下所有人的尊敬,而且,旅馆的老板也和她形影不离;而那位美妾,则受到众人的鄙视,旅馆的老板对她似乎也不怎么感兴趣。

对于这种现象,阳子感到大惑不解。于是,他向旅馆的一个服务员暗暗打听其中的缘故,那位服务员不敢说实话,怕因此被老板炒了鱿鱼,便非常含蓄地对阳子说:“你再住两天观察一下,就知道其中的原因了,又何必向别人打听呢?”这让阳子更觉得事有蹊跷,便开始留心观察这两位妾氏。

只见那美妾,因对美貌的自我意识太强,时时都感到自己美如天仙,于是,将所有人都看成丑八怪,她的神情,常常又冷漠又高傲,总想别人都跪在她的脚下,以此来仰慕她、恭维她,那份骄矜之气,让所有人都受不了。

而那位丑妾呢?她自知外貌丑陋,却并不回避自己生理上的缺陷,也没有因此而自卑,更未因此而抬不起头来见人,只见她待人接物都谦恭随和,将旅馆中的服务员们都当做自家人一般平等相待,并且,还从来不因为自己与老板的关系,而趾高气扬地使唤他们。

原来如此,通过观察以后,阳子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美妾自以为艳压群芳,所以处处以美炫耀自己,因而大家由喜欢她变成了厌恶她,慢慢地也就看不出她美在何处了;但丑妾却自谦其丑陋,为人亲切诚恳,人们反而忽略了她的丑陋,慢慢地看习惯了,也就不觉得她丑陋了。此时,阳子也领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的美丑的变化就这样,内在的平和,外在的平易,此丑亦美;内心傲慢,外表冷漠,此美众人也会望而避之。

老子曾说过:平淡是一种最高的美。一个人应立身淳厚,而不居于浅薄,外表朴实而不崇尚虚华,抛弃浮华而选择平淡。其实,如果过分地追求美感,反而达不到美的目的。不仅如此,过分看重自己的美貌,反而会将自己弄得很丑陋,而对于丑陋的人而言,只要不避丑就不一定丑陋,倘若怕露丑,那就必然丑陋定了。其实,老子是想告诉我们,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宜人,就格外叫人钦慕。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凡事我们都喜欢追求不平凡的美,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的美,于是,当我们终于有一天得到了美时,却发现自己因被世俗蒙蔽了眼睛,而误认为那些所谓的美,就是自己想要得到的,不禁后悔不已。其实,人生在世,只有我们能拥有一份美丽的心境,那么,关于我们的一切,在别人的眼中便都是美的。

也许,平平淡淡的生活,会让我们默默无闻,然而,却能让我们远离世俗的纷扰,尽情地享受世间一切美好。倘若我们执意要踏进争名夺利的世界,想必我们的人生,便只能生活在钩心斗角之中,当耗尽了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青春以后,蓦然回首间,却发现自己的人生,剩下的只有遗憾罢了。

生活中的我们,往往都错误地认为:一个人活得春风得意了,或者功成名就了,那才算得上是快乐。于是,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我们常常明争暗斗,让自己活得不仅疲惫,而且,还非常狼狈。其实,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无非是为了使自己更加快乐幸福而已,当我们每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家时,不妨问一问自己:心海是否阳光暖照?心路是否一片坦荡?

调整心态,无欲则刚

【道家箴言】

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不可否认,我们的生存空间,的确具有一定的物质属性。于是,日常生活中的我们,会希望自己吃得好一点,住得好一点;希望自己病痛少一点,快乐多一点,这些都是正常的欲望,都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我们放纵自己,任由私欲膨胀,必然会脱离做人的基本原则,最终成为权力或金钱、美女的俘虏。因此,人只要抛弃私心,就会光明磊落,就会处事公道,这就是无欲则刚。

纵观中国历史,苏武可以称得上是无欲则刚的典范。

苏武出生于汉武帝统治期间,他跟父亲一样,都在朝廷当官。然而,在他四十一岁那年,他奉命以皇帝特使的身份,前往匈奴,匈奴这是一个由中亚突厥语族人所建立的邻近国家。在公元前101年,匈奴的新任首领决定与汉朝求和,并下令将被扣留的汉人送回国土。汉武帝为了报答首领的好意,特派苏武也护送被扣留的匈奴人回国,并且,还带了丰厚的礼物,送给匈奴的新王。

苏武和他的百人代表团完成了使命,但是,在归途中,他的副使张胜因共谋劫持匈奴太后,而东窗事发,结果连累苏武让苏武也被抓了,还被带到了匈奴王的面前问罪。匈奴王非常欣赏他的品行和才华,因此,对苏武深刻印象,首领表示,如果苏武肯投降,他不但愿意原谅苏武,还保证他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然而,苏武却并没有接受首领的好意,反而向匈奴王解释说:他自己虽然没有牵涉到劫持阴谋,可是,他觉得自己应该对副使的行为负责,因为他使汉朝皇帝丢了脸,所以他已经无脸回国了。苏武一边说,还一面拔剑自杀,幸好他自杀不死,只是弄伤了自己,经匈奴医生医治后,便渐渐痊愈了。

事后,匈奴王对苏武的印象更好,于是,命其亲近臣卫律再去劝降。

卫律先以死做威胁,迫使张胜投降了,但苏武却无动于衷。紧接着,卫律又以高官厚禄做利诱,但是,这些也都被正直的苏武拒绝了。此时,匈奴王以为是自己对苏武太好了,心想,如果让他吃尽苦头,他一定会改变主意,于是,便派人将他关进地牢,不给饭吃,也不给水喝。苏武又饥又渴,只好去吃地上的冰雪充饥解渴,却始终都不肯背叛自己的国家。

随后,匈奴王又下令,把苏武放逐到冰天雪地的东北去牧羊,并告诉他,在公羊生小羊之前,不准他离开那里。在冰天雪地的荒野上,生活是极端困苦的,尽管如此,苏武还是坚贞不移,保持效忠国王和国家的原则。

后来,仍然不死心的匈奴王,又派遣早先投降的汉朝官员李陵,去劝苏武投降,但是,李陵却屡劝不成。李陵还告诉苏武,他的两个兄弟,在执行公务时自杀了;他的母亲,因年老也死了;他的妻子,显然已经改嫁;他的儿子好像也失踪了,即使回去,也没有什么意思了。对于这一切,苏武依然无动于衷,相反,他却告诉李陵,如果一定要他投降,他将立刻自杀。

李陵劝降不成,只好离去,但是,他却对苏武的正义行为,更为钦佩了。

终于,经过了十九年的牧羊生活以后,苏武得到匈奴新王的允许,准他回国了。然而,当时的苏武,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而他代表团的团员们,也死的死,降的降,只剩下九个人陪他回归故乡。

苏武回国时,汉武帝已经去世了,由汉昭帝继承皇位,为了奖赏他坚贞的爱国精神,汉昭帝颁赐了厚礼给苏武,并且封地给他。但是,苏武却始终过着简朴的生括,将自己的大部分财富,都送给了百姓。

苏武的事迹,让人们崇敬万分,并被人们一代一代的传了下来。

不可否认,贪厌是我们丑恶的一面,但老子却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纯真的,而人类种种不合理的丑恶行为,都是不合理、不完善的制度,造成人性扭曲的不正常现象。因此,老子坚持去伪存真的观念,他觉得我们应该摒弃所有会引起贪欲的东西,保留人性善美而契合自然之道的东西,这才是我们应该行走的道路,才是我们获得快乐的捷径。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有钱的人说自己不快乐,没钱的人说自己更不快乐;美丽的人说自己很烦恼,貌丑的人说自己更烦心,为什么会这样呢?大部分原因都是欲望在作祟,在这个经济市场下的现代社会,我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欲望,并且,一点小小的欲望,也可以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动力,这都是正当之欲,但是,如果我们任由自己的欲望发酵,而不加以节制的话,那就危险了。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得更好,于是,我们总会在各种可能的条件之下,选择那种能为自己带来较多满足感的活法。殊不知,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追名求利之外,我们的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那就是甘愿做个淡泊名利之人,粗茶淡饭、布衣短褐、返璞归真,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品味出生命的美好,才能享受到生活的快感!

唯有寡欲,才能胸怀宽广,才能乐观旷达,才能心态平和。

欲望,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戒掉的毒瘾,然而,当我们费尽心机得到了很多,却在蓦然回首时,发现那些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者说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当我们需要面包充饥时,却想用巧克力来代替,于是,我们依然饥饿;当我们需要清水解渴时,却想用饮料来代替,结果,我们越喝越渴,这就是欲望的代价,唯有拂去事物外表的尘埃,我们才能看到生活的真谛。

清心寡欲,返璞归真

【道家箴言】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道德经·第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