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上班做儒家下班做道家
10068800000005

第5章 宽则得众:正心修身,克己复礼(1)

孔子讲『仁爱』是说『宽则得众』。就是你对别人宽容,你就会得到朋友的信任和众人的爱戴。在工作中,如果大家都能彼此宽容,做到互相关心,互相支持,求同存异,就能形成和谐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总是从一己之利出发,彼此排斥,互不相让,摩擦不断,就不利于维护团结,就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凡事不必斤斤计较

【儒家箴言】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职场中,人与人各有不同,由于性格、见解、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同事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小矛盾。此时,我们不妨用“和气”来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凡事多忍让一些,多宽容一些,多欣赏和赞美对方的不同之处;如果我们“急风暴雨、迅雷闪电”,则会影响同事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会导致友谊的破裂,反友为敌。所谓“以和为贵”,倘若不和,那么,我们失去的将会更多。

对于这一点,宋朝的王安石与司马光,可谓是深有体会。

宋朝的王安石与司马光十分要好,两人在公元1019年、1021年相继出生,似乎是上天安排好的一样,年轻时,他们都曾在同一机构担任同等的职务。两人互相倾慕,司马光仰慕王安石绝世的文才,王安石敬佩司马光谦虚的人品,在同僚们中间,他们俩的友谊简直成了一种典范。

做官好像就是与人的本性相违背,两人的官愈做愈大,心胸却慢慢地变得狭窄起来。本来互相尊重、志同道合的两位老朋友竟反目成仇。人们简直不敢相信,他们竟是因为互不相让而结怨。两位地位居高、互相倾慕的朋友,成了两只好斗的公鸡,雄赳赳地傲视对方。

有一次,洛阳牡丹花开,包拯邀全体僚属饮酒赏花。席中包拯敬酒,官员们个个善饮,自然自便自给,只有王安石和司马光酒量极差,待酒杯举到司马光面前时,司马光眉头一皱,仰着脖子把酒喝了,轮到王安石的时候,他却执意不饮,全场哗然,酒兴顿扫。

司马光大有上当受骗、被人小看的感觉,于是喋喋不休地骂起王安石来。怎料到一个满脑子智慧的人,一旦动怒,开了骂戒,比一个泼妇还可怕。王安石也开始痛骂司马光。自此两人结怨更深,王安石得了一个“拗相公”的称号,而司马光忠厚宽容的形象在人们心中也大打折扣,以至于苏轼都骂他,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司马牛”。

时光如流水,转眼他们到了人之黄昏,王安石和司马光对他们早年的行为都有所后悔。大概是人到老年,与世无争,心境平和。世事洞明,方可消除一切拗性与牛脾气。王安石曾经对其说过,以前交的许多朋友,都得罪了,其实,司马光这个人是个忠厚长者。司马光也称赞王安石,夸他文章好,品德高,功大于过。

仿佛上天又有安排,两人在同一年的五个月之内相继归天,天堂是美好的,“拗相公”和“司马牛”尽可以在那里和和气气地做朋友,吟诗唱和了,任何政治争斗、利益冲突、性格相违,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了。

“仁”是儒家的中心思想,孔子广施仁道,宣扬宽容的力量。因此,他博得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而心胸狭窄的人,终究会两败俱伤!《易经》中云:“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人处世胸怀坦荡,即使是无辜蒙冤,也是吉祥的征兆。由此可见,如果没有一种宽广的胸怀,没有一种平静的心境,是很难获得幸福和快乐的!

古人云:“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凡事都斤斤计较,甚至为了些微不足道的小过节,而与同事们互相诋毁,互相仇视,互不尊重,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因此,与人相处需克制自己,得饶人处且饶人!在纷乱而复杂的职场,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真理,那就是往往气量大的人,人缘都非常好,而喜欢斤斤计较的人,都会招致别人的厌恶。要知道,人缘可是职场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啊!

职场中,如果说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办事能力,以及个人才华,是使他得以步步高升、平步青云的“硬件”,那么,被上下认可,左右逢源,深谙应酬的艺术,恐怕就是出人头地的“软件”了。职场之中,遭受同事的刁难几乎在所难免,那么,学会宽容则是你的良药。尽管“良药”苦口,但药到病除后,你便能为自己的晋升之路,添一块砖,加一片瓦了。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那么,处于钩心斗角的职场中的你,若要想加薪升职,就必须先打好群众基础,即必须具备宽宏大量的高尚品德:宽容地包容同事的缺点,宽容地接纳同事的刁难,宽容地面对利益的不均。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以上几点,玩转职场便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

得民心者,得天下

【儒家箴言】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

一个人不能没有朋友,也不能没有对手,但在职场中,对手和盟友是没有明确界限的,就像打牌斗地主一样,随着情况的变化,对手和盟友也在不断变化。然而,作为职场中的一员,一定要切记,不能将所有的同事都推向对立面。否则,不但不利于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还极易引发众怒,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最后,就只能选择抱头鼠窜了。

看了下面三国时期的曹操的这则故事,我们更应该好好反思一番。

三国初期,汉宁太守张鲁想巧夺西川,欲争“汉宁王”之位,西川刘璋急忙遣张松去向曹操求援。刘璋给曹操的献礼是一批金银珠宝,张松却暗地藏了一幅西川的地形详图。当时川中的有识之士都感到在群雄竞争的形势下,糊涂而又懦弱的刘璋绝对不能保住西川,因此不少人都有另投靠山的打算。张松借出使的机会,带着这幅极有价值的军事地图,便做了这种打算。

张松一行到了许都,等了两天才得以面见曹操,心中大为不快。而且丞相府的上下侍从都公开索贿,索贿成功后,才肯引见,这使得张松更为不满。曹操傲慢地接见张松,见面即责问:“你的主人刘璋,为什么这几年来都不进贡?”张松巧妙地解释:“因为道路艰难,贼寇又多,常常拦路抢劫,不能通过。”曹操厉声喝道:“我已扫清中原地区,哪里还有什么贼寇!分明是捏造借口。”

张松是西川有名的人物,他博览群书,有超人的见解,以富有胆识闻名。自从到许都,曹操的慢待已让他心中十分不快。今天又见曹操这般蛮横,便断了投奔他的念头,并决心教训他一番。曹操话刚落音,张松嘿嘿一笑说:“目前江南有孙权,汉中在张鲁,荆州有刘备,他们中间拥有军队最少的也有十余万人,这能算太平吗?”

这一段抢白顿时使曹操窘得哑口无言。曹操一开始见到张松就不喜欢,现在又发现他言语冲撞,更觉不快,于是一甩袖子,起身转进后堂去了。

此时,曹操左右的人纷纷责怪张松不该如此无礼。张松冷笑一声道:“我们西川可惜没有会说奉承讨好言辞之人!”话音刚落,立即召来一声大喝:“你们西川人不会奉承讨好,难道我们就有这样的人吗?”

张松转眼一看,原来是丞相门下的掌库主簿杨修。杨修看得出张松对曹操的傲慢,非常恼火,于是,便为曹操美言了几句,张松闻言,冷笑一声:“我听说曹丞相文的方面不明白孔孟之道,武的方面不了解孙武、吴起的兵法,仅仅依靠强横霸道取得丞相的高位。”

杨修一本正经地说:“先生居住在边地,应该不知道丞相的杰出才干吧?我不妨让你开开眼界。”说着,叫手下从书箱里拿出几卷书给张松看。张松一看书名题作《孟德新书》,于是从头翻到了尾,其中共有十三篇,都是谈论战争中的重要策略的。

张松看完,竟然颇有些不以为然,问道:“杨先生怎样看待这部书呢?”

杨修不无炫耀地回答:“这是曹丞相模仿十三篇《孙子兵法》博古通今而成,你看这部书可以传之不朽吗?”

张松竟扬声大笑:“我们西川三尺高的孩子都能把这部书背下来,如何称‘新’?这原是战国时代一位无名氏的作品,曹丞相把它盗窃来表现自己而已!”

杨修嗔怪地说:“这完全是丞相一手写成,先生竟说川中孩子都能背诵,欺人太甚了吧!”

张松当即讲:“先生若不相信,我马上背给你听。”接着,便合起书来,从头到尾将书一字不差地背了一遍。

杨修大吃一惊:“张先生过目不忘,真是天下的奇才啊!”

后来,杨修在曹操面前夸赞张松,请曹操考虑重新接见张松,却终因双方的观点差距太大,张松又讽刺曹操一番,然后离开许都,并将那张十分有价值的地图献给了刘备。可惜曹操一辈子都在招揽人才,却因自己一时的骄矜之态错失人才,反而助了他人一臂之力。

《论语》有云:“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他会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什么有道德就不会孤单呢?孔子说:这是因为“必有邻”。从字面上来看,“邻”指的是邻居,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作是同事,这句话实是在教导我们,无论我们的职位有多高,对待自己的同事,都应该以宽容的德行去面对。

儒家思想,非常注重德行,孔子觉得:德需要修,心需要修,修德养心应该是每一个人的毕生功课。其实,人,不是生而有德,也不是生而无德,即使天性再良好的人,也需要修养,才能真正地成为有德之人,因为我们一直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在改变中,我们会慢慢地丢失自己的德行,一个丧失了道德感的人,他的生命是不可能获得快乐和支持的。

然而,在职场之中,却不乏像曹操这样的人物,“一朝得志,便开始语无伦次”了,富而有德的人,在职场中非常难见。殊不知,如果我们一旦升职,便用强硬的语气对别人说话,就以霸道的姿态去工作,时间一长后,便会遭到所有人的反对,等我们一不小心,从高高在上的位置上摔下来时,想必我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伤痛,还必须承受别人曾经的创伤。

因此,职场中的我们,应该学会宽宏大量,进而与人为善,广结善缘。

职场之中,同事间的关系往往是复杂而又微妙的。因此,我们必须时刻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分清楚谁是对手,谁是盟友,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好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否则,你便很难在职场立足。

退一步,海阔天空

【儒家箴言】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论语·公冶长》

忍耐是职场中最常见的技巧,在收敛低调中做人,在挫折屈辱中做事,在巧与周旋中攀升,这就是行走职场的技巧。俗语有云:“让一让,六尺巷”、“大丈夫能屈能伸”,在与同事们交往时,不妨适时地退一步,便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海阔天空了,也许,在我们忍耐之时会抑郁,但事情过去以后,却总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人缘!

很显然,对于儒家提出的这一点,著名诗人李白并没有领悟其精髓。

天宝元年(742年),李白来到京城赶考。

当时的考官是太师杨国忠,监官是太尉高力士,二人皆是爱财之辈,如果考生不送礼,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考中。性格耿直的李白坚决一文都不送,尽管考试那天,李白发挥出色,一挥而就,但当杨国忠一看卷上有李白名字时,提笔就批:“这样的书生,只配与我磨墨。”而高力士却说:“磨墨算抬举了,只配给我脱靴。”说完,便将李白逐出了考场。

后来,有个番使来唐朝递交国书,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鸟兽图形。唐玄宗命杨国忠宣读,他低头看了半天,却不认识半个字,不仅如此,满朝文武,竟没有一人可以辨认这些图,唐玄宗见此情景便勃然大怒。

就在这时,有人推荐了李白,无奈之下,唐玄宗只能宣他上殿。只见他走上金殿,接过番书,一目十行,然后冷笑说:“番国要大唐割让高丽城池,不然就要起兵杀来。”玄宗一听,急得连忙询问百官,有何对策,而群臣却面面相觑。此时,李白说道:“这有何难,明日我面答番书,令番国拱手称臣。”玄宗听到此话后大喜,立刻封李白为翰林学士,并在宫中宴请了他。

第二天,李白一上殿,便对唐玄宗说:“臣去年应考,被杨太师批落,被高太尉驱逐,今天看见这二两个人,臣的精神非常不佳,想请万岁命令杨国忠给我磨墨,命高力士为我脱靴,只有这样,我才能口代天言,完成这番书。”

此时此刻,唐玄宗用人心切,已经顾不了太多了,于是,爽快地答应了李白的要求。而杨国忠则被气得半死,却只能憋着一肚子气去磨墨,然后捧砚侍立;高力士则强压着心中的怒火,双手将李白的靴脱了下来,并捧跪在一旁。待两人做完这些事后,李白才提笔,写了一封陈述利害的诏书,并用番言陈述了一遍,番使听后,吓得屁滚尿流,连连叩头谢罪。

李白的这一举动,虽然获得了一时之快,却得罪了朝中的两位权贵,再加上他自己又不善于与别人结交,最终,不得不离开自己向往已久的朝堂,落下个终生不遂的报国之志。

孔子不但教导我们要修身养性,还教给了我们为人处世的技巧,儒家的智慧博大精深,凡世间之事,它皆能面面俱到。孔子主张“小不忍则乱大谋”,并认为忍不仅是一种韬光养晦之术,还是一种涵养,一种大家风范,这就是儒家的处世哲学。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与一些特殊的人事上,必须做到隐忍不发,含而不露,喜怒不能形于色,愠恨不能露于外。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难免会由于自己的弱小,或能力的低下,而受到别人的欺压凌辱,甚至是盘剥,当我们遇到这些情况时,是用鸡蛋碰石头简单地反抗,还是忍耐一时的屈辱,积蓄力量,寻找摆脱欺辱的方法?很明显,后者才是正确的解决方案,却是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够选择的明智的方法,先忍屈辱,再图强。

俗语云:“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这种匹夫之勇,就是坏在没有忍。人心有美丑善恶之别,当受辱于人前之时,是反戈一击,睚眦必报,还是宽容大度,化干戈为玉帛?这就要看个人的修养程度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忍耐是为了保全人生的一种谋略,是一种弹性的前进策略,就像战争中的防御和后退,有时它们却恰恰就是赢得胜利的一种手段。

在我们的职场生涯中,地位、宠辱总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当我们受宠之时,便有仇报仇,有怨报怨。那么,当明天别人在我们之上时,便要品尝自己曾经种下的恶果了。但凡有理想、有抱负的人,都不会将时间放在小事上,更不会为了一些小事而纠缠不清。

冤家宜解不宜结

【儒家箴言】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辱不行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穷受用。

--《菜根谭·概论》

人都有七情六欲,生活在职场之中的我们,也会不可避免地在受到欺负时憎恨对方,然而,仇恨只能给我们增添负担,不但会伤害自己的身体,还可能会迁怒到身边无辜的人们。如此一来,我们的职场之路,会走得异常艰难。因此,与其在自己心里埋下怨恨的种子,不如学会大度地宽容别人。秦国的一代名相范雎,便有这种难得一见的包容之心。

一代名相范雎,起初投靠在中大夫须贾的门下。

有一年,范雎随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知道范雎之贤,便赠给他重金和牛、酒等物,他婉言辞谢了齐襄王的好意。但须贾知道这件事以后,却以为他向齐国泄露了魏国的秘密。于是,回国以后,须贾便将此事报给了魏国相国魏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