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内基是苏格兰人,他母亲生他的时候,连产婆都请不起。一家人吃不上饭了,无奈之下移民美国,因为听说这里的机会更多些,那一年小卡内基12岁。少年的卡内基就生活在贫民窟里,当然这是以现代的眼光去看,但即便是贫民窟,他们的经济条件照样还是比待在欧洲要好。小卡内基在一家纺织厂找了份工作,一天工作12小时,一周工作6天,每月薪水不到5美元。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卡内基认识到,铁路在将来必定会有大发展,此前的铁路桥很多都是木结构,很容易损坏,将来纯钢结构的铁路桥必定会大行其道,因此钢铁的需求量会猛增,他的判断非常正确,因此财富才会滚滚而来,挡也挡不住,有一次卡内基感叹说:世上竟然有这样的买卖!
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铁器了,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铁制的农具,这属于当时的高科技概念,因此炼铁算不上是新发明,唯一不同的是,人类在19世纪发现了工业化大规模炼铁的秘诀,1856年英国人亨利·贝西默【Henry Bessemer】发明了贝西默转炉,将炼钢效率成倍地提升。
在这里还要解释一些钢铁的基础知识,第一章小黑的故事里已经提到过钢铁的炼制,简单地说,就是从铁矿石中将铁分离出来,把烧红的铁水倒入模子中,铸造出完全一样的铁块,这种铁称为铸铁【也叫生铁】,由于每一块生铁的边缘连在一起,看上去就像是一群吃奶的小猪,所以在英文中生铁称为Pig Iron。这种铁含碳量很高,虽然比较硬,但太脆,容易折断。想象一下,如果古代打仗的时候手里的兵刃突然折断了,这可怎么办?好在铁匠想出个办法,他们发现只要反复地锤炼,就可以把生铁中的碳全部氧化掉【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原理】,这种铁称为煅铁【也叫熟铁】,碳含量很低算得上是纯铁,具备很大的韧性,这就是打铁的意义所在了。世界古代锻铁的最高境界大约是日本刀的制造了,其铸造工艺极其复杂,但刀的品质即使在现代也是非常优秀的,以至于当时还诞生了不少著名品牌,日式动漫中的所谓“菊一文字【现今仍是刀具品牌】”、“村正”、“正国”都是古代日本的“著名商标”。后来人们发现,既然碳含量可以控制铁的硬度和韧性,那么通过调节碳含量就可以制作出特殊品质的铁来,而这种铁就是钢,除碳以外还可添加硫、硅、锰、铬、镍、钒、钼、钨、铌、钛等,这使得炼出的钢具备了各种特性,最广为人知的大约就是不锈钢了,这是添加了铬和镍的结果,因此这两种金属的价格同不锈钢的价格密切相关。
1872年,贝西默的厂里接待了一位年轻人,这位年轻人看到新式的转炉大为吃惊,下定决心要把这套技术弄回美国,此人就是卡内基。在美国,铁矿石和煤炭的资源非常丰富,也非常廉价,卡内基最终选中了匹兹堡作为生产基地,此后该城就成为了美国的“钢铁之都”。卡内基的经营哲学很简单,首先是不断创新,创新才能保证自己的领先优势,并有效降低成本;其次是严格控制经营成本,即使在不景气的时候照样能有盈利;最后是保持手中持有大量现金,这样在不景气的时候就可以低价兼并别人的工厂。
正因为有了钢铁这种东西,美国迎来了房地产和铁路的大发展,在以前,房子的高度是不能超过6层的,太高了就很危险了,虽说封建领主的城堡能够很高,但别看外表很大,里面其实很狭小,为了保证城堡的坚固,其墙壁都非常厚。有了大量廉价钢铁之后,摩天大楼成了文明的象征。李鸿章在1896年曾去美国访问,当时有位《纽约时报》的记者采访他,问他到了美国之后对什么东西印象最深刻。李鸿章回答:
我对我在美国见到的一切都很喜欢,所有事情都让我高兴。最使我感到惊讶的是20层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楼,我在中国和欧洲从没见过这种高楼。这些楼看起来建得很牢固,能抗任何狂风吧?但中国不能建这么高的楼房,因为台风会很快把它吹倒,而且高层建筑若没有你们这样好的电梯配套,也很不方便。
在这里插一段,李鸿章的世界眼光和经济常识远超过当时的多数中国学者,但清朝即将灭亡,仅靠他之力是无法挽回的,以至于梁启超评价他“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他先后创办了很多优秀民族企业,包括江南制造局【今江南重工】和轮船招商局【今招商局集团】。值得一提的是,招商局是最早采用公开发行股票制度的中国近代企业,这便是其名称的由来,即设局招募商股。
任何一个国家,步入工业化的标志就是钢产量的大幅提升,在此期间会诞生一大批优秀的钢铁企业:在美国,是卡内基钢铁公司,1901年卡内基公司和其他十几家公司合并成美国钢铁公司;在德国,是克虏伯公司,不锈钢【其中的一种】就诞生于克虏伯的开发实验室;在日本,是新日本制铁,1965年日本钢产量超过了德国,中国的宝钢就是直接使用新日铁的工厂图纸建造的;在韩国,是浦项制铁,据说巴菲特就持有浦项制铁的股票。
中国虽在1996年时钢产量达到了世界首位,现在的产量甚至占全世界的1/3强,但中国的钢铁企业有几千家,多数规模都很小,近几年我国钢铁业的产业集中度不升反降。2006年我国前十大钢厂钢材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9.4%;而2004年、2005年,这一比例分别为34.7%、33.6%,呈逐年下降之势。集中度的下降说明了一个事实:行业的景气度正处于高位,任何一家小厂似乎都能赚钱,香港报纸调侃道:只要建钢厂,傻子都赚钱。如果景气度不佳,小厂是很难活命的。中国近年来钢铁产量大幅提高,已经达到了供大于求的地步,好在全球经济景气,对钢材的需求量很大,钢材出口可以分流一部分产能。中国政府给钢铁行业的指导意见是,到2010年前十家钢铁厂的产量要占总产量的50%,2020年达到70%。钢铁行业的整合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就像1901年美国组建的“美国钢铁公司”那样。现在之所以整合进度缓慢,主要是因为钱太好赚了,因此如果行业景气度下降,对大型钢铁企业反而是利好,届时小铁厂落后低效,不想淘汰也要淘汰。但钢铁行业的整合是否需要政府来调控,这一点值得思考。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小铁厂并非专指民营企业,由于舆论导向总是把民营钢厂描绘成高能耗低效率,因此政府的调控主要针对民营企业,其实很多民营钢铁厂效率奇高。道理很简单,民营企业是正宗的市场经济,政府可不会来扶持民营企业,只是这些企业大多不上市。
钢铁的主要去向包括:建筑业、机械制造业、汽车业、家电业、船舶制造业、石油及天然气业、铁路业和集装箱业,其中建筑业占了绝大部分,很多人对奥运主体育场【俗称鸟巢】都印象深刻,鸟巢差不多全属于钢结构,事实上用钢结构来造建筑物已经成了近年来的流行趋势,万科曾经提出工厂化生产房子,钢结构是很好的解决方案。除铁路桥梁采用钢结构之外,现在公路桥也开始采用钢结构。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连年来创出新高,中国对建筑用钢材的需求一直在上升。2007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了10万亿元人民币,这是多么恐怖的数字。
一谈到钢铁行业,媒体给予最大关注的莫过于铁矿石涨价问题了,从2005年到2007年,铁矿石价格分别同比增长71.5%、19%、9.5%,其实矿石涨价还有一层因素是这些产矿国家的货币走强,此时国内成本上升,不得不通过涨价的方式来弥补,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中国的需求强劲所致。但中国钢铁企业最大的成本压力来自海运费用的飞涨,运费的提升幅度甚至超过了矿石,原先从巴西运铁矿石到中国的费用大概是每吨20多美元,现在每吨超过了70多美元,相比之下,巴西铁矿石价格涨了5美元,但是运费却涨了50美元!需要注意的??,任何经济问题都会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但作用大小各不相同,只有供求关系才是主要因素,这关系到行业的景气程度;成本只是次要因素,这关系到不同企业的赢利能力。
既然买国外的矿石这么贵,那么国内的矿石呢?好在初中地理教过相关的知识。我国铁矿资源丰富,但大多属于贫矿,其中河北、辽宁、四川三省的铁矿储量最多,东北地区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其他一些著名的铁矿产地包括白云鄂博、攀枝花、大冶和马鞍山。在上市的钢铁公司中,自身或大股东拥有铁矿资源的主要是鞍钢股份、西宁特钢、包钢股份、酒钢宏兴、攀钢钢钒、承德钒钛等。大钢厂里宝钢和武钢的铁矿石来源主要依靠外界。下面对国内的一些钢铁巨头作个简单介绍。
以钢产量计,宝钢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属于世界500强之一,宝钢的建立同日本有很大关系,那时候中国刚刚开始意识到要利用外资和技术,而那时的日本已经属于世界经济强国了,中日双方合作,我国对日输出石油,日本则提供技术,宝钢成立。目前宝钢已经将上海本地的所有钢厂都整合起来,其产品线也属于国内最全面的,由于属于中国钢铁业的龙头,它还要肩负起行业整合的责任。在国内的钢铁企业内,宝钢的金融投资经验最丰富。
武钢的硅钢产品称得上是“一招鲜吃遍天”,其硅钢产品的毛利率达到了55%,这在钢铁行业内极为罕见,因为武钢在这方面拥有独家的技术,当然其中也有新日铁的技术引进。硅钢是含硅量在3%左右的硅铁合金,大致分取向硅钢和无取向硅钢,前者主要用于变压器制造,后者主要用于发电机制造。宝钢、鞍钢也开始研究生产类似的产品,只是技术攻关较困难。由于国内的需求巨大,很可能在较长时间内还是武钢一家独大的局面。
鞍钢也和日本人有关,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昭和制铁所,当时其钢产量仅次于日本九州的八幡制铁所,但日本投降,前苏联军队进入东北后,却把工厂能搬走的都搬走,使得整个工业生产能力降到了几乎为零。鞍钢人从头开始创业,由于其坐拥中国最好的铁矿资源,而且政府大力支持,到1957年成了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鞍钢的整体毛利率在钢铁行业内是最高的,主要得益于成本的控制技术,而且高附加值的产品居多,因此钢材的出口也非常可观。如果鞍钢和本钢合并,那么鞍本的钢产量将超过宝钢成为中国的龙头。
太钢是山西最大的工业企业,中国第一炉不锈钢就诞生于此。太钢不锈大股东拥有铁矿资源,而且其地处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太钢是世界产能最大的不锈钢企业,其技术力量也处于业内领先的位置。太钢技术中心在历次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排名为:2003年第27位,2005年第11位,2007年第4位。在钢铁企业中列第二位【第一是宝钢】。北京“鸟巢”全部不锈钢材料由太钢提供;摸出口袋里的新版一角钱硬币,这个钢也是太钢生产的。太钢还具备一项优势:其内部的团队凝聚力非常强,管理层深受员工的敬重,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常常听有人说,钢铁行业是夕阳产业,这是典型的不懂装懂。在国外确实是夕阳产业,因为发达国家该用的钢都已经用了,钢铁行业已经过了自身的高速发展期,但中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期之中,人均的钢铁消费量远低于发达国家,用外国的情况来推测中国,基本上都是错误的,就好比美国人大多超胖,要减肥,因此推测说中国人也应该吃素,那就很可笑了。在美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期,钢铁公司的股票就是超级大蓝筹的代名词,买下就基本上不会亏损了。在钢铁供不应求的状况下,钢铁厂就是一部印钞机,中国目前正处在这个阶段,甚至有传言称在中国建造钢铁厂,只要两年就能收回成本,而中国的钢铁行业高速成长期还将延续很长一段时间。但其中的问题也需要我们警惕,中国钢铁的特色是低附加值产品居多,而高端产品还需要进口,因此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凡是具备技术优势的钢铁厂都能活得更好,而这恰恰是大型钢铁厂的强项。
交通运输业
美国排名第三的富豪是铁路大王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他还有个昵称是“船长”,因为他是靠船运业起家的。当时才16岁的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从母亲那儿借了100美元,用以开创一个纽约湾的渡轮业务,没几年,他的业务猛增,航线不断增加,船只也扩展到100余条。他大量采用当时最高科技--蒸汽船,蒸汽船主要用在内河运输领域,在海洋里帆船只要调整角度,完全可以做到逆风逆流而行,但在内河可不行,如果是顺流而下还好办,逆流而上就没办法了,这时候只能靠纤夫来拉,成本极高,但蒸汽船的发明使得内河运输成本大大降低,随着蒸汽船的不断改进,它不久后取代了帆船成为远洋贸易的唯一工具。国际远洋贸易真正的爆发则是在100年后的20世纪50年代,那一年发明了集装箱,后来又将集装箱标准化。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海运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但其主要成本竟然花在了陆地上,传统码头的最大特色就是庞大的苦力【coolie】大军,这些劳工负责从船上把货物卸到陆地,再把陆地上的货物搬上船,效率低下不说,码头上还常常是一片混乱,那些来到异国他乡的船员常常能够在当地玩上几天,因为货物的装卸要花好几天工夫,而集装箱普及之后,即使是万吨巨轮,用大型龙门吊几个小时就能装卸完毕,这一效率的提升幅度是惊人的。例如,上海洋山深水港一期码头,集装箱一天吞吐量就达到1.7万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