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谈蒋家女人,宋美龄应是百花魁首。而其与蒋中正的“中美合作”,更为人所津津乐道。宋美龄,是蒋介石政治上的绝佳帮手,也是其一生婚姻中最令其记挂的佳人。但看宋美龄,美貌有之,才华有之,感情多一分则重,理智少一分则轻,无论在何种场合,她总能做到准确适度拿捏,也难怪世人皆叹,蒋中正一生中最精彩的婚姻即是与宋美龄的结合。
初时,蒋介石并不入宋家人的眼,因了那浮躁的婚姻,因了那修养粗浅。可是,缘分已定,他人无碍。蒋介石因“北伐”而声名鹊起,这大抵可与宋美龄门当户对了。于是,一段曲折的求爱经历终于修得正果。而宋美龄,也凭借其智慧及其对蒋介石的吸引力,成为蒋一生中的最爱。
青涩华年
宋美龄的头上闪烁着许多耀眼的光环:宋家三小姐、“第一夫人”、“国母”。在这些光环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为爱而生的平凡女子。她与蒋介石的婚姻,与每一桩伟人的婚姻一样,向来为人们津津乐道。“政治联姻”、“中美合作”,撕去这些政治的面纱,我们不妨重新梳理一下他们生活的轨迹。无论他们的结合是因为政治还是因为爱情,其实,故事的主角永远都是蒋介石和宋美龄,不是吗?
在中国近代史上,宋氏三姐妹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小妹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婚姻,更是见证和影响着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
在辛慕轩所著《传奇与真相》一书中,曾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她们:“众所周知,蒋夫人是宋家三姐妹中的幼妹,这三姐妹不但各有非凡的特色,而且分别嫁给中国现代史上三位影响深远的人物。宋庆龄嫁给肇建民国、领袖群伦的孙中山先生,宋蔼龄嫁给代表江浙财团的财阀巨子孔祥熙,宋美龄则在蒋公率师北伐、首次下野的时期,成为这位军政要人的妻子。”
究竟是什么样的传奇家庭才能培养出“世界上最杰出的三位女性”,让我们穿破历史的重重迷雾,来一探究竟。
1987年3月5日,一位漂亮的女婴降临在宋宅,父亲为其取名美龄。从一个刚刚降临世间的婴孩脸上,我们无法读出任何故事,也无法预知她会在以后的生命中,影响着近代中国的走向。然而,万物皆有定律,每一个诞生的生命,都背负着自身的使命。我们可以从一朵花开的时间里,读懂它缠绵的心事。
宋美龄的父亲宋嘉树是上海滩政商两界的名流,母亲倪桂珍是徐光启的第十七代孙女,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擅长数学,喜爱弹钢琴。与历史上著名人物“大脚马皇后”一样,倪桂珍也是一位天足,这在当时的社会被认为是惊世骇俗之举。然而,正是这样开明的双亲,使宋家的女孩从小就能接受与众不同的教育,才能展开后来各自传奇的人生。
西方文化和现代文明与传统书香门第的遗风对宋家产生着双重影响。他们不但学习英文和拉丁文,同时也学习古文,母亲倪桂珍还会教授孩子们学习乐器和乐理知识。父亲宋嘉树不顾非议,像对待男孩子一样,将女儿送出国读书,接受国外的教育。
1904年5月,十五岁的宋霭龄远赴美国,进入卫斯理女子学院学习,成为该学院第一位中国姑娘。随后,她的两个妹妹宋庆龄与宋美龄分别成为在该学院学习的第二位和第三位中国姑娘。
宋美龄五岁的时候,就吵嚷着要和大姐去读书,家里人无法改变她的执拗,只好勉强同意,让她到麦克泰尔女校作为寄宿生试读一下。说到底,美龄只有五岁,具有一切同龄女孩的天性。因为怕黑,导致她每到夜晚都在提心吊胆中度过,而且常常由于受到惊吓高声喊叫,结果不得不退学回家,跟随家庭教师在家学习。
1908年夏天,十一岁的宋美龄跟随二姐宋庆龄来到美国学习。因为年纪偏小,只能在新泽西州的萨木特、佐治亚州德莫雷斯特等地的一般学校上学。据这时期的校友回忆:“同学中还有一个讨人喜爱的小姑娘,她名叫美龄,恰好和我们同龄。她生气勃勃,欢蹦乱跳,有些调皮。”对早期的留学生涯,宋美龄在写给友人的信中也对过往有所追忆:“在(德莫雷斯特)的皮德蒙特(学校)我读八年级,我在皮德特住了九个月,过得非常愉快。”正是这个天真活泼的姑娘,成为日后成熟冷峻的第一夫人。
1912年,宋美龄成为卫斯理学院的正式学生。由于两个姐姐都已经回国,没有人再照料她,她只好转学到离哥哥宋子文就读的哈佛大学较近的威尔斯利学院学习。宋美龄在这里度过了四年大学时光,直到1917年回国。
她在威尔斯利学院的老师对她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在我的印象里,美龄是一个颇有风趣和内涵力量的人,不像宣传所描绘的那样多愁善感。然而,她对权威总是具有发自内心的恭顺。饶有兴味的是她那独立思考的性格——对一切都有一套了不起的见解。她总是提问思想的本质性问题。我不像别人那样认为她有多大的才智和魅力。美龄像两个姐姐一样,也很受人们夸赞。这倒不是由于她长得漂亮,而是因为她为人热情、真诚,常常显示出一种内在的力量。”
这一次的远行,促进了宋美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她的面前,展现的是一个不同于满清政府的新世界,在宋美龄看来,一切都是那么鲜活美丽,她贪婪地汲取着西方营养。倘若她遇到的不是开明的父母,不会花费巨资送女儿漂洋过海,那么,她是否和一切凡俗的千金小姐一样,在意的是冰肌玉骨,追求的是风花雪月。仔细沉思,她永远不会是那样的庸俗女子,也许会上演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生,但一定是我们意料不到的结局。
在美国学习期间,宋美龄曾与刘纪文订婚。刘纪文在东京求学,赴美探望好友宋子文时与宋美龄相遇。刘纪文幽默的谈吐、英俊的外表,深深打动了美龄的芳心,而且美龄从二姐宋庆龄的婚事中意识到,她的婚姻也可能不由自主。这对于从小受到西方教育,追求自由民主的宋美龄来说显然是不能接受的,于是她开始大胆地寻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与刘纪文相恋,除了使宋美龄感受到爱情的甜蜜之外,也使她陷入困惑之中。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个江湖,江湖中都有一位行侠仗义的侠客,她期待的是自金戈铁马中走来的英雄,温文尔雅的刘纪文显然与她的期待相去甚远。究竟这是不是爱情?
1917年,十九岁的宋美龄结束在美国的学习,回到中国。十余年的留学生涯,宋美龄远离了母语,为了更好地掌握中文,她聘请了一位文学造诣很高的先生来教他学习。受这位先生的影响,她也渐渐爱上了古文。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学习,她在中文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从西方归来的宋美龄,一派洋作风。经常是身着洋装,或是一身裁剪得体的骑装,充份展示她美好的身材曲线。她在上海上流社会的社交圈内引起轰动,许多商贾巨子、世家子弟向她发起了爱情攻势,然而,宋美龄都以自己还不准备结婚为由拒绝了。
真的是没有做好结婚的打算吗?显然不是。宋美龄的两位姐夫孔祥熙与孙中山皆非凡夫俗子,受两位姐姐的影响,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公子、少爷还入不了她的法眼。她认为,自己应当找一位能够比肩仗剑,携手天涯的丈夫,已订婚的刘纪文也不是她执手一生的良人。
红尘离落,她一直在等待自己命中的归宿。可以坐看一树一树的花开,把无情的岁月酿成芬芳的酒,饮尽这天地苍穹。蒋介石这颗政坛新星的出现,照亮了宋美龄等待的天空。
以爱之名
宋美龄与蒋介石结婚之时,已年近三十。即使在今天来看,三十岁才结婚的女人也已经被归为大龄的行列了。是宋美龄愁嫁吗?显然不是。作为大财阀与总统的小姨子,抛去她的身份不谈,宋美龄本身也是一个极具魅力的漂亮女人,追求她的人如过江之鲤。然而宋美龄面对这一切,始终不为所动,她把所有的青春都蓄结为迸发的力量,以爱之名,赴一场盛世的邀约。
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我们在今世的邂逅,已是前世安排好的缘分。1922年12月,蒋介石与宋美龄遭遇了人生的初见。
12月初的一天,宋子文在上海莫里哀路孙中山的寓所主持了一个社区基督教晚会,蒋介石应邀参加。还没有散去新婚甜蜜的蒋介石,来此可能只抱着政治亲近的单纯目的,他也不会知道,他会从此发生一段爱情故事,而他的下一次婚姻,会左右全中国的政治风云。世间还有一种名为缘分的蛊,若中了它的毒,纵是天涯也咫尺。世间也有一种分离,一旦离散,便你是天涯,我为海角。所以,珍惜每一个眼神的交错,每一次人海的擦肩,那都是前世修来的缘。
宋美龄一出场,就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她身着紫缎旗袍,不盈一握的纤腰系上绿色的丝带,脚步款款,举手投足如风拂扬柳般婀娜多姿。她美得如此无瑕,以至于“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红,着粉则太白”。为之倾倒的众人中,蒋介石也当然包括在内。
也许,这一见倾心之中包含着太多的复杂因素。蒋介石是一位军人,也是一位政治家,摒弃三小姐的美貌与才情之外,宋家的势力和财力,以及与孔祥熙和孙中山的关系,也是他不得不考虑在内的因素。对此,《大公报》的创始人胡霖说:“蒋介石再婚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行动。他希望做他们的妹夫,以便争取孙中山夫人和宋子文。当时蒋介石也开始想到有必要得到西方的支持。以美龄做他的夫人,他便有了同西方人打交道的‘嘴巴和耳朵’。另外,他很看好宋子文这个金融专家。不过,说蒋介石不爱美龄那是不公正的。蒋介石显然认为自己是英雄。在中国历史上,英雄难过美人关。出于政治考虑,蒋介石无所不为。对蒋介石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娶一位新夫人似乎是理所当然之举。”
后世之人对这两位不凡人物的婚姻涂抹了太多的色彩,对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爱情也争执不休。其实,这样大可不必,纵使是一对平凡无妻,谁又能保证,他们的结合就一定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呢?他们互相牵着的手,不会在中途放开呢?我们只需要看到,他们风雨同舟了半个世纪,一直陪伴在对方身边,就足矣。
蒋介石自幼形成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使他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能够一往无前,不知退却。以他当时的身份和地位来看,追求宋家的三小姐无异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更惶论他还是一个已婚的男人。他厚颜对孙中山表露了想娶宋美龄为妻的念头,强调自己“为了革命事业”休妻弃妾,而对新婚妻子陈洁如只字未提。
孙中山对自己这位部下的私人生活也略知一二,他以宋美龄已订婚为由拒绝了他,并对他说“等一等”。直到去世前,孙中山给蒋介石的答复都是“再等一等”。二姐宋庆龄也激烈地表示,宁可看到妹妹死,也不愿意让她嫁给蒋介石。就这样,蒋介石一边同自己的妻子陈洁如过着甜蜜的二人生活,一边展开了对宋美龄长达五年的追求。
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些人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毛福梅为蒋介石无悔生养,姚冶诚为他低眉敛目,仍换不来他的一个欢颜。而面对宋美龄这枝富贵的牡丹,蒋介石可以排除万难,只为将她采摘到自己手中。
除了宋家大小姐宋霭龄以外,宋家上下都对蒋介石的求婚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蒋介石只是一介武夫,缺乏修养。而且已有妻妾,私生活极其放荡,宗教信仰也不相同,等等。如此总结下来,宋家人认为,蒋介石没有资格成宋家的乘龙快婿。面对宋家的激烈反对,蒋介石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对宋美龄的追求或明或暗地持续进行着,他在等待一飞冲天的时机。
若说机会总会青睐有准备的人,那么1926年即蒋介石的蜕变之年。他从一位普通的军事将领跻身于军政两界的首脑之列。他的快速成长,进入了宋家“掌门人”宋霭龄的视界。
对于宋霭龄其人,外国人是这样评价她的:“意志坚强,具有超凡的能量和强烈的支配人的欲望,精明强干,狡猾奸诈,野心勃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人之一。”从小,宋美龄就视这位大姐为自己的偶像,对她言听计从。这位宋家大姐大认为,蒋介石的前途不可限量,一定会成为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如果自己的小妹嫁给他,不但会荣耀、幸福一生,而且对宋家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于是,宋霭龄周旋在亲人与蒋介石之间,为小妹的未来作嫁衣。
宋美龄的一颗芳心,随着北伐军的一路高歌逐渐沦陷,两人往来的信函中,宋美龄已亲密地称蒋介石为“亲爱的大哥”。在北伐军向南京孙传芳的大本营发动进攻时,宋美龄接到这样一封电报:
上海美龄小姐芳鉴:请做好准备,3月底接你到南京观光,专列迎候。
蒋介石要在一个月之内,以7万人马攻下孙传芳30万大军固守的南京,其语气之狂妄,使接到电报的宋美龄又惊又喜。惊的是蒋介石的语气未免过于嚣张了,而醉心于权势的宋美龄,喜的是蒋介石流露出的勃勃野心。3月底,蒋介石乘着军用专列如约而至,彻底征服了心高气傲的宋家三小姐。
1927年8月13日,出于政治需要,蒋介石以退为进,第一次下野。在此其间,他给宋美龄写了一封言真意切的信。
今无意政治活动,惟念生平倾慕之人,厥惟女士。前在粤时,曾使人向令兄姐处示意,均未得要领,当时或因政治关系,顾余今退而为山野之人矣,举世所弃,万念灰绝,曩日之百对战疆,叱咤自喜,迄今思之,所谓功业宛如幻梦。独对女士才华容德,恋恋终不能忘,但不知此举世所弃之下野武人,女士视之,谓如何耳?
宋美龄就在蒋介石成为一介“山野之人”的时候,答应了他的求婚。同年9月16日,宋霭龄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蒋总司令即将与我的三妹结婚。”在谈及这门婚事时,蒋介石也表示:“近来女士已允,惟尚须得其家属许可。”这时,宋母正在日本疗养,蒋介石决定亲赴日本。“拟即前入问候,并向乞婚”。
同年9月28日,蒋介石东渡日本,经过一番肯切的努力之后,终于得到了宋家老太太的首肯,抱得美人归。他兴奋得不能自已,回到下榻的宾馆后,接连说了好几个“成功了”,其喜悦之情可见一斑。
1927年12月1日,二人终结秦晋之好。蒋介石在当天的日记中记载:“从礼堂出来,见吾妻姗姗而来,如雾中仙子,美轮美奂,如仙子之下凡也,腾云驾雾而来。平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不知余身置何地矣……”
此时的蒋介石可谓是春风得意,同时坐拥江山与美人。不知他是否想过,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在遥远的大洋彼岸,还有三个无辜的女人为他的婚姻买单。真真是“只闻新人笑,不闻旧人哭”。
俗话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但有时候,又何尝不是男人的第二次投胎呢?他们的联合,是爱情也是政治。春风得意的蒋介石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还特意写了一篇名为《我们的今日》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