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幸福财女计划
10205500000013

第13章 现代女人的“百宝箱”(4)

姐姐告诉我们,她曾经想过把一部分钱投给几个对冲基金,但是罗素先生反对,认为那些对冲基金经理在用花哨的东西吸引“不懂投资的小姑娘”上钩,所以她也就没有坚持。当她得知投资组合的情形后,非常吃惊。反向基金一般个人投资者都不应该涉及,因为这种基金的波动太大,必须有极其准确地判断市场高低点的能力。罗素先生对对冲基金抱怀疑态度,不盲目崇拜,值得肯定,但问题是他崇拜自己!而且因为他曾经体会过通胀的痛苦,他在这只反向基金上的投资还不小。他完全忘记了两姐妹还处于中年生活阶段,而且目前的利率环境并没有很高。他的历史观以及他和两姐妹之间的脱节导致他作出完全不适合两姐妹实际生活的投资决定。他大幅度投资于能源、原材料,只是因为他曾经投过几只专注于能源、原材料的基金,尝到过“甜头”,但是再好的东西,过了头总会变味!他大幅度投资于高分红股,说是因为两姐妹的开支非常大。在这方面,两姐妹与罗素先生的脱节最为明显。她们俩只顾花钱,而罗素先生一味迎合。其实罗素先生应该坐下来和两姐妹谈一谈,这样的花钱习惯,金山银山也会掏空。他疲于应命,搜罗各种高收益投资品种,结果导致投资组合风险分散严重不够。至于“忠于”两姐妹父亲的老关系则变成了“愚忠”。曾经业绩好的,不一定就能永恒地好下去。社会在变,经济形势在变,审时度势,适者才能生存。忠于朋友是美德,但是做事不能僵化。

最触目惊心的问题是,整个投资组合里没有一点政府债券。罗素先生眼里的“那两个小姑娘”已经40出头,承受风险的能力可不能跟真正的小姑娘同日而语。70多岁的罗素先生经历过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高通胀时期,所以对通胀非常警惕,对在通胀环境中最劣势的债券很不感冒。可是,在控制整体风险、保证本金和应对流动性需要方面,政府债券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另外,美国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行通胀联结政府债券,可惜罗素先生对于政府债券的先入之见太深,他把这种可以防御通胀的政府债券和普通政府债券一起打入了冷宫。

2008年的教训对他们非常深刻,他们在我们的建议下,对投资组合作出了相当大的调整。

罗素先生勤勤恳恳,殚心竭虑,然而他却没能帮好他想帮助的人。两姐妹不闻不问,虽然省心,但是隐患无穷。我们指出她们的投资组合的问题之后,她们俩颇有触动。姐姐说,我没想到在罗素先生眼里我们原来是长不大的。他按照父亲的遗嘱全心全意照顾我们,大包大揽,就像我们的替代父亲一样,是为了我们好,可是事实上“爸爸”并不永远都是最正确的。我们自己偷懒,结果教训就来了。

坐进驾驶座,至少把仪表盘熟悉一下吧!弃权很危险,眼前省心,日后烦心!

管理好资产负债表的右边

--合理消费

别光顾着资产负债表的左边,忘了右边!我们很多人把血拼的成果--琳琅满目的衣服、鞋子、化妆品、珠宝,直觉地等同于财产,有的还把买到减价名牌称为“价值投资”。但是,对不起,这些东西再名贵,再合算,也进不了你的“百宝箱”--它们属于资产负债表的右半边。把它们从我们的生活中全部清除,显然是过头的做法,关键是要消费得明明白白,有理有节,让它们为你“添砖加瓦”,而不让它们成为破坏你资产负债表的罪魁祸首。

奢侈品消费--不要让你的物品占有你

畅销书作家吉米·罗恩说:“我过去常常说,东西太贵。后来我的老师纠正道,问题不是东西太贵,而是你还用不起那些东西。我最后才明白过来,问题在于我自己。”

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已经不再陌生。

其一:上海东方卫视的一个节目上,主持人采访一对对情侣、夫妻,让他们秀一秀自己的爱情故事。其中有一对20岁刚出头的小情侣,女孩非常骄傲地告诉主持人,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证明之一就是男朋友给她买的五六只名牌包。对着摄像机镜头,女孩来了个包包秀,摄影师也很配合地给她包上的LV、Chanle、Fendi、Coach、Gucci等标签来了几个大特写。小姑娘的幸福之情岂止是溢于言表,简直就要从电视机里放射出来了。的确,以她男朋友的年纪和职业(公司职员),一定是勒紧了裤腰带,倾囊而出才买得起这些价格上千上万元的名牌包。女孩特意强调,他们俩的家庭都是普通人家,正因为男朋友物质条件不富裕还这么为她添置名牌,才让她分外感动。

其二:国内的一位朋友,事业做得非常成功。两年前,他们两口子首次来美国度假,在吃了好几天洋饭菜后,实在想念中国菜,于是我们就相约在纽约的一家供应川菜的中餐馆碰头。席间这位朋友“一不小心”说出,他在洛杉矶买了10件阿玛尼的皮夹克,因为“实在太便宜了,不买对不起自己”。他的太太也是语出惊人。她在纽约第五大道上的LV专卖店买了5只包,她说家里还有五六只。我十分老土地说,一打LV包,哪里背得过来啊。她回答道,其中好几款都是限量版,不太用,放着会升值的。

其三:看到国内报纸上采访我的一位大学校友,他目前就任某著名IT企业的销售总监。在为他们公司的产品(笔记本电脑)描绘市场前景的时候,他非常自信地说,他要瞄准高端商务市场,要让中国的商务精英们开沃尔沃轿车,穿杰尼亚西装,拎LV包,打开里面装的一定要是他们公司的产品。

除了我亲眼所见所闻的这些逸事之外,国外媒体也敏感地嗅到了正在中国发生的奢侈品消费热潮。2010年年初,《华尔街日报》刊文说:“调查发现中国人比欧美人更喜欢买名牌。”该文写道:

这是一次在线调查,大约有8000人参与,来自11个市场:美国、巴西、加拿大、法国、荷兰、西班牙、中国香港、印度、中国台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及英国。香港68%的调查参与者表示他们更加喜欢名牌货,印度和阿联酋也分别有79%和58%的受调查者更加喜欢名牌。美国和英国的受调查者表示,他们更有可能挑选没有品牌标志的货品,两国分别只有36%和33%的受调查者表露了对奢侈品品牌的偏爱。

这次调查的发起者说,对奢侈品牌不同的偏爱程度也反映了“旧富”与“新贵”的差别。在中国,由于很多富人的财富都是在之前10年左右的时间里积累的,这些消费者很希望向身边的人显示他们的生活水平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阶层。一个被普遍认可的品牌标志,会成为展示穿戴者之成功的最清晰符号。

永利澳门店的零售部门负责人斯威策认同地说,如果顾客不认可这些品牌,它们就不会进这个门。这家酒店里包括Chanel、Prada和LV在内的24家高端时装店中,大约九成的顾客来自中国内地。

香港和澳门吸引了大批为规避内地重税而来的内地消费者。斯威策说,瑞士手表生产商伯爵在永利澳门的店铺是其全世界所有店铺中最成功的。她说,酒店内其余店铺的单位面积收入超过了亚洲任何其他地方。

零售专家表示,为考虑到这些差别,奢侈品品牌在亚洲的推广方式也跟在世界其他地方不尽相同。在中国,奢侈品市场发育更晚,吸引的买家也更年轻,所以吸引随时光顾的客户更重要。

这项研究还想了解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时的内疚感。在美国,约一半的受调查者表示在买奢侈品时有内疚感。美国人经常把奢侈品定义为“你不真正需要的东西”。相比之下,印度的受调查者更多地把购买奢侈品的行为描述为“有关品质”,“一种生活方式”。接近3/4的印度受调查者表示,他们对于花大价钱购买奢侈品并不感到内疚。思纬市场研究公司驻印度研究员??登说,虽然印度的贫困现象普遍存在,但印度人往往也把奢侈品看做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而经济的发展最终应该会惠及越来越多的印度人。

你是否也光顾过以上文章中提到的地方?该次调查中印度购买奢侈品人士的态度你是否也同意?我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奢侈品的诱惑,有的上钩不浅,有的游移左右,有的心驰神往。奢侈品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即使不是常客也是熟客了。

虽然有不少人义愤填膺,谴责有些中国人“未富先奢”,我却不同意站在道德的高度谈论奢侈品消费。有谁能够完全抵挡奢侈品的诱惑?有着爱美天性的女人更加无法抗拒了。再说,消费奢侈品也是享受自己辛苦工作的成果,享受生活的美好的内容之一。我想要指出的是,你可不要一不小心成为奢侈品的奴隶,或者更糟糕一点,因为奢侈品而成为昂贵的笑话。

那位省吃俭用为女朋友购买名牌包的男生,有点“愚忠”。那位把这种举动等同于爱情的女生,颇为幼稚。这小两口的生活刚起跑方向已经歪了。

首先,从这个牌子买到那个牌子,显然他们俩认为只要是名牌就是好的,还没太搞清楚各个名牌的特色,也没怎么想过哪个牌子更符合自己的气质和习惯。他们从名牌中得到的基本上就是从别人的羡慕眼光反射回来的满足感。

其次,那个男生买完名牌包后,囊中所剩无几。除非女孩从此无欲无求,否则他的生活压力将越来越大--今天是名牌包,明天是钻石戒指,后天是顶级时装,奢侈是没有止境的。那个男生能扛多久?一个被名牌点缀、漂亮时髦的女朋友,与一个脸上写满疲惫、衣衫不整、因为生活压力而直不起腰杆的“猥琐男”,能谱写出和谐的爱情乐章吗?

人年轻的时候,应该在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方面多投入。疲于应付女朋友的开支,往往会影响到男人的精神面貌和职业选择,短期行为比较容易占上风,从而忽视长期目标。“为了满足女人的虚荣心”这种动力能否持久?这些买名牌包的几万块钱如果用来早日开始储蓄投资,他们俩的“钱程”可就前进了一大步。如果理财理得好,现在小小地牺牲一下虚荣心,他们将来可以买得起更多更好的名牌包。

我不禁想起莫泊桑笔下的玛蒂尔德,因为向往上流社会的奢华而付出了10年劳苦生涯的代价。不错,玛蒂尔德的丈夫确实很爱她,从一开始想尽办法搞到舞会的票,凑钱给她买礼服,到发现丢了借来的项链后拼命工作还债,她的丈夫为了她付出了一切。他们俩这么勤劳刻苦,假如没有这根项链带来的债务,他们可能已经过上了幸福生活。莫泊桑没有描写玛蒂尔德听到“那钻石项链是假的”之后的表情,而是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我们也无法预测那位上海女孩和她的男朋友今后会是什么结局。但是,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青春是最美丽的,不需要很多的装饰;在这个阶段就“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成为奢侈品的奴隶,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