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10335300000025

第25章 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4)

“贫穷可以卖给别人?”妇人惊叫起来:“你不要这么乱说,如果贫穷可以卖给人,那世间上就没有穷人了。又有什么人肯买贫穷呢?”

“卖给我,我肯买!”迦旃延回答。

“贫穷可以出卖,而且也有你买,不过,出卖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要布施!”尊者开示道:“你要知道,人生的贫富各有因缘。贫穷的人所以贫穷,是前生没有布施和修福,富贵的人所以富贵,是前生肯布施和修福。因此布施和修福是卖贫买富的最好办法。”

妇人听后,智慧开朗,她想,到了今天才明白致富之道。但她随后就苦着脸问道:“尊者!你说得不错,我确实明白了发财的方法。不过我极其贫困,我是一无所有的人,就是我手中的水瓶,还是我那爱财如命的主人所有,你叫我怎么样布施呢?”

迦旃延把自己的钵交给女人,说道:“布施不一定要钱的,见到别人布施,自己欢喜也可以。现在你持此钵盛水给我,作为你对我的布施!”

妇人此刻真正明白布施的意义,当即依教奉行,后来她以供水功德,得生忉利天享乐。

醍醐灌顶

在佛教看来,并不是没钱的人叫穷,有钱的人叫富。要知道,“贫苦”不是专指没有金银财宝的人,即使一个人黄金白玉堆积如山,如果没有道德,没有学问,没有福慧,仍然是贫苦之人。布施不一定是富人才能为,佛教所说的布施,并不仅是钱财的施,就是看见别人布施,心里同生欢喜心,也和布施的人同等。

禅机故事

吕洞宾拜师

一日,黄龙禅师给众弟子讲法。恰巧吕洞宾身挎宝剑,飞在空中,看见下面雾气昭昭,心知定有高人。于是他就从空中下来,看见黄龙禅师正在给上万人讲法,他就装成一个居士,坐在其中。

黄龙禅师说:“大胆盗法贼,出来!”吕洞宾背着宝剑,不屑一顾的走了出来。黄龙禅师说:“你呀,顶多是一个守尸鬼,也就比一般人能多活几千岁而已。”吕洞宾听到说自己是守尸鬼,大怒,拔剑就刺黄龙禅师,可是怎么刺都刺不伤。黄龙禅师说:“你不要费力了,我已经证到三轮体空,这些刀剑对我起不了作用。”

吕洞宾立刻磕头,拜黄龙禅师为师。

佛学百科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东部的天水市,因该山形似麦堆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在后秦时已开始建造,魏孝文帝以后,渐趋发达。麦积山石质不宜于雕刻,佛像一般都是泥塑。经过近1000多年,塑像并未溃败。石窟有洞窟194个,泥塑和石刻造像70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以泥塑艺术见长,被誉为“东方雕像艺术馆”。麦积山石窟是中国诸多石窟寺庙中风景最为秀丽的一座。以七佛阁、万佛洞、牛几堂、寂陵等最为著名。泥塑以形传神,神形兼备,反映的内容具有彻底的世俗代表性和浓重的生活情趣。塑绘手法是上彩不重彩,特色显明。

对于金钱应取之有道,用之有道

舍卫国国王有一个大臣,名字叫做须达,他的家中非常富有,而且拥有很多财产,他常常用自己的财物救济贫穷之人,以及孤独的老人,而且时常忧虑普通百姓的生活。

有一次,须达对佛祖说:“希望如来能屈尊到我们舍卫国去,使我国的百姓能够弃除邪说干扰,皈依正道。”

佛祖听了便回答他说:“你们那里没有这样的精舍给我住。”

须达赶紧回答说:“弟子可以造出精舍来,只求世尊能够答应我的请求。”

于是,佛祖便默许了。

然后佛祖派舍利弗与须达一同回去勘察各个地方,发现只有太子的祇陀园是最好的建造精舍的地方。

须达就去太子那里,对太子说:“我想要为佛祖如来造一座宫殿,只有太子的祇陀园是最合适的地方,我想把这个地方买下来,你能卖给我吗?”

太子回答说:“你如果能用黄金铺满这里的地面,而且一点土地也不要露出来,我就把这个园子给你。”

须达听到太子这么说,回来就命人用大象驮着黄金来到园中,片刻之间就将八十顷的园子里的土地几乎全部铺满,但是还是少了那么一点点。

于是,太子说:“可惜啊!只差那么一点点啊。”

须达回答说:“不,我一定会铺满的。”

须达想:“哪里还有黄金可以将这一小块地方铺上呢?”

太子见状心中暗想:佛祖一定是有大功德的人,才使这个人如此轻视钱财。想到这,他就让须达不要再找黄金了,然后便对他说:“园中土地属你,树木属我,我也要礼拜佛祖,我们共同来建立精舍。”

须达同意了,他们便开始动工,造起了宫殿和佛祖起居的房屋,还为一千二百个和尚建造了一百二十处房舍。

所有的房屋都建好了之后,须达想,应该是时候让国王派人去请佛祖了,于是就禀告国王。于是国王就派人去请来了佛祖及众僧。

后来,佛祖在舍卫国的时候,国中百姓因缘不同,各得成就。

醍醐灌顶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钱并非越多越好,多了可能会惹来无妄之灾,当然也不是越少越好。人生苦短,比金钱更贵重的东西还有很多,例如精神、情义、荣誉、智慧等等。正如我们所知,这些都不是金钱所能量化和买得到的。对于金钱,我们应取之有道,用之有道。

禅机故事

色即是空

一日,有人拿了一件烟花女子佩带的精致小肚兜给东海寺的泽庵和尚看,想难他一难。不料和尚破颜一笑,口里一边说:“绣得多么好!老衲也喜欢有这等美人陪伴啊!”一边还动笔写了一段偈语:“佛卖法,祖师卖佛,末世之僧卖祖师。有女卖却四尺色身,消安了一切众生的烦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柳绿花红,夜夜明月照清池,心不留亦影不留。”

佛学百科

念珠的由来

相传,佛陀驻锡在灵鹫山说法的时候,附近有一个弱小的国家,经常受到邻国的侵凌,加上国内瘟疫流行,内忧外患,人民非常苦恼,国王更是忧心忡忡。

有一天,国王悄悄地来顶礼佛陀,请求佛陀告诉他如何修行才能脱离苦恼。

佛陀于是将一百零八颗木子串成一环,教国王从这环木子的一头拨起,每拨一颗木子,从心里念一声佛号,周而复始,一直念到二十万遍的时候,身心不乱,自然安乐。

佛陀将这串念珠亲手授给国王,国王欢喜纳受。回到王宫后,马上依样做了千串的念珠,分赠六亲眷属及人民,国王每天手不离数珠,诚心念佛,大街小巷也可以看到持珠诚心念佛的人。经过一段时日后,不可思议地,国境渐渐安定,瘟疫也不再流行了。国王从此更是精进向道,全国洋溢着一股安详和平的气氛。

这就是念珠的由来。

一人之富不为富,众人之富才为富

从前,有两个兄弟,父母早亡,家产富饶,以不能孝养双亲为憾!随着时间的流逝,兄弟二人的意志兴趣,变得相差很大。哥哥好道义,弟弟爱家财。好道义哥哥时常施舍,所以家财日渐损减;而爱财的弟弟,施展手腕,作种种经营,所以家财与日俱增。

因此,弟弟对哥哥的作风常感不满,一日竟忍不住教训哥哥说道:“我们不幸父母早亡,父母遗留下的财产给我们,我们做儿子的应该体念父母的慈心,而要加紧努力经营,保持和增加原有的财产,以慰藉父母的在天之灵,这才是为子之道。而你现在却不这样做,反而一天到晚跟随一些沙门,听经念佛,难道他们会给你衣食钱财吗?你的家一天比一天贫困,财物一天比一天减少,你不但对不起已亡的父母,而且还要被邻人耻笑!”

哥哥却回答道:“弟弟!你说的话我都理解,这只是世俗的浅见。你认为保持发扬父母的产业,就是对父母的尽孝,我却不以为然。这只不过你自己得到更多的享受而已,死亡的父母能得到什么利益呢?我却严持五成,勤行十善,供养三宝,并以大道济亲,使其魂神得离苦道而生善趣。渐渐进而得证永恒的解脱,这才是真实的孝道。因此,道与俗是相反的,在道的方面认为快乐珍贵的,在俗的方面却认为讨厌鄙贱。你现在的快乐是苦恼的根本,我不愿追求虚幻的快乐,智慧的人所要求的快乐是永恒的,真实的。”

弟弟听了哥哥的话,觉得自己理穷辞尽,无话回答,然而心中却不服气,含怒地低着头。

哥哥知道他一时难悟,便把自己求道的心志说出来。弟弟知道哥哥向道之心坚决后,默默含恨地离开了。

不久,哥哥为专心求道,便舍弃家庭,披衣持钵做了沙门,日夜精进修禅,后来,成就了阿罗汉果。

弟弟听了这个消息,不但不欢喜,而且更加恼怒。他一天到晚为家业忙得头晕脑胀,对人生解脱之道毫不注意,结果万贯家财也延长不了有限的生命。真是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他因为在生时过分的贪欲,而堕落转生为牛。长得身肥力大的牛,遂被商人买去拉盐。长途的跋涉,不休息的劳苦,身瘦力消了,上坡时气喘吁吁,仍被鞭打,真是惨不忍睹。

这时,哥哥恰巧路过此地,以道眼观牛,知道是他的弟弟转生的,于是开导他道:“弟弟!你一生劳苦所得的许多家财产业,如今到了哪里去了?你素来以大道不能增益衣食为无用,以钱财可以满足欲望为至宝。如今大道竟使我解脱轮回,成就圣果,而你以为至宝的钱财,何以不能救你脱离中身而生善趣呢?

说罢,运用神通力使牛认识他本来的生命,牛知后虽不能言,而哀痛悲泣,心知过去为人多行不善,悭贪嫉妒,不信佛法,轻慢圣众,不听哥哥善言,以致今日堕落为牛,懊悔不及。

哥哥知道弟弟心中已发了忏悔自责之念,即向牛主要求买了这头牛,并把和牛的关系告诉他,牛主听了毛骨悚然,无代价地把牛送给他。他就牵着牛到寺中去放生,并替它皈依三宝,教它念佛。不久,牛死了生到忉利天做天人。

后来,牛主想到因果的生死轮回,也舍弃一切,专心去学道,果然满他所愿,成就了脱离烦恼的圣果。

醍醐灌顶

佛家认为,众生都是平等的。所以,佛祖告诫弟子,要尽量把自己的财物施舍给需要帮助的人。把钱财努力集于一身,那些钱财并不是属于自己;把钱财运用于福利社会,运用于众生身上,那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众人富了才真是真正的富。

禅机故事

平常心是道

赵州从谂问南泉:“什么是道?”

南泉:“平常心是道。”

从谂:“是否有目标可循?”

南泉:“有目标就错了。”

赵州:“没有目标可循,又怎么知道是道呢?”

南泉说:“道不属知的范畴。知是一种妄觉,不知则是没有智慧。得道之人虚怀若谷,无滞无碍。”

赵州从谂当即明白了什么是道。

佛学百科

娑婆

“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它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层意思,是说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堪能忍受劳累,难说能说,难化能化,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