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测评
一、心理健康测试题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常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经常做噩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4.经常早醒1-2小时,醒后很难再入睡。
5.学习的压力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6.读书看报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能专心一致,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什么。
7.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
8.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9.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10.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
11.老师讲概念,常常听不懂,有时懂得快忘得也快。
12.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
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
14.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
15.一遇到考试,即使有准备也紧张焦虑。
16.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17.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
18.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19.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
20.喜欢跟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
21.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烦闷时别人很难使自己高兴。
22.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便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
23.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常常表示怀疑,甚至嫉妒。
24.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加害自己。
25.参加春游等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
26.害怕见陌生人,人多时说话就脸红。
27.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
28.一旦离开父母,心里就不踏实。
29.经常怀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干净,反复洗手或换衣服,对清洁极端注意。
30.担心是否锁门和可能着火,反复检查,经常躺在床上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又返回检查。
31.站在经常有人自杀的场所、悬崖边、大厦顶、阳台上,有摇摇晃晃要跳下去的感觉。
32.对他人的疾病非常敏感,经常打听,深怕自己也身患同病。
33.对特定的事物、交通工具(电车、公共汽车等)、尖状物及白色墙壁等稍微奇怪的东西有恐怖倾向。
34.经常怀疑自己发育不良。
35.一旦与异性就脸红心慌或想入非非。
36.对某个异性伙伴的每一个细微行为都很注意。
37.怀疑自己患了癌症等严重不治之症,反复看医书或去医院检查。
38.经常无端头痛,并依赖止痛或镇静药。
39.经常有离家出走或脱离集体的想法。
40.感到内心痛苦无法解脱,只能自伤或自杀
测评方法:
√得2分,△得1分,×得0分。
评价参考:
1)0-8分。心理非常健康,请你放心。
2)9-16分。大致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应有所注意,也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
3)17-30分。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你。
4)31-40分。是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
5)41分以上。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及时找专门的心理医生治疗。
二、认识心理问题
(一)、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
1、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2、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3、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二)、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
1、常识性的区分
(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例如:有人讲"我是国际巡回大使,主管世界所有国家的军政大事"、"我是文曲星转世"等等。
(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例如:一个人彻夜不眠,时而唱歌,时而跳舞,语言兴奋,时而说东,时而说西:或者有人终日低头少语,行动缓慢,与人交谈吃力,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对生活悲观失望等等。
(3)、自身神会功能不完整。
如:一个人不敢与他人眼光相对,怕见人等。
(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当你接到骚扰电话时,首先是气愤,然后当你从自身找不到任何缘由时,你肯定会想"那个人肯定是精神有问题"
2、心理学区分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例如:一个人遇到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就应该有快乐的表现,但是如果他却表现非常痛苦那就是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性。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比如一个用钱很仔细的人突然挥金如土,或者一个很热情的人突然很冷淡,而在他的生活环境中又找不到使他改变的原因,那就很可能是精神出了问题。
(三)、一般心理问题
所谓的一般心理问题,就由指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导致内心冲突,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不间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2个月不能自行化解;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基本正常的生活、学习、社交、但效率下降。下面我们看几个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
李某,重点大学大三学生。因为是农民家庭出身,家庭条件比较差,因此一进入大学后就比较自卑。为了掩饰家庭的贫困,因此进入大学后,就借了不少钱,想和同学一样。原以为到了上海会有很多机会可通过打工来补贴自己,但实际上很难,因此钱也一直没还上。曾想了很多办法来提升自己的素质,但实施后几乎都是半途而废。现在将近毕业了,他感到自己不行,脱离不了贫穷,走不出底层社会地位,没有好的前途,不可能为父母光耀祖宗了。
小芳,女,高三学生。原本成绩相当好,但高二下半学期成绩开始下降。班主任找她谈话,问她成绩退步的原因,她说她高二看了许多哲学书,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这类问题。渐渐地,她觉得读书考试荒废了大好青春,而事实上有许多知识到最后都是用不上的。她决定休学甚至退学,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旅游探险、先工作了解社会民情、培养自己的能力。对于她的想法,家长很是着急,所以领她来咨询,希望咨询师能让她放弃自己的想法。
孙某,女25岁。一周后孙某就要和男友结婚了,但最近她却变得越来越烦躁。她的性格比较粗心大意;男友则较为细心。她的家庭比较富裕;男友则来自农村,比较贫穷。她比较喜欢和朋友们外出娱乐;男友则希望她一直陪在自己身边。正是由于那么多的不同,所以她害怕两人结婚后会不幸福。以前没有什么大的矛盾,但她不知道婚后是否会因此而产生问题。同时,现在请柬都已经发出了,亲朋好友都已经知道了,又不能拖延婚期。她现在觉得非常不安。
(四)、严重心理问题
所谓的严重的心理问题,就是由强烈的现实刺激或多种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持续2到6个月初始情绪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泛化,有时伴有某些人格缺陷。下面我们看一个有非常严重心理问题的事例。
王某,女,20岁,身高1.60米,体重50公斤。工人,未婚。家庭成员:父母、姐姐(已大学毕业,在某外资企业工作)。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出生及发育正常,随父母生活。性格内向、胆小、孤僻。有一个姐姐,年长她3岁。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子女是父母的全部希望。父母对子女要求极严,从小就在学习与品行方面严加管教,与子女情感沟通较少。姐姐性格外向,学习成绩好,父母总以姐姐为榜样教育她。她学习刻苦,但成绩平平,经常受到父母的责骂。小学三年级时因数学测验不及格,父亲骂她笨,并动手打了她。从此她小心翼翼,并且更加努力。有一次请姐姐辅导作业,姐姐正在看电视,就不耐烦地对她说:"这都不会做,真没用。"在学校极少与同学交往,缺乏自信,课堂上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初中时,一次被老师抽问,回答声音太小,老师批评她:"声音像蚊子小,谁听得见?"下课被同学嘲笑。严重自卑,学习成绩越来越差。16岁初中毕业,待业。18岁时,某工厂工作;父母告诫她努力工作,别再给父母丢脸。努力工作的王某发觉自己喜欢已婚的师傅,内心觉得喜欢师傅是不道德的,惹人讨厌的。怕师傅看出自己的想法,努力克制,不敢与师傅对视,怕师傅瞧不起自己。越担心就越觉得脸红,很紧张。逐渐发展到对所有男性的目光都不敢对视,在公共场合也会脸红、心慌、气短、胸闷、手心出汗。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心理失常与心理疾病
一、谈健康的心理失常
如果你熟识的邻居好友,由于喜欢你的小孩,把他抱出去玩玩,你总不会追上去,要他开张"收条"给你吧?在一般常人的眼中看来,这种举动未免有些近于"荒唐"。可是,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这样做过,一时之间,被当作"名人轶闻"而流传开来。据说,陈景润潜入数学王国达到入迷程度的时候,类似的"轶闻"还有不少。
你可能会由此联想起:牛顿因为过度集中注意力于手头上的试验研究,而误把怀表当作鸡蛋放在锅里煮;阿基米德由于在浴池中顿悟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兴奋地赤裸着身体跑到街上,高喊:"我发现了!我发现了!"还有,相传文学家大仲马要使用不同颜色的稿纸,分别写小说、散文、诗歌等等。
像这样一些心理失常的表现,都可归类于"健康的心理失常"范畴中。因为他们几乎个个都是生来大脑健全无病,加上勤奋努力,毅力惊人,尔后在各自从事的学术领域里,取得了巨大成就。
德国著名精神病学专家兰格等人,曾经对世界历史上三熟悉的苏格拉底(声誉昭著的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莫扎特(奥地利大作曲家)、牛顿(英国大物理学家)、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和文学家)、贝多芬(被人们誉为"乐圣"的德国大作曲家)、歌德(德国大诗人、大剧作家)、拜伦(英国大诗人)、康德(德国大哲学家)、拿破仑(法国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海涅(德国大诗人和政治家)、陀斯妥耶夫斯基(俄国大作家)、尼采(德国大哲学家)等等。兰格等人的研究结论是:他们当中,除三名近乎正常外,其他十四人(百分之四十)是精神病患者,而绝大多数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程度不同地,患有精神性疾病。
兰格是一位著名的毕生专门研究天才与"疯狂"(或者叫做"狂气"、"发疯"、"发狂"等等)问题的专家。他的中心观点就是:天才式的出众人才,多少都有些"狂气"。
其实,这种观点古已有之,并不是兰格的首创。例如,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曾说过:"从来没有不是疯狂的天才。"古希腊的另一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伟大的灵魂无不和疯狂交织着。"大剧作家莎士比亚认为,"疯狂与伟大的灵魂仅是一纸之隔",而隆布罗索,这位十九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天才学"研究专家、也是被公认为历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天才与疯狂"问题的专家,则干脆说:"天才就是疯狂!"
他们所说的"疯狂"并非贬意,而是赞叹的褒奖之词。兰格等人,总不会把世界上第一流优秀人物,看成是一群"疯子"。从心理学上看,这种"疯狂"就是健康的心理失常。究其形成原因,是他们"如醉如痴"般地刻苦钻研,"着魔"般地一心扑在工作上,"入迷"般地专心致志,结果几乎忘掉了周围世界的存在。他们的失常举止往往是他们精神高度集中的表现。由于这些表现是"不合常态"的行为,也就给人以"反常"、"变态"和"古怪"、"怪僻"的印象。
当然,无须讳言,有些天才人物,也的确患有种种不同的心理疾病。比如,因主演《乱世佳人》和《魂断蓝桥》等影片而"誉满全球"的英国著名电影明星费雯丽,被西方世界公认为天才演员。她一生"疯狂地"追求着她的表演艺术事业,获得很大成就。后来,不幸患了精神狂郁症,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损害,甚至连台词都没法记住,但她仍在顽强地搏斗继续有所成就。
这使我不由得想起,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说过的一句话:"疾病可能不会毁掉一个杰出的天才,但这却并不意味着天才就绝非病态。"
二、心理疾病的产生与发展
各种心理疾病都不是平白无故地发生的,它们的病因绝大部分都已查明探清,因而也就可以逐渐地摸索找到治疗的方法。虽然还有少数的例外案例,迄今还未探明原因,但也只是暂时的未知而已,随着医学心理学等科学的进展,未知可以变为已知,迟早会了解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人们通常认为招致心理疾病的原因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影响三方面的因素所引起的。这三种因素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而且心理疾病又往往是由这三种因素当中的两种以上的因素所促成的,很少是由单一因素所致病的。这是因为生理和心理的因素是属于主观上的原因而社会影响因素则是客观上的原因,也可以说前者是内因,后者是外因。对于心理疾病说来,内因一般是要通过外因才能起作用的,身心两方面体质上的原因,通过外界客观的社会影方面(比如,政治、经济、宗教、团体、风俗、习惯、传统以及电视、电影、广播、书刊、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宣传工具)的诱发作为导火线,才会表现为种种矛盾、冲突、纠葛或问题因此,这三种造成心理疾病病源的因素,就又可以归类为两大原因:体质原因和诱发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