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美军战斗手册:16条生存法则
10381000000017

第17章 法则7 太顺利,往往是圈套(2)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进而忽视了其他利益,认为看得到的眼前的利益就是最大的、最好的,于是不惜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然而,等这些事情做好之后却发现如果用同样的精力和时间去做别的事情,虽然暂时不会有那么大的利益,可是做成之后加在一起的利益却比我们看到的认为利益最大的那件事所带来的利益多得多。眼前可见的利益终是有限的。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以生命启示。一个人或是一个企业如果不能着眼于长远的利益,而是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没有长远的规划,不去制定一个高远的目标,怎么可能会在商海中自由的遨游。但是我们也不能脱离现实,要学会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功,特别是作为一个大企业的管理者,更要有战略性眼光,要学会放弃,有时放弃眼前的蝇头小利会获得长远的大利,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7.3冲动是魔鬼

人中圈套基本都是因为没有真正地了解现实情况,假如人们知道了前面有陷阱,谁会去自投罗网呢?成功者善于观察别人,并能够吸引一批良朋好友前来合作。这是成功者最重要的,也是最宝贵的能力。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企业的领袖,或者在某项事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要记住的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种鉴别人才的眼光,能够分辨出他人的

优点,并在自己的事业道路上利用他们的这些优点。一位银行界的著名人物曾说成功得益于鉴别人才的眼光。这种眼力使得他能把每一个员工都安排到恰当的位置上,并且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不仅如此,他还努力使员工知道他们所担任的位置对于整个事业的重大意义,如此一来,这些员工无须他人的监督,就能把自己的事情办得有条有理。但是,鉴别人才的眼力并非人人都有。许多经营失败的人都是因为他们缺乏这种辨识人才的眼力,他们常常把工作分派给不恰当的人去做。尽管他们本身工作的非常努力,但他们常常对能力平庸的人委以重任,反而冷落了有真才实学的人,使他们埋没在角落里。

其实,这些人一点儿都不明白,一个所谓的干才,并不是指能把每件事情都干得很好的人,而是能在某一方面做得特别出色的人。比如说,对于一个会写文章的人,这喜人便认为他是个天才,并且认为他管理起人也一定不会差。但事实上,一个人能否做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与他写文章的好坏是毫无关系的。一个好的管理人员,必须在分配资源、制订计划、安排工作、组织控制等方面有着十分娴熟的技能,但这些技能并不是一个善写文章的人就一定会具备的。世上成千上万的经商失败者,都败在他们把许多不适宜的工作强加到雇员的肩上去,却不管他们是否能够胜任。一个善于用人、善于安排工作的人就会在管理上少出许多麻烦。因为他对于每个雇员的特长都了解得十分清楚,也会尽力做到把他们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上。但那些不善于管理的人却往往忽视这个重要的方面,而总是考虑管理上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样的人注定要失败。很多精明能干的总经理、大主管在办公室的时间很少,常常在外旅行或出去打球。但他们公司的营业丝毫未受不利因素的影响,公司的业务仍然像时钟的发条机制一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们如何能做到这样省心呢?没有别的秘诀,只有一条:他们善于把恰当的工作分配给最恰当的人。如果你所挑选的人才与你的才能相当,那么你就好像用了两个人一样。如果你所挑选的人才尽管职位在你之下,但才能却超过你,那么你用人的水平真可以算得上高人一等。在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所为有所不为。"想获得

某种东西,就必须扬弃许多东西。什么都想得到,最终只能两手空空。盲人的耳朵比常人灵敏,那是因为他们的眼睛看不见,听觉得到了更多的运用和锻炼。会计虽然每天与数据打交道,但他们的心算能力却是最差的,为了稳妥起见,平时连2加3也要用计算器加一番,但那些摆地摊的却几乎个个都是速算专家。现实就是这样,当你的某种功能充分发挥时,其他的功能就有可能会退化;相反,某种功能受到了限制,却有可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世间的行业千千万万,哪行做好了都能赚钱。每天都有不少企业因经营不下去而破产,每天也同样有新的企业诞生。从事任何一种行业的商人,都应该熟悉自己所经营的主业,并把它研究深、研究透,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一领域独占鳌头。

你如果想做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学会放弃,放弃那些不熟悉的行业,最忌看着别人赚钱,就眼红心动。否则,今天的投资,就可能意味着明天的失败。很多人都梦想能拥有一份好的工作,这份工作最好是能带来财富、名声、地位,等等。但事实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没有哪一种工作是真正的热门行业,无论何种工作,都无法为你提供完全的保障。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我们的工作也在不断地变化,如何让自己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立于常胜不败的境地?你所需要的就是不断"充电"。除了自己的本行工作,还应该熟知一些专业以外的事务。不仅要让自己成为专门人才,还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复合型人才,始终站在潮流的尖端,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不会被社会淘汰出局。敢于放弃有两种人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的:一种是无法做被吩咐去做的事的人;另一种是只能做被吩咐去做的事的人。放弃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都是一件痛苦不堪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然而,在适当的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成功。因为,适时的放弃能让你腾出更多的精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话,往往更容易成功。说放弃令人痛苦不堪即表现在它犹如割肉般痛苦,还表现在难以去把握放弃的时间,掌握这个度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当你确认现有的资金无法让你支撑到新的资金注入时,就应当

果断地放弃你现有的事业。如果你一定要坚持到弹尽粮绝,那么你的麻烦就会更大,千万别去赌天上会掉下馅饼来。当市场发生重大变化使你的核心竞争力大大降低,而你又无法拿出应对措施时也应该放弃,不能让自己死得太惨,如果那样,也许你连东山再起的机会都没了。

这不是什么特别稀罕的事情,现代社会中有许多雇员的办事能力要在雇主之上,只要机会一到,这些人就可以立即自创事业。还有很多本可以大建功业的人却因为没有把握好机会,以致一生都默默无闻。不少青年人刚开始工作就显示出了惊人的才干和办事的能力,但后来因为有了家庭便不敢拿出全部的勇气,去像他们的老板那样搏击一番,闯出一片新的天地。虽然他们也常常想:如果自己当时独立奋斗,成就绝不会在自己的老板之下。这种推测是合乎情理的,但有许多人之所以有惊人的发展,成就伟大的事业,往往是因为他们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比如,当美国的政治发生重大变故、国内大乱、人民居无定所的时候,像林肯、格兰特、法拉格特、谢尔曼等人便挺身而出,受命于危难之间,担当起了国家的重任。一个人是唱不了大合唱的,必须借人而成事。由此可见,借人成事是至关重要的,你若忽略这一点儿,便只能演独角戏。

7.4听人劝,吃饱饭

中国有句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之所以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是因为身处事外的人往往更能看出事物的本质。一事当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是人们最常遇到的情况。所以,人们往往会因急于办成某件事而深陷其中,以至忘记了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甚至连办事的初衷也忘得干干净净。这样的办事者看起来好像最终把事办成了,其实失去的更多。

在战国时期,魏国的信陵君在赵国一住10年都不回魏国。秦国得知信陵君在赵国后,日夜出兵攻打魏国。魏王很着急,便忙派使者到赵国去请信陵君回国。谁知信陵君一向刚愎自用,并且自尊心极强。自认为在诸侯中有相当威信,于是狂妄自大,听不进劝告,见了使者,很不高兴的对手下人说:"如果有谁再来替魏王劝我回去,我就杀了

他!"就这样,魏国许多有才华的人纷纷背叛魏国,跑到赵国去了,没有人敢劝信陵君回国。这时毛公和薛公来见他,对他说:"公子你所以在赵国受到器重,在各诸侯中享有盛名,就是因为魏国存在。现在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形势危急,你却置之不理,让秦国攻占你的国家,如果你自己的祖庙都被夷为平地了,你还有什么脸见天下英雄?"话没说完,信陵君惭愧得脸色都变了,立即驾车回国了。古谚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根基、靠山,立足于世的利益也将不复存在。信陵君之所以立即回魏国,就是因为他在最后懂得了这个道理。

同样是在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的儿子齐威王刚刚继承王位时,和楚庄王最初执政时有点儿相似,不大喜欢把国家大事搁在心上。楚庄王"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可是齐威王一连九年都不飞不鸣。在这九年当中,其他国家时常来侵犯齐国,可齐威王也不着急,就连打了败仗,他也好像不在乎,还不准大臣们对他进谏劝说。一天,有位琴师求见齐威王。他自我介绍说他是齐国人,叫邹忌,听说齐威王爱听音乐,前来拜见。齐威王听说琴师求见,于是便同意让他进宫。邹忌拜见国君后,把琴放好,调准了琴弦,像是要弹琴的样子,可是把这两只手搁在琴弦上就不动了。齐威王问道:"你调了弦,怎么不弹呢?"邹忌说:"我不光会弹琴,还懂得弹琴的一些大道理。"齐威王因为不大清楚弹琴的道理,就让他给讲讲。于是,邹忌把弹琴的道理讲得天花乱坠、玄而又玄。齐威王听得似懂非懂,终于不耐烦了,便对邹忌说:"你已经说了半天,为什么还不给我弹琴呢?"邹忌反问道:"君主,你瞧我老拿着琴不弹,有点儿不乐意了吧?怪不得齐国人瞧着你老拿着齐国这张大琴,9年都不动一个指头,也有点儿不乐意呢!"这时,齐威王立即起身说:"原来先生是拿琴来劝我的,我明白了。"于是他命令下人把琴拿下去,就和邹忌谈起国家大事来。邹忌劝他搜罗人才,重用有能耐的人,增加生产,节省财物,训练兵马,建立霸主的功业。齐威王听得非常高兴,就拜邹忌为宰相。邹忌做了宰相后,帮助齐威王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全国百姓都称齐威王是个"英明的君主"。齐威王因此非常得意,邹忌

见此有些担心,怕齐威王骄傲起来,就想找个机会提醒提醒他。那天,邹忌早上起来,穿好衣服,戴上帽子,对着镜子瞧瞧,就

觉得自己很漂亮,心里非常的得意。他问自己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来,哪个漂亮?"他说的那位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妻子听他这样问,就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你美,徐公哪比得上你啊!"邹忌这时还不大相信妻子的话,就问刚走进房间的小妾:"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到底哪个漂亮?"小妾说:"还是你漂亮,徐公比不上你!"过了一会儿,有一位客人来到邹忌家,两个人坐着谈了一会儿话。这位客人是来向邹忌借钱的,邹忌对他问了同样的问题,这位客人的回答和邹忌的妻子、小妾的回答是一样的,说邹忌比城北徐公漂亮。凑巧的是,第二天,城北徐公到邹忌家拜访他。邹忌一见徐公,不觉一愣,天下竟有这么漂亮的美男子!他顿时觉得自己长得比不上徐公。于是他又偷偷地照了照镜子,再对比一下徐公,越发觉得自己远不如徐公漂亮。这天晚上,邹忌躺在床上琢磨着,终于悟出其中的道理,而且想到恰恰可以用这个道理去劝说齐威王。

第二天清晨,邹忌来到皇宫,便把这件事情讲给齐威王听。齐威王听了,笑笑问:"你说你比不上徐公漂亮,可你的妻子、小妾、客人为什么都说你比徐公美呢?"邹忌说:"我的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她是我的妻子,肯定会偏向我;我的小妾说我漂亮,是因为她地位低,怕我休了她;我的朋友说徐公不如我,是因为他有求于我,所以故意恭维我。"齐威王说:"你讲得对,听了别人的话,是得好好考虑一下,不然的话,就容易受蒙蔽。"邹忌紧接着说:"是呀!我在想大王的齐国有方圆1000多里的土地,120座城池。王宫里的美女、侍候君王您的群臣没有一个不害怕君王您的;全国各地的人,没有一个不想得到君王您的照顾而有求于您的。从这些情况看来,大王您也是很容易受到蒙蔽的,所以您一定要提高警惕。"邹忌的这一番话,使齐威王觉得很有道理。他立刻下了一道命令:"不论朝廷大臣、地方官吏和老百姓,能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能以书面方式指出我

的过错的,得中等奖赏;就是能在背后议论我的过错的,也能得下等

奖赏。"结果,提建议的越来越多,齐国也逐渐强大起来。

以上的两个例子不禁让人想到中国的一句俗语:"听人劝,吃饱饭。"信陵君、齐威王、邹忌都因为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受益。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办错事、说错话,但这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有许多人因害怕丢面子而不敢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面对别人的忠告,仍旧去护短遮丑、羞羞答答、吞吞吐吐,结果越陷越深。一个人不论职位高低,有短敢揭短,人们便不觉得你有短;有丑敢亮丑,人们便不觉得你丑。敢于揭短亮丑,是诚实可靠的表现,不但不会失去面子,失去威信和信任,反而会提高威信,增加自己在圈子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