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美军战斗手册:16条生存法则
10381000000019

第19章 法则8 你和敌人都在对方射程内(2)

人们自然会想起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与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所谓"韬光养晦",通俗地说就是"装傻"。这种"装傻"的背后其实是对自己的严格控制,也可以叫自我约束,自我约束主要关心下述两个问题: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力图自觉控制他人关于自己的形象和印象的程度?采用这一策略对人际关系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自我监控就是个人运用他人自我暗示来控制自我表现的过程,也是个人进行自我表现和印象管理的手段。自我监控技术是由一个精心设计的自我监控量表来代表的。这个量表主要量度自我表现3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否关心自我表现的社会适当性",实际上测量的是人们对自我约束的态度问题。事实证明,在这个问题上得分低的人,在其他问题上的得分也会很低。不过,我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如果你对别人对你怎么看根本不在乎,完全以"四大皆空"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一切,那倒罢了,你完全可以对自我约束技术完全不予理会。但是,你能真正做得到"四大皆空"吗?世俗之人总有七情六欲以及喜怒哀乐,所以,关心自我表现的社会适当性是当今为人做事的第一要务。而要这样做,就必须发展他人观念和情境意识,以他人对自我表现的反馈作为自我表现的一面镜子。

第二,"是否注意社会比较信息,并将其作为自我表现情境适当性的线索",测量的是人们在自我表现中的模仿能力。模仿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善于模仿的人,往往会有良好的自我表现。如果你对"我发现我很难模仿他人的行为","对于选择电影、书籍或音乐,我很少需要朋友的劝告"等陈述回答"是",那就说明你不注意社会比较信息,并把它作为自我表现情境适当性的线索,自我约束的能力就低;如果你回答"否",那么情况则完全相反。

第三,"控制和调整自我表现和行为表达的能力",有如下陈述:"甚至对于我几乎不了解的论题,我也能作即时讲演","我想我会装出一副样子来打动或取悦他人",等等。如果你对它们的回答是"是",那就表明你的自我约束能力高;反之,你的自我控制能力就低。

发展人们的自我约束能力的教育作用是第一位的。这一量表的运用有如下发现:自我监量表得分高的人社会适应性强,他们善于控制其行为表现,能够有效地操纵他人对自己的印象,自我约束能力高的人也比自我约束能力低的人更具有首创性。也就是说,那些装得最傻的人,很大程度上是个厚黑高手,是个胸中有大沟壑的人。与这种人打交道时,你不妨多两长个心眼儿;反之,你自己若是这样一个人,那么几乎攻无不克。

对于和对手保持平稳关系的方式,我们可以用中国的一句话来诠释,"方为做人之本,圆为处世之道"。"方",即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指的是我们做人做事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不能被外人所左右。"圆",即圆滑世故,融通老成,指的是我们做人做事讲究技巧,既不能超人之前也不落于人后,或者该前则前、该后则后,能够认清时务,使自己做事情能够游刃有余。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正,有棱角,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但是,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凡事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去占便宜,也必将落个众叛亲离的下场。因此,做人必须外圆内方。外圆内方的人,不仅有忍的精神,有让的胸怀,还有貌似糊涂的智慧,有形如疯傻的清醒,有脸上挂着笑的哭,有表面看是错的对。

我们要记得,"方"才是做人的根本,是人的脊梁。但人仅仅依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无论是在商界、官场,还是在人际关系中,都需要掌握"方圆"的技巧,只有这样你才能无往不利。"圆"是处世之道,是妥妥当当处世的锦囊。在现实生活中,有在学校成绩一流的,进入社会却成了打工的;在学校成绩二流的,进入社会却当了老板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成绩一流的同学由于过分专注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以至于忽略了做人的"圆";而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学却在与人交往中掌握了处世的原则。正如卡耐基所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专业技术,而85%却要依靠人际关系、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

真正的"方圆"之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强强联合,他既有勇猛斗士的武力,又有沉静蕴慧的平和;真正的"方圆"之人能对大喜悦与大悲哀处之泰然。真正的"方圆"之人,行动时干练、迅速,不拖泥带水;退避时,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机会东山再起;真正的"方圆"之人,没有失败,只有暂时的沉默,这是一种面对挫折与逆境的积蓄力量的沉默。

在强大的对手的高压下,在面临危机的时候采取藏巧于拙、装糊涂的方法,扮作"诚实"的样子,往往可以避灾逃祸,最后转危为安。面临险境或遇到突发事件时,装傻卖呆,这比临危不惧和视死如归要安全得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以拙诚与对手周旋,的确实不失为一种高明的策略。我们经常在报纸上见到穷凶极恶的罪犯窜入老百姓的家里,杀人越货、绑架无辜时候,被害人是怎样委曲求全,先以圆滑诚恳的语言赢得罪犯的信任,再伺机在罪犯不在意或误认为在他的胁迫下真的与其合作的时候,出其不意地逃脱报案或径直击败罪犯。这就是外圆内方的最好案例。试想,假如面对凶狠的罪犯,你暴跳如雷,罪犯不先砍掉你的脑袋才怪呢。只有把"方"用"圆"先掩盖起来,装出很诚实的样子,利用拙笨的诚实稳住对方,充分地运用对方的怜悯之心,使对方不加害自己,才会为以后施展擒拿罪犯的计谋赢得时间和条件。

这种"外圆内方"的办法在历史上就已有之。《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刘备落难准备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住在许都,在衣带诏签名后,为防止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来迷惑曹操,使其放松对自己的观察。一日,曹操约刘备入府饮酒,谈起以龙状人,议起谁为当世之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张绣、张鲁,但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标准--"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我。"刘备本以韬光养晦之计栖身许都,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匙箸都丢落在地下,恰好此时大雨将至,雷声大作。曹操便

问刘备,为什么把筷子弄掉了?刘备从容俯拾匙箸,并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说:"雷乃天地阴阳击搏之声,何为惊怕?"刘备说:"我从小害怕雷声,一听见雷声只恨无处躲藏。"自此曹操认为刘备胸无大志,肯定不能成气候,也就未再把他放在心上,刘备这才巧妙地将自己的慌乱掩饰过去。从而也避免了一场潜在的劫难。刘备在煮酒论英雄的对答中是十分非常聪明的,他用的就是方圆之术,在曹操的哈哈大笑声中,免去了曹操对他的怀疑和嫉妒,最后才能如愿以偿地逃脱虎狼之地。至于三国后期的司马懿,更是个外圆内方的高手,他佯装快要死的人,瞒过了大将军曹爽,达到了保护自己的目的。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抱负,统一了天下。这正是"鹰立似睡,虎行似病"。

对于一些有经验的领导者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知道自己的权力再大,但毕竟还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使所有的人都听命于自己。当自己的管理目标受到权力的限制,一时难以完全实现时,就必须运用计谋、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先制伏自己的权力能够压制的对象,并暂时稳住远离自己、鞭长莫及的对象。这在军事学上,叫"远交近攻";在处世学上,叫"外圆内方";在用人权术上,则是指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对"权力影响圈"外的下属装出和蔼可亲、体贴关怀的样子,但对"权力影响圈"内的下属,却严加管制,令人生畏。

总之,人生在世只要运用"方圆"之理,必能无往不胜,所向披靡;无论是前进,还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不为世人的眼光和评论所左右。

8.4进入射程很危险,何不退出

人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你和对手用枪互相瞄准,彼此都在对方射程之内。这时你若是要硬闯,肯定对手会开枪,即便你能够还击,难保不会弄的两败俱伤。这时你不妨后退几步,退出对手的射程,既然你也拿着枪,对手就不会轻易地开枪,如果你退出了射程之外,那么彼此就都相安无事,岂不是皆大欢喜?虽说我们提倡积极进取的心态,但是在有的时候,退一步,就是海阔天空。这是一种更为成熟的、积极心态。就像我们不可能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满意一样,我们的

生活中也不可能处处都有鲜花陪伴,我们的成功之路也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我们更不可能事事都比别人强。那么,在我们的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时候,在我们的人生出现了一些挫折的时候,在我们的面前不都是鲜花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这时候,我们彼此不妨都后退一步,你会发现人生照样美好,天空依然晴朗,世界仍是那么美丽。做生意,原本肯定能赚100万,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只有10万到手。这时候,你后退一步:毕竟没有赔钱。当然了,这时候你得好好总结一下,那90万是为何未能到手的。公司里人事调整,你本以为这次你肯定升职,可宣布各部门人选的时候,你怎么都听不到老板念你的名字。这时候,你先别生气,学着后退一步:毕竟没有被炒鱿鱼。然后想自己为什么没有被提拔,如果的确不是你的错,那就是老板没有一双慧眼,没发现你这颗珍珠,那损失的是老板而不是你。让他遗憾去吧!单位里职称评定,你差一点儿就评上了。虽然很可惜,但这时候可惜也没用了。你不如后退一步:这次差一点儿,下次就一点儿不差了。那么,回去再努力一年好了。这一年,你有可能做出惊天动地的成绩。被公司老板给炒了,这肯定不如你炒他心里那么痛快,老板炒你肯定有他的理由,不用去问,问了反而显得你没劲。你向后退一步:毕竟只是被老板炒了,而不是被坏人整了,只要大脑还在,这天下的老板多的是,老天爷还饿不死瞎眼的家雀呢。实在不行了,自己做老板。做股票,这只股票本来可以赚10万元,由于贪心,只赚了1000元。你可别光骂自己蠢,想着后退一步:毕竟还赚了1000元,而不是赔了1000元。下次不要再太贪心就是了。要是这次赔了,也后退一步:毕竟只赔了1000元,而不是全赔了进去,下次不犯类似的错误,再赚回就行。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因为这世界毕竟不是你一个人的世界,造物主尽量要公平一些,不可能把所有的好事都摊到你的头上,肯定也会去适当地考验考验你,看看你在不顺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如果你反应过激,他还会继续去考验你,直到你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对待一时的不顺或者挫折。这并非是一种消极的

心态。在有时候,你后退一步,往往能寻找到一种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起码,它教你认识了生活,认识到人生不会一帆风顺,这样你才能学会怎样去对待人生、对待挫折、对待你自己。

也许有的时候人们不知道怎么退后,怎么和对手妥协,那么不妨悄悄给对方做一点儿小事,帮一点儿小忙。许多人在为他人做好事、行方便的时候,总会顺便告诉对方自己对别人的好,心里悄悄地企盼着对方对自己有所回报。我们要求自己人格健全,希望自己成为某种有思想的人,所以我们更要加强自身修养,经常做些好事,对别人施以仁爱。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自我意识,还能认识到自己善良的品质,并肯定自我价值。我们为他人做好事的行为本质上是很好的,但是一定要记住:我们只是为了通过自己善良的行动为他人创造美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我有恩于你"。实际上,你做好事的同时,你的善良的本性已经在使你愉快了--而仁爱的意义即在于此,所以千万别图回报。既然要付出,就单纯地付出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倡"悄悄地为他人做点儿好事"。别人的感激与表扬虽然会让你感到快乐,但这并不是你最需要的,你真正得到的有意义的回报是你无私奉献的热情--只要你有了这种热情,你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所以,下次你为别人做好事的时候,不要声张--你的心情坦然了,这就足够了,你就能体会到奉献的乐趣。这是一种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处事方式,这样做不仅会带给你快乐,而且还能无形中增加自己的人气。然而在日常的生活中,无论我们是有意或是无意的,我们总是想从别人那里得到点儿什么,尤其是当我们为别人做了点儿什么的时候。比方说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住在同一间寝室的人常说"既然我打扫了洗手间,那么她就应该将厨房清理一下",或是邻居之间认为"我上周帮他们家照顾了一下午孩子,这次总该他们帮我了吧"。每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都认为我们所付出的已远远超过我们所得到的回报。实际上,一个真正有智慧、内心充满平和宁静的人,当他为别人制造方便的时候,他往往只想到要去做,而不是等着别人为他付出。正如

同适当地做一些运动可以使人身心都得到放松一样,你的这些爱心行动会使你在情感上得到同等程度的愉悦,你感觉上的回报就是你意识到你做了这些"小小的"好事。

如果你感到替别人做了什么而得不到任何回报,那么导致你心理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就是隐藏在你内心的互惠主义,它干扰了你内心的平静,这样的话,也许好事会变成坏事。有一位美国青年曾从深井中救出一个小女孩,得到女孩父母的深深感激和众人的钦佩。不幸的是,从此以后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希望人们知道他的这一善行。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将这事也渐渐地淡忘了,他却一直念念不忘,而且越来越无法忍受人们如此对待他这样一个英雄,最后不得不选择了自杀。维吾尔族传说中最聪明的人阿凡提曾经说过:人家对你做的好事,你要永远记住;你对人家做的好事,你要学会立即忘记。这位美国青年若能领会到阿凡提的名言,这个悲剧或许就能避免。在你的生活中要试着真心真意地去帮助别人,别让你自己有意无意地就想着"我将得到什么样的回报",你最好渐渐地摈弃这种想法。当这一切完全发自你的内心时,你一定可以体会到帮助他人而不在乎你所帮的人会给你怎样的报答,这将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你就会感到这一切对于你心灵的回报--一种和平、宁静、温暖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