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美军战斗手册:16条生存法则
10381000000002

第2章 法则1 为了活命,可以装死(2)

人生在世,要做的事情很多,要接触的新事物也非常多,这么多的事情不可能哪一件你都做得非常好,或者说不可能什么事情、什么知识你都懂,不懂就难免会犯错误。这时,就需要有人来指点我们或者给我们提供好的建议。在我国古代,不管是哪朝哪代,凡是贤明的君主身边必定会有很多忠诚的大臣或谋士专门为君王提供建议。成就霸业的君王在建业初期,没有刚愎自用的,否则他也不会霸业有成。可以说,刘备如果没有诸葛亮在身边出谋划策,不要说是三国鼎立,就连是否能立得住脚、扯一面旗都很难说。我国古代人们曾把门下的食客多少作为一个衡量其贤德高下的标尺,招纳食客绝非是攀比富贵,而是一个集贤纳策的好方法。战国时期的四大君子: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孟尝君,都曾为自己的君王提供高妙的建议,为君王的治国安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只是君主,但凡有所作为的人,一般都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

在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些由于固执、刚愎自用而失败的人。三国时期蜀国的马谡由于一味顽固地"自信",不听建议,而导致了"失街亭",给蜀国带来了致命的打击。虽然事后马谡自己也追悔莫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可这又有什么用呢?世上后悔药可买。中国历史经历了那么多朝代,而历朝历代的灭亡都与君主统治的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君主的刚愎自用、不听忠言是导致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国势曾是那么强大,疆土是那么辽阔,但是由于秦二世武

断、暴虐的统治,出现了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导致秦开始衰落,最终被汉所代替。所以说,刚愎自用者的顽固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固执己见者由于过于"迷信"自己,有时就难免言行过激,有极端化倾向。他们太过"自信",对其他人的话充耳不闻,于是,在顽固的"自信力"的支持下,义无反顾地沿着错误道路走下去,过激言行不但没有扭转错误方向,反而加快了失败的到来。

没有武松的本事,却还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做法不是勇猛,而是愚蠢。明知自己打不过"老虎",却还要去拿生命做赌注,不是愚蠢是什么呢?没有人会同情一个由于固执己见而失败的人;相反,还会招来对手的嘲笑和幸灾乐祸。所以,这种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是万万做不得的。

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指出你的错误,提出中肯的建议,提供建议本身就意味着坦诚和信任。不肯接受他人意见,对于朋友的规劝或忠告置若罔闻,不仅会使自己头破血流,还会伤害朋友之心。伤心和失望会使你的朋友离你而去。

因此,不管是普通人还是成功人士,不管是个小职员还是个领导者,都应该养成善于接受他人意见的习惯,特别是朋友的忠告更应该虚心听取,"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嘛!奉承的语言我们可以不去理会,但诚恳的忠告却一定要用心去听,特别是在自己有了错误的时候。头撞南墙的滋味并不好受,干吗非得要等到头破血流才罢休呢?但是,这种善于接受意见绝不是无主见地接受,也不是把所有人的话都当做救命的稻草。对于别人的意见,要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之后才能接受,不要偏听偏信。偏听偏信往往会使你由一个错误走向另一个错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才是正确的方式,要有比较、有选择。

老百姓有句俗话:"听人劝,吃饱饭。"刚愎自用、钻"牛角尖儿",只会使前面的路越来越窄,越走越走不通,它不是成功之路,而是失败之途。所以,请让我们丢掉自己偏执的固执,用理智和灵活取代它,

甚至在必要的时候都可以用"装死"的方式去获得成功,从而为我们自己铺出一条光明的道路。

1.4不要忘记自己的真正实力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很好地保存自身是因为我们忘记了自己真正的实力,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结果遭到失败。就比如长平之战中的赵国主将赵括,他本来应该和此前的老将廉颇一样采取坚壁不出的策略,削弱秦军的实力,等到秦国军队粮草枯竭、军心不稳的时候再一举出兵将其击溃。可是赵括过高地估计了自身的力量,同时又看不起廉颇的"懦弱"做法,于是全军出击,攻打秦军,结果被秦将白起击败,四十多万赵国军队全军覆没。

同样,在希腊神话中,上帝在造神运动中也顺便创造了人,所以传说中的神与现实中的人理所当然地存在着某些惊人的相似。很多人都知道赫尔墨斯,他是古希腊神话中天神宙斯的儿子,是主管商业之神,他想考证一下自己在人间百姓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高,于是有一天他化装成一位顾客来到雕像店。赫尔墨斯指着宙斯的头像,问雕像者:"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告诉他"七赫拉"。他又走到自己的雕像前,心想,自己是商业的庇护神,地位一定比宙斯高,便问:"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指着宙斯的像说:"假若你买那个,这个算添头,白送。"赫尔墨斯本想听听雕像者对自己的赞赏,抬高自己的身价,谁知讨了个没趣,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很多人往往喜欢把个人的快乐、幸福和价值感建立在别人认可的基础上。好像别人说你行,你就觉得自己行;别人说你不行,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应当承认,别人的评价对自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听到赞扬,得到鼓励,博得掌声。这种精神享受确实有益于我们开发潜能、提高素质,有益于认识自我价值,树立自信意识。然而寻求赞许的心理如果不只是一种愿望,而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需要,像赫尔墨斯一样去寻求自己虚拟的"光环",这便落入了人生自恋型性格障碍的误区,做到实事求是就很难了。如果你感到非要受到夸奖不行,并常常做出这种表示,那就没人会与你坦诚相见。同样,

你也不能明确地阐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与感觉。你会为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你的自我价值,以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来确立你的自我形象和价值。如果你依赖他人来评定证实你的价值,究其根底,那只是他人的价值,而不是你的价值。常言道:"慧眼识英雄"、"狗眼看人低"。别人是慧眼还是狗眼那是别人的价值,而你是英雄还是狗熊,这个才是你的价值。所以,自我价值不能由他人来评定和证实。世俗和传统使我们养成一种说话办事总是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许的习惯。童年时代习惯于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赞许,长大成人后需要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如果自己的某个举动和主张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许,就会感觉到是出了问题,放心不下。于是,你在无形之中就放弃了主宰自己、独立行事的权利,凡事都受别人的控制和摆布。这种习惯大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对别人的意见大都随声附和,有时心里不满,但也要依从别人的意志去办事;你有自己的事情和计划,但难以拒绝朋友的邀请和要求,以免别人对你产生不满;你总是回避同陌生人交谈,不想独自参加社交活动,也不愿独自出差办事;你总

是看领导的眼色行事,明知不对,也会忍气吞声地服从。

如果一个人习惯于接受别人的摆布,就会经常被迫去说话、去做事。这样的生活当然很累,也很乏味。其实,这样的人生只是终生劳役,不会有任何光彩和乐趣。但是,古今中外,世界上有哪一个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人是放弃了独立行事的权利,接受了别人的摆布而取得了成功的?拿职业选择来说,一个人应当争做自己感兴趣、有爱好的工作,因为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驱动力。曹雪芹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而写作《红楼梦》,爱因斯坦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才创立了相对论。这些人都不是为了服从别人的意志、寻求别人的赞许才去呕心沥血、孜孜以求地努力工作的。如果不是正确认识自身的实力,独立自主,宠辱不惊,曹雪芹、爱因斯坦、贝多芬、鲁迅这些伟大人物是不可能出现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认识到自己也会有

缺点、错误,不必期望人人都表示赞许,这样我们就不会自寻烦恼、

情绪消沉,也就不会因为别人对你某一点的否定而视为对自己整个人的否定了。林肯说得好:"假使要我读一遍针对我的各种指责--更不要说逐一作出相应的答辩,那我还不如辞职了事。我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尽力工作的,而且将始终不渝地这样工作。如果事实最后证明我是正确的,对我的反对意见将不攻自破;如果事实最后证明我是错的,那么即使有10个天使起誓说我是正确的,也将无济于事。"这种独立行事、自我仲裁,也就是实事求是、光明磊落的做人处世的态度。

不要以为坚持独立自主,就很难得到别人的赞许,很难处好人际关系。这是一种错觉和误解,事实恰好相反。一个真正能够主宰自己的人只是不去为了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自我价值、自我追求,只是在与人交往中不会为了博得他人的赞许而跟随他人的指挥棒转。实际上,最受赞许、最受欢迎的人恰恰是那些希望得到赞许而不是祈求赞许的人,是那些能以积极的心理态度表现美好的自我形象的人,是那些能认识自己的真正实力,从不放弃独立自主权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