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美军战斗手册:16条生存法则
10381000000029

第29章 法则13 打夜战就要用夜视仪(1)

夜视仪,顾名思义,就是帮助人在夜间看清物体的仪器设备。夜间可见光很微弱,但人眼看不见的其他光线,例如紫外线和红外线却很丰富。夜视仪可以帮助人们在夜间进行观察、搜索、瞄准和驾驶车辆。其实,人们很早就发现了红外线,但受到红外元器件制造条件的限制,红外遥感技术发展很缓慢。直到1940年,处于"二战"激烈战火中的纳粹德国率先研制出硫化铅和几种红外透射材料后,才使红外遥感仪器的诞生成为可能。此后,德国首先研制出主动式红外夜视仪等几种红外探测仪器,虽然它们都未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际使用,却开启了夜视仪在战争中应用的先河。

再说美军,美国也在同样的时期研制各种夜视仪,虽然试验成功的时间比德国晚,但却抢先将其投入实战应用。最早的记录显示,1945年夏,美军登陆进攻冲绳岛,发起琉球战役。冲绳岛在日本本土防御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他被誉为日本的"国门",而当时日军在火力和兵员上根本无法和美军相比,于是日军发挥自己熟悉地形的优势,利用复杂的地形,夜晚出来偷袭美军。此前,这些招数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岛屿上屡试不爽。为了对抗日军的进攻,美军只能采用盲目射击的方式,在阵地周边设置大量机枪,发现有人走动就展开齐射。可是,这样不但浪费弹药,而且容易造成误伤。恰好此时红外夜视设备研制成功,于是美军将一批刚刚制造出来的红外夜视仪紧急运往冲绳,把安有红外夜视仪的枪炮架在岩洞附近,当日军趁黑夜刚爬出洞口时,立即被一阵准确的枪炮击倒。洞内的日军不明其因,损失惨重。可以说,红外夜视仪初上战场就为消灭冲绳岛上顽抗的日军、彻底占据琉球群岛、迫使日本最终投降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么,美军的成功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13.1有的放矢地采取行动

前面说到的"红外夜视仪"是利用光电转换技术的军用夜视仪器,它又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红外夜视仪用红外探照灯照射目标,接收反射的红外辐射形成图像;而被动式红外夜视仪不发射红

外线,又称"热像仪"。主动式红外夜视仪因其成像清晰、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从而得到了广泛的采用。但它也有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红外探照灯的红外光很容易被敌人的红外探测装置发现。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在20世纪60年代,深陷越南战争的美国军方首先研制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被动式热像仪,它不发射红外光,不易被敌人发现,并具有透过雾、雨等进行观察的能力,适合在多种地区和复杂的环境下作战。

在战争实践中,美军往往根据现实情况使用多种夜视仪和其他夜视设备:首先,并不要求部队全部使用最先进的被动式夜视仪,而只将它们配置在主战坦克和武装直升机这种高精尖的装备上。这样可以使得夜视仪和装备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装备的优势。而至于普通的步兵战斗车和装甲车,则配发一部分主动式夜视仪,这部分夜视仪是在己方掌握了战场主动权的情况下使用,主要是为了辨清道路、分辨敌我、保证行军速度等目的。而对于很多普通步兵部队,只是配发了很普通的微光夜视镜而已。

美军的这种在战争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设备的理念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中国古代著名的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初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巩固对汉族的统治。他决心改变蒙古族重视武功、忽视文治的状况,认识到要想巩固对中原的统治,就必须推行一整套符合中原情况的政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汉族已有的制度和法令。于是,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忽必烈采纳了刘秉忠等大臣的建议,按照中原历代王朝的传统,以"中统"年号纪年,废除大蒙古国号,改国号为"大元",并把国都南迁到北京,命名为"大都",从新建造了皇宫和城墙。大蒙古国原来有一整套自己的国家制度,此外,忽必烈采用了中央集权制,要刘秉忠和许衡根据中原历代制度,参照现实情况,在中央一级设立主管政务的中书省,主管军务的枢密院,主管监督官员的御史台。在地方一级,设立主持日常军民政事的宣抚司,以及提刑按察司。最高行政机构是行省,下辖路、府、州、县四级。政府官员尽量录用汉族旧臣和学者,

但蒙古人必须掌握人事决定权。这套制度较为有效地保证了蒙古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忽必烈还放弃了蒙古人传统的游牧经济,设立了司农司、营田司等机构,鼓励农业生产,把大量牧场恢复为农田,用租佃方式招募农民种田,还把一部分土地退还给了农民。此外,他还下令禁止抢掠人口贩卖为奴,恢复了一些奴仆的平民身份。在文化方面,忽必烈设立了国子学,承认并提倡汉族传统文化和儒学,让蒙古族子弟接受汉文化教育,还在大都建立了孔庙。这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的推行,说明落后的民族对先进民族的征服,仅仅靠武力是不行的,还得改变自己的传统和习俗,在其他方面向先进民族靠拢。忽必烈明智而及时地认识到这一点儿,因地制宜,入乡随俗,在元代初年稳定了对中原的统治。

现代人对"因地制宜"这一策略并不陌生,它要求人们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与该地方情况相适应的具体措施,并积极地加以贯彻。理解这一策略其实并不难,难就难在实践与运用的过程中,它要求人们主动的改变旧有的习惯和做法从而去适应变化了的地方。要知道,传统和习惯的势力是强大的,有时想改变都难,更何况不想改变。就好比北方人习惯吃馒头,到了南方则没有馒头吃。要不要改变原有习惯?改变了,就能适应南方的生活;不去改变,就只有饿肚子。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一旦地域变了,你仍不肯主动作出改变,自然就会遇到巨大的障碍。变和不变是相对的。变,要受新情况的制约,随新情况而变。不变,则是要保留旧有习惯和做法中有价值的、在新情况下仍然行之有效的部分。所以,在变和不变之间你需要灵活掌握,固执于其中任何一方面都可能出现偏差,一般而言,地理、环境、气候等条件是难以改变的,忽视这一点儿,而片面地去夸大人的作用,必然要付出代价。"人定胜天"的想法固然豪迈,但却代替不了适宜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要明白主观的愿望是一回事,客观的实际却又是一回事。它们之间不可相互代替,只能够相互适应。千万不要忘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职场人士经常会面临着来自升迁、上司、业绩等方面所带来的种种压力,而且这些压力随着入职年限和自身情况的变化,只会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现如今,很多白领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每天都感到身心疲惫,透不过气来,无论用什么方法都难以摆脱巨大的心理压力的困扰。其实,这种情况在很多职场人士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以更好的工作心态去迎接挑战,针对不同状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这样的话,相信无论是谁都能表现得更加出色。

情况一:计划赶不上变化

很多人在做事情之前就已经设定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甚至详细制订了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的工作计划。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大家往往会发现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工作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老板随时可能发出的新指示,政府部门可能突然出台新的政策和法规,重要的客户可能会突然拜访。这些情况使得很多时候事情正在顺利进行的时候,就无奈地陷入"执行计划"和"改变计划"的纠结中。很多人最终试过几次后才发现:因为无法掌控将要发生的事,所以自己其实根本就不可能做出一个可实现的工作计划。

对策:

(1)首先,对大部分工作计划,我们其实没有必要限定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因为这样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际上是无意义的,所以只需要设定一个总的完成计划的时间即可。然后,将这些要做的事情分解,根据分解的步骤逐一进行大致的规划,此外在规划的过程中要兼顾细节,考虑到每个步骤可能实现的条件,这样整个计划就变得十分灵活而又不是整体性,比以往按部就班的指令性计划更加合理。

(2)把那些必须完成的事项醒目的标注出来,以此来保证自己时刻都能够关注到这件事情。这样的好处是,当处理完一件例行性事情之后,可以灵活地根据当时的情况,从待办事项列表里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事情来处理。

(3)除了具体的操作,还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认清自己的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这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认清自己的目标可以让自己了解到工作的意义、方向和顺序。而明确价值观和总体目标的好处是:当一个人处于棘手的情况,迟迟作不了决定的情况之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终极目的来判断事务的取舍,可以让你摆脱表面繁芜的困扰,尽快作出正确的选择。

情况二:快节奏的工作使自己疲惫

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展,大量的信息出现在人们面前,使得人们很难一下子就全部掌握这些信息,从而经常会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手上的事还没忙完,新情况又出现了,疲于应付,始终处于一种高压环境之下。

对策:

(1)学会对自己每天的工作进行详尽的记录和反思。记录的目的是为了记下当天遇到的问题。至于反思,则不需要每天进行,而是要在自己的想法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回顾和总结,将遇到的问题分门别类地整理在一起,并对处理问题的方法作分析,思考处理不同事件时,自己如何处理会更更加有效。

正所谓70%的经验来源于实践,这些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你处理问题的水平。因此你要学会把这些定期和不定期总结变成自己的习惯,这样做的话,你就可以轻松领先别人一步,在面对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时,因为事先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处理起同样类型的事务时工作效率就会提高。由于对所遇到的问题已作过分析和总结,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也能够很快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每周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用来了解、学习行业内的最新发展趋势。你不需要花费太长的时间,只需要几小时或者半天的时间,你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新的信息,或者购买远程课程,订购业内新的期刊、书籍,或者和同行进行交流。单纯的理论不会带来飞跃,但是在

实践中的经验与理论结合时就会升华,这才是短时间的学习的精华所在。

情况三:完美主义的压力

很多职场中人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确定当日所完成的工作是否做好,做对了,也不确定老板或客户是否满意。总是觉得如果自己再准备得充分些,自己将会表现得更好。在这种不断地假设和自责中,工作不会变得更好,反而会愈发的混乱。

对策:

(1)学会划分工作的类别。在实际工作中把工作分成机械性工作和发展性工作两类。机械性工作大体指的是那些例行性的、没有新意的工作,这种工作任何人都可以顺利完成,同时对于工作的整体没有根本性的影响。对于这种工作,没有必要进行无谓的检讨,正确完成即可。而对于发展性的工作,即那些具有可塑性和创造性,可以给公司和自己带来更好的效益的工作,对于这样的工作,才值得你去进行多次反思和思索,从而不断改进。

(2)给自己制定一个问题处理情况的评判标准,根据自己的评判标准将每个问题处理情况评判为不同等级(例如:甲、乙、丙、丁之类均可)。对评判为"甲、乙"的事项,就不再考虑老板和客户是否满意了。相信工作能力还可以的人,得"差"的情况会很少,所以只剩下"中"是需要你作更深入思考的重点情况,思考过后能想出好的解决办法当然就更好了。

13.2对手的弱点就是你最大的机会

在与对手的较量的过程中,发现对方弱点总是消灭对手的最好方法。正所谓:"对手的弱点就是你的机会"!

现实中人的类型多种多样,而各自的弱点也就有许多种:有的人十分冲动,这些人一冲动起来就随便许诺,信口开河。许

诺不能兑现,就会损害自己的信誉,更要命的是,冲动还很容易泄露自己的秘密,这样很容易使得对手乘虚而入。除此之外冲动还有一个缺点是轻易作决策。这种轻率的行为本身就是很大的失败,这种失败

来得如此迅速以至于你根本不需要等到结局发生。因此,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有个冲动的对手是幸运的,因为冲动的对手往往死得最快。

故步自封,这样的人十分容易满足。他们对生活没有一点儿欲求,也没有创造财富与成功的激情。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总是最好的,其中有些人甚至认为自己应该成为别人效仿的标准。这样的人不屑于与外界往来,他们甚至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进步到什么程度,这样自然不能有更高的追求。如果对手的弱点是这一点,那么也许更多的是一种悲哀感:自己竟然与这样无用的人做对手……

狂妄自大,这种人有一点儿成绩就会变得忘乎所以,他们也许会成功,但往往很快又会丧失他获得的一切。因为狂妄自大的性格使得他很容易犯错误。当失败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轻易将他击垮。这种人的心理最脆弱,既经不起成功的喜悦,也经不起失败的打击。因此狂妄自大的人在哪儿都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尽管他的口气很大,能力也许很强,但是一定会招来周围的人群起而攻之,最后丢盔卸甲,惨败收场,一无所有。

懒惰保守,这种保守的人可以被称为"经验主义者",他们的生活全凭过去的经验,没人走过的路他不敢走,没人做过的事他不敢做。在这样的状况下,这种人即使发现自己的现状不如别人,他们也不会轻易地去改变,以求迎头赶上,他们总是担心自己改变后会得到不良的后果。保守性格的人往往具有懒惰的因素,懒惰和他们瞻前顾后的心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极强的惰性。大脑懒惰的人一辈子干的都是同样的工作,从来不考虑改变什么。这两种懒惰一般很少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因为身体和大脑同时懒惰,结局只有死亡。

私心狭隘,私心狭隘有两种,一是心胸狭隘;二是视野狭隘;狭隘的人一般都有严重的自恋情结,他们始终认为自己不论各方面都是最好的,近乎完美。拥有这种性格的人,是很难与人和谐相处的,并且最容易伤害人,是天生的失败者。他们不愿意奉献,只想着占他人便宜,目光狭窄以至于坐井观天,再加上知识的欠缺,这种人最终不会获得成功和财富,而只能形影相吊,顾影自怜。

当然,这些弱点并非十分明显地存在在一个人的性格中,而是隐藏在若干表象之中,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发现对手的缺点。而且了解这些弱点还可以帮助我们回避这些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