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孩子看的艺术史
10386700000073

第73章 直指天际的高塔

现在我要给你介绍的这类建筑是根据人的名字命名的,但是,这些人从来没有建造过任何建筑物。他们也许修建过一些东西,可是也仅限于小木屋之类的,其他就再没有什么了。但是根据这些人命名的建筑,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风格之一。

这听上去很是不可思议,不是吗?

刚才我提到的那些只修建过小木屋,其他啥都没有建造过的人,他们是哥特人。而与哥特人没有任何联系的那类好看的建筑叫作“哥特式建筑”。如果说哥特式建筑与哥特人毫无关系,那为什么世界上都把这类漂亮的建筑称作“哥特式风格”呢?

这个原因其实很奇怪。在我们今天看来,哥特式建筑非常奇妙和美丽。但不幸的是,曾经有不少人却非常瞧不起这类漂亮的建筑。他们认为除了来自于希腊或者罗马的建筑风格,其他的建筑风格都很丑,哥特式建筑在外形上看比较粗俗,一点文明的痕迹也没有。而他们能想到的粗俗、不文明的民族,就是征服了罗马的哥特人了,哥特人是之前提到的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因此这种漂亮的建筑就被他们冠以鄙夷的名字:“哥特式建筑”。这种称呼不仅表明了当时有不少人鄙视这类建筑,而且还因为哥特人竟然让这种风格的建筑存在。总之给这类建筑起的这个名字其实并不是对哥特人的褒奖,恰恰相反,是对他们的挖苦。

其实哥特式建筑也是从罗马式建筑演化而来的。建筑师一直都在坚持不懈地尝试将修建教堂中厅拱顶的材料改为石块,因为石块比木头的防火性好很多。最早中厅拱顶被修建成筒形拱顶,形状像横放的木桶的上半部分,而大量的木制拱顶支架是修建筒形拱顶必不可少的。不过拱顶的宽度很大,整个拱顶必须要全部用支架支撑起来,一直到整个拱顶全部建成后才能拆掉。这就意味着,修建如此大规模的拱顶支架,所需要耗费的木材数量也是相当庞大的。而这个时候,有人发现了一个新的修建拱顶的方法,可以只使用很少的木材,大家自然都认为这是一个意义非常重大的发现。这个新方法是:从拱顶的四个角开始,先修建两个相互交叉的拱肋,就像两个交叉的拱门或两段交叉的半圆形铁环;然后,需要修建的拱顶剩余部分,就可以每次做一小部分,这样慢慢地修了。

接着,另一个新发明又出现了,那就是建筑师发现有时尖拱比圆拱更好用。这个发现其实也算不上新,因为那时小亚细亚人已经使用尖拱许多年了,只不过参加十字军东征的骑士们在返回欧洲的时候才把这个建筑思路带回来。你也许会想,拱是圆的还是尖的不是件大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事实上这个小小的改动却有着重大的意义,让我细细讲给你听。

圆拱的高度和宽度是有关联的,换句话说,跨度越宽的拱顶,也必须要建得很高。而尖拱则不一样,不管拱顶的跨度有多宽,你想要多高,或者想要多矮都可以,高度并不需要顾及屋顶横跨的宽度。如果你把双手的指尖放到一起,组成一个拱形的样子,你就可以自己来证明一下了。如果你把自己两个手掌之间的距离固定住,那么你的手指只能形成一个圆拱,但是你却可以调整手指相交的程度和角度,从而形成不同高度的尖拱。

不仅如此,建筑师在用石块修建大教堂时,发现把中厅建成尖拱顶要比建成传统的圆拱顶容易许多。

当然即使是高耸入云的尖拱也同样会对支撑的墙壁产生侧向的压力,就需要把墙砌得非常厚,并用扶壁很好地固定牢固。可是后来他们又发现,如果使用拱肋取代传统的圆拱或筒形拱顶,那么侧向的压力就被引导到拱肋上。这样的设计,只需要用厚厚的扶壁牢固地固定住支撑拱肋的墙壁,其他部分的墙壁就不需要建得很厚了。慢慢地,扶壁之间的墙都不需要承受屋顶的压力了,完全可以留空用来安装玻璃。最终教堂外部的墙壁便可以在石头砌起来的扶壁之间安装大量的玻璃窗户了。

哥特式建筑的墙壁不仅变薄了,扶壁也发生了变化,叫作“飞扶壁”。扶壁当然不可能学会飞,也不会真能飞。飞扶壁其实是倚靠在墙上的支柱,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人用木棍抵住墙壁。飞扶壁斜撑住墙壁的顶部,使墙壁不会被拱顶或拱肋的侧压力推倒。

我刚刚和你说了三个发明:拱肋、扶壁中的玻璃墙、飞扶壁。这三个发明是值得纪念的。这三个新发现,给我们带来了美轮美奂的哥特式建筑。当然不要忘了,哥特式建筑和哥特人没什么关系。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哥特式建筑完全不同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都是稳稳地修建在地面上的,差不多所有的重量都是直接由下面的墙壁支撑的。但哥特式建筑则注重于引导、平衡所受的压力。比如,只有在拱肋把侧压力引导到的地方,才会有飞扶壁来支撑、平衡这股压力。

而从外观上来看,古希腊和古罗马式教堂中的线条大部分都是横条形的走向,它们是水平向的建筑。而哥特式教堂高耸入云的尖顶则是垂直向上,直插云霄,主要的线条都把视线向上方引导,而且很多细节也产生了类似的作用,比如尖拱就是这些向上的线条之一。总的来说,每一座哥特式教堂都看上去像是献给上帝的一首赞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