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出路取决于思路
10397600000027

第27章 好的思路是高度与境界(3)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是邻国,它们交界处有两个县,防守的将领在自己的地界里各自种了西瓜。粱县的士兵们很勤劳,他们经常给西瓜浇水除草,瓜的长势很好;而楚县的士兵们都懒惰,他们种的西瓜又瘦又弱,和对面的西瓜简直不能相比。楚县的人觉得失了面子,就在夜里偷跑过去把梁县的瓜秧全拔了。梁县的士兵发现后,非常气愤,要求将领同意他们过去把他们的瓜秧也扯断。梁县的将领说,他们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也去拔他们的瓜秧自己不也就卑鄙了吗?我们不愿他们扯断自己的瓜秧,他们就愿意自己的瓜秧被拔掉吗?他们犯了错误,我们应该帮他们改正,而不是自己也跟着犯错。从今天起,你们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但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县的士兵就照办了。楚县的士兵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越来越好,而且是梁县的士兵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水。就报告给了自己的将领,楚县的将领既惭愧又敬佩,就把这件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觉得修睦边邻比敌视要好,于是备重礼送梁王表示结交的诚心。从此,一对敌国成为了同盟。

楚国和梁国的交好,正是“恕”的体现。当我们用以己度人,推己及人的方式处理问题。就会营造出一种顾全大局,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的环境,而且有助于双方拥有一个宽广而仁爱的胸怀。如果梁县的将领逞一时之勇,图一时痛快,纵容手下去报复楚国,那么,小小的西瓜秧就可能成为两国交战的导火索。即使梁县的将领,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没有犯同样的错误,但如果他不懂得“恕”的技巧,在命令自己手下为楚县瓜秧浇水的时候大张旗鼓,反而会让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因为这种行为在楚县的将士看来,是比拔掉他们瓜秧更大的侮辱。

而“恕”降至日常生活的处理,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在现实中每个人的位置是不相同的,并没有统一的处事标准让我们遵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按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来处理事情,这样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会受到皆大欢喜的结果。

人因为有羞恶之心而守义,有辞让之心而明礼,有是非之心而知耻。自私自利的人,常常不懂推己及人,由人推己的道理,会毫无顾忌地损害他人的利益,把自己的苦恼转嫁到别人身上。如果用这种方式做人,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不会有立足之地,都不会被人接受。

“恕”在同事朋友之间的交往中,没有太大的技巧,我们自己要能为对方考虑,遇到问题时能换位思考,就会游刃有余。难的是在和上级交往中运用,因为人人都有自尊心,而人人也有好胜心,当在和上级相处的时候,要满足他的好胜心,就要让他占上风,而满足他的自尊心,就是让他看不出来你是故意让他的。同时,你又要让他知道,其实你是有实力的。这就要求我们能考虑到上级的心理和处境。比如和上级下棋,虽然这是自己的特长,也不要一味的逞强好胜,因为上级就是上级,即使他的棋技不如你,但他的地位决定了他的失败是没面子的事情。所以,在下棋的过程中,一味退让会让人看出你是故意要输给上级,这同样让上级没有面子;而不能控制自己的好胜心,在比赛中途一时冲动,赢了上级输了自己;最佳的办法是让上级从劣势,转为均势,从均势转为优势,而最终赢了这盘棋。那么,他会觉得这个胜利,是自己费过心思,而且转危为安得来的,面子上自然好看,对你的印象也一定不同于那些不懂得“恕”技巧的人。

可见,在我们的交际生活中,无论是和亲人朋友,还是和同事、上级相处,仅仅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是不行的,不能因人而异地运用到实际的交往中,只是一句空洞的大话而已。所以,我们要讲究“恕”的技巧,能够从自己的立场为别人着想,懂得克制自己的好胜心来成全别人的好胜心,能够到达这个境界,那么在自己所处的社会圈子中,一定能游刃有余,从容不迫的生活。

考虑如何救下一次

救不了“这次”固然是件悲伤的事情,但如果因此而颓废消极,不去考虑如何避免“下次”,才是真正值得悲哀的。

也许是因为温室效应的缘故,最近几年一下大雨就淹水。张老板最怕淹水,因为他做纸张生意,纸重,不能在楼上堆货,只能存放在一楼的库房。每次下大雨,王老板都不眠不休,盯着门外的积水看,心随着积水的增长提到了嗓子眼儿。所幸每次都有惊无险,眼看水就要淹进门的时候,雨就停了。一年、两年,都这么度过。但是今年情况不同,飓风带来的,除了下雨,还有河水的泛滥。门前的水一下子就汇成了条小河,转眼水位就漫过了门槛,张老板连沙包都来不及堆,店里几十万的货已经泡了汤。张太太、店员、店里所有的人都出动了,试着抢救一点纸,但无济于事,原因在于,纸张的吸水性能极强,从往上,一包渗向一包,不大工夫就湿了近一半。而且外面的水,还不断往店里灌,更是雪上加霜。大家正不知所措的时候,张老板一个人却冒着雨,出去了。大家以为他去找救兵了。

可几个钟头过去,知道雨停水退了,张老板才满身泥水疲惫的回来。脸上却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悦。

这场雨给张老板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店里所有的纸都报销了,因为纸上粘满了泥沙,连免费送去做回收纸浆,纸厂都不要。张老板收拾完残局,第一件做的事就是搬家,他把店铺搬到一个又老又旧的破公寓的一楼。仍然做纸张的批发生意,而且一下子进了比以前多两三倍的货。“他是没淹怕,等着关门大吉呢!”别的老板讽刺的说。果然,没多长时间,台风又来了,雨下得比上次还大,河水又泛滥了,而且比上次更严重。好多路上的车都成了河里的船,好多地下室都成了游泳池,好些人不得不爬上屋顶。惟有张老板一家人,站在店门口,平心静气的看着,街头被水淹了,街角成了泽国,只有张老板店前面的这一段路,居然没有一点积水,连张老板停在门口的新车,都成了全市少数能够劫后余生的。

这场雨给张老板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他一下子就发了。因为几乎所有的纸行都泡了汤,连纸厂都没能幸免,人们急着要用纸,印刷厂急着要补货、出版社急着要出书,大家都带着现款来买张老板的高价纸张。

“我怎么就没有想到,”也是做纸张生意的王老板问,“平常怎么看,都看不出你这里地势高,你怎会知道?”张老板笑笑,回答说:“上次我店里淹水,眼看没救了,我干脆趁雨大,在全城绕了几圈,看看什么地方不淹水。于是,就找到了这里。”张老板拍拍身边堆积如山的纸,得意地说:“这叫救不了上次,救下次,真正的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的故事想必我们都耳熟能详,可一旦自己真的身处牢破羊失的境地,绝大多数人是在懊悔、自责,甚至灰心绝望。可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光明白一些道理是没有用处的,重要的是把它付诸行动。已经失去的,再怎么后悔都于事无补,如果能找出失败的原因,把漏洞补上,那么,当下次遭遇相同的问题时,就不会再重复同样的错误。可悲的是,我们常常站在失去的事物面前,痛苦后悔,悲观失望,却很少去分析自己为什么会失败。于是,我们常常在同一个缺口面前一次一次失去自己的羊。

有一位着名的心理医生,从心理角度,找出了我们之所以不能成功的关键:

有一次,他应邀到一所大学讲学,在课堂上,他拿出了自己厚厚的着作,说:“这本书里面有上百种治疗方法,药物种类更多,但所有的内容,却只有4个字。”

在学生怀疑的目光中,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如果,下次”四个大字。医生说,我们长时间造成自己精神折磨的其实就是“如果”这两个字,阻碍我们成功的也是这两个字。“如果我考上大学”,“如果我当年抓住机会”,“如果我能换一项工作”,“如果我及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永远也说不完的“如果”使我们的眼光停留在已经出现的失败上,我们就在“如果”中离成功越来越远。

那么,有医治这种心理的方法吗?医生给出的处方是:把“如果”改为“下次”。“下次我一定努力学习”,“下次我一定把握机会”,“下次我一定要坚持到底”,“下次我一定不犯类似的错误”。当我们把心灵从后悔和遗憾的浸泡中挣脱出来后,这种心理障碍也就会烟消云散。成功离我们的距离就只是我们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爬起那么短。

在我们的生命中,懊悔就像一剂慢性毒药,在潜移默化中磨灭你的意志,在不知不觉中消耗你成功的资本,降低你成功的概率;它又像一些在我们生命长堤上筑巢的蚁群,如果不及时清理,我们最终会葬身因自身缺憾所造成的失败汪洋中。

把时间花在后悔上,将沉湎于懊悔的泥潭中不能自拔,造成精神的巨大消耗和浪费。矫正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把“要是”改成“下次”就行了。就像文中的张老板,既然损失已经无可挽回,再怎么痛心疾首的哀伤也没有用处,到不如趁着雨没有停,去寻找水淹不到的高处,为将来不再出现类似的损失做好防范。在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不只是外因带来的失败,更多时候我们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懊悔也许能促使我们反思,帮助我们总结,但只有着眼于“下次”的懊悔才是必要的懊悔,所以,我们在救不了“上次”的时候,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救“下次”上。

“上次”已经是过去时,没有必要再为此去浪费时间,救不了“上次”固然是悲伤的事情,但如果因此而颓废消极,不去考虑如何救“下次”,才是真正值得悲哀的人生。

上帝一直在身边

上帝帮助每一个向他求救的人,而只有能够判断哪些是来自于上帝的帮助并伸手抓住的人才能获救。

某地区发洪水,有个上帝的忠诚的信徒不幸落水。在水中他祈祷上帝的救护,这时河面上漂来一根绳子,他视而不见,他想,上帝一定会来解救他的。

过了一会儿,河面上漂来了一根木头,他也视而不见,因为他心中坚信上帝一定不会见死不救。

这时水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急,就在这时,河面上漂来一块木板,但是我们这忠诚的信徒还是对此没有想法,还是在等待上帝的来临。

木板走了,这时一个大浪把他打入水底,他的魂来到天堂,见到了上帝。他十分的生气:“上帝,我对您是那么的忠诚,为何在我有难时你就对您的子民视而不见了呢?”

上帝摇摇头说:“我给你了无数次的机会,可是你次次放弃,一次也没有抓住。”“哪里有啊?”“当你落水时,是否见到过草绳,是否见到过木头,是否见到过木板,那些都是我伸向你的手,可是你却不为所动,你是在等待什么呢?”

这是思维僵化者的讽刺,那个信徒坚持要等待上帝的救助,可是他却不知道上帝伸来的手是什么样子的。上帝的手就是一根绳子、一根木头、一块木板,可是信徒认不出来,只好错失上帝伸向自己的手。

这也是一个警示人们要抓住身边机会的幽默故事,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合理的,他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放置了无数的机会。然而大多数人非得要上帝告诉他们,这是我给你的机会,才肯伸手抓住。

我们一般都知道在困境中机会的重要性,可是就是很少有人尝试着从身边发现上帝给我们的机会。曾经有这样的事例证明了机会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

有一次有六个人出海捕鱼,可他们在海上迷失了方向,船上的淡水很快用完了,他们就在小船上等着救援,没有几天,其中五个人就都因为缺水晕倒在了船上。只有一个人还坚持着,其实也快不行了,如果再没有淡水,他们都得葬身鱼腹。这个人想,反正也是死,喝几口海水没准还能撑一会,可能会碰到救援的船只呢。于是他就低头喝了几口海水,却惊奇的发现,水不是咸的。原来他们小船盘旋的海域是一个地下水的出海口,这里附近的海域都是淡水!而他和他的朋友都只知道海水是咸的,他们不知道上帝一直就在他们身边。

其实上帝给每个人生活的机会都是平等的,无论我们是处在危险的境界,还是在幸福平淡的生活中。只要认真地观察身边的环境,就会发现上帝其实一直在身边眷顾着自己,我们也就会少一点抱怨,多一些幸福的生活!

然而我们的抱怨却是平庸的存在着,就像那个落水的信徒在上帝面前的抱怨一样,没有任何的意义。自然给每个人的机会是平等的,只有平和的心态细致的观察,才能从身边的事情出发有所发现。我们不乞求能够成为伟大的人物,也不用乞求上帝再给我们点机会,只要我们认真地观察我们周围的一切,他人,自己,手中的笔,饮用的水,正在奔跑的小狗等等,他们也许就是我们想要的东西。享受我们周边的环境,就是在享受成功享受机遇!

世界上每十个人中间,有五个人在抱怨,有一个人在悔恨,还有四个人是刚刚抱怨过。几乎每个人都曾经感觉到上天对自己不公平,出生时没有选择有钱有势的父母的权利,上学时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升学考试时没有发挥到最佳水平,谈恋爱没有适合自己对象,工作时老板对自己有偏见,有了成绩时又没人欣赏,有了孩子时,孩子总是学习很差,父母老了时总是爱唠叨……一切的一切,似乎上帝总是不在身边眷顾自己,我们的祷告总是传不到上帝的耳朵里,其实是我们没有看到而已,上帝一直在自己身边!

有个人常常在沙滩上边走边向上帝诉说自己生活的艰辛、心理的压力。等回头看时,经常会有两行脚印留在沙滩上。有一段时间,他遇到了特别大的打击,甚至丧失了生存下去的勇气,他依旧来到沙滩上向上帝诉说自己的不幸。可等他回头看时,竟然发现只有一行脚印,于是很愤怒地对上帝说:“为什么平日里你都和我同行,而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你却对我弃之不顾呢?”上帝用低沉的声音回答他说:“我的孩子,难道你没有感觉到这段最艰难的路,我是抱着你走过的吗?”

我们每个人都曾被上帝抱着走过一段艰辛的路,可是我们常常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自身所承受的苦难和压力上,而感觉不到上帝的力量。想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打击和挫折时,父母对我们无私的接纳和关爱,他们可能不会用语言表达,可是他们会为我们提供自己所能给予的全部;还有朋友给我们的坚定支持,也许他们会责怪我们的莽撞和轻率,但真诚地替我们清洗伤口,给我们心灵安慰的常常是友谊的伟大力量。

上帝并不是自己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在保护我们的心灵不受伤害,指派不同的人帮我们渡过难关。所以,很多在我们认为上帝抛弃自己的时候,只不过是没有认出那个上帝派来的人,他可能是自己的亲人,可能是自己的朋友,更可能是一个陌生人。在掉到河里的时候,不要拒绝伸向自己的那些手,而是抓住他们,因为这就是上帝伸出的救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