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习惯成就命运
10406200000052

第52章 养成优雅达理的好习惯(6)

你的两只胳膊是怎么摆放的?这直接表现了你真正想要表达的信息。如果你双手抱肩,或是交叉在胸前,就会在与人沟通时产生隔阂,这表现了你对对方或谈话内容根本没有兴趣。另外,这个动作还可以表达出你根本不同意对方的观点。可能你是因为冷了才这样,但你要同时表现出打寒噤的样子才能免除人们的误会。如果你晃动双手,或摇动你的胳膊,你认为这会表达出积极、热情的信息,但往往对于其他人来说,这却表达了你的不成熟和不可靠。双臂最好的摆放姿势还是自然地放在你的身体两侧,这样使你看起来充满自信又很轻松自然。

姿势也能说明问题。站如松,坐如钟,这会让人更尊重你,而你懒散地躺在椅子里,或是靠在墙上,就会让人觉得你无精打采,谁想和这样一个没有活力的人来往呢?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你要与很多不同的人接触,一定要表现得很有礼貌,你不能把手插在兜里,不能把手放在桌子下面,或是放在身后。你也不能用手摸脸、脖子,弄头发,这都是不成熟、不职业的表现。

如果问你:“你会察言观色吗?”你可能会爽快地回答:“当然会啊!”同时将目光移开,眼珠子左右飘移,并且不自然地改变了坐姿,又用手揉揉鼻头,那么,你觉得我该如何解读你真正的心思呢?

想必这会儿你应能理解,为何专家将“察言观色”视为极其重要的EQ能力了。所以,在解读他人心意时,重要的不只是他说了些什么,更要紧的是他怎么说。另外,我们也发现,肢体语言往往比口语沟通更具可信度。换句话说,要伪装语言符号容易,但伪装身体符号就困难多了。

所以,如果看不懂他人的“脸色”,就甭想读出对方的心声。而肢体语言表达不好,则很有可能会传达出错误的信息,至于不注意自己的“小动作”,则很有可能在不经意间让人洞察了你的内心,失去一些美好的机会。

曾经有一个面试的经典测试,就是放一把扫帚在面试者进入的房间门口,目的是检验面试者的反应。而那个被接受的应聘者,正是那个自然大方捡起扫帚的人。这好似一个小小的细节,但是还是那句话,生活之中就是由无数的细节组成的。我们需要注意自己日常的细节,不仅是要注意到小动作表达的意义,同时太多不经意的小动作汇集成的总和,后果一样是严重的。所以,忽视小动作要不得。

肢体语言表达不好,则很有可能会传达出错误的信息。而在一些关键性的时刻,“小动作”可能决定着你的命运。比如在面试的过程中,很多公司实行的是灵活的面试方式,面试官只注意一些细微的动作,如进出办公室、进出电梯的动作,回答问题时的手势、坐姿等等,由此产生第一印象,进而形成总体评价。

装束要合乎身份

人们常说:“人靠衣服马靠鞍。”大方得体的穿着打扮可以尽显一个人的魅力,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反之,花里胡哨、奇装异服只能引起别人的反感和厌恶之情。

青春期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关键时期,大家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而不是整天想着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将心思全放在穿着打扮上,还怎么提高学习成绩呢?报效祖国的理想如何实现?所以,青少年在追求美上要讲科学,重实际,切勿盲目赶时髦、图虚荣、不加分析地模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穿戴整洁、朴素、大方,符合自己的身份,才能赢得同学的尊重和长辈的喜爱。

小燕比同班同学小一岁,看起来多了几分稚气,少了几分成熟,为此,其他同学经常叫她“小朋友”。几个女同学经常聚在一起窃窃私语,说着悄悄话,一看到小燕就不说话了。小燕为此感到很气恼,她决定改变自己的形象,以此来赢得大家的“尊重”。

小燕先去理发店做了个头发,将原先的马尾辫变成了大波浪,披在后背上,然后又买了一套小西裙,再配一双高跟鞋,十足地成熟。

原以为会得到大家的赞赏,可大家的反应让小燕很生气,先是看门的张大爷叫住了她,问了半天的话,得知她是本校学生时才很担心地放了她一马。谁知一进教室,就被大家的哈哈大笑声给淹没了,同学们像看怪物一样看着她,最后劝她还是不要故作深沉。

最让小燕气愤的是,走在校园里被同学们用异样的眼光审视也就算了,放学后走在大街上,有好几个外校的同学看上去比她还要大,问路时竟然喊她“阿姨”,气得小燕直跺脚。回家后,她赶紧脱去了成熟装,梳起了马尾辫。

体验了“成熟”的代价之后,也许小燕更喜欢自己的校服了,扎一个马尾辫,穿一双运动鞋,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要多洒脱有多洒脱,远比那些大波浪、高跟鞋及紧贴在身上的套装好多了。

如果说小燕的行为只是青春期孩子的爱美心理在作祟的话,那么下面的何明就让人有些无法理解了。

刚升入高中,何明就想在大家面前显得与众不同,他先是留了一个披肩发,过了不久就烫成了鸡窝头,还染成了鲜绿色,脖子上吊一个超大号的蜘蛛项链,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神气极了。周五学校进行卫生大检查,何明班就因为他的怪异打扮被扣了2分,同学们气得牙直痒痒,就将这件事报告给了班主任,班主任也找何明谈话,劝他不要“搞怪”,可何明不服气,还说如何打扮是他的自由。

何明的装束打扮不但引起了校方的反感,也引起了家庭轩然大波,刚染头发那个周末,他刚回到家,就被他爸给赶出了家门,何明妈妈还在后面加了一句:“不去掉鸡窝,就别想回家。”

可是,何明依然我行我素,穿又紧又细的牛仔裤,佩戴各种怪异的首饰,还带了一个鼻环。最后,被学校以“不讲文明,扰乱纪律”为理由给开除了。

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种资本。”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形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形象礼仪不仅涉及个人的自身形象,而且事关学校、社会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那么,青少年应注意哪些形象礼仪呢?

(1)不穿奇装异服。

(2)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

(3)不穿背心、拖鞋、短裤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

(4)课堂上不敞衣、脱鞋。

(5)不穿中高跟鞋,不穿厚底时装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

(6)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7)不涂脂抹粉,不画眉,不纹眉,不文身,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抹口红。

(8)按要求修剪头发,不染发,不烫发,不留长发。

如今我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精神文明更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更要以身作则,在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讲文明,懂礼仪,努力做一个“四有”新人。

文明礼仪是人类社会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学识水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不要让“时尚新潮”蒙蔽了眼睛

曾几何时,青少年开始和时尚贴上了边,男生留着披肩发,穿着紧身牛仔裤;女生浓妆艳抹,脚踏高跟鞋。言语中不是带着韩国腔,就是网络语言。实在很难让人理解。

青少年追赶时髦,说白了就是为了满足虚荣心,看着别人时尚、新潮,觉得自己不那样,就会显得老土。50多年前,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中认为,统治中国的三个女神是“面子、命运和恩典”。“讲面子”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族心理,面子行为反映了中国人自尊的情感和需要,丢面子就意味着否定自己的才能,这是中国人万万不能接受的,于是有些人为了不丢面子,通过“打肿脸充胖子”的方式来显示自我。

小盈12岁时就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她的五官长得像母亲那样漂亮精致,身材又像父亲那样挺拔苗条,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细心的妈妈却不断发现小盈的种种“非常情况”:早上很早就起来,搞头发要用半个多小时。亲友给的压岁钱、零花钱,女儿竟然买了一套高级化妆用品,一条华丽的纱裙,各种廉价的小首饰,时装杂志,还有健美操的教材和VCD……

起初,父母给她买的衣服她不喜欢,还冲父母嚷嚷。后来,她虽然不再冲父母嚷嚷了,但是死活不肯穿父母给她买的衣服。父母不给她买她想要的衣服,她就借同学的穿。

本来小盈是个传统听话的孩子,突然,她坚持要染发。有一天,她居然听了朋友的劝说,把一部分头发染成大红色。甚至有一天,她穿了一身最新潮的服装——宽松、半长的裤子挂在臀部,在离脚好几英寸的地方又突然收紧,裹在腿上。最糟糕的是她左耳朵上有了一只新潮的耳环。家长实在是忍无可忍,对她大喊大叫,但她却拂拂刘海,走了。

其实,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很“爱美”,可是,他们的审美观却出现了偏差。在他们眼里,时下流行的就是美。于是,在没有考虑是否符合自己身份、年龄的情况下,就盲目地去效仿、跟风。他们上身穿校服,下身穿着运动裤,腰问却挂着几根金属链,原本好好的头发,非要弄得像乱草一样,有些学生更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走上了美容整形的手术台。

其实,青少年中流行的时尚,不能说都有害,其中也会有积极的、健康的时尚,对促进青少年的成长、培养情操和审美情趣是有进步意义的。如果合理地吸收积极的时尚内容,并把它倡导为一种可以流行的风俗习惯,也是受青少年欢迎的。比如,从霹雳舞中挖掘出青少年健美操的动作,融进了第七套少年广播体操,已被广大中小普遍接受了。从流行的通俗歌曲中,人们选择了一些较好的乐曲收进了音乐教材之中,也受到了中小学生的喜爱。这些事例,可以说明青少年的时尚追求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但这种进步意义青少年自己往往难以深刻领悟,更多的情况是让消极因素压抑了积极作用,有时完全抵消了积极作用,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这是因为,时髦既然带有一时的狂热,就不免伴有一定程度的非理智成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时髦的东西里会掺杂进一些消极与颓废,有时以改头换面的形式欺骗幼稚的人;更有些荒诞淫秽的垃圾也在“时髦”中腐蚀着青少年的身心。

也许青少年的审美意识还比较朦胧,在把握自己的审美能力方面就显得不够成熟。追求时髦常有很强的模仿性而不适当的模仿,既有碍于自己的形象,也不利于培养健康的个性。追赶潮流的人,往往失去了自己的独特性和审美价值,这是很令人遗感的。

家境贫寒的小倩刚刚进入高中,为了追求时髦,不惜借钱购买高档衣服,还借钱买了项链、戒指来炫耀自己。周围人羡慕地夸奖她有钱,她只说是爸爸妈妈帮她买的。

直到有一天门口堵满了要债的人,周围的人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儿。从此,大家都躲着她走,她也为此陷入了苦恼之中。

青少年的时尚追求应该说是有一些特殊要求的。青少年自有青少年的社会形象和学校规范,不是社会流行什么,就可以随意追求什么。就某一流行的时尚来说,社会有伦理道德规范对其加以褒贬,而学校又有校规对其加以取舍。因此,青少年的时尚追求是受双重规范制约的,比如化妆,佩戴饰物,烫发等,虽然社会盛行,但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就不能热衷此道。时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追求的,要因人而异,因年龄和场合而定,做出适合自己身份的选择。不同年龄、性别、身材、风度、性格乃至家庭经济状况,都制约着青少年对时髦的选择。不应相互攀比,形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时尚,这是青少年追求时髦时应坚守的原则。

青少年正值花样年华,充满朝气,是不必在穿着、打扮上追求时髦的。青春美最自然。现在有不少人以会说外语为时髦,以会用电脑为时髦,以讲礼貌有涵养为时髦。这样的时髦,既有形式上的美感,更有内容上的丰富,其价值岂不是更高吗?

交流要适度

与人交往必须要把握好交往的深浅,也就是所说的度。社交场合中的交流,就像一个灵敏的温度计,只有在温度合适的时候,大家才会感觉比较舒适。

但是现实中的情况是,大家往往很难把握好交往的那个度,一般来说,影响交流的温度有很多因素,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对气氛把握得不到位。有时候热情过度,有时候又太过冷淡,有的时候许了不应该许的诺言,有的时候开了不该开的玩笑等等。

“咱们关系怎么样”,这是职员宋的一句口头禅。通常说完这句话,不等别人回答,宋自己又接着说,“不错吧,是不是?”小张刚到公司第三天,宋就对他这样说。当时小张很是感激,赶紧点点头,这头一点,不得不很大方地满足了宋的要求:借给他100元钱。几天后,宋还了小张90元,说剩下那10元钱过几天再还。小张当时拍拍胸脯,很虚伪地客套了一句说:“咱俩谁跟谁呀,那10元钱就当我给你买盒烟了。”宋后来就真的没有再提那10元钱的事。

后来才知道,宋是逢人就说这话。望着他那笑成两条缝的小眼睛,谁好意思否认呢?既然是关系不错的铁哥们儿,就得像个哥们儿的样子。比如说没有烟抽了,宋就挨桌子地搜寻,看到谁的抽屉里有,管它半盒还是一盒,抓住就装到自己的口袋里;上班渴了,不管是谁的茶杯,端起来就喝;连刮胡子刀,他都可以今天用这个的,明天用那个的。谁要是不高兴,那句口头禅就从他带笑的嘴巴里蹦了出来,让你哭笑不得。像这样吃亏的当事人,只好哑巴吃黄连了。

还有一种喜欢表现交情深度的人,就像李浩然这样的。李浩然是个特别有气氛的人,为人活络多话,从不怯场。但通常他说话没个准数,不熟悉他的人,特别容易上当。比如他说“下课了我载你回去”,你可千万别等,他是有自行车,但常常是信以为真的人在教室里望穿秋水,而他却早回宿舍了。忍不住打电话质问他时,他都吃完饭了。认错态度是很好,“我这就出来,专程接你回宿舍”。可谁也不好意思真让人家特意出来,只好作罢。第二天你要是怪他,他比你还冤:“不是说了来接你的嘛,自己等不及,还来怪我!”

最容易上当的是吃饭问题。李浩然有一句口头禅:什么时候一起吃顿饭吧。熟悉他的朋友,都不把他这句话当真。一般只有当第五次这么提的时候,才说明他是真的准备请你一起吃饭了。

还有一些人喜欢开玩笑,比如在学校里,经常有同学喜欢拿别人的缺点来开玩笑,看到哪位同学剃了光头,就叫人家“秃驴”;看到某女生脸上长了几个雀斑,就叫人家“北斗七星”;有同学饭量比较大,就叫人家“饭桶”……同学之间善意的玩笑是可以的,可以活跃气氛,增加感情,但是拿别人的缺点来说事儿就不好了,这犹如在人家的伤口上撒盐,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玩笑话是开不得的。

不单是在这些方面,仅仅是与朋友交谈的距离,也可以影响交流“温度”。所以某些时候,这也被利用起来了。为了与人沟通,当然必须注意说话的内容、声音的轻重以及对方能否听明白,说话时与对话者就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