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强迫意向:在某种场合下,患者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不能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十分苦恼。如有人拿着贵重的东西,突然产生将这贵重东西掉扔的想法,虽然最终没有付诸行动,但内心却十分紧张、恐惧。
心理学家指出,青少年和白领阶层最容易得强迫症,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所承受的压力很大,他们又多处于刚刚结束人格转型期的重塑阶段。儿童2岁至8岁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从青春期的开始至青春期的结束则是人格重塑的重要整合时期,如果重塑“失败”,很可能引发精神障碍。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年轻的白领由于繁忙的工作、不协调的生活等所受到的压力不断增多,也不断加入到“强迫症”这种亚健康人群的行列之中。
按照强迫症的程度,可以分为轻度和重度,重度强迫症需要依靠药物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但是轻度的强迫症主要还是在于自我心理的调整。心理调整可从这样三方面着手:
首先要少想多做,积极行动。有担忧的工夫,不如积极行动;有反复胡思乱想、自我消耗地做“无用功”的时间,不如做自己特别想做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从中挖掘自己的潜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其次不要追求十全十美。追求十全十美似乎是一个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生活目标,但认真思考便知:世界上的事情都在发展和变化,不管我们多么努力,也是很难做到“十全十美”的。因此,我们追求的目标并非是十全十美,也许有八九成,或是以更低一点的水平做成某一件事,就应该“知足常乐”了;最后,不要过于苛求自己。世上的事情有很多,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时真的没必要过于苛求自己,当自己无法找到解决困境的方法和途径时,向他人求助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听听他人的意见,思维也会更活跃。
乐极生悲是什么心理原因
这个问题也许你想了很久,因为“乐极生悲”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不光是在现代社会,在古代,这种事情也屡有发生,《儒林外传》里的范进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乡试出榜那天,家里断炊,范进抱着一只母鸡到集上去卖。报喜人来了,邻居在集市上找到范进,说他中了金科举人,范进不信,说邻居在戏弄自己,邻居一气之下,将他拖了回来。回到家中,范进见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范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敲了敲自己的脑袋,心想不是在做梦吧。他又仔细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果然是高中了。范进把两手一拍,笑了一声说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范进被人唤醒后,哭笑无常,满街疯癫。后来,经他的岳父胡屠户的一记耳光,惊醒过来,疯病才见好。
像范进这样情绪摇摆不定,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昏厥后又醒来,醒来后又昏厥的无常情绪,人们一般称作乐极生悲,而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心理摆效应”。它是一种由人们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而引发的心理像钟摆那样向两极摆动的现象。
人们常说有爱就有恨,其实在心理情绪上也是如此,而且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有消极就有积极,有快乐就有悲伤,有幸福就有痛苦。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情绪的两极。情绪的两极每时每刻都在互相发生着作用,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平常我们之所以有健康平稳的心态,就是因为情绪的两极在相互作用下保持着相对平衡,当这种平衡无法维持的时候,就会发生像范进中举后那样情绪反复状况。
这种心理现象的存在主要来自这样两个原因:首先,心理摆效应与个人的人格因素有关。有些人的人格特征表现为对自我行为难以控制,容易产生焦躁心理,而且易怒,内心也比较敏感。这类人在情绪的两极上表现的格外明显,容易产生心理摆效应;其次,心理摆效应与多重情感有关。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情感多重性表现为不同等级,不同等级有不同的情感状态与诉求,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情感等级越高,那么在这种情形下出现的“心理斜坡”就越大,也就很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进行转化。
为了能有效对 “心理摆效应”采取抑制作用,以下几种是很好的应对之法。
【消除偏差,面对生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不能总是高潮,生活也不可能永远是诗。有些人由于希望永远生活在激情、浪漫、刺激等理想的境界之中,因而对缺乏上述因素的平凡生活状态总是心存排斥之意,他们的心境自然也就会因生活场景的变化而大起大落。
【体验生活乐趣】
江湖激荡,但也有平静时刻,在激荡时感受生活的热烈奔放,在平淡如水时享受生活的悠然自得。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在生活场景中发生较大转换时,避免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失落感和消极的情绪。
【加强理智,调控情绪】
在快乐兴奋的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适度的冷静和清醒。而当自己转入情绪的低谷时,要尽量避免不停地对比和回顾自己情绪高潮时的场景,把注意力转入到一些能平和自己心境或振奋自己精神的事情和活动当中去。
失恋后如何抚慰受伤的心灵
失恋,就是恋爱的一方否认或中断恋爱关系,使对方失去了爱情而受到痛苦的心理挫折。这通常发生在那些曾经获得过某种程度、某种性质的“爱”,并为此做出过真心承诺或有
较大的物质和精神投入的男女。他们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突然或不情愿地与恋人分手,从而体验到一种内心的失落感、伤心感甚至痛不欲生之感。
失恋的人常有如下心态:其一,羞愧难当,陷入自卑与迷惘,“从此无心受良宵,任他明月下西楼”,心灰意冷,走向怯懦封闭甚至绝望、轻生,成为爱情殉葬品。其二,对抛弃自己的人仍一往情深,对逝去的爱情充满美好的回忆与幻想,自欺欺人,否认失恋存在,而陷入了单相思的泥潭,也有人会出现一种既爱又恨的特殊感情矛盾。其三,因失恋而绝望暴怒,失去理智,产生报复心理。或攻击对方;或自残;或从此嫉俗厌世怀疑一切异性,看什么都不顺眼;或从此玩世不恭,得过且过,寻求刺激,发泄心中不满。
既然失恋已经不可避免,陷入痛苦的泥淖痛不欲生依旧于事无补,不如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正视失恋,使自己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
1.正视现实,不要纠缠与责难
如果他或她已经真的不爱你了,到了必须分手的时候,不要纠缠着不放,纠缠也许会令对方一时难以逃脱,但却更坚定了其离开的信念;不要再一味地责难,责难也许会让你感觉一时痛快,但却可能粉碎曾经的美好回忆;更不要怪罪自己天生缺乏魅力,活在怨恨里会令你的生活更沉重。既然你已得不到所希望的那份真情,又何必再为她或他伤心劳神、浪费感情与青春呢?放弃一段已经死亡的情感,你也许仍会痛苦,但却有了新的爱情空间,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
2.学会宣泄
失恋后,心中的空虚、寂寞会油然而生。此时,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你最好的朋友或师长,向他们诉说你的悲伤和烦恼。当他们在倾听你的诉说后,会很好地安慰你。如果你不善言谈,那么你可以奋笔疾书,让情感在笔端发泄,释放自己的心理负荷,求得心理解脱。你也可关门大哭一场,因为痛哭是一种纯真感情的爆发,是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另外,去打球,去参加文娱活动都能消除心中的郁结,解除失恋带来的心理压力。
3.做出不在乎的样子
失恋了,一点感觉也没有是不可能的,但表面上装作不在乎有利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的自我暗示在这时候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这样去暗示自己:“对付负心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好好地活下去!”或者“是不是都要看我难过痛苦?没门!”又或者“他都不在乎了,我为什么要在乎?一定要镇静,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只是梦醒了而已。”
4.自我安慰
有时,也可以适当运用挫折合理化心理作感情转移。一种是“葡萄酸”心理,即缩小或否定个人求而不达的目标的好处,而强调其各种缺点。比如失恋了,就说对方不好,就好像狐狸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是酸的一样。另一种是“甜柠檬”心理,即不是把目标好处缩小,而是把目前的境况扩大。比如失恋了,可以说这更有利于集中精力学习。这两种方法可以暂时延缓对不愉快的事情真相的接受,直至心理准备完毕,能够正视现实为止。当然,自我安慰只是一种消极的方法,如果失恋后听任这两种心理支配,不能接受现实,那就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移情
及时适当地把情感转移到失恋对象以外的其他人或事上。可以把注意力分散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因为活动本身就是在冲淡心中的郁闷。如失恋后,可与朋友发展更为密切的关系,可积极参加各种娱乐活动,释放苦闷,陶冶性情;可投身大自然,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的博大胸怀。
6.要懂得爱惜自己
要忘掉一段曾经真心付出的感情,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要太苛求自己,要给自己留出空间与时间。要知道,你的生命不光属于你一个人的,还属于你的亲人、你的朋友和你的工作岗位。你必须珍惜自己,没有权力自暴自弃。失恋了,不必再挂念那个人了,正好可以多疼惜一下自己。
心理小游戏
你有完美主义心理倾向吗?
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你是否认为成功或完美的人,才是有价值的人呢?
2.在与他人交往时,你是否总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得体?
3.完成某项工作后,你是否总害怕出现纰漏?
4.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5.当你没有达到某个目标或个人标准时,你是否不能原谅自己?
6.你是否总有一种不完善感?
7.当你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你是否总是责难自己或万念俱灰?
8.你是否总是努力去赢得人们的赞赏?
评分分析
回答“是”计1分,“否”计0分。
如果你的积分累计小于3分:表明你离完美主义还有一段距离。
如果积分在3~5分之间:表明你有完美主义倾向。
如果积分大于5分:表明你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完美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