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传奇故事丛书-巴顿
10456500000041

第41章 带血的战场(2)

巴顿认为,指挥官的榜样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发士兵们的士气和自豪感。离开了这一条,再英明的统帅也不可能使部队的士气长盛不衰。因此,巴顿十分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任何一个高级将领能像他那样具有如此鲜明的特色和个性,使士兵们既敬畏又尊重。巴顿是一个出身豪门的高级将领,却从不耻于与普通士兵为伍。下部队,进营房,去医院,与普通士兵面对面地交谈是他的家常便饭。特别是在军情紧张的时候,他经常会出现在战火纷飞的前沿,视察阵地,指导甚至参与战斗。在前沿阵地向官兵们发表即兴演说更是他的拿手好戏。他从不满足于运筹帷幄和发号施令。他认为,如果士兵们知道,将军也同他们一样有被子弹击中的危险,那么他们就会从心眼儿里敬佩他,愿意听从他的命令。因此,巴顿总是要让士兵们在前线的枪林弹雨中看到他的身影。在一般情况下,巴顿总是喜欢在白天上前线视察,天黑后悄悄地返回司令部。对此他是这样解释的:“如果士兵们经常看到他的指挥官在前线,他们心里就会感到踏实,士气才能稳定。否则会相反。”巴顿的这种品格和作风在部队中产生了巨大影响,第3集团军广大官兵处处以他为榜样,全军上下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战斗精神风貌和旺盛的斗志。

巴顿是一员真正的猛将,行为粗犷,脾气暴躁,有时甚至相当专断,但同时他又有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并善解人意,与下属们的关系十分密切。首先,巴顿要求他的部下必须忠实于他,绝对地服从他,这一要求有时是相当苛刻的。但同时,巴顿也十分忠于自己的部下,支持和信任他们,对他们备加关怀爱护。在工作上,巴顿很少干预那些鸡毛蒜皮的琐事,而是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干。如果有的人做出了成绩,他总会给以适当的表彰和嘉奖。如果有人受了委屈和伤害,或者偶尔有点过失,他也会尽力给予保护。当他们中有人得到了晋升的机会,即使再舍不得,他也会忍痛割爱,放他们远走高飞。当然,他决不会姑息那些玩忽职守、油头滑脑的家伙,也很讨厌那些性格孤癖、难以合作的人。在他的司令部和参谋部里,他是永远不会容忍这两类人存在的。因此,巴顿的指挥班子就像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工作有条不紊,配合默契。在其他场合,大家有时还做点官样文章,而在这个小圈子里,他们却完全抛弃了一切装饰和客套,各抒己见,各负其责,体现出一种精诚合作的精神和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这对于第3集团军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起到了良好的决定性的作用。

巴顿一向十分重视个人的仪表和装束,越是重大的战役,他越像过盛大节日那样,穿着整洁庄重,甚至有些豪华。同样,他对于部队的着装和军容军纪也给予充分的关注。巴顿认为,严明的纪律,威武的军容,既反映了军队的精神面貌和军事素质,又能增加将士们的自豪感和战斗力。“只有威武之师才能打胜仗”,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因此,不论在训练营地还是在战场上,巴顿对军容军纪的要求始终非常严格,即使参加战斗也毫不懈怠。对此,每一位接触过第3集团军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44年10月下旬,巴顿的外甥——反间谍人员弗雷德·艾尔因公来到第3集团军,他发现他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保持着一种“巴顿式的风格”:胡子刮得光光的,戴钢盔,系领带,打绑腿,执勤人员则常备不懈,随时检查每一个人的军容军纪,整个军营里的气氛是“庄重而有序的”。对此,第3集团军的官兵们早已习以为常了,并由此产生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他们都以自己是巴顿的部下而感到由衷地骄傲。正是这种圣洁质朴的感情,使得他们在一切困难面前都显得那样从容不迫,所向无敌!

巴顿素来以治军严格而闻名,但他也十分体恤和关怀自己的同事和下属,在他那坚硬的外壳之下,隐藏着一颗细腻善良的心。在整个战争期间,只要有可能,他总是尽量调整好部队的生活,以保障他们旺盛的战斗热情和工作效率。在战斗间歇,他总是让将士们住进温暖干净的民房中,换上干燥舒适的鞋袜,他要求后勤部门必须提前为他们准备好铺盖和各种生活用品,同时还想方设法把官兵们送往已经解放的城市的疗养和娱乐中心去,休息、治病、娱乐,改善一下饮食,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部队时常为士兵们购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在其他部队,战利品常常会被指挥部门和直属机构分享,基层部队(特别是前线部队)对此意见很大。在第3集团军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巴顿规定,战场上缴获的精美食品大部分用于改善部队的伙食。士兵们的各季服装(特别是冬装、毛毯和睡袋等)一般都提前1个多月就安排就绪了。除此之外,巴顿还从一位父亲关心儿女的角度为士兵们的生活和健康着想。他曾给全军士兵写过一封私信,主要内容是讲述如何预防和治疗一种叫“战壕足”的疾病。这封信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仅涉及到士兵们的生活和福利,巴顿慈父般的关爱温暖了每一个士兵的心。巴顿本身是个家庭观念很强的人,他虽然热爱战争,但仍时刻挂念着远方的妻子和亲人,书信往来十分频繁。将心比心,他充分认识到家信对于军队士气的巨大影响。为此,他命令设立邮递专车,及时把邮件送到每一个官兵的手中。

1944年10月,巴顿与马歇尔、布莱德雷等在法国的南锡。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巴顿治军的严明和对待部下的一片苦心深深地教育了每一个人,感染了每一个人。第3集团军的广大官兵都十分理解和敬重巴顿,真心实意服从他的指挥,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因此,尽管1944年底的天气阴冷潮湿,长期战争已使许多部队大量减员,官兵们精神萎顿,士兵低落。但是,巴顿的第3集团军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没有出现严重减员的现象。相反,由于巴顿利用这段时间注意抓了实施快速机动打击和攻坚战的训练,从而为下一步即将在德国进行的更大规模、更加激烈的战斗做了扎实有效的准备工作。与此同时,后勤部门还建立起了便于持久作战的战争物资储备,参谋部门也为未来的战斗做了认真细致的规划。

1944年10月18日,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在布鲁塞尔召开了军事会议,艾森豪威尔将军在会上传达了下一步的作战任务:仍由蒙哥马利担任主攻,向东突破莱茵河,第9集团军在其北侧活动,通过莱茵河后,与蒙哥马利实现南北对接,聚歼德军。艾森豪威尔建议,第3集团军在北路主攻部队行动后相机发起攻势,在美因兹附近强渡莱茵河。从整个计划来看,第3集团军的任务仍然是辅助性的,而且没有明确的进攻日期。

但事情的发展很快就打乱了艾森豪威尔的军事部署。由于第1、第9集团军和英加部队的战斗准备不够充分,再加上德军早已预料到了盟军的战略意图,并做好了相应的部署,所以他们的攻势从一开始就严重受挫。而为了打好这场战役,巴顿已经认真地准备了将近1个月的时间,此间进行的一系列试探性的进攻已为本次行动建立起了有利于出击的前沿阵地,所以第3集团军的攻势十分凌厉,进展迅速,在战局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3集团军的进攻原定于11月8日进行。但天公不作美,11月初的几天大雨不断,造成河水暴涨,平川变成汪洋,给地面部队的行动造成巨大困难,因此许多人认为必须推迟进攻的时间。巴顿立即对这些人给以痛斥,话语不免尖酸苛刻,甚至威胁要撤他们的职。吓得众部下面面相觑,只得赶紧进行作战部署。其实,巴顿此时的心情也并不轻松,他之所以恶语相向,主要是为了防止消极情绪在军中蔓延。11月8日正好是卡萨布兰卡登陆两周年的日子,他希望在这个日子里再增添一次胜利,但却毫无把握,他眼下所期望的惟一一件事是,老天爷不要再来捣乱。晚上躺在床上,他满脑子想的还是天气。这一夜,巴顿觉得特别漫长。

8日凌晨,大雨倾盆而至。巴顿烦躁得无法入睡,只好默默地祈祷上苍,但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冥冥之中,他的脑海中呈现出小时候父亲给他讲述的一些伟大军事家的身影,他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浴血奋战,创造了一个个军事史上的奇迹。这给了他以启示和鼓舞。巴顿暗想:“只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人类能够创造出任何奇迹!”

清晨5时,进攻开始了,近千门大炮同时向敌阵猛轰。顿时山摇地动,令人惊心动魄。猛烈的炮击持续了近1个小时。待硝烟散去之后,人们发现,整个大地被浓浓的迷雾所遮掩,再加上又下起了大雨,能见度极低,给预定的空袭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巴顿心中又烦闷起来。大约接近9点时,一轮旭日破雾而出,几乎与此同时,数百架银色的轰炸机呼啸着飞上天空,对敌阵地和指挥所狂轰滥炸。刹那问,似乎整个地面都颤抖起来,空气中充满了令人窒息的硫磺味。随后,装甲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压了上去。“我他妈的简直要为德国人感到悲哀!”巴顿兴奋得大吼大叫。

下午,巴顿得知,所有部队都顺利地抵达了当天的目标。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连日大雨,造成了极为罕见的洪灾,道路变成了汪洋,连一个指示路标都无法找到,坦克和车辆只能在冰冷的洪水和泥沼中跋涉,从而影响了地面部队的行进。否则的话,部队的推进速度还会快得多。

在以后的日子里,天气变得更加糟糕,阴雨不断,气温骤降。德国人充分利用坚固的工事和湍急的河流,拼死抵抗。但所有这些都挡不住巴顿铁军前进的脚步,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步奋力推进。巴顿的战术是,尽可能利用炮火支援,实施狭小正面的进攻,以较小的伤亡,突破敌军的防御,然后扩大战果,并向纵深发展进攻。由于战术运用得当,所以尽管天气恶劣,敌人抵抗顽强,但巴顿的部队仍然能够不断地稳步前进。11月22日,敌人的坚固要塞——梅斯的守军终于投降巴顿将军最具代表性的姿势。了。攻克梅斯虽然谈不上有重大战略意义,但在军事史上,该要塞是1301年以来第一次被强攻占领的,这充分说明第3集团军具有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强大战斗力,而巴顿将军则可以与历史上的许多伟大的军事统帅相媲美。

在随后的战斗中,由于潮湿、泥泞和寒冷,加之敌人已放弃了开阔地带,依托坚固的工事、房屋和复杂的地形负隅顽抗,小规模推进战成了战役的主要特点。德军困兽犹斗,进行殊死的抵抗,巴顿部队则寸土必争,一步一步艰难地进行争夺,缓慢而稳步地向前推进,甚至每一个房屋的争夺中,双方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12月8日,他们攻占了德里安堡垒群。到12月中旬,第3集团军已经牢牢地控制住了摩泽尔一萨尔一线,夺占了德国的重工业区——萨尔,很快就扫清了摩泽尔一萨尔三角地带。这一军事胜利的另一战略意义在于:盟军在摩泽尔一萨尔地区稳稳地站住了脚,从而为下一步的战略进攻建立了一个稳固的基地,如果顺利的话,此后盟军将会向着欧洲腹地——莱茵河地区大踏步推进,

在两个多月的战斗中,巴顿指挥的第3集团军克服丁气候恶劣、地形复杂等困难,与顽固凶恶的德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解放了4150多平方千米土地,德军死伤和被俘10余万人,损失各种机动车和装甲车1000多辆,飞机数百架。而第3集团军的伤亡总数只有2.6万人。

11月25日,巴顿将军乘坐吉普车凯旋进入梅斯城,在雄壮的军乐声中检阅了英雄的攻城部队。巴顿亲自向立功将士颁发了勋章,他显得神采飞扬,甚至有点得意忘形,发表了下面这段既热情又粗俗的演说:

“我们的胜利主要是靠持续不断的进攻得来的,……同时也靠运用正确的作战方法:揪住敌人的鼻子,猛踢他们的下腹部。……你们表现出了勇猛顽强的精神。我确信,你们已看到了安全来自于勇猛的行动。我为你们而感到自豪!……我坚信,第3集团军将会,也一定会无往而不胜!”

德军在其西部防线上筑起了一排排的混凝土反坦克设施——“龙齿”,以阻止盟军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