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空前惨烈的历史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杰出军事将领的涌现犹如雨后春笋。在这璀璨的群星之中,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小乔治·巴顿是一位极其特殊的历史人物。巴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最有作为的高级将领之一。他必将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惊人的战绩而载入史册。
巴顿生活的时代(1885~1945年)正是社会、政治和科学技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伟大时代,美国进入了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代,从一个二流国家跻身于强国之列,很快又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美国的陆军也从一支小型的、分散的边防部队发展成为庞大的现代化正规军队,从战马和马刀的时代进入坦克和机械化的时代。在这个关键性的历史转变时期,巴顿在美军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威严的第3集团军司令官巴顿将军。当今世界各国都把装甲兵视为陆军的强大突击力量,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坦克在战争中的作用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它是陆军中最现代化的攻击力量,具有速度快、防护性好、火力猛和机动性高等突出特点,既可配合步兵作战,又能在其他兵种的协同下独立完成战斗任务。它具有长途奔袭、迂回包抄、连续发动强大攻势的巨大能量,既能完成战术性的攻击任务,又能实现重大的战略性使命。但在1917年以前,坦克还是一个新生儿,未受过战火的考验,其作用和前途受到人们的普遍怀疑。巴顿当时是一名优秀的骑兵军官,并执著地热爱这一古老的兵种。但是,出于对战争和军事技术的深刻理解,也是他的天性和作战风格使然,巴顿深深地感受到了装甲时代的历史性召唤,毅然选择了装甲兵这一前途未卜的新兵种。这是一个决定性的选择,它不仅决定了巴顿一生的道路,也给新生的美国装甲部队送来了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1917年,巴顿在驻法美军中参与了美国第一支装甲部队的创建工作,建立了装甲兵的训练学校,用法式轻型坦克组编成一支坦克旅。巴顿随同该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圣米耶尔和默兹一阿拉贡等战役。在战斗中,巴顿向人们展示了装甲兵部队的巨大军事潜力和不可估量的前途。巴顿是美军的第一位坦克指挥官,也是美军中最早的坦克专家之一。但是,巴顿的这种地位和作用,在机枪、大炮时代的第一次世界大中尚未得到人们充分的认识,只有在以坦克和飞机为标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才有可能受到充分的重视和理解。从这一意义上讲,巴顿用辛勤汗水培育出的坦克之花,必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的坦克部队铺天盖地般蜂拥而来,横扫整个欧洲,充分显示了大规模坦克战的可怕威力。在危机到来之际,美军的几位高级决策人物几乎同时想起了一个人——小乔治·巴顿。这位和平时期的“捣蛋鬼”是美军屈指可数的坦克专家之一,而且惟有他具备指挥坦克战的实战经验。机遇终于降临到巴顿头上了。1940年7月,55岁的巴顿受命出山,参与重建美军装甲部队的工作。
巴顿亲自参与创建的美军装甲部队。在1942年1月开始的北非登陆作战中,迎着巨浪按期在摩洛哥西海岸登陆,治服了当地法军,为盟军控制这一地区和完成北非的战役部署创造了有利条件。1943年2月,美军在卡塞林山口战役中惨败,巴顿临危受命接管第2军,仅用11天时间,他就把战斗精神输入了部队,使这支新败之旅重振旗鼓。在1943年7月开始的西西里战役中,巴顿的装甲部队把大范围机动与两栖作战相结合,向敌人的防线长途快速迂回,攻克巴勒莫,夺取墨西拿,把德军全部驱逐出该岛。1944年6月,西方盟国在诺曼底登陆。巴顿在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重大战役中,充分发挥了装甲部队快速、机动和火力强大等特长,采取长途奔袭和快速运动战术,以超常规的速度在欧洲平原上大踏步前进,不顾一切地穷追猛打,长驱直入,穿越法国和德国,最后到达捷克斯洛伐克。在近乎疯狂般的推进中,巴顿注意抓住一切战机,迅速果断地围歼敌军。
巴顿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与其他人一样,他之所以能取得不朽的功绩,除了他所从事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质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空前强大等客观因素之外,主要与他本人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指挥艺术有直接的关系。下面将对此略加归纳并作一概述。
把狠抓军事训练作为建立强大军队的基础,这是巴顿军事领导艺术的特点之一。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二战初期的20多年问,美国人始终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在巴顿看来,美军领导层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将这些和平公民塑造成特别能战斗的坚强战士,以粉碎法西斯主义称霸世界的图谋,而完成这一转变的手段就是训练。他认为,军事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打赢战争,因此其最基本的内容只有两项:使将士们获得高超的军事技能和向他们灌输严格的纪律。
关于军事技能的训练,巴顿认为,其目的是提高部队的军事素养和技战术水平,以适应战争的需要,因此必须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因此,巴顿在抓部队例行军事训练的同时,特别注重高强度训练和实战性。在为北非战役做准备时,为了使部队适应非洲沙漠地区的环境,巴顿于1942年初把部队拉到位于加利福尼亚边界的一个沙漠中搞模拟训练。在干燥、酷热的恶劣环境中,部队每天都要进行长途急行军、战术操练、实弹演习和野外生存训练,夜间也常有行动。而他本人也从不懈怠,总是亲临现场把握每一个环节。这种魔鬼般的严酷训练引起了许多人的抱怨,但巴顿不为所动,他反复告诫部队:“平时的艰苦训练是战时胜利的保证,这才是对士兵的最大仁慈。”“如果能在这里训练成功,你就会毫不困难地杀死在任何国家遇到的狗娘养的敌人。”
巴顿一向很重视部队的纪律问题,认为纪律是军事训练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机械化部队来说更是如此。一般来说,军事统帅们都很关注纪律问题,但巴顿对纪律有着更为独特深刻的理解。他认为,首先,纪律可以焕发出巨大的战斗力,因此是赢得战斗的重要保障。其次,纪律可以提高部队的士气。对此,他是这样解释的:“凡是心智健全的人在战场上都会感到害怕,但纪律会使他产生某种共鸣的勇气。这种勇气连同男子的刚毅使他能夺取胜利。”再次,纪律与广大官兵的生命息息相关。由于这个道理更为贴近现实并浅显易懂,所以巴顿在训练和战斗中经常向官兵们宣讲,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精彩论述,例如:“一个勇敢但不守纪律的莽夫与既勇敢又守纪律的人打仗,是注定要失败的。”“没有纪律不可能赢得战斗,没有纪律送士兵们去战斗是犯谋杀罪。”
用无与伦比的演说鼓舞部下,用以身作则的实干精神激励士气,这是巴顿独特的领导艺术风格。在这两个方面,巴顿都是二战中的佼佼者。
娴熟的演说技能是领导艺术的重要内涵之一。多年的军旅生涯使巴顿的演讲技巧日臻纯熟,他在二战中充分展示了这一才华,利用演讲来鼓舞士气,部署工作,贯彻作战意图。
无论在战场上还是训练中,只要认为有必要,巴顿都会向将士们发表即兴演说。他的这一类讲话从不用稿子,而是信口开河,滔滔不绝,主题大多与残酷的战争相关。听巴顿的即兴讲话是一种特殊的经历,因为从未有任何一位高级将领的讲话如此率直恣肆,从语调到内容都充满狂热,甚至粗俗低下。例如:“用武器使你成为彻头彻尾的专业杀人者。只有死去的敌人才是好的敌人。娘们儿不能杀人。打中敌人的心房或者刺穿他们的内脏,让每颗子弹找到它们的归宿——敌人的身体。”
这些话对于人的自尊心是一种冒犯和刺激,而巴顿的用意也正在于此。他认为,这对于激发部队的战斗意志很有必要,因为美国人由于长期生活于和平中而缺乏一种凶猛好斗的性情,这对于他们与狂热的纳粹分子作战十分不利。因此他要用粗俗露骨的语言唤起士兵的战斗精神,使他们以凶猛拼命的姿态投入战斗。
巴顿还经常发表一些正式的演说,并颁布过许多文告和书面命令,这些演说和文件大都以气势磅礴和感情深邃而著称,有英雄史诗般的韵味,会使将士们产生一种荡气回肠、热血沸腾的感觉。巴顿于1942年末北非登陆作战前夕下达的动员令,1942年夏西西里战役胜利后下达的嘉奖令,1944年8月对美军第15军下达的作战令和1945年元旦向第3集团军发布的文告等,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参加二战近4年期间,巴顿相当多的时间是在基层和前线度过的,特别是军情紧急的时候,他几乎天天都会出现在各个部队和战火纷飞的前沿。巴顿这样做有多方面的考虑。首先,是为了及时了解战局和部队的状况,以便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部署。他认为,指挥官必须经常进行实地考察,特别要到关键的地段去,掌握第一手材料。其次,用自己的表率作用激发部队的士气。巴顿认为,这种“亲身接触法”会使士兵更具有信心和献身精神,指挥官能更好地履行职责。
因此,巴顿很重视自我形象的塑造,把与士兵同甘苦、共荣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在每次重大战役中,前方将士都能看到他驰骋疆场的身影:他经常冒着残敌的炮火首批进入刚攻克的城市;两栖作战中不等船停稳就率先跳入水中;他曾经冒着敌机的轰炸,亲自在岗亭上指挥疏导受阻的坦克部队;还曾趴在泥水中帮助士兵修理坦克……为了达到激励部队的效果,善于“自我表现”的巴顿还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些新方法。例如,他赴前线时总是乘坐敞篷吉普像旋风一样招摇过市,该车的侧面印有醒目的国旗标志和巴顿的将星,后座上威风凛凛地架着一挺大口径机枪,距目的地老远就不停地按响特制的高音喇叭,使官兵们在数千米之外就能感受到他的到来,并产生出一种战斗的豪情。
巴顿一向以治军严格著称,但也十分体恤关心同事和下属。这不仅仅是基于同情,同时也与他的一个重要领导原则相关——他始终认为:受到精心照料的士兵会成为最好的战士。他曾经写道:“军官不仅负有指挥士兵作战的责任,而且对他们平时的健康与福利负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