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狼道的法则
10474100000026

第26章 法则十一有勇有谋法则(2)

胡雪岩知道了对手的这种不为人知的内部消息之后,很快就看到了战机。这时候元昌盛现银严重不足,倘若发生挤兑现象,存户们把全部银票拿到柜上兑现,差额的40万两白银想要在短期内筹集出来必然是不可能的,元昌盛立刻就会出现信用危机,而这对一个钱庄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胡雪岩果断出击,派人在外面散布消息,说元昌盛钱庄的经营出现了重大问题,银两亏空。很快,福州的大商户都得知了这个消息,纷纷上元昌盛钱庄兑取现银。

一切都如胡雪岩所预料,元昌盛钱庄现银严重不足。卢俊辉见势不妙,一方面从其余分号调集现银,另一方面凭借长期的经营信誉请求主顾们延期兑银,但为时已晚,几乎一夜之间,元昌盛钱庄从山巅摔进了低谷,此后一蹶不振。

而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分号则利用这次机会大量吸引客户,一跃成为福州最大的钱庄,彻底站稳了脚跟。胡雪岩由此开始起家,此后又竭力经营丝绸、茶叶生意,经苦心经营,很快跻身于江浙大贾之列。积极“知彼”成就耐克公司

团队的“知彼”,就是要充分了解市场的情况,掌握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竞争对手的动向。

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美国,跑步作为一种方便的锻炼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从十几岁的中学生到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从家庭妇女到上班族,一股跑步的热潮席卷美国大陆。

在这段时间内,全美国参加跑步和散步活动的有几十万人,由于跑鞋不仅穿着舒适,而且更是健康和年轻的象征,这使跑鞋受到了大多数人的青睐,即使那些并不进行跑步锻炼的人也开始在日常生活中穿跑鞋,这些人的数量巨大,多达数百万人。

随着美国人对自己健康状况越来越关心,以前不参加锻炼的人也加入了跑步者的行列。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参加跑步的人不断增加。据有关部门在70年代末的不完全统计,有2500万到3000万美国人坚持跑步和散步,还有1000万人在家里或者上街都穿跑鞋,而这一数字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就这样,人们对跑鞋的需求似乎在一夜之间大幅度地增长了。

意大利的阿迪达斯公司是个大型跨国公司,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自己的跨国公司,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阿迪达斯公司在全球各地市场上都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在美国自然也不例外。

随着穿跑鞋人数的急剧增加,美国跑鞋制造商的数量也大为增加。除了原有的阿迪达斯公司、彪马公司、台格公司三家传统公司之外,美国新兴起了耐克公司、布鲁克斯公司、新巴兰斯公司、伊顿尼克公司和康弗斯公司等,它们也都趁着这个机会陆续加入了跑鞋制造的行业。

为了迎合对跑鞋市场的需求,介绍跑步运动之类的新杂志也争相问世,如《跑步者》、《跑步者世界》和《跑步时代》。这些杂志专门为跑步锻炼者提供相关装备的信息,发行量不断上升。媒体和杂志的关注对跑鞋市场的扩展无疑具有重大作用,一场争夺跑鞋市场的商战在所难免。

本来,具有长久历史和良好声誉的阿迪达斯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不言而喻的优势,可惜的是,面对美国市场的变化,阿迪达斯公司对跑鞋市场的增长估计不足。在众多跑鞋制造商都跃跃欲试的时候,这家有着40多年制鞋历史的公司,对于跑鞋市场的繁荣程度和持久性却始终持一种怀疑的态度。

而且,在慢跑运动潮流中,阿迪达斯公司的销售量迅速增长,这让公司的领导者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放松了对新兴制鞋商的警惕。除了销量上保持增长之外,阿迪达斯公司的跑鞋无论在样式上还是在宣传上都几乎停滞不前。

美国本土新兴的耐克公司却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他们发现阿迪达斯公司的跑鞋虽然具有良好的声誉,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产品的样式缺乏更新,已经越来越难适应各个年龄层对跑鞋样式不同的审美需求。而且,阿迪达斯公司过分依赖于已有的成绩,在促销、宣传等方面相当落后,几乎没有什么特殊的举措,这些都使新兴的耐克公司看到了击败对手的希望。

针对阿迪达斯公司跑鞋的不足,耐克公司广开思路,生产出比阿迪达斯公司种类更多的产品,开创了鞋形的许多新潮流。无论是从颜色上还是从跑鞋的样式上,耐克公司都尽量做到完美。他们力图让各种各样的跑步者感觉到,耐克公司是提供产品类型最全的跑鞋制造商。

在追求跑鞋样式的同时,耐克还致力于寻求更轻、更软、更舒适的跑鞋,并使之对穿用者具有保护性。它们还加强了营销力度,把阿迪达斯公司所创的制鞋业营销策略运用得更好,更有效果。

就这样,耐克公司在充分了解了强大对手的隐患之后果断出击,制定出自己的生产和设计方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迅速崛起。

20世纪70年代初的时候,阿迪达斯公司还是美国跑鞋生产商中的绝对领导者,而到1979年年初,耐克公司的产品却已经占领了美国市场的33%,而阿迪达斯则减少到20%。两年之后,耐克的市场份额更是接近50%,而阿迪达斯的市场份额在耐克为首的众多跑鞋生产商的冲击之下则继续减少,不仅远远低于耐克,甚至连布鲁克斯这样的早期名不见经传的美国公司也成为令其不安的对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阿迪达斯对市场的错误把握和对竞争对手的轻视成就了耐克公司。而耐克公司也正是在对对手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不畏强敌,最终击败对手,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阿迪达斯公司的不“知彼”、不愿“知彼”,终于“大意失荆州”,使自己从龙头老大走向了失败的末路;而耐克公司的“知彼”、积极行动去“知彼”,最终摘取了成功之果。

不但是耐克,任何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击中对手短处,就要学会认识对手,利用竞争对手的劣势痛击其虚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目的。

所谓“知彼”就是要充分了解自身之外的情况,包括自己的工作、团队、公司、同事、竞争对手等等,凡是能对自身的工作、事业产生某种影响的外界因素,都属于“彼”的范畴。

尊重对手,为的是认识对手,为的是最后从竞争中胜出。小企业懂得知彼的重要性而成为大企业,大企业懂得知彼的重要性而更加强大。而如果不屑于了解对手,不注意竞争对手的发展策略,即使是再强大的团队也会失败,也会被对手挤垮。

准备充分,便会有“天兵突降”

有一句谚语说:“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细节往往决定着成败。

狼的先天条件并不十分优越,很多时候,它们并不比自己捕获的猎物跑得快,也或许并不比自己捕获的猎物更强大,而每一次捕猎之前,它们都会经过充分的准备才开始最后的攻击。狼群知道,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它们捕猎的最后结果。

无论是一个人的成功还是一个企业在竞争中的胜出,都不能忘记了细节的重要性。当关注细节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成功就在不远处了。

为了猎食,狼群往往要经历长时间的潜伏。在潜伏过程中,面对猎物,它们丝毫也不会大意。为了做好充分的准备,它们静静地等待,细心地观察,通过每一个细节小心地判断,找出最适合自己攻击的目标。每一个细节或许都决定着它们的判断,而每一个判断也许就决定着它们长期酝酿的一次捕猎行动是成功还是失败,而成败与否,又无疑决定着它们的生存与死亡。细节,正是由于对细节的关注,才使狼群一次次获得了成功。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世界上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商场上,愿意把企业做大的人很多,但愿意在细节上精益求精的人却很少。对于一个人,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对于一个企业,要想比别的企业更具生命力,就要在细节上投入比别的企业更多的精力。

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是管理的优势,而管理的优势则是通过细节来体现出来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成功,从细节中走出

洛克菲勒是美国著名的实业家、美孚石油公司创办人。他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在巅峰时期曾垄断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

19世纪末期的时候,随着汽车行业的兴起,社会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石油的开采开始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在汽车产量大增的美国自然而然地兴起了石油的开采热,年纪轻轻的洛克菲勒也加入了这个行业。

虽然年轻的洛克菲勒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可是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是只找到了一份简单而枯燥的工作。他觉得很不平衡,于是便去找主管要求换工作。没料到,主管听完他的话之后,并没有答应他的要求,只是冷冷地回答了一句:“你要么好好干你的工作,要么就出去另谋出路。”

洛克菲勒考虑到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于是就只好忍气吞声地又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上,重复着日复一日枯燥而乏味的工作。

经过艰辛的努力,洛克菲勒终于积累起了点点滴滴的经验,对石油开采和炼油的很多程序都了如指掌,于是他离开了原来的地方,开办了属于自己的标准石油公司。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严格的管理,标准石油公司渐渐壮大,开始有了下属的分工厂,销售业绩也渐趋斐然,但是洛克菲勒对公司的管理依旧严格,甚至关注每一个细节。

一天,洛克菲勒视察标准石油公司下属的一个工厂。在一个车间里,他仔细地观察了一台机器给油桶焊盖的过程,然后,洛克菲勒问旁边的人封一个油桶盖要用几滴焊锡。一位驻厂专家急忙回答道:“40滴。”

洛克菲勒想了想说:“你们试过用38滴没有?”

专家没有想到他会问这个问题,有些不知所措,回答说没有。

洛克菲勒不动声色地说:“那就试试用38滴焊锡,然后告诉我结果,好吗?”

专家按照洛克菲勒的要求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38滴焊锡焊出的油桶中,有一小部分漏油,但是同时,试验的结果也发现,只需要用39滴焊锡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比先前可以节省一滴焊锡。洛克菲勒知道试验的结果之后,立刻下发了命令,此后,39滴焊锡便成为标准石油公司下属所有炼油厂实行的新标准。

很多不知内情的人都有些疑惑,以为这样做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然而洛克菲勒却笑着告诉人们“那滴节省下的焊锡”所产生的巨大收益:“这一做法在第一年为公司节约了2500元,而且从那以后,公司出口量一路上扬,翻了一番、两番……这项节约措施也一直得到贯彻,每桶节约一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累计节约好几十万元了。”这对还处于幼年时期的标准石油公司无疑是个巨大的财富。

仅仅是一滴焊锡,其中却凝聚着洛克菲勒深邃的管理思想、严谨的行为习惯和不尽的思考力。企业在日常的运作过程中,许多细小的、看似合理的地方,只要用心,就可以发现其中需要加以改进的细节,从而降低成本支出。企业的规模越大,挖潜增效的空间也就越大,这一切都要靠企业良好的关注细节的习惯来维系。

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是管理的优势,而管理的优势则是通过细节体现出来的。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深层次的修养。同样,一个小小的细节,也往往能够影响一个企业的兴衰枯荣。

这就是细节的力量。狼不会忽视每一个细节的重要性,注重每一个细节是为了使整个捕猎行动更加完美,使自己的胜算更大。每一个企业也需要学习这样的智慧,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一马失社稷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世界上的很多重大事件其结果影响深远,究其原因,很多时候竟然只是一个细微的原因所导致,这一点在战争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恺撒大帝曾经通过长期的征战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身经百战的他坚持一个信条:“在战争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后果。”而1000多年之后发生在英国的波斯沃斯战役为这句名言作了注脚。

1485年,英国国王查理三世面临着一位公爵的挑战,这位公爵的势力发展迅速,最终查理三世国王决定和公爵作最后的决战。这一战意义重大,战争的成败将决定由谁统治英国。

虽然公爵的声势不小,但查理三世拥有整个英国的财力和强大的军队,无疑具有更大的胜算。进行战斗的当天早上,查理三世派一个马夫准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这匹战马跟随查理三世多年。

很快,马夫就收拾好了马匹,只差最后一道工序——为战马钉掌。

“快点给它钉掌,”马夫吩咐身边的铁匠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

铁匠回答说:“我前几天给国王全军的马都钉了掌,现在我得找点儿铁片来。”

说完,铁匠找来了铁片,开始为国王的战马钉掌。铁匠埋头干活,从一根铁条上弄下四个马掌,把它们砸平、整形,然后小心地固定在马蹄上。做完这些之后,他开始钉钉子。连续钉了三个马掌后,铁匠才发现钉子不够用,他想要去找钉子来钉第四个马掌,可是旁边的马夫已经等不及了,不断地催促铁匠。铁匠无奈,只好随便将马掌挂在马的蹄子下面就让马夫把马牵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