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类生命科技发明发现(走进科学丛书)
10475200000040

第40章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代出现后,人们曾预言,有朝一日将出现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能够处理全美国所有数据的大型电脑。但是当集成电路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后,电子计算机实际上走的是一条与人们的预言完全相左的发展道路,一种以微处理机为核心,加上由大规模集成电路(SLI)实现的存储、输入—输出接口、系统总线所组装的微型计算机,逐渐成为计算机发展的主流,并最终成为现时代发展的象征。

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诞生于1971年6月,它是美国英特尔公司研制成功的4位微型中央处理器(CPU)微型计算机MCS-4型。第一代微型计算机通常只是CPU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大小为106平方毫米;外围电路多用中规模集成电路,组成一个微型计算机系统一般要用五六十块组件。1972年初,英特尔公司生产出最初的8位微型计算机,改变了台式计算机所要求的设计,在138平方毫米芯片的基础上制成了能执行45种程序指令的微型计算机。

1977年,英特尔公司成功研制出8位微型计算机MCS-80型,这是微型计算机的第二代,它的外围电路实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化,构成一个最小配置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只需要三四块组件。此后,微型计算机的发展达到了全盛时期。而微型计算机的制造厂家的研制目标已不再停留在单个的微型计算机上,而是指向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研制,使系统能够执行数据处理、科学计算等各类应用程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速更新,使微型计算机向两个方向发展:向下加速发展低档机,将芯片制成标准单元;向上发展高档微型计算机,芯片的密度更高,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强,运算速度更快,处理能力更强,并且具有芯片内部诊断,成为一种通用化、模块化和积木式部件,进而为高档机的应用、发展和多微机系统联网创造条件。正是这样,微型计算机开始向着追求通用性和专用性两个方向努力发展。

自从1971年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研制成功以后,微型计算机迅速得到了普及。微处理器(CPU)既减小了计算机的体积,也使其价格变得更为便宜。到了1973年,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已经能够完成价格是它几倍的一台小型电子计算机所做的工作。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为新一代的家用型电子计算机——个人电脑(PC机)的出现和普及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1977年,美国两个来自加州的中途退学的大学生史蒂文·约布斯和史蒂文·沃兹尼亚克,第一次向市场推出了他们设计的第一部真正专门面向家庭的廉价简便的“苹果Ⅰ型”家庭电脑,从而揭开了电脑走向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序幕。苹果公司也从此由一家小作坊工厂式企业一跃成为美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公司。

1981年,世界上最大的数据处理机器制造企业IBM公司创造出了自己的家庭电脑——PC机,从而标志着电脑走入普通家庭的时代已经来临。IBM公司的PC机的核心是英特尔公司生产的微处理器和一个新诞生不久的公司——微软公司生产的操作系统。由于致命的疏忽,IBM公司没有阻止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向其他电脑制造商销售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结果使得更多的类似于IBM PC机的廉价“兼容机”充斥了市场: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微型计算机工业生产基本实现了完全标准化,几乎全世界90%的家庭型电脑都是IBM机和兼容机。英特尔公司由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微软公司的神童比尔·盖茨也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虽然兼容机的泛滥使IBM公司一度陷入经济困境,但也使家庭电脑以更迅速的方式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1976年,全世界还只有微型计算机200万台,可到了1977年就猛增到800万台;1981年,美国全年共销售了75万台微型计算机,而1990年则销售出3000万台。到今天,在美、日、西欧等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微型计算机就像电视机一样几乎成为每个家庭不能缺少的必需品。

微型计算机的问世和广泛应用已经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在军事指挥室里,在机床控制台上,在医院、学校、广播电台和图书馆里,甚至在汽车和厨房里,到处都可以见到它们。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创造了这样一个世界:由无数台微机联接成的一个一个计算机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使人们真正进入到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神奇地创造出了一个虚拟的世界。

而就单个微型计算机而言,现在除了具备运算和记忆能力外,还具有初级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由此,可以命令计算机和人弈棋或者代替人工进行翻译,这在今天已经不再是什么科技新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