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同别人谈话时,如果对方将脸扭向一边,一副漫不经心、爱理不理的样子,那么你的谈兴会骤然大减。“看他这个样子,似乎不愿同我谈话,算了,别浪费时间了!”有时,即使对方也不时附和地说一两句“是吗”、“原来如此”一类的话,但他那举止不定的眼神也在提醒你:“别谈了,我根本没听进去。”于是,一场谈话只能半途而废。
相反,如果你的听众是一个聚精会神、侧耳聆听的人,你的心情就会大不一样。“噢!瞧他那副认真听的样子,似乎对我说的事很有兴趣哩,我还可以多说些。”如果对方边听边点头,并不断附之以“嗯”、“嗯”之声,那么你的谈兴一定会受到更大的刺激,对自己产生更大的信心,话题会源源不断地涌出,思路也会变得清晰。显然,善于倾听无形中起到了褒奖对方的作用,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
多谈对方得意的事情
聪明人懂得从欣赏他人人手来拉近与对方的人际距离,他们从对方得意的事情说起,选择对方想听的事情来进入话题,经常能赢得对方的好感和认同。
某小学校长无钱修缮校舍,多次请求有关单位拨款,层层请示,却毫无实效。不得已之下,决定向本县化肥厂厂长求援。校长之所以打算找该厂长,是因为这位厂长重视教育,曾捐款五万元发起成立“奖教基金会”。遗憾的是听说近几年工厂的经营一直不理想,校长深感希望渺茫,但是想到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校长还是硬着头皮来到了县化肥厂。
校长一进门就说:“杨厂长,久闻大名。我近日在市里开会,再一次听到教育界同仁对您的称赞,实在钦佩!今日散会返校,特来拜访。”
厂长一听就高兴了,谦虚地说:“过奖了!过奖了!”
校长接着进一步说:“厂长您真是远见卓识,首创‘奖教基金会’,不但在本县能实实在在地支持教育事业,更重要的是,如今已由点到面、由本县到外县,甚至发展到全国许多地区,真可谓名扬四海啊!”
校长紧紧围绕厂长颇感得意之处,从思想影响到实际作用等方面予以充分肯定,谈得杨厂长满心欢喜,神采飞扬。
正当此时,校长话锋一转,不无自卑地诉说自己的“无能”和悔恨:“身为校长,明知校舍摇摇欲坠,时刻困扰学生的学习,日夜危及着师生的生命安全,却毫无良策排忧解难。要是教育界领导都能像杨厂长这样,真心实意酷爱人才,支援教育,只要拨两万元就能放下我心头的重石,可是至今申报不下十次,仍不见分文。”
听到这里,杨厂长立即起身拍拍胸脯,慷慨地说:“校长,既然如此,你就不必再打报告求三拜四了,两万元钱我捐给你们。”校长紧紧握住杨厂长的手,表示由衷的感谢。
这位校长可谓聪明,他在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下,仍然采用美誉推崇的方式获得了募捐的成功。首先,他对杨厂长远见卓识、首创奖教基金会的行为,从思想影响到实际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恰当的赞扬,对其光辉业绩的称颂产生了极大的激励作用;其次,悲诉自己的“无能”和悔恨,让对方给予极大的同情,从而深深地打动了对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不要太固执
聪明人做事懂得变通,能够放弃毫无意义的固执,所以可以做到进退自如。要想成为一个聪明人,就要学会分析形势,权宜机变,不能墨守成规,固执己见。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上,过度地坚持会适得其反。
一对贫苦的樵夫靠上山捡柴糊口。有一天,他们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俩人喜出望外,因为棉花价格高过柴薪数倍,若将这两包棉花卖掉,足以供家人一个月衣食。当下俩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扔着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之多。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背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麻布。先前发现麻布的樵夫屡劝同伴不听,只得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进。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走近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快邀同伴放下各自肩头的麻布及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挑黄金。
他同伴仍是那套不愿丢下棉花、以免枉费辛苦的论调;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他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一场空欢喜。
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路回家。走到山下时,无缘无故下了一场大雨,两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湿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完全无法再背得动,那樵夫不得己,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
在很多时候,我们要学会放弃固执,变通行事。
有两个和尚决定从一座庙走到另一座庙。他们走了一段路之后,遇到了一条河,由于一阵暴雨,河上的桥被冲走了,但河水已退,可以涉水而过。
这时,一位漂亮的妇人正好走到河边,她说有急事必须过河,但她又怕被河水冲走。
第一个和尚立刻背起妇人,涉水过河,把她安全送到对岸。第二个和尚接着顺利渡河。
两个和尚走了好几里路。
第二个和尚突然对第一个和尚说:“我们和尚是绝对不能近女色的,刚才你为何犯戒背那妇人过河呢?”
第一个和尚淡淡地回答:“普度众生,不分男女老少。”
一个机智的人可以灵活运用一切他所知的事物,还可巧妙地运用他并不了解的事物。能在恰当的时间内把应做的事情处理好,这不只是机智,也可称之为艺术。梁启超说:“变则通,通则久。”知变与应变的能力是一个人的素质问题,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办事能力高下的一个很重要的考察标准。
聪明人的秘诀就是随时检查自己的选择是否有偏差,合理地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轻松地走向成功。
聪明地接受批评
无论是谁,都难免犯错误。聪明,不是不犯错误,而是不犯、少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已经犯了错误,就不要狡辩,因为狡辩是在已犯错误的基础上再犯新的错误。莎士比亚说得对:“为过失辩解,那么过失就会更加醒目。”
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肯尼迪,当年在竞选美国参议员的关键时刻,他的竞选对手抓到了一个有分量的把柄:肯尼迪在学生时代,因为欺骗而被哈佛大学勒令退学。这个把柄在人格上与政治上的杀伤力无疑是巨大的,竞选对手决定充分利用这个铁的事实给肯尼迪当头一棒,使其诚实、正直的光辉形象蒙上一层阴影,使其政治前途黯淡无光。
很多人面对这类事情的反应,往往是回避,甚至是极力否认,想尽办法澄清自己。但出乎竞选对手的意料,肯尼迪直截了当地承认了自己的确犯过这个很严重的错误。他说:“我为自己曾经做过的欺骗而感到悔恨。我是错的。我没有任何可以辩解的余地。”认错帮助肯尼迪摆脱了因为欺骗而被哈佛大学勒令退学的无情指责,并让他一步一步地走出了阴影,走上了总统的宝座。
唯有傻瓜才会在被人批评时,不管对不对一味自圆其说。聪明人总是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与建议,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自己。不把批评当镜子,只能导致一错再错,断送自己的前路。
有一位很年轻的工程评估部主任,专为本公司估算各项工程所需的价款。
有一天,他的一项估算被一个核算员发现估错了五万元,老板便把他找来,指出他算错的地方,请他拿回去更正。
年轻人不但不肯认错,反而大发雷霆。他说:“那个核算员没有权利复核我的估算,更没有权利越级报告。”
老板问他:“那么你的错误已是确定了,是不是?”
他回答说:“是的。”
于是老板再问他:“是不是为了你个人的面子,那位核算员就应不顾公司的损失,隐藏而不把错误揭发出来呢?”他的回答还是“是的”。老板看他这样固执己见,原想发作一番,但因他平日工作成绩不错,便仍和蔼地对他说:“如果你希望将来有所成就,这种不良的习惯非加以好好改变不可。”
一年以后,那个年轻人又有一个估算项目被他的上司查出错误,拿来向老板报告,这次他又错了五万元。
老板把那个年轻人唤来询问,谁知他一听老板说他有了错误,便立刻勃然变色,反驳老板说:“好了,好了,不用哕唆了。我知道你还因去年那件事而怀恨于我,现在特地请了专家检查我的错误,借机报复。这次我的估算不会有错,错的一定是你和那个混蛋的专家。”
老板等他发作完了,便冷冷地说:“很好,既然如此,你不妨自己去请别的专家来帮你核算一下,看看你究竟算错了没有。”年轻人果然去请专家核算了一下,发现自己确实算错了,这才回来对老板承认是他错了。“可是现在我只好请你另谋高就了。”老板说,“我们不能让一位永远不许别人纠正他错处的人来损害我们公司的利益。”
每一个人,无论是凡夫俗子还是英雄豪杰,总有遭人批评与指责的时刻。事实上,愈是成功的人,受到的批评与指责就愈多。但只要你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它,遭人批评与指责其实就不是大不了的问题了。丘吉尔在他的办公室墙上悬挂着一幅林肯的箴言:“我当竭尽所能勇往直前。反之,如果我是错的,就算天使信誓旦旦地说我是对的也无济于事。”丘吉尔一生不知遭遇过多少批评,林肯更不用说了,在他一生之中,反对他的声音几乎无日不在。一个人如果自傲自大,对于人家的指责总是一味否认,是不可能有任何进步的,到头来还是自讨苦吃。
从对方的角度来说服别人
要想做一个善于说服他人的聪明人,就要善于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这样不但有利于你与对方的沟通,而且能更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思想轨迹及其中的“要害点”,瞄准目标,击中要害,使你的说服力大大提高。
著名人际关系专家卡耐基租用纽约某家饭店的大舞厅,用来举办每季度一系列的讲课。
有一次在一个季度开始的时候,他突然接到通知,说他必须付出比以前高出三倍的租金。卡耐基拿到这个通知的时候,入场券已经印好,并且已经发出去了,而且所有的通告都已经公布了。
卡耐基不想付这笔增加的租金,可是跟饭店的普通员工谈论是没有用的。因此,几天之后,他去见饭店的经理。
“收到你的信,我有点吃惊。”卡耐基说,“但是我根本不怪你。如果我是你,我也可能发出一封类似的信。你身为饭店的经理,有责任尽可能地使收入增加。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将会丢掉现在的职位。现在,我们拿出一张纸来,把你因此可能得到的利弊列出来。”
然后,卡耐基取出一张纸,在中间划了一条线,一边写着“利”,另一边写“弊”。他在“利”这边的下面写下这些字:“舞厅空下来。”接着说,“你把舞厅租给别人开舞会或开大会是最划算的,因为像这类的活动,比租给人家当讲课场能增加不少的收入。如果我把你的舞厅占用20个晚上来讲课,你的收入当然就要少一些。”
“现在,我们来考虑坏的方面。第一,如果你坚持增加租金,你不但不能从我这儿增加收入,反而会减少自己的收入。事实上,你将一点收入也没有,因为我无法支付你所要求的租金,我只好被逼到另外的地方去开这些课。”
“你还有一个损失。这些课程吸引了不少受过教育、修养高的群众到你的饭店来。这对你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不是吗?事实上,如果你花费五千美元在报上登广告的话,也无法像我的这些课程能吸引这么多的人来你的饭店。这对一家饭店来讲,不是价值很大吗?”
卡耐基一面说,一面把这两项坏处写在“弊”的下面,然后把纸递给饭店的经理,说:“我希望你好好考虑你可能得到的利弊,然后告诉我你的最后决定。”
第二天卡耐基收到一封信,通知他租金只涨50%,而不是300%。
要想说服对方,就得从他们的需要入手。从对方的立场出发,为他分析出事情的利弊,对方便会主动地按照你的思路走下去,从而达到你的目的。不考虑对方,只从单方面利益出发谈论,不但无法打动对方,反而会显得疏远。因为从感情与理性两方面来说,强迫性的做法都会使对方产生不悦。任何人对自己所抱的观点都认为是有道理的,都希望站在说服者的立场,而不喜欢被人说服。抓住对方所喜欢和关心的问题,由此找出对方关心的目标,他就会道出自己的看法。从对方的谈话中可以了解对方的嗜好、个性及说服重点。
恰当地引导对方
一个人的说服力并不是一个常数,它是可以用巧妙的技巧来增强的。趋利避害是每个人都会作出的选择。晓之以利,告之以害,每个人都会作出明智的选择。
一次,唐代著名谏臣魏征直言进谏,使唐太宗很难堪,唐太宗不由得有点恨魏征。
太宗回寝宫后,向长孙皇后说及此事。长孙皇后听后,深有感触地说道:“曾听陛下器重魏征,只是不知其中缘故。今天听起陛下说魏征直谏的事,此人果然能以大义劝止陛下感情用事,可称得上国家正直之臣!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妻,承蒙礼遇,情义深重,然而每当说话时还要观察陛下的脸色,不敢轻犯威仪,何况是臣下情疏礼隔呢?触犯龙颜是危险的,因此古时韩非曾说‘说难’,东方朔也叹‘谈何容易’,都是很有道理的。“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掌握国家的人以国家为重,听取忠言就会使社会安宁,拒绝忠言就会使政治紊乱。陛下详察其中道理,那么天下就幸运了。”
皇后一席话,使唐太宗顿时省悟,以后唐太宗对魏征更加器重。魏征死后,唐太宗深感悲痛,亲临魏征灵堂恸哭,追赠他为司空。后来唐太宗对人说:“用铜来做镜子,可端正衣冠;拿历史来做镜子,可以知道朝代的兴亡更替;拿人来做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我经常保持这三面镜子,以防止自己的过失,现在魏征去世了,我丢了一面镜子啊!”
说服就是恳切地引导对方按自己的意图办事。如果不以恳切的态度说服对方,让对方知晓自己利害得失,就无法达到期望的效果,使说服者与被说服者之间具有长久的和谐。当说服者暗自高兴“好了!说服成功了”时,却引起被说服者“唉呀!我上当了”的感觉,这是最拙劣的说服方法。恳切地引导对方,使对方了解与满足,这时双方的满足度各为50%,要被说服者再做10%的让步,更须让其有这种满足感,否则被说服者无法心服口服,彼此根本无法谈拢,这一点是在说服时应特别注意的。
一个人最关心的往往是与自己有关的一些利益,因为人们毕竟生活在一个很现实的社会里,虽不能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人要生存,就离不开各种与己有关的利益。所以,当你想要劝说某人时,应当告诉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相信他不会不为所动。不论个人行为还是国家大事,无不关乎利害,趋利避害是每个人都会作出的选择。所以,在辩说中,说明利害得失,进而指明方向,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