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陈余听说,大吃一惊,连忙派人往说韩广,表示愿用金银珠宝赎回赵王。韩广却提出,赵国必须割出一半土地给他,他才肯放回赵王。张耳、陈余当然不能答应,便又派人前去劝说。不料,韩广竞将赵国派去的使者陆续杀死。张耳、陈余大怒,恨不得立即挥兵杀人燕境,把韩广一刀砍死,但转念一想,又投鼠忌器,怕一旦开战韩广先行杀掉赵王。二人抓耳挠腮,两三天也没有想出一个良策。这时,有一厮卒(古代对军中火夫的称谓)对同伴说:“我如果去得燕国,包管救出赵王,平平安安地把他送回来!”同伴们不禁笑道:“你是不是要去寻死?十多人奉命赴燕,都被杀死,你有什么本领能救赵王?”这厮卒也不多言,换了一套装束便悄悄前往燕营。燕兵将他拘住,去见燕将。这厮卒一见燕将,便施礼问道:“将军知道我为什么而来吗?”燕将道:“你是什么人?”厮卒道:“赵人。”燕将道:“既系赵人,无非是想做说客,迎回赵王。”厮卒道:“将军可知道张耳、陈余是什么样的人吗?”燕将道:“虽有贤名,今天想也没有办法了。”厮卒道:“你了解他们的愿望吗?”燕将道:“也不过是想救回赵王。”厮卒忍不住吃吃发笑,燕将怒道:“有什么好笑的!”厮卒道:“我笑您不知敌情。张耳、陈余与武臣一起北行,他们岂不想称王?只是因为初得赵地,不便分争,才按年龄资格推武臣为王,以维系人心。今赵地已定,二人正想平分赵地,一同为王。所以,他们表面上派人要求你们送回赵王,暗里却巴不得你们将他杀死,然后好一面自立为王,一面借口报仇而合兵灭掉燕国。到那时,人心思奋,何战不克?你们再不醒悟,可要中他们的诡计了!”燕将听了,不禁点头称是,说道:“据你说来,还是放还赵王为妙?”厮卒道:“放与不放,权在燕国,我怎敢多嘴!但为燕国打算,不如放还赵王。这样一可打破张、陈二人的诡计,二可让赵王永远感激燕国。即使张、陈二人要攻打燕国,有赵王从中牵制,也难以得逞!”燕将把这一情况报告了韩广,韩广也信以为真,遂放出武臣,以礼相待,并给车一乘,就让厮卒送他归国。张耳、陈余见自己苦思多日,反不如厮卒一张利口,都惊叹不已。
在上述故事中,那位厮卒在说燕将时,采用了迂回的策略。要说服别人,有时需要抓住问题要害,单刀直入;有时又要避实就虚,巧于迂回。迂回的道路虽然漫长,却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捷径,看似多费口舌,实则可以收到单刀直人所无法收到的效果。厮卒前往燕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救回赵王,但在他见到燕将之后,却并不直接提出这个问题,而是在那里大谈如果杀死赵王对张耳、陈余有什么好处和对燕国有什么危害。既然杀死赵王有利于张耳、陈余,有害于燕国,那么燕国当然就不能再以杀死赵王来要威胁张耳、陈余了。不仅不应再加要挟,而且应该赶紧将他放回赵国。这样,厮卒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绕了一大圈子,燕人在不知不觉中终于被厮卒说服了。一个放不放赵王的问题,经厮卒利口辩说,最终成了不放赵王对燕国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害的问题。这便是迂回策略的妙处。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厮卒所论,也并非全是假话。就当时的形势看,各路义军首领的确是无人不想称王。张耳、陈余都是有一定才能和良好名声的人,他们可能开始并未意识到赵王如果被杀在实际上对他们个人是有利的,但他们总有一天会明白这层道理的。他们一旦明白了这层道理,赵王对他们来说也就并不重要了,燕人也就无法以杀死赵王来要挟他们了。现在,厮卒不仅看透了这层利害关系,而且巧妙地将这层利害关系说给燕人听,故而能够打动和说服燕人,成功地将赵王救回。
权宜局势,巧进说辞、辩辞。游说高贵的人依靠言辞中有气势,游说愚蠢的人要靠把利害讲得明明白白。忧愁之言,套近乎的说辞,善于替对方权衡各种决策的优劣,以取信于对方。这是权术的基本内容之一。厮卒摇舌救赵王,其实就是灵活运用了这种权术。
杜袭劝说曹操
公元219年,魏、蜀、吴在荆、襄地区摆开战场。曹操面临两面受攻的严峻形势,孙权在东面出动大军进攻合肥;关羽在南面虎视眈眈,摆出随时进攻樊城的架势。对曹操来说,最可虑的是南面的态势。镇南大将军曹仁在樊城孤立无援,完全暴露在关羽重兵的锋芒之下。
果然,过不多久,关羽亲自率大军向樊城发动进攻。樊城地处要冲,一旦关羽得手,等于打开了通向北门的门户,可随时挥师北上,席卷中原,直接威胁首都许昌。
曹操为防备蜀军同时从关中动手,形成两面夹击之势,特命杜袭进驻关中,加强关中防备。但关中营帅许攸,桀骜不驯,根本不把杜袭放在眼里,还对曹操本人很不恭敬,骂曹操是“奸雄”、“国贼”。曹操得知,气得两眼冒火,不顾南线曹仁十万火急的求救,把原来准备驰援樊城的大军改道关中,征伐许攸。文武百官大惑不解,纷纷进谏,指出:“我们当前的主要敌人是关羽。大敌当前驰援樊城关系全局安危,万分紧迫;对许攸,可以怀柔手段解决,不必远征。”曹操正在气头上,哪里听得进去。他横刀于膝,怒目进言者。文武大臣无不惶恐,不敢再进言。
杜袭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儒将。他听说曹操不顾樊城之危,要发兵汉中,征剿许攸,连夜赶赴许都请见曹操。曹操知道杜袭为何而来,但杜是当朝名士,不得不见。他未等杜袭开口,先发制人说:“我剿灭许攸的决心已定,任何人劝说都无用。请将军不必多言!”
杜袭从容道:“请明公息怒,如果你的决心是正确的,我怎会反对?如果你的决心不正确,即使下定,也应修改。明公一向以理服人,如明公有理,为何不让我说话?”
“好吧!你可以说。许攸谩骂我,你说应该怎样处置他?”
杜袭问:“你认为许攸是个什么样的人?”
曹操道:“他是个平凡的小人!”
“这就对了,”杜袭说,“古人云:圣贤识圣贤。就是说,只有贤人才了解贤人,只有圣人才了解圣人。许攸不过是一个卑微的小人物,而明公有雄才大略,器宇深广,可纳百川。试想,他这样一个平凡的小人,怎么能够了解明公这样不平凡的伟丈夫?当今豺狼当道,狐狸奔走。如明公避开关羽而征伐许攸,犹如放走豺狼,而专打狐狸,人们会认为明公避强攻弱。我听说:千钧之重的巨弓不会为一只小鼠放箭;成石之重的大钟不会因一根小草发声。而今一个区区无名的鼠辈许攸,怎么有资格劳驾明公大动神武之威!”
曹操要伐许攸,无非是受辱于许。杜袭的一番至理宏议,既高度尊重了曹操的尊严,又道出了英雄不与小人计较的大义。曹操听罢,连连点头说:“将军所言极当。”随即放弃了出兵征伐许攸的决定,重新部署兵马驰援曹仁。
在这里杜袭进言说曹起到了决定的作用。杜袭深谙权术,权宜局势,设置说辞,语辞平缓,又很有气势,说些分忧的话,贴心的话,终于取得了曹操的信服。
【现代应用】
众口一词,假言成真
《鬼谷子·权篇》中说:“众口铄金,言有曲故也。”
舆论的影响是巨大的,众口一词,能够把金属般坚固的事物熔化掉。谎言重复一千遍,也就变成了真理。一个人自我表白,往往难以让人相信,但如果借用他人之口或舆论的力量,就有很强的说服力。
19世纪40年代末,在太平洋沿岸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金矿。这一消息传开后,很快在美国和欧洲大陆出现了黄金热。这些欧洲人大多是在纽约登陆的。因为当时美国还没有连通太平洋到大西洋的铁路,巴拿马运河也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所以前往旧金山的人们往往要坐轮船绕道南美的最南端。
一个叫范德比的商人看到这是一个发财的机会,决心开辟一条通过尼加拉瓜的航线,让人们走近路直达旧金山。他亲自到尼加拉瓜四处活动游说,最终和当时的总统查库罗签订了一项秘密协定。这个协定规定:凡从尼加拉瓜过境的船只均由范德比负责。从此,范德比在这条航线上赚了好几百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