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胶州路一个废品回收点,一间不大的屋子里堆放着不少旧家电,有彩电、空调、洗衣机,还有微波炉、热水器等小家电。像这样一辆破车一杆秤,整天四处转悠的废品回收点,成了上海回收电子垃圾的主力军。见有记者来探访,正忙着收拾分类的中年汉子很无奈地说:“其实很多东西我们都直接当垃圾给扔了。”汉子姓王,来自安徽:“如果将废旧电脑当废品卖,价格比废铜烂铁还便宜,一台电脑大概能卖20元钱左右,打印机更不值钱,按斤称,两毛一斤。”
“回收来的电子垃圾最后到底怎样处理呢?”随着话题的展开,记者大致弄清楚了,它们有两种归宿:还能凑合着用的,被送到非法拆解作坊,经“高手”翻新改装后再流向市场;实在不能再利用的就地手工拆卸,然后用硫酸浸泡腐蚀,把金、银等贵金属提炼出来后,将酸液和废弃物直接倒入阴沟,排入河流,或通过燃烧排放到空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专家周廷魁介绍说,电子垃圾主要含有6种有害物质:铅、镉、汞、六价铬、聚氯乙烯塑料、溴化阻燃剂。以电脑为例,制造一台电脑需要七百多种化学原料,其中含有三百多种对人类有害的化学物质,光是电脑显示器中的铅含量平均每台就达一公斤多。铅元素可破坏人的神经、血液系统和肾脏;电脑的电池和开关含有铬化物和水银,铬化物透过皮肤,经细胞渗透,可引发哮喘;水银则会破坏脑部神经;机箱和磁盘驱动器中的铬、汞等元素对人体细胞的DNA和脑组织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电子垃圾的增长速度比生活垃圾要快3倍。一台电脑的使用寿命从过去的10年缩短到4年,手机一般不出两年就会被淘汰。此外,录像机、电视、冰箱、微波炉、组合音响等家用电器也在不断更新。我国每年至少有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冰箱、600万台洗衣机需要报废。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副院长郑惠强教授认为,要解决电子垃圾的安全处置难题,关键是要落实“生产者负责制”,即谁生产销售,谁负责回收利用。他呼吁建立专门的回收机构,统一回收处置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同时,要立法禁止肆意倾倒、掩埋、丢弃废旧电子电器产品。
目前,国外不少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以确保电子电器垃圾回收渠道的畅通、安全。日本2000年制定了《家用电器再生利用法》,规定制造商和进口商必须负责自己生产和进口产品的回收、处理;德国的《循环经济法》中规定,电子垃圾的处理原则上由生产者和使用者负责;法国更具体规定每人每年要回收4公斤电子垃圾;美国2002年正式启动了废旧家电产品的循环再生计划,消费者在购买新的电脑或电视机时,须交纳每件10美元的“电子垃圾回收费”。
然而眼下,上海还没有一家正规的电子垃圾处理厂,电子垃圾暂时无法进入城市生活垃圾收集系统。上海目前一年的电子垃圾产生量在10万吨左右,对于电子垃圾处理企业来说,量越大越能形成规模效应,目前已有加拿大和日本的厂商对处理上海的电子垃圾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然而,在对电子垃圾各种现代化的处理方式中,有一种人性化的方式意义更大:近来,上海有关方面鼓励市民把准备淘汰的手机捐给无助的老人,经通讯公司改装成一种连接救助中心的信息机——既环保又体现社会关怀。
对电子垃圾来说,这样的归宿多完美。
20.环境法简介
从我国环境法涉及和涵盖的领域看,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把环境法分为环境污染防治和自然资源保护两大方面。
一、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
从1979年制定出第一部环境法以后,到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实施的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主要有:
《环境保护法》。颁布于1989年12月26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该法是对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修订而重新颁布的,共分6章47条。作为一部环境保护综合性的基本法,它对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该法规定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如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等原则,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等制度,该法较为全面地规定了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以及违反环境法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海洋环境保护法》。颁布于1982年8月23日,自1983年3月1日施行。该法共8章48条,规定了防止海岸工程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防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防止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防止船舶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防止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等方面的内容。
《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11日颁布,自1984年11月1日开始施行,1996年5月15日对该法进行了修正。修改后的该法共分7章62条。该法对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以及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较为详明的规定,是我国在内陆水污染防治方面比较全面的综合性的法律。
《大气污染防治法》。颁布于1987年9月5日,自1988年6月1日实施,于1995年8月29日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该法共分6章共60条,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该法是我国在防治大气污染方面综合性的法律,也是国家和地方制定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的实施细则、条例、规定和办法等法规的依据。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通过,自1996年4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分6章77条。该法适用范围是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以及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固体废物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和放射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不适用该法。该法是规定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颁布于1996年10月29日,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分8章64条。该法在吸收了国务院发布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有关的内容的基础上,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工业噪声污染防治、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以及相应违法责任等方面内容作出明确规定。
二、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
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是我国环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目前主要的自然资源保护法律有:
《森林法》。1984年9月20日颁布,自1985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7章42条,制定该法的目的是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能力,改善和保护人类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该法主要规定了森林经营管理、森林保护,植树造林,森林采伐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对森林法进行了了修改,主要的修改内容包括:规定了防护林和特殊用途林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强化了林权证的管理、规定了国家依法保护林农的合法权益、加强了征用占用林地的管理等。
《草原法》1985年6月18日颁布,自1985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6章36条。制定该法的法律目的是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增殖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能力,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该法主要规定了草原权属、保护草原的监督管理体制、防止过度放牧、滥垦等破坏草原等行为措施、草原使用权和所有权争议的解决以及违反该法的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渔业法》1986年1月20日颁布,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6章35条。制定该法的法律目的在于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发展人工养殖,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适应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该法主要规定了养殖业、捕捞业、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以及违反该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方面内容。
《矿产资源法》1986年3月19日颁布,自1986年10月1日起施行,1996年8月29日对该法进行了修正。修改后的该法共7章53条。制定该法的目的在于促进矿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保障现代化建设的当前和长远的需要。该法主要规定了矿产资源勘查的登记和开采的审批、矿产资源的勘查、矿产资源的开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管理以及违反该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方面内容。
《土地管理法》1986年6月25日颁布,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7章57条。制定该法的目的在于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该法主要规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土地的利用和保护、国家建设用地、乡(镇)村建设用地以及违反该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内容。1998年8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土地管理法又一次进行了修改。这次修改是针对我国土地特别是耕地的严峻形势而进行的。修改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采取耕地特殊保护措施、改革征地补偿办法、强化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等。
《水法》1988年1月21日颁布,自1988年7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7章53条。制定该法的目的在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该法主要规定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水域和水工程的保护,用水管理、防汛与抗洪以及违反该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内容。
《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日颁布,自1989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5章42条。制定该法的目的在于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该法主要规定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以及违反该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内容。
《煤炭法》1996年8月29日颁布,自1996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8章81条。制定该法的目的在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煤炭资源,规范煤炭生产、经营活动,促进和保障煤炭行业的发展和煤炭资源的保护等。该法主要规定了煤炭生产开发规划与煤炭建设、煤炭生产和煤矿安全、煤炭经营、煤矿矿区保护、监督检查以及违反该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内容。
《节约能源法》。1997年11月1日颁布,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6章50条。制定该法的目的在于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生活的要求。该法主要规定了节能管理、合理使用能源、节能技术进步以及违反该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三、自然灾害防御方面的法律
《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颁布,同日生效施行。该法共6章42条。制定该法的目的是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该法主要规定了预防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治理、水土流失动态的监督预报以及相应法律责任等内容。
《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通过,1998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8章66条。制定该法的目的是为了防治洪水,防御和减轻洪涝灾害,维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该法对防洪规划、治理与防护、防洪区和防洪工程设施的管理、防汛抗洪、保障措施以及有关的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
《防震减灾法》1997年12月29日通过,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7章48条。制定该法的目的是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该法对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以及有关的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