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卿带领6000骑兵迅速的扫荡了荆州的西南地区,黄巾贼是节节败退,最后全部会合一处,形成了一股约5万人的贼兵,占据了一个大城池坚守不出。
公子卿就率领他的6000骑兵,还有这荆州西南的万人左右的官军,他们就这样与黄巾贼僵持着。没办法,黄巾贼知道自己无法战胜公子卿的骑兵部队,出去也只能是送死,还不如坚守城池,就这样熬着;想着公子卿等人也不可能就这样堵截他们在城内的,到时时间久了自行离去,那他们可以脱困而出逃到其它的地方。
【嘿嘿,愿望是美好的,但公子卿是不可能让这些黄巾贼逃出去的,一是不想让这些黄巾贼散播与他有关的信息;二是他还想利用这些黄巾贼帮他更好的清除他统治这荆州西南的障碍等。嘿嘿,好计策啊,不仅可以自己坐收渔利,还可以获得除贼的好名声,更可以让他更快、更好的占有这里的。】
公子卿在荆州的西南地区,扫荡战乱遇到点小麻烦啊。黄巾军守城不出,粮草也还算充足,可以僵持个一年半载的,但公子卿他可等不起啊,看来要另想办法了。
【朋友们,是不是觉得主角为什么不用些什么重武器等攻占城池啊?因为,我们的主角是个爱好和平的人,爱护百姓,不喜天下生灵涂炭,不想造成太大、太多的杀戮。】
【那什么他前世所知的‘炸药’,‘枪炮’,‘连弩’,‘投石车’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者工具等,他都没有告知任何人的,也没有让人制造的,更不会允许这样的东西出现的,他的统治下绝对的禁止这些东西。】
【主角觉得在古代就是单纯的冷兵器时代,不允许出现什么热武器等的,以免出现什么大规模的伤亡,或者对环境、生态造成不好的影响。他前世可是深知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的,当然要避免出现像前世的恶劣环境。】
【主角在这古代也不会使用什么‘火攻’,‘水淹’,‘坑杀’,‘疫病传播’或者‘毒’等手段的,就是在将来他一统天下也要避免出现如此,惨绝人寰或者破换环境等战术手段的,同时也要阻止其他的人使用如此的手段。】
【三国的知名谋士或者大将等,或多或少都使用过如此的手段,这也是主角他宁愿花费无数的钱财和时间,培养自己的文臣谋士,精兵良将,而不会使用那什么‘诸葛、贾羽、赵云、关羽’等三国谋士大将的一个重要原因。】
建元27年(195年)2月9日,公子卿6000人马与1万左右的荆州西南各郡县的官军,与黄巾军5万人马僵持在汝阳城下,双方都按兵不动。黄巾军在城内坚守不出,而公子卿这边也只好在城下的不远处安营扎寨。
2月9日,公子卿这边在汝阳城的南门外,不断向城内的黄巾军叫阵,双方都出派大将斗武的,几场下来黄巾军损失了好几个将领的,而公子卿这边也损失不少的。不过,损失的不是他自己的人马,而是其他的荆州官军势力。
2月10日,公子卿和其他的荆州将领等商议今日派人攻城的,只是攻打一处的城门的。上午汝阳城的南门下聚集了公子卿这方的人马的攻城队伍,不过,公子卿的人马都是骑兵,也就不用参与攻城的事情的。嘿嘿,这正是公子卿想要的,坐山观虎斗。
城下激烈的厮杀,攻城战,当然是攻方损失较大,就这样连续攻城也都没有攻下,损失的人手到是不少。哎只有无奈退兵了,明日再想其他方法攻城。
2月10日的夜间,夜黑风高是个不错的时候,很好的偷袭时间。白天双方打攻守战,士兵也都是很倦乏了,公子卿想出其不意派人到城中偷袭,到时贼兵一乱,就会仓惶逃走,只要他安排好人埋伏,就可以将这些贼兵一举歼灭。
夜间,很是安静,公子卿命令威武卫的统领孔卫一带百名精兵翻墙进入城中偷袭黄巾军,在城内制造混乱,到时再打开城门,接应官军进城剿贼。而公子卿则带着他的骑兵部队埋伏于汝阳城的东门外2、3余里处,等待黄巾军仓惶出逃的队伍,乘势将他们一举歼灭。
2月10日夜间,汝阳城内孔卫一等百人在城内在黄巾军的军营等地方纵火,制造混乱,喊杀声、嚷闹声不断,他们又乘势在南门夺取城门的控制,打开城门,将城外的官军迎进城内,围歼猎杀混乱的黄巾军。
黄巾军的头领‘毕方’等人见大势已去,就率领残余的人马奔向东门,然后绕道直向北方而去。嘿嘿,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哎,就这样往公子卿的埋伏走去,看来真是老天都要绝了他们的后路啊。
黄巾军一到公子卿的埋伏地点,公子卿就命令他的骑兵队伍猛然出击,给黄巾军致命的一击,然后再逐个消灭。没过多久,这股黄巾军的主力就被公子卿消灭了,剩下的贼兵知道是彻底败了,就全部伏地投降了。嘿嘿,他们知道逃又不行,两条腿怎么也不可能跑过公子卿的骑兵的,反正,都是逃不掉的,而他们又不想死,只有投降或者还能有条活路。
公子卿在战斗结束,就命令收拢的约2万黄巾降军打扫战场,并且掩埋那些已经战死的黄巾军士等。而后就让骑兵队伍押送这2万多的黄巾降军,往汝阳而去,此时汝阳城内的战斗也差不多结束了,他可以与其他的官军等会和了。
此时,天已经很晚了,公子卿等人就命令将总计3万的黄巾降军和俘虏安置在军营里,并且派人看守者,他们忙活了几天要好好的休息一下,其他的等明天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