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落花生
1051000000066

第66章 观音崇拜之由来 (1)

最受崇拜的菩萨,是观音与弥勒。观音崇拜完全是宗教性的,而弥勒带些政治性,因为他是未来世的弥赛亚。自白莲教至义和团,教友与团友都尊崇弥勒菩萨,现在专讲观音。

观音是梵语“阿缚卢枳多伊湿伐罗”的讹译,“音”(婆娑罗)乃是“自在”(伊舍婆罗)之误。自在在哲学上与信仰上,都指神、王、主而言。凡是求菩提的,无论其是否凡人,都可称为自在。凡菩萨具足菩萨性者,即是菩萨摩诃萨。今日甘地受其同胞的尊敬,故有“摩诃萨(大有情)甘地”之称。

从文法上讲,观自在应当解做以慈悲观察的主,可以见到一切,救度众生,他是世间的主,所以也称为世自在。他并无人性,其受人崇拜之始,约在纪元前1世纪与后1世纪之间。

他也是将死者的神,当病人快死的时候,家人总将观音像捧到他的床前,让他可以安然去世。

净土宗说观音是阿弥陀的儿子,阿弥陀是日神,住在西方日落处,观音与阿弥陀之日性,见于《阿弥陀经》。从《妙法莲花经》的“普门品”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大慈大悲。虔诚的人,天天念“普门品”(《观音经》),在鸠摩罗什的《莲花经》里,观音有三十三个化身,就各人等级高低而随时现不同的身说法。

观音崇拜源于印度教的神妃派(Snktism)。梵、毗纽、湿缚是印度教的最胜三尊。湿缚的配偶最受普遍的信仰,她是毁灭与再造之神,隐为弥陀,为无量光;显为观音,为有限光。原来印度当1世纪时,神妃派大盛,每个神都有配偶。现在西洋人进入印度教的庙宇,看见了具有生殖器的神像,以为是非常猥亵的,其实,阴阳性器不过是生命的象征。

观音亦是生命的赐予者,观音送子。高楠顺次郎即说:“欧洲骑士风气与圣母崇拜,都是受着经小亚细亚而传入的印度思想之影响而产生的。”圣方济各沙勿略(St.Francis Xavier)将天主教传入日本之后,日本的幕府有一时期迫害过天主教徒,那时圣母崇拜者便假称玛利亚为子安观音(即送子观音)。

中国的观音崇拜大约始于4世纪时。法显(399—414)留学印度时,只见一处大乘教徒崇拜观音,而玄奘(629—645)至印度时,看见许多的观音像供奉着。大概朝拜佛迹圣地回来的人,不无助进观音崇拜的贡献。

补陀落迦即是观音所住的圣地,在印度河口的赦罪(Papanasam)岛上,每年不少善男信女,南来沐浴,希望圣地的泉水,能够洗去他们的罪孽(浙江定海的普渡山,梵名亦为补陀落迦)。

在中国,不少关于观音有兴味的故事。南北朝时,年年刀兵,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唯有念《观音经》,以求大悲之解救。同时,产生了不少关于神迹的故事,而观音像的形式也并不一致。我们知道,观音的原始是个阴性的神。不过无论说其是男神或是女神,总是一个观音;一个观音有多数不同的化身。且说唐太宗为了姓李的缘故,把老子当做祖先而重道教。僧法琳不以为然,他说皇室原属鲜卑,本没有汉姓。皇帝怒,定其死罪;限其用七天工夫,在牢监里呼求观音之名,且看他所信仰的菩萨来救他不救。第七日,他求见皇帝。皇帝问他是否天天求告菩萨,他说:“这七天内,我一心只呼求陛下。因为陛下实在是观音的化身,所以人民在这强盛而公平的大国里,必不致无辜受死。”于是皇帝发动慈心,免其死,将他放逐到岭南去。佛教徒当这件事为神迹。

中国与日本佛教艺术所表现的观音,可以列举出七种来:

一、圣观音(大慈观音)。原始的最佛教化的观音,左手拿着莲花,右手放在胸部,是代表佛教的纯净和特殊性。

二、马头观音(师子无畏观音)。他有马的头、一对伸出口外的长牙和八只臂,其中的两只握着Vaira和莲花。他代表佛教进步与非常的能力。

三、十一面观音(大光普照观音)。有十一个面孔,前面的三个是慈善的,左面的三个是愤怒的,右面的三个是训诲的,一个向上,是心平气和、泰然自若的态度。又有四只手,一只拿着念珠,一只拿着莲花,一只拿着水瓶,另一只手手掌向外举着。他显示对人类的关切,四面八方普照着。

四、如意轮观音(大梵深远观音)。普通都是二只手臂的,少数也有六个手臂的。是在深思的样子,头有些向右转,右手支腮,左手扶膝。如果有六只手,则其余四只拿着希望石、轮子、念珠与莲花。他满足人类的需求。

五、准提观音(天人丈夫观音)。一个三眼十八臂的女性,代表光明与智慧。

六、千手观音(大悲观音)。面上有三只眼睛,身上四十或三十八只手臂,每个手心上有眼睛一只。他拿着刀、剑、斧等物,是最受尊崇的菩萨之一。

七、不空罥索观音(与不空钩观音同体)。三面、八臂,手里拿着绳子。

在中国最受普遍崇拜的是圣观音、白衣观音、柳枝水瓶观音。在印度,水瓶与柳枝是家家必用的东西。每天早晨,印度人折柳枝来刷牙,刷完就丢弃。牙刷印度人不喜欢用,厌它不洁。至于观音的柳枝,是奇妙不过的,是普济众生的象征。

此外,还有鱼篮观音、送子观音与青颈观音。关于鱼篮观音有这样的一个传说:海龙王的女儿,化了一条鱼在水中游玩,不留神被渔翁捉获。观音见了,发动慈心,从座而降,将她买过来放生。从此这龙王的女儿,因感激观音的恩典而精修。

送子观音,在日本叫做子安观音,是生命的赐予者。妇女最崇拜她,有将她供奉在卧室里的。

青颈观音的来历,也有一种说法。有个乳海,充满了生命的奶。恶魔起恶意,想倒一碗极猛烈的毒药下去。观音为欲解救这苦难,亲自将毒药饮尽。毒发,头颈就变蓝了。

宗教的妇女观——以佛教的态度为主

常常有人说,“男子建立了宗教而女子去迷信它”,从这个态度看来,宗教的立场显然有男子与女子的两样。这也可以说男女的地位在社会上不同,在宗教上他们也就不能相同。并且宗教制造了许多规律来限制男女的行为。它对于男女态度既有不同的地方,对于男女的观见因而不同,所立的规律也就不同。所以我们讲宗教对于女子的哲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男子的态度,尤其是对于这种问题,男女二种性情不同的现状,是应该注意的。第二点是男女的职业不同。第三点是男女的体格不同。我们可以说第一点是心理上的不同,第二点是经济上的不同,第三点是生理上的不同。所以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多半是由于这三点不同而生的许多花样。

从宗教方面说起来,由这些不同的现象所产生的有三种对于女子的态度。第一是婚姻态度,第二是女子解放问题,第三是女子的职业问题。宗教就是要帮助社会和政府试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理论和机关。但这三种问题在宗教上的解决法和理论不是我现在所要讨论的,我只要把宗教对于女子的态度、宗教的妇女观,略为说明一下。不过在说明的历程上,我们应当把以上之点记住就是了。

我们中国所谓“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阳货》),是孔夫子所说的。这话自然不是宗教的话,也不是后来曲解他这话的意思。孔夫子的话不能当做纯粹的宗教教训看,所以这话不能说是中国宗教对于女子的态度。实际上说,除非在哲学上儒家有一种不同的见解,在地位上男女是平等的。“男正位乎内,女正位乎外”,“夫扶,妻齐”,“男女居室,人之大伦”……种种说法,都可以看出中国的男女观是对等的,不是差等的。不过这也不是我要讨论的问题,现时暂且不去详究它。

我们现在且看看佛教对于女子的意见,在巴利典小品(Cullavagga)可以看出它对于女人的性格持着怎样的态度。大概宗教对于女人的态度离不了这三样:一样是从女人的性情讲,一样是从女子对于宗教生活的影响讲,一样是从女人的本分讲。我们要明白宗教对于女人的观念,先要记住宗教是男子建立却叫女子去崇拜的一种礼制,所以宗教的立场并不是从女子方面来看女子,是从男子方面说女子应当怎样怎样。

在小品里对于女子的性情说,“女人的本性像鱼在水里头所走的道路一样不可测度,她们是取巧多智的贼,和她们同在一块儿真理就很难找得着”。它的态度是很明白的,跟女人在一块儿,就没有方法可以得着真理。我们再看《智度论》(十四)“风可捉,蛇可触,女心难得实”这句的意思。它说风你可以捉住它,蛇你可以触着它,但是女人的性情你就不能够摸得着。所以宗教对于女人的性情有一种神秘的见解。实际地说起来,这就是没有能透彻了解女人的性情的男子,所以觉得女子的性情很难捉摸。我们中国的俗语也说,女人的心像黄蜂尾后的针刺一样阴毒。在《毗奈耶杂事》(七)里头说,女人有“五过”,像大黑蛇一样。五样过失便是:瞋、恨、作恶、无恩和刻毒。

《增一阿含》(二七)也说女人的本性含有“五想”欲,就是:不净行、瞋恙、妄语、嫉妒和心不正。《正法念经》(二五)也说女人有三种放逸:自恃身色、自恃丈夫和骄傲。《增一阿含》(一二)说佛出世为的是救度女人和救度男子脱离女人的羁绊。女人应被救度,因为她有“五难”,所谓秽恶、两舌、嫉妒、瞋恙和无返复(见《增一阿含》二七)。所以说“佛不出世时,女人入地狱如春雨雹,著贪欲、睡眠、调戏故。女人朝嫉妒,日中眠,暮贪欲”。又男女的分别便在欲多和欲少上头,故《增一阿含》(三四)说:劫初光音天,欲意多者成女人。《智度论》(七五)说女人著欲故,虽行福,不能得男身。这话的意思是女人要变男人必得先把贪欲弃掉,不然虽积福修好也没用处。佛教以为女人要享受来世的福乐必得先变男身才能达到。

从宗教方面讲,因为女子的性情既然那么坏,她对于宗教生活一定发出许多妨碍。宗教家要找出女人所以能够妨碍男子的宗教生活的根源,除了性情以外,还有天赋给她的美色美声和美的行动。所以在生理方面,宗教家常持着“女人是不干净的”和女人善于用她的姿色来迷惑人的态度。《佛所行赞》(四)记佛见庵摩罗女来到,恐怕徒弟们坏了戒行,便对他们说:

“此女极端正,能留行者情。汝等当正念,以慧镇其心。宁在暴虎口,狂夫利剑下,不于女人所,而起爱欲情。女人显姿态,若行、住、坐、卧,乃到画像形,悉表妖冶容,劫夺人善心,如何自不妨?见啼、笑、喜、怒,纵体而垂肩,或散发髻倾,犹尚乱人心。况复饰容仪,以显妙姿颜,庄严隐陋形,诱诳于愚夫。迷乱生恶想,不觉丑秽形,当观无常苦,不净无我所,谛见其真实,灭除贪欲想。”

我们再看《涅槃经》,也是这种态度。它说女色好像妙花杆上有毒蛇缠着它。如果有人贪得这个花就被那蛇咬了。“女色者,如妙华茎,毒蛇缠之。含五欲华,如受蛇螫,堕三恶道。”(《南涅槃经》一二)

在《宝积经》里面也是这种意思。它说就好像一个被人打怕了的猪,不怕死,看见了粪还要吃,人贪女色也是像猪一样。又好像不要戴金花而戴热铁冠,那是一定要把他的头烧坏了。“女色者,如被怖猪,见粪贪复生;加舍金花鬘,戴热铁。”(《宝积经》九七)这个意思是说女子是迷惑男子的人。还有讲得很明白的,是在佛经里,有一部《大爱道经》(下)说女色就好像锦囊盛着臭屎一样,外边看很好看,里面是要不得的。众生沉在女色好像在粪中的虫一样,整天在粪里生活。佛教最注意的《普贤行·愿品》也有这样态度:“众生愚痴迷惑,依女色香醉其心,如粪中虫,乐著粪处。”所以《智度论》(一四)说:“宁以刀剑杀身,也不贪着女色。”又《增一阿含》(四八)也说:“宁以火烧铁锥烙眼,不以视色与乱想。”这话是说特别不要亲近女色,女子是能够迷惑人的。这是男子的心理作用。

在《瑜伽论》(五七)里面说,女子有八种事情她可以把男子绑起来:第一种是跳舞,第二是唱歌,第三是笑,第四是送一个好看的媚眼给人,第五是美颜或好看的样子,第六是妙触就是搽粉把身体弄得很细滑,第七是奉承,第八是成礼就是结婚。第八种事情就是女子使男子受捆绑的重要的现象。

在基督教《圣经》里头也有这种意思。头一个死罪的就是夏娃。这样看起来,女人是容易趋于受诱惑或诱惑人的境地。如以在《宝积经》里给女人的定义,说女人是众苦之本,是障碍之本,是杀害之本,是系缚之本,是爱恶之本,是怨怼之本,是生育之本。女人为生育的根本,故能使众生受苦,因而造成世界上种种不安的事情。自然,佛教是不赞成生育的,言话以后再替他辩护。如果男子亲近了女人,照《宝积经》(九七)说,就有四种不好处。女子如果被男子所爱,那男子一定是倒霉了:第一因为他很容易亲近恶道;第二就是造成了地狱之本,女人也要入地狱;第三是成就了作恶趣;第四是完满了恶趣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