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听李叔同讲禅
10512300000014

第14章 抓住当下,赢得未来(2)

鉴真14岁时就随父亲入大云寺,看到佛像庄严,触动了长久积存在心中的向佛之愿,就对父亲讲要求出家,得到父亲的同意,父子俩同为一师。后来,在诸家名僧的指导下,鉴真学业大进,取得了很大成就。

天宝元年,鉴真受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的邀请决定去日本传法,从此开始了他六次东渡的艰难历程。

正当鉴真一行在筹备船粮时,由于受到学者如海的诬告,官方以海贼盛行为由,不许出海,没收所造船只,物品还僧,如海被杖六十后发回原籍还俗。四位日僧放还回国,但荣睿和普照让另外两位先回去。至此,第一次东渡计划失败。

荣睿和普照避开官府,又来找鉴真商量。鉴真另想办法,买来一条军用船只,雇了18位船工,置办了大量物资和佛教经像法器,带上连两位日僧在内的几位僧人,各类工匠85人,于天宝二年开航。但船行到狼沟浦,被恶浪打翻,众人落水。第二次东渡又遭挫。

船修好后,到大屿山一带停了一个月,结果又遭风浪,船再次被打坏,水米全无,人员饿了三天,才得到当地人的救援,安置在明州的阿育王寺。第三次渡海又失败。

天宝三年初,鉴真遣三人前往福州买船置粮,自己率30多人南下。到温州时被拦截,原来扬州僧人——鉴真弟子灵莫担心师父,数年间生死不明,请各地发现后留住。鉴真又被护送回扬州。第四次渡海的努力又受挫。

天宝七年春,荣睿和普照又来到扬州崇福寺找到鉴真,鉴真又开始准备渡海用品,自六月于新河出发,同年十月中旬,在航海途中被狂风吹到了振州。上岸后渡过海峡到雷州,经广西而到广州。这时日僧荣睿因病在端州去世。鉴真到广州后住了几个月,又到韶州,另一位日僧普照这时告别鉴真北上明州阿育王寺,临别时,鉴真执手悲泣。由于长期奔波,加上天气炎热,鉴真双目逐渐失明,他离开广东,到江州乘船到江宁,返回扬州。第五次渡海也没成功。

天宝十年,日本遣唐大使一行人来拜见鉴真,请他再次东渡,66岁的鉴真允诺了,十月底上船,随日本使臣东行,这时普照也闻讯而来了。带去的法物有佛舍利、多种佛像和菩萨像,经卷48部,还有一些书法真迹等。

这次渡海经过周密准备,避开了寺院方面的严密防范,于11月15日正式开航,四舟齐发,12月7日到达日本本土。历经12年,鉴真志向不改,前后六渡,终于遂愿。

去日本传法,其他僧人也可能多次想过,但是只有鉴真成功了。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其他人因为害怕困难光想不做,鉴真不怕艰难,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是心动的时候多,行动的时候少,把希望放在今天,而总把行动留在了明天。梦想着成功,却没有付诸行动。而真正的成功者,则是把行动放在现在,把希望放在未来。他们将“拖延”当作最可怕的敌人,因为它总是在不知不觉中窃取你的时间、品格、能力、财富,使你成为它的奴隶。从现在开始,放弃那些光想不做的恶习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把事情做好,把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做事要干净利落,切不可优柔寡断

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元·妙叶禅师禅语

“现在能结束的事情就马上把它结束掉,不必拖拉,不要口中说算结束,但心里还没有结束,那样不会有什么好处。要知道,这样下去,是没有结束的时候。”弘一法师用这句偈语告诉人们:做事要干净利落,只要是自己认准了的事情,就要马上去做,绝不犹豫。

弘一法师不喜欢做事拖拖拉拉,优柔寡断。比如在立遗嘱这件事上,他就是决定做马上就做,没有像别人那样想了又想,犹豫不决。当时,弘一法师病重,侍者妙莲法师看到大师如此,心情沉痛,就劝大师等身体好一些以后再做。弘一法师毫不犹豫地说:“不行,我已经决定了,我们现在就写。我说,你写。”妙莲无奈,只好按照他的指示写了下来。

利落果断是弘一法师做事的一贯风格,与之交往的人无不佩服不已。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成功就在果断决策上,失败就在犹豫不决中。

刘邦和项羽合力攻打秦国,临行时,楚怀王曾经和诸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人咸阳的人就是关中王。结果刘邦首先进入关中。他把军队驻扎在霸上。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项羽非常生气,用谋士范增之计,借口摆宴之机,在大营周围暗暗埋伏下刀斧手,只等项羽号令,便会冲进去,除掉刘邦这个心腹大患。

刘邦第二天带领100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自己都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听了刘邦这番话,项羽杀掉刘邦的决心开始动摇,他认为刘邦的一番话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便有些惭愧地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

宴席上,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并且举起他所佩带的玉块向项羽示意多次,但项羽始终下不了杀掉刘邦的决心,装作没看见。

范增只好出去找到项庄,对项庄说,君王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之后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意在掩护刘邦,项庄始终得不到机会。

范增和项庄的举动当然瞒不过机智的张良,而且张良也隐隐觉得营房四周充满杀气,他觉得事情不妙,就到军门外找到樊哙。张良说:“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是刺杀沛公。”

于是,樊啥就闯了进去,瞪眼看着项羽。项羽被他的豪气所征服,颇有惺惺相惜的感觉。樊哙说:“楚怀王曾经和诸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是关中王。现在沛公先打败泰军进入咸阳,没有掠取任何财物,封闭了宫室,退军驻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以防备其他盗贼出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像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候的赏赐,大王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朝的后续者啊!我自己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

项羽没有回答他什么,更是无意杀刘邦了,说:“坐吧。”樊哈便挨着张良坐下。

过了一会,刘邦以方便为由起身出去,樊哙也跟了出去。樊哈劝刘邦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他对刘邦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像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于是刘邦丢下随从的车辆、人马,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人一起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只留下张良向项羽辞谢。

估计刘邦已经安全回到自己军中,张良才进去辞谢说,沛公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叫我奉上白玉壁一对,敬献给大王;玉杯一对,敬献给大将军。项羽接受了白玉壁,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丢在地上,拔出剑砍碎了。

在鸿门宴上,项羽可以说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只要他能下定决心,一声令下,刘邦这个心腹之患就可被除去。但是他却犹犹豫豫,举棋不定,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等刘邦安全回到营中,他才醒悟,但是为时已晚了。

项羽的优柔寡断造就了刘氏几百年的汉室江山,而自己却因为放虎归山,为自己的将来留下了巨大的隐患,历史也很快证明了这一点。

俗话说:“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头”,这也是告诫我们做事应当果断利落,千万不要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其实,机会稍纵即逝,它就在犹豫不决中悄悄地溜走了。

因此,要求我们要养成一种遇事果断坚决、迅速决策的能力,对任何事物都不要犹豫不决,否则,就会品尝到自己酿造的苦酒。

生活可以享受,但不可以沉溺

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着。——南朝·智者大师禅语

“人世间有色、声、香、味、触五类物质享受,常常能够诱惑一切的凡夫俗子,让他们一生一世执著地追求它们。”弘一法师用这句话告诉我们:外界环境很容易使人迷惑,面对形形色色的物质享受,只要是凡夫俗子,就难抵挡这种诱惑,从而产生各种罪业。因此,对于物质上的东西,你可以去享受它,但你不可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弘一法师的传奇一生就是这种生活态度的写照。出家前,他是一个翩翩公子,比别的公子哥儿都潇洒;当他做一个留学生的时候,就潜心学习,是留学生的榜样;当他是一位教师的时候,就是一个教师的样子,丝毫没有富家公子和留洋学生的痕迹;当他是一位出家人的时候,他就是一位佛学大师,比一般的出家人做得更出色。他的每一种生活,都是精彩动人的。

弘一法师之所以能够从一种生活很快过渡到另一种崭新的生活当中,就是他的生活态度所起的作用,即享受生活,但绝不沉溺其中。

当然,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比如说三国时的刘备,人们非常敬仰他的为人,谁又曾想到他险些犯了沉溺安乐生活的错误。

刘备有位甘夫人长得玉骨柔肌,美丽异常。刘备驻守徐州时,闻甘氏艳名,便纳为妾。后来刘备的元配夫人糜夫人早逝,刘备便逐渐提拔、扶正甘夫人做了夫人。由于甘夫人天生丽质,加之肌肤白若霜雪,令刘备十分陶醉,连亡命途中,也与甘夫人时刻不离。

后来,有位河南人献给刘备一个精巧的玉人,高3尺,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刘备爱不释手,便把玉人放在甘夫人房间里,使两者媲美生辉。在他看来,眼下自己有巴蜀这块地盘,而且内政有诸葛亮张罗,不用他操心,于是常常一边拥抱着甘夫人,一边玩味着玉人,口中还念念有词道:“玉之可贵,德比君子,况为人形,而不可玩乎?”旁人一看,就知道他在为自己玩物丧志寻找借口。这可急坏了甘夫人,她倒不是因为刘备爱玉人吃醋,而是因为这样下去,复兴汉室基业何以成功呢?

深明大义的甘夫人知道,生活可以享受,但绝不可以沉溺。人一旦甘愿享受,而忘记了奋发进取,那离失败也就不远了。想想丈夫刘备,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由一个一文不名的贩草鞋的乡村野夫而拥有了西川,建立了蜀汉政权,这固然可喜可贺,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应该更加发愤图强。刘备原有的计划是复兴汉室,灭曹操,吞东吴,统一天下。

但是现如今的刘备,自从建立蜀汉政权以来,安于平静的生活,不爱听别人的劝告,甚而还宠信那些阿谀之徒,意志颇为消沉,大志即将磨灭。长此以往,哪里还能实现他原来囊括四海、复兴汉室的宏愿呢?甘夫人不能不忧虑。她几次想摔掉玉人,又怕刘备不高兴;几次想谏言,毕竟自己又是不参政的妇道人家,不好直言。后来,还是玉人触发了甘夫人的灵感,甘夫人想到了春秋时代“子罕不以玉为宝”的典故,于是以此为谏辞,说服刘备。

这一天,夫妇二人正在闲聊的时候,甘夫人说:“妾今天看了个故事。说古代宋人得了玉石,献给宋国的正卿子罕。可是子罕不但不接受,连看都不看一眼。献玉的人说:‘此玉成玉人状,是一块稀世之宝,故而才敢奉献给你。’子罕却说:‘我平生以不贪为宝,你是以玉为宝,若是将王赠送给我,那么,你我都丢失了宝贝,你丢掉的是宝玉,我丢掉的是廉洁这块宝。’所以子罕不以玉为宝,在春秋时代传为佳话。”正当刘备听得津津有味之时,甘夫人又说:“现在曹操、东吴都未消灭,陛下你却以一块玉石玩于股掌。你可知道,凡是淫、惑必生变,千万不可长此以往啊!”

一向有大志的刘备,也明白自己产生了安乐思想,所以,听后沉思了一会,终于撤掉玉人,摒绝奸佞小人,振作而务大计了。

这位甘夫人可以说是刘备的贤内助,在刘备迷失于安乐之时,在刘备沉溺于有娇妻美玉相伴的时日里,她能巧言提醒,让刘备幡然醒悟,确实非常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