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自然界未解之谜全集
10552600000013

第13章 海洋动物之谜(4)

考察队员拉尔弗·袄尔基回忆说:“那一次,我们突然发现,一艘状似潜艇的奇怪的大船从远处海面向这个岛屿驶来。我们无法搞清这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们站在岛上惊异地望着这步步逼近的巨大怪物。当它游近时我们才发现,原来是一只从未见过的绿色巨蜥登岸了。尽管它看上去是一个约4米多高、15米长的庞然大物,但是,它从水中上岸的动作却十分机敏。当然,这只巨蜥的大小是我们通过目测得知的。”

由于这突如其来的巨兽出人意料的登岸,古生物学家们还没搞清是怎么一回事儿,所以,只是站在岛上默默地观察。其实,这巨兽还没发现岛上有人。它上岸后,朝岛上的几棵大树爬去,开始用它那强壮锋利的牙齿啃着树木,只听见树枝被啃得“咔咔”作响。这些大树被那巨兽一棵接一棵地咬碎,实际上,它连嚼也没嚼就直接吞了下去。它吃饱后便找个阳光充足的地方打起盹来。

尽管蜥蝎类动物是食草动物,但科学家们不想冒这个险去靠近它仔细研究,赶紧给它拍了照就转回山里。

沃尔基继续说:“考察队员快到达山顶时,巨蜥却突然醒来,它一下子发现了我们,这时,它开始大步流星地向我们爬来。使我们幸运脱险的是,这巨兽不会爬山,它开始试着往山上爬了几步,突然一下子掉了下去,于是放弃了上山追赶考察队的念头。约五个小时后,巨蜥弃岸返回海中。我们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它一直消失在远方的海里。”

“按照电台的呼叫指令,停靠在巴巴岛北岸的考察船返回大本营。两小时后,考察队员们登上考察船飞速返回澳大利亚。从外貌看,我们的巨兽访客是陆生动物,可是,我们走遍了邻近的几个海岛,一点儿也没发现这种巨蜥的蛛丝马迹,它有可能迁徙到更好的地方去了。要知道,假如它要再冒出来向我们发起进攻,我们可就再也无法逃避了。”奥古斯托说。

眼下,奥古斯托认为,在巴巴岛上不仅能找到古代动物骨骼化石,这个岛又是现代巨兽的“大餐厅”。谁也不知道那只巨蜥究竟活了多少年,它也许是在不久前从一个保存和孵化条件良好的蛋壳中钻出来的?谁能说出在不远的将来还会出现多少只这样的巨蜥?

灭不尽的老鼠之谜

导言:老鼠是最烦人的动物之一。它的害处之多之大就不一一枚举了。前些年中国政府号召全国人民除四害,老鼠就在被除之列。其实不止现在,从古到今,人类同老鼠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虽不敢说,老鼠越除越多,但到现在老鼠的数量不太见少,却总是事实。老鼠有何德何能,能长治久安,久剿不绝呢?科学家们也颇感头痛,但办法还是要想的。世界上有些珍奇动物,尽管人们千方百计去保护,仍然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有的已遭到毁灭。可是有些动物,比如老鼠,虽然人们在用各种方法消灭它们,但总是消灭不了,成群的老鼠依然到处作祟。

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要算老鼠了。尽管人们在不停地灭鼠,猫、蛇、黄鼠狼、猫头鹰等许多天敌也在时时刻刻地威胁着它们,但各种鼠群依然存在,有些老鼠甚至变得越来越猖獗。

喜欢群居的老鼠人们先用机械的办法捕杀老鼠,但这种办法杀灭老鼠的数量十分有限。近几十年来,人们发明了许多杀灭老鼠的药物。可每次用一段时间后,这些药物也就失去了作用。据说,苏格兰的一个农户发现了不怕老鼠药的老鼠。科学家研究发现,这种老鼠已具有遗传性的抗药能力,也就是说这种老鼠已具备了抗药的基因,它们的“子子孙孙”也都能抵抗药害。

更令人惊奇的是,老鼠还能有效地对付核辐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西太平洋的一个岛上进行原子弹爆炸的核试验,蘑菇云不断地向四周散发着致命的射线。几年后,生物学家在这个岛上发现,植物、暗礁下的鱼类以及泥土中都有放射性物质,唯独老鼠既没有残疾,也没有畸形,而且长得特别肥壮。虽然老鼠的洞穴对核放射能起一定的防御作用,但老鼠能够经受核放射的考验,在生理上也确实需要有一定的“功底”。

有趣的是,老鼠也有“集体自杀”的现象。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地区,有一种老鼠,叫“旅鼠”。这种老鼠体长10~15厘米,尾巴短,毛呈黑褐色。每隔三四年,当旅鼠缺乏食物时,就成群结队地离山而去。它们跋山涉水,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沿途的植物全部被吃完。它们一直走到大海边,最后跳入海中,全部被淹死。

1981年春,在我国西藏墨脱的一个江边拐弯处,成群的老鼠从四面八方聚集在那儿,集体从山崖顶上往江里跳。结果所有老鼠都被翻腾的江水淹死了。老鼠“集体自杀”的原因还不清楚,有的科学家认为,可能那些到了海边的老鼠,认为海洋也只不过是一条它们可以游过的小溪或一潭水,而没有意识到那是游向死亡。

从表面上看,每一次自杀的老鼠数量很大,然而,与老鼠的总体数量相比,那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了。老鼠为什么不能灭绝,它为什么有如此大的抵抗能力呢?要揭开这些令人费解的谜,还需要科学家们不断地探究。

蝙蝠夜间飞行之谜

导言:蝙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能飞的哺乳动物,它是兽类,而不是鸟类。蝙蝠是夜间捕食的动物,它和其他夜间捕食动物的不同之处是:其他夜间捕食动物依靠眼睛的聚光作用或依靠嗅觉捕食,而蝙蝠则依靠听觉。人类发现了蝙蝠的特长,并依此原理科学利用超声波,为仿生学增添了重要内容。一提到蝙蝠,我们都知道,它是夜间出来飞行,寻找食物的。一只蝙蝠一分钟能捕捉十四五只飞蛾。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飞行呢?揭开这个秘密的是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

1793年夏季的一天,夜幕降临,行人归家,百鸟投林,喧嚣热闹的大地渐渐沉浸在一片静寂中。然而,蝙蝠却趁着夜幕的降临飞了出来,抖动着薄膜似的黑色翅膀,翩翩起舞,高兴地发出“吱吱”的叫声。

斯帕拉捷匆匆吃完晚饭,便走出街口,把笼子里的几只蝙蝠放了出去。当看到放出的几只蝙蝠和天空中的蝙蝠同样轻盈敏捷地飞翔时,斯帕拉捷禁不住惊讶地叫了起来。因为他放出的那几只蝙蝠,眼睛都被他刺伤了,是些瞎眼的蝙蝠。

斯帕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弄瞎呢?原来,每到夏天的夜晚,看到蝙蝠能自由自在地飞翔,他就想:蝙蝠一定是长着一双非常特殊的眼睛,使它能在黑暗中灵巧地躲过各种障碍物,捕捉到食物。要弄瞎它的眼睛,它也就不会在夜晚显示它的本领了。斯帕拉捷便逮住几只蝙蝠,把它们的眼睛弄瞎了。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没有眼睛,蝙蝠照样能够飞来飞去。

斯帕拉捷奇怪地想:“不用眼睛,蝙蝠又是依靠什么来辨别物体、捕捉食物的呢?”他又把蝙蝠的鼻子堵住。后来又割掉它的舌头。结果,蝙蝠在夜间的天空飞得还是那样轻松,自如。

“难道它的翅膀不仅能抖动飞腾,还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斯帕拉捷这样猜想。他用油漆均匀地涂在蝙蝠身上,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它的飞行。最后,斯帕拉捷又把蝙蝠的耳朵塞住,蝙蝠这才像无头的苍蝇,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下来了。噢!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着听觉来确定方向,“观察”目标的。

斯帕拉捷的新发现,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在当时引起很大震动。斯帕拉捷的新发现促使许多科学家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沉沉黑夜,辨认出物体来呢?

后来,人们终于把问题搞清了。蝙蝠是利用“超声波”在夜间导航的。它的喉头发出一种超过人的耳朵所能听到的高频声波,这种声波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迅速返回来,耳朵就接受这种返回来的超声波,作出判断,“指挥”飞行。

现在,“超声波”已被用来搞航海探测,导航,搞科学研究,还用来诊病,用途越来越广泛。这都是从蝙蝠身上学来的。

蛇吞象之谜

导言:蛇属小型动物,按理它应该以小型动物为食,但有时它却能吞下远比它身体庞大的大型动物,这让人迷惑不解,是什么原因让蛇有这么大的胃口呢?科学家通过观察和解剖研究,逐步解开了这个谜团。我国古代就有蛇吞象的传说:公元前2100多年,夏朝有个部落酋长后羿,即传说中射日的英雄。他最爱打猎,曾经在洞庭湖边杀死一条名叫“巴蛇”的大蛇,这条大蛇能将象吞入腹内。晋朝郭璞著的《山海经》里,也有“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的记载。

蛇吞象的事,谁都没有见到过。可是,蛇吞羊、鹿、幼猪和牛犊的事却时有发生。在我国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里,傣族人曾经发现一条6米长的蟒蛇,潜伏在一棵大树上。这时正好有一只水鹿从树下路过,大蟒从树上一跃而下,用颀长的身躯把水鹿紧紧地缠绕起来,使水鹿窒息而死。大蟒张开血盆大口,把水鹿吞进肚里。这时蛇身胀得又粗又大,它只能横躺在林中草地上,无法动弹。人们用一辆马车把大蟒和它腹中的水鹿一起拉回村寨,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1981年,有人在非洲刚果的原始森林中,亲眼看到蟒蛇吞食狮子的情景:狮子到河中喝水,突然大吼一声,挣扎着沉入水中。过一会儿,一条头大如斗的蟒蛇冒出了水面,经过半个时辰,它才慢腾腾地爬上岸来。这条大蟒看上去有10多米长,腹部胀得很大。啊,那肚子里装的不正是“山中霸王”狮子么!

1982年10月21日,香港新界地区有条蟒蛇闯进一牛栏,把一头出生刚4天,重约12千克的牛犊吞了下去。大蟒的腹部鼓起一只小牛的形状,胃被牛腿撑破了,只有头和尾巴能够摆动。警方发现这条蟒蛇后,请来一名捉蛇专家,把冷水淋在蟒蛇身上,帮助它把小牛吐了出来。

蛇为什么能吞下比自己头部大几倍的动物呢?这是因为它们的体内有一套特殊的构造。我们人的嘴巴只能张大到30度的角度,可是蛇的嘴巴却可以张大到130度,甚至180度的角度。原来,我们嘴巴的骨骼,各关节之间是用“榫头”联结成的,但是蛇却用韧带相互联系。这里,我们不妨做一个实验:人们烧饭时用的火钳,由于用榫头镶嵌着,火钳嘴就不容易张大。如果把火钳分成两爿,在榫头的地方缚上橡皮筋,那可就开张自如了。蛇的嘴巴能张得很大,也是这个道理。何况,蛇在吞食大动物之前,已对动物做了加工。它缠绕猎物时,边缠边收紧,直到猎物窒息而死。然后,它把猎物挤成长条状便于吞下。

如果蛇捕到的是一只鸟,鸟的翅膀像两把展开着的折扇,那该怎么办呢?小个子蝮蛇吞食较大的鸟时,通常总是先吞鸟的头部。为了不让鸟儿滑出口外,蝮蛇左右两排牙齿交替做着一系列慢动作:左边的牙齿一动也不动,牢牢地将鸟钩住,右边的牙齿慢慢向前移,把猎物朝口中拉;接着右边的牙齿钩住食物,左边的牙齿向前推移?就这样慢慢吞食,鸟儿那对打开的翅膀,也就顺着一个方向收拢了。

蛇吞食大动物的时候,气管会被堵住吗?不会的。因为它喉头的开口处在口腔底部前方,这里也是气管开口的地方。蛇吞食猎物时,活动的喉头伸到了口外,这样它就不必担心气管被堵住了。大动物在蛇的肠子里会通行无阻吗?是的。要知道,蛇的胃和鸡、兔的胃不一样,它不是圆球状的,而像一只长得出奇的袋子。蛇的肠子也和其他动物不一样,不是弯弯曲曲的,而成了一条直通通的管道。笔直的肠子对于吞下较大的食物,是十分有利的。

蛇的毒液之谜

导言:毒蛇是让人胆寒的动物。蛇有毒方称为毒蛇,毒蛇的毒是怎样产生的呢?谁也说不清楚。那么,看看毒液是由什么学成分组成的吧!专家们费了很多工夫,想了很多办法,居然化验不出毒液的组成成分。只是知道了,毒蛇的毒液分两种:一种是神经毒害液,一种是血毒液。连现代化验都检验不出蛇毒的化学成分,怎么样,够谜吧!蛇怎么会生出毒液来的?这是一个谜。在演化时期,蛇的唾液由一种味淡、助消化,像我们人的唾液一样的液体变成了甚至在今天也分析不出来的毒液。毒液并不是生存竞争强加给它们的。如果不用毒液,它们也会靠捕捉到的动物生存下来,就像数千种无毒蛇那样。毒液对蛇来说只不过是一种“奢侈品”,毒液能使蛇几乎不费力地得到食物,至多咬一口就行了。

为什么只有蛇才有毒液呢?譬如,如果猫有毒液,猫就不会跑着和又大又凶的老鼠搏斗了,也就不必跟大兔子扭斗了——只要咬一口,不需要更多的努力。实际上,毒液对所有食肉动物都有好处,虽然,在它们相互搏斗时毒液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致命的武器。但是,在脊椎动物中,不可预测的大自然只让蛇(和一种蜥蜴)有毒液。人们也不知道大自然为何在某些蛇身上调制出这种大效力的毒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