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鄱阳太守周鲂,诈降引诱曹休,曹休带兵迎接周鲂。曹休一到皖城知道巳被周鲂欺骗,应当带兵返回。可他自恃兵力强大,主动要求打一仗。朱桓向元帅陆逊献计说:“曹休本来是凭着亲缘关系被重用,不是有智有勇的名将。现在打起来一定会战败,战败就一定会逃跑。逃跑时一定取道夹石、挂车两条路。这两条路十分险要。如果用一万精兵沿小道前往伏击,他的军队就会全部被消灭,曹休也会被生擒。请让我带领所属部下去拦截他。如果承蒙上天的神威能够消灭曹休,就可以乘胜长驱直入,进兵寿春,割据淮南,伺机攻打许都和洛阳。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能失去啊!”孙权先和陆逊商量,陆逊认为不可。所以,这个计划没有施行。
孙权死后,孙皓继位,他骄奢淫逸,残忍暴虐,崇信奸臣,致使贼人肆虐,政治腐败。晋世祖命杜预伐吴,灭之。
从前魏武侯渡西河时对吴起说:“山河坚固,这是魏国的宝贝啊。”吴起回答说:“从前三苗氏左有洞庭湖,右有彭泽湖,却不修仁义道德,因而被禹灭掉。夏桀左有黄河、济水,右有太华山,伊嗣在它的南面,羊肠在它的北面,但不行仁政,因而被商汤放逐。因此说,政治的好坏在仁德,不在山河险要。”现在孙皓承袭父祖留下来的基业,有天险之固,西邻巫峡,东临大海,长江分划了它的疆域,崇山峻岭封住边境,土地方圆几万里,拥兵百万。然而,一时间却束手就擒。如此说来,江山的稳固在于仁德的说法是毋庸置疑的。
《周易》里说:汤武的革命是顺应了天意。扬雄在《太玄经》中说:乱政不发展到极点就没法治理。这是讲帝王顺应天时不如凭地利。《周易》说:君王、诸侯设置险阻来守护他的国家。这是说国家的稳固可以仰仗天然险阻。又说:地利不如人和,国家的稳圃在于仁德而不在于地势。这是说能否守护住国家在于领导者。东吴的兴起,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的原因都有。这就是孙卿所说的“合其三”。它的灭亡,则是由于单纯依靠险阻。娄敬说:“周室衰微,分出东周,天下诸侯从此不再朝拜,周王室并不能控制。这并非是周王室的仁德少了,而是它的领导能力减弱了。”
因此说来,国家的兴盛和衰亡有时也依据有无险阻,不光在仁德。到了永嘉年间,中原发生战乱,司马睿又渡过长江在江南建立东晋。以后的宋、齐、梁、陈都建都于此。
例3:古时天子掌管边疆,天子影响力弱的地方就依靠诸侯把守。到了汉未,奸臣专权,天下不宁,而多战乱,虽然恢复了诸侯的职位以协理朝政,但都各自包藏祸心,图谋不轨。魏太祖雄才大略,勇武绝世,时值奸相佞臣擅权、天下动乱的时期,魏太祖,首先竖起义旗。
当时韩逼、杨奉挟持汉献帝自河东返回洛阳。太子刘辨继位。并州牧董卓辅政,但众人不满,群起而反之。曹操打算迎献帝定都许昌。有人认为山东尚未平定,不能这样。荀或劝曹操说:“从前晋文帝挟持周囊王而诸侯都来归顺听命;汉高祖东伐,为义帝戴孝,天下归心。自天子流离失所以后,将军首竖义旗,在山东平定乱臣贼子,虽未能远赴关外,还是分兵遣将,历艰险与皇室通使。虽然抗御着外部的祸患,但你的心无时不在汉室的安危上,这是将军匡正天下的一贯志向。如今皇帝车驾回都,将士都有匡复汉室之心,百姓想到过去,就会倍感悲伤。因此事奉献帝实在是顺从众人之心,这叫做大顺;秉公来制服豪杰,这叫做大略;发扬仁义来招纳天下英雄,这叫做大德。天下纵有逆贼,也不足为患,这是很明白的事。韩逼、杨奉他们胆敢作乱,若不及时平定,四方都生反叛之心,天下大乱后再想办法就很难办到了。”
于是曹操到达洛阳,奉天子迁都许昌。平定了叛乱,重振朝纲,使汉室没有丢失一件旧物。
接着又运用谋略,兴兵海内,北破袁绍,南掳刘琼。东收公孙康,西平张鲁。国内大部分领土皆收回,但壮志未酬,中道殒亡。
曹操,字孟德,年少时,为人机灵,有谋略。但他爱打抱不平,行为放荡,也没有什么产业。因此,一般人并不高看他。只有乔玄认为他非同寻常。
乔玄说:“天下将乱,非出类拔萃之才拯救不了。能安定天下的,或许是你呀!”
曹操任东郡太守,管辖东武阳,驻军顿丘。黑山的贼首于毒率兵攻打武阳,曹操率兵向西,进人黑山攻打于毒等人的大本营。众将都认为应当回师自救。曹操说:“从前孙膑救赵而围魏,耿彝要逃往西安而攻打临淄。我就是想让贼兵听到我们向西进兵的消息后回来,让东武阳自己解围。如果贼兵不回来,我们一定能够捣毁他们的巢穴,他们却无法攻陷东武阳。”于是出发西进。于毒听到这个消息,便丢开东武阳回师。曹操在半路拦击,大破之。
当初,辽东太守公孙康仗其地处边远而不臣服。袁尚、袁熙投靠了他。等到曹操攻克乌丸,有人劝曹操趁势去征伐他们,就可以活捉袁尚兄弟了。曹操说:“我让公孙康把袁尚、袁熙的首级送来,不烦劳士兵了。”九月,曹操率军从柳城回来,公孙康马上就杀了袁尚、袁熙,送来他们的首级。众将问:“你回来,公孙康就送来袁尚、袁熙的首级,这是为什么?”曹操说:“公孙康一向害怕袁尚等人,我如果逼迫他,他们就会团结一致;我缓一下,他们就自相残杀。这是必然的。”
曹操在下邳攻打吕布,没有攻克,要撤军。荀攸说:“吕布有勇无谋,现在他三战都已败北,锐气已经减弱了。三军以将为主,主将衰弱士兵就没有了斗志。陈宫虽有智谋但反应迟缓。现在趁吕布的士气还没有恢复,陈宫的谋划还没有掌定,进军迅速攻打他们,战败吕布就没有问题了。”曹操于是决开沂水、泅水,水淹下邳。守城军队溃败,生擒吕布。袁绍率领大将文丑和曹操开战。荀攸劝曹操用辎重引诱敌兵,敌人于是纷纷抢夺粮草物资,造成军阵大乱,文丑也被杀死。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粮食匮乏,他给荀或写信,要撤兵回许昌。荀或说:“袁绍把所有的人马都集结在官渡,要和你一决胜负。你以最弱小的抵抗最强大的,如果不能战胜对方,一定会被对方乘机制服,这是关键时刻。而且袁绍只是匹夫之勇,能够聚拢人才但不会任用。如果凭你的圣明勇武并借助于天时,干什么不能成功?现在粮食虽少,但还不像楚汉在荥阳、成不时那样。那时,刘邦和项羽都不肯后退,先退的一方气势一定会弱。你用十分之一的士兵划分区城固守它,卡住袁军的咽喉,令其不能向前,现在已经和他相耗了半年。眼看着袁军的势头已经枯竭,一定会发生变故。这是运用计谋的时机,千万要把握住。”
后来,袁绍的谋士许攸贪图钱财,但袁绍不能满足他,他就来投降。他向曹操游说,让曹操偷袭袁绍的其他屯营,烧了他的粮草。于是打败了袁绍。
张绣在南阳和荆州牧刘表会合,曹操前往征讨他们。谋臣进言说:“我们应该缓进兵。因为张绣和刘表相互依仗自认为强大。张绣作为游军被刘表供养,但刘表是供养不起的。逼迫他们,他们就会团结一致;缓一缓,他们就会自己分裂。”曹操不听,刘表果然派兵来救张绣,曹操大败。
初平三年春,曹操撤兵回许都。张绣率兵追击,曹军无法前进。曹操给荀或写信说:“敌人来追击我,虽然我们一天只能走几里路,但照我的估计,到了安众,必定能打败张绣,后来,果然设奇兵打败了张绣。曹操回到许都,萄或问:“您从哪一点估计到敌人必破的?”曹操回答说:“敌人阻挡住我军的退路,把我军逼到绝境,因此知道我们会胜利。”
西平曲光杀了西平郡守叛乱,众将要求派兵攻打。张既说:“只有曲光等人造反,其他人不一定和他们一样。如果此时派兵前往,当地官吏、羌人、胡人一定认为国家不辨是非,反而使他们相互依赖。这样做就像是给老虎添了翅膀。曲光等人要依靠羌人、胡人作外援,现在先让羌人、胡人从背后攻打他们,给以丰厚的奖赏。凡被俘虏的都充当羌人、胡人的使奴。在外挡住他们的势头,在内分化他们。这样必定会不战而胜。”于是发布檄文告知那些随曲光作乱的人不追究,能够斩贼兵首领并送人头的人要加以封赏。于是,曲光的部下杀了曲光,送来首级。
以上就是曹操统一了九州百郡八成以上的大概情形。
有语云:能够挽救天下危机的人,就会使天下安定;能够解除天下忧患的人,就会享受天下的快乐;能够解救天下灾祸的人,就会得到天下之福。
董昭等人要晋升曹操的爵位,加赏九锡,他们秘密征求荀或的意见。荀或不赞成。曹操心中不满,于是杀了荀或。
范晔评论说:“世人都称荀或通晓权变,我认为有些过头了。我常常想,中等贤能以下的人,便不必追求圆满,他的智谋有所疏漏,能开始未必能善终,这是因为事理不能完全穷究。凭卫赐的贤能,一番话便颠覆两个国家,不是他不讲仁义而非要如此,而是因为国家有全盛就必定有失败。这就是功业不能圆满啊!遇到时运变化的时候,没有雄才大略不能成功,大权自然会落到功高势强者的手中。这又是盛、衰不能两全的情形。这大约是使统治归于正道,也是杀身成仁的意思。”
曹操平定战乱,功绩很大。到魏文帝时,顺天应人,曹丕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自立为天子。
刘若上表劝曹丕称帝:“我听说“符命不虚见,众心不可违’,所以孔子说:‘周公难道不圣明吗?他却把天下让给了周成王。这如同天地、日月不吝惜万物一样。’因此,尧要禅位给舜,舜一点儿没有推辞。现在汉室气数已尽,炎汉皇帝命运将终,上天感念魏有明德,魏国将领受齐天洪福,祥瑞光明,受天帝之命已是必然,神人都必将响应。即便是有虞氏时出现的仪凤,西周时出现的跃渊之鱼,和今天的祥符瑞兆也无法相比。可你却不遵天命注重小节,违背人心而贞守私志,上忤逆皇天旨意,中忘掉圣人知人达变的原则,下令人臣翘首以盼之心失望,这样既不能把圣人之谊付诸实施,也不能把盖世功勋垂继后世。我听说侍奉君王应进献兴替之道,有据理力争的权力。我们臣子冒死肯求陛下登基。”
太史丞许芝又说:“《周易》说:‘圣人应天命称王,黄龙在戊己日出现。’七月四日是戊寅日,有黄龙出现。这是帝王承受天命的瑞祥之兆。《易传》又说:‘圣人凭德行使天下归附,仁爱恩德广施天下,麒麟的戍己日出现,应验在圣人秉受天命上。’我听说帝王是五行的精华,易姓更替,兴衰轮回,以七百二十年为一个周期。有德政的王朝统治时间超过八百年,设有德政的王朝统治不到四百年。因此,周朝一统天下达到八百六十七年,夏朝只有四百几十年。汉朝至今四百二十六年,天命的时限,将要完结了。这都是帝王秉受天命改朝换代的征兆。得到岁星照临的人才能兴起,从前周武王伐殷商的时候,岁星在鹤火旁出现,鹤火正是周的分野。汉高祖进入秦地,五星聚集东井,这是应了汉室的分野。现在岁星照临大梁,应了魏国的分野。上天的瑞兆一起出现,万望陛下能体察尧舜的圣明,秉受可到七百年的禅让代兴,这是天下有识之士的共识。请把我的想法传达给陛下。”给事中苏林等又说:“天上有十二星宿来和地上相应成为分野。王公之国各有归属。天子以此秉承天命,诸侯以此分封。周文王秉承天命,岁星是在鹤火星旁,到周武王攻伐殷纣王,这是十三年之后,岁星又出现在鹤火星旁。所以《春秋传》说:‘周武王攻伐殷纣王,岁星在鹤火星旁,就应了我们周室的分野。’以前光和七年,岁星照临大梁,魏武王领命为将,征讨黄巾军。建安元年,岁星再次照临大梁,魏武王被封为大将军。十三年后,岁星又出现在大梁,魏武王被拜为丞相。现在二十五年之后岁星又出现在鹤火星旁,陛下该秉承天命。这是魏室合于岁星,和周文王秉受天命相对应。舜以土德承继尧的火德,现在也是以魏的土德承继汉的火德,在五行运行中汉魏紧随尧舜之后。陛下应该更换年号与服色,建帝号,这是天下百姓的福报啊!”
朝廷内部虽然安定了,可是吴蜀还未归顺。文帝于是问贾诩:“我想讨伐不听从号令的人,以统一天下,吴和蜀先伐哪一个呢?”贾诩回答说:“攻城略地靠权谋兵法,建立基业则崇尚道德教化。陛下应运登基,统治国家,假若抚之以德政而待其变乱,平定他们也就毫不困难了。吴、蜀虽然是小国,但都有崇山峻岭作屏障,而且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会用兵,他们据险守要,战船往来于江湖,很难一下子消灭掉。用兵之道是具备了必胜的条件然后出击,根据敌情选派将领,这样才能动无失策。我认为群臣中没有刘备、孙权的对手,尽管凭借朝廷的威严去对他们动武,仍然看不到万无一失的形势。从前舜动用武力而有苗臣服,我认为眼下还是先文后武为好。”文帝没有接受。后来果然兵败,没有成功。
诸葛亮兵出斜谷,屯扎在渭南。司马懿率兵拦截他。朝廷诏令司马懿:“只须坚守,以挫败他们的锐气。蜀兵前进不得,后退也不和他打,这样停留时间长了就会把粮草耗尽。蜀兵抢虏不到什么就一定会逃跑了。他们一逃跑就去追击。这样以逸待劳,方是获胜之法。”诸葛亮给司马懿送来女人的衣服以激怒他。司马懿要出兵迎战,辛毗靠着节杖制止,司马懿于是才不再出战。诸葛亮军中的使节到来,司马懿只问诸葛亮的生活情况,绝口不提打仗的事。诸葛亮的使节说:“处罚超过二十板的小事他都亲自过问,每天只能吃一点饭。”
司马懿说:“诸葛亮快死了。”不久诸葛亮果然死了。
甘露元年(公元256年),司马懿任命邓艾为镇西将军,抵御蜀将姜维。姜维失败,退守剑阁。钟会进攻姜维,未能取胜。邓艾上书说:“现在敌人受到了挫折,最好乘胜前进,从阴平经由小路经过汉德阳亭,离开剑阁向西一百里的涪县挺进,距离成都三百余里,然后发奇兵直捣其心脏,剑阁的守军如果回援涪县,就大举攻击;剑阁守军如不回援,那么救援涪县之兵就会很少。《军志》上说:攻其不备,击其不意。现在攻击他们的空虚之处,定能破敌。”冬十月,邓艾出兵阴平,踏上一条周围荒无人烟且长达七百余里的艰难征程,他们逢山开道,一路山高水深。邓艾用毡子裹住身体,推着滚下去,众将士随后都攀着树藤,抠着石缝,鱼贯而行。队伍行进到江邮,蜀将诸葛瞻从涪县还守绵竹,摆好阵势等待邓艾来攻。邓艾派遣他的儿子邓忠等人出战,大败蜀军,杀诸葛瞻。邓艾进军雒县,刘禅于是投降。
蜀后主刘禅采纳谯周的主意,捧着玉玺投降魏军,向邓艾进降表说:“因江汉之阻隔,我们远离朝廷。身处蜀地,偏安一角,不能顺天应时,已有数年。曾在黄初年中,魏主下诏表示恩宠。当时若敞开大门,就可光扬大义。但我昏聩顽劣,贪图承续先辈的余业,俯仰之间已过多年,犹未接受诏命,以致天威震怒。人鬼都有所归属,我们惧怕王师的神威勇武,岂敢不洗心革面顺从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