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美术史
10644000000011

第11章 雕塑(2)

说起晋代的雕刻,当首推佛像的雕塑。一般学者认为佛像雕刻滥觞的作品,是沙门竺道一所制的金铸千像、戴道安所作的丈八弥陀铜像、慧护僧人所造的丈六释迦的铜像。其他代表作有戴安道的弥陀。来侍二菩萨木像,和夹苎行像等制作。当时北方五胡十六国。

三国时期步兵出行图画像砖之中,造像之风,颇盛行。所造之像,凿窟而成。如甘肃敦煌的鸣沙山崖的石窟佛像,通常叫做莫高窟的,便是其代表作,并也是中国凿窟造像的嚆矢。

晋代铜器之存留于今日者,有镜和虎符等。

晋代自刘裕受东晋禅后,统御南方,与北方五胡的割据,成为南北对峙的局势,史家称此时期为南北朝。截至统一于隋代为止,其间经过一百七十多年。在此时期中,时势混乱,民不安身,厌世无后赵·鎏金铜佛像北魏佛雕聊的心理,较诸前代,更为普遍。于是南北人民,皆皈依佛教,以资慰藉,于是佛国庄严,天堂极乐,成为一般的倾向。佛教化力既深人人心,美术则因潮流的激荡,益趋重于佛教化的制作,遂造成我国佛教美术最盛的时期,也是我国美术表现域外思想的最充分的一个时期。

南朝雕塑,盛行铜像。《语石》上说:

“北朝石像多而铜北魏·鎏金铜释迦像像少,南朝铜像多而石像少。”刘宋明帝元嘉之际,丈八铜像的制作很多,问亦有小的金像,但最普遍的要算是塑像和檀像了。此类制作,以释迦像、弥陀像、卢舍佛像、观音、弥勒、文殊、普贤。来仪像等为最多。此时作家以戴禺页,字仲若,是戴安道的儿子。此人擅光颜圆满的妙技,作品甚多。他所镌琢的衣褶的皱法,杂人‘健驮罗’的作风。

萧齐的高帝文惠太子及竟陵文宣王时,造像亦多。到了永明帝时,有雷卑所作释迦石像,同时亦有巨大的金像产生。梁之武帝时,因为武帝信佛最笃,佛像制作更多;如丈八弥陀的铜像、檀像、银像等,不一而足。他并遣使到印度去采舍围国祗园精舍中的檀像模型。简文帝时有千佛像。其余名僧及笃信之士,所造佛像,实不胜枚举。

讲到北朝的雕塑,自从元魏平定之后所产生的作品,简直不仅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巨制,并且也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代表作。

文成帝即位之后年,有一个僧统名叫昙曜,秉承文成帝的意旨,在那时的首府恒安,即是现在山西省大同县的西北三十里左右的云岗堡武州山之崖,凿造石窟五所,名日灵岩,是和平三年(462年)造成的。后来陆续还有兴造,至今除崩坏者外,尚有大的凡二十窟,小的不下几百处。关于此处的石窟,《魏书·释老志》上说:

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

当时此等石窟凿造的动机,我们虽无从确实知道,但是从一个石窟上所刻的题识上看来,可知是当时上女们为国兴福,而发愿建造的。大约是在乱世受人极度刺戟后所做出的消极举动。题识中说:

邑中信士女等五十四人,共相劝合,为国兴福,敬造石卢那像九十五区,及诸菩萨……

石窟的内部,统做有大佛像及塔;壁和天花板上,亦有雄壮富丽的雕刻和装饰。最大的石窟,东西广约七十余尺,南北约六十尺,在内部有高约五十五尺的佛像。其规模的雄大和装饰的华美,与印度阿旃陀(Ajatan)石窟相比较,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石窟中佛像的式样,不似印度的,但其面貌姿态,亦不类纯粹的中国人,厚厚的唇,高高的鼻梁,目长颐丰,肩张雄伟,挺然丈夫之相。再如如来像定印的双手,并非上下重叠,乃是前后重叠的。弥陀像额上没有塔形,两脚交叉而坐,这种姿势,或者是元魏人种鲜卑族的理想的产物。考鲜卑族即是现在内蒙古科尔沁右翼的大鲜卑山的边至兴安岭东西的种族。

龙门石窟不管此等石窟佛像的式样究竟来自何方,多少总受了印度与中亚细亚佛像的影响。这两地对于中国此时期佛像艺术的伟观的助成的功果是决不可淹没的。《魏书·释老志》上说:

大安初有师子国胡沙门邪奢道多、浮陁、难提等三人,奉佛像三,到京师,皆云备历西域诸国,见佛影迹及肉髻。又沙勒胡沙门赴京师,致佛钵及画像……

统观大同云岗的石刻,在历史上的位置,不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Florence)和威尼斯(Venice)的雕塑之下。其丰富奇丽,真是千载一时的聚精会神的作品。在艺术评价上来说,此种石刻,实包含两种素质:一是装饰意境的显露,一是造像意境的显露。

南北朝其他著名石窟有河南洛阳的龙门山的古阳洞石窟和宾阳洞石窟。迄今依然存在。宾阳洞是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年)起到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止,以二十四年的时间,用工人八十万二千三百余人,经三代的阉宦奉诏所造成的。此外还有山西太原西南的天龙山石窟和南京栖霞山石窟等。

南朝的石刻辟邪除佛教雕塑外,南北朝时尚有菩萨、弟子塑像碑、兽等的制作。

南北朝以后,自隋、唐、五代直至宋,中国的艺术可说是达到了独特的民族艺术的境地,并且进展力也是非常健全。这时期可说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黄金时代。

两晋南北朝的艺术,完全是浸淫在外来式样的引诱中,结果使艺术的本身上起一个严重的变态。这个变态到了最圆满的时期,便是中国那时新艺术运动最成功的时期。

隋代的雕刻,较之南北朝有过之无不及。在文帝即位的开皇元年(581年),便发诏修复佛寺,并兴造佛像。到了仁寿末年,更造金阿弥陀佛法像银檀香夹芒牙石等像,大小有十万六千五百多躯,旧有的佛像有一百五十万八千九百余躯。

此外山东历城的千佛山、佛峪,益都的云门山、陀山,东毛的白佛山,长清的峰山,河北磁州的南响堂山,河南的安阳万佛沟及龙门等,这些地方均有隋代的造像遗迹。

天才的享乐君主的隋炀帝时候,艺术品更多。他叫人刻佛像有四千躯左右,其中最伟大的是高一百三十尺的弥陀坐像。文帝皇后独孤氏为其父建赵景公寺,造银像六百余躯。还有张颖捐宅为寺,并造十万个金铜佛像;天台山的大师名智者的,一生监督造了八十万个佛像。这许多都是一代的巨制。

隋代灵山孕宝群兽铜镜隋代佛像的手相,有上下重叠两手的,触地的,顶相有造螺发的;面相柔和而圆满,纯粹中国式的;衣褶是重写实的,而其雕刻的技巧是流丽柔熟的。这种雕塑给后代唐朝不少技术和式样上的启示。

隋代小铜像,以观音为最多。其造像铭形似小碑,刻在像背上的。

隋代铜镜之遗留于今者彩塑菩萨像尚有,其花纹无南北朝之新颖,铭文多用楷书,有时也有镂神道、十二辰、鸟兽等形像的。

唐代的雕刻,仍以造像为主脑,而其技巧的发达,凌驾前代。当时玄类三藏从印度归来,带回了三四尺高的中天竺佛像五六躯,其作风对于唐代造像,有了影响。此外,当时王玄策宋法智辈的图画,也是有影响于造像的。

唐代的石像羼人云岗龙门诸窟中的,也有不少。此外如巩县石窟寺、唐山龙圣寺、磁县响堂寺、历城千佛岩、玉函山黄石崖、嘉祥白佛山、宁阳石门房山、益都陀山、云门山、兰山、琅讶书院等地方,均有造像;多者有二三百尊,少者也有数十尊。西安的华塔寺,邠州的大佛寺、四川的巴州、兰州,也有唐代造像的作品。据《语石》上说,这些作品的精到之处,与龙门诸作,不相上下。

还有一点要特别记述的,即是长安三四年间,武后所建造的七宝台上的诸佛像,皆在西安保庆寺。这些作品,与隋代的作风完全不同。其面相的圆满,姿态的妥贴,衣褶的雕法的流丽,在在比隋代作品为进步,而其整个的风格与印度造像相仿佛。

唐代雕塑名家以兼长绘画的宋法智为最有名,此外如高宗时的吴敏智、安生、张净眼、韩伯通、张寿、赵云质等,都是一代的大师。在武周时,有窦宏果、刘爽、毛婆罗、孙仁贵等人。这许多作家,大都是多才多艺的,不惟擅长石刻,即于塑土、雕木、蜡样、擅雕,以及绘画,亦无一不精。

盛唐时有一种新塑像出现,与上述的造像,并重于当世。这种新塑像在塑好之后,施以彩饰,称为绘塐。这绘壕塑像的圣手,名叫杨惠之,他的塑像和吴道子的壁画,在当时是得到极度的推崇的。他的制作,只需在背后观去,便可呼出像者的名字,即此便可知其技术的神妙了。他著有塑诀一书,行于当世。他的塑像作品,大半都在南方如江苏等处。《语石》上说:“南渡以后,佞佛之风稍息,刻经尚时一见之;佛像皆易以绘塑;镕金少,琢石愈少矣!”这几句话,不独可看出当时南方绘塑之盛行,也可以窥测到佛教的信仰力,在当时已很薄弱了。

唐代其他雕刻如石人、石兽、碑碣、明器之类,至今尚有遗物不少。

唐末大乱,英雄割据,前后凡十国,历五十三年,史家称为五代。但时局虽扰攘不已,然天下之人,并未终年从事于战争,所以文艺方面,也很发达。

五代的佛像雕刻,继承唐代的余波,制作也不少。在四川的广元、富顺、资州、简州、大足、乐至;河北的南响堂山、宣雾山;河南的洛阳、龙门等地方,均有磨崖龛像的佳作。又越王在浙江钱塘灵隐的飞来峰石屋洞等处,造磨崖像甚多。

在南唐时,李后主笃好文艺,始创刻书。那时所刻的《升元帖》四卷,乃是法帖的鼻祖。此外对于墨砚及其雕镌,也很考究。墨坚如玉石,有雕着剑脊龙纹圆饼、双脊鲤、皤龙弹丸等式样。砚以龙尾石砚最贵重。

唐、宋二代文艺的发达,真可使后人惊异而追慕不置的。不过宋代自从道教流行以来,禅宗独盛,以致于佛教艺术,浸就衰废。

宋代的雕刻,在佛道像方面,有观音、罗汉、祖师等,无复有庞大的佛像的制作了。在雍熙元年(984年)天台的寿昌寺造有罗汉五百十六尊。端拱二年(989年),开宝寺的十一层塔落成。此塔是浙江杭州塔工喻浩费时八年造成的,上面有精雕的佛像三千躯,最下层有阿育王分舍利的像。太宗在五台山造金铜文殊像一万躯。这些都是宋代著名佛像代表作。

宝顶山摩岩造像宋妇女剖鱼砖像宋代工艺品的雕刻甚多。在真宗时有一姓严的女子,有钦赐技巧夫人之名。她雕木的技术极妙,能用檀香造瑞莲山,龛门花纲之中,著五百尊罗汉及其侍者;众相悉备,极其神巧细密。在高宗的时候,有名师詹成,在竹上雕刻宫室、山水、人物、花鸟,纤毫悉备,玲珑活泼,有鬼斧神工之妙。还有名王刘九的,以各种石镌刻寿星、吕洞宾、观音、弥勒等神像著称于世。他的制作,非但妙肖,且能表现出似谈似笑的形态,宛有生人的气味。蜘壳的雕刻,在宋代也是一种名贵的艺术品。在烟壳中有的雕着观音普陀坐像,有的雕着山水树石等物,技艺之精,巧夺天工。

玉的雕琢,在宋代是很重视的,在宫廷中有玉院之设,制作古礼器服玩一类的东西。宋代玉琢,能就玉材的色泽,而施以适宜的雕刻。这种玉琢,称做巧色玉。孝宗时的甘黄葵花杯,中央有天生的紫心,黑色处为人物的头发,白色处是其生体,蹒斑为其衣纹,这是黄玉经火龙把杯宋代月饼模子《十诵律》书影宋代玉琢巧合自然的一件代表作。还有宋玉摹仿周汉的六瑞六器的制作。印玺上刻着狮子、幡螭、天裸、辟邪等组的制作很多。此外杖头、压尺、书镇、笛管、凤钗、簪珥、绦环、杯盂等物上,均有绝妙的雕镌。

宋代漆器上,也重雕刻,就中以剔红尤为美丽。这是在器具的木胎上涂髹朱漆数十层,再加以人物、楼台、花草等雕刻的制作,刀法奇巧,镌镂极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