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白话黄帝内经
10678300000156

第156章 邪客

天有昼夜,人则有起卧;天有列星,人则有牙齿;地有小山,人则有小节;地有山石,人则有高骨;地有林木,人则有筋膜;地有都市,人则有隆起的肌肉。

本篇要点

一、论述不眠是因内脏受邪气干扰,致卫气行于阳而不能入于阴,阳盛而阴虚,治以半夏秫米汤。

二、以取类比象法,论述天人相应的观点。

三、根据经络的循行,论述了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的本经输穴位,以定补正泻邪的刺法。其中并指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不能容邪,容邪则伤人,神伤则死亡的生理特点。

四、论述八虚(两肘、两腋、两髀、两腘)可以诊察五脏疾病,并阐明其原理,以八虚为真气所过,血络所游之处。

黄帝问伯高说:人的四肢百节,怎样和天地相应呢?

伯高回答说:天圆地方,人则头圆足方;天有日月,人则有双眼;地有九州,人则有九窍;天有风雨,人则有喜怒;天有雷电,人则有声音;天有四季,人则有四肢;天有五音,人则有五脏;天有六律,人则有六腑;天有冬夏,人则有冷热;天有十日(指十天干——译注),人则有十指;天有十二个时辰,人则有两足十趾,加上男子的双睾以对应,女子虽只有两节不足,但其须怀孕生子;天有阴阳,人则有夫妻;一年有三百六十五日,人则有三百六十五个主要穴位。地有高山,人则有两肩和双膝;地有深谷,人则有腋窝和腘窝;地有十二条大河,人则有十二条主要的经脉;地有泉水细流,人则有卫气;地有丛草,人则有毫毛。天有昼夜,人则有起卧;天有列星,人则有牙齿。地有小山,人则有小节;地有山石,人则有高骨;地有林木,人则有筋膜;、地有都市,人则有隆起的肌肉。

一年有十二月,人体四肢则有十二节;有些地方四季草木不生,人则有终身不育的。以上都是人体与天地相应的情况。

黄帝问岐伯说:我希望了解持针的法则,进针的原理,缓用针和舍针的意趣,以及扦皮肤、开腠理究竟怎么回事?再有对经脉的屈折和出入之处,经气流注到什么地方外出?什么地方停止?什么地方缓慢?什么地方迅速?什么地方进入?以及六腑输注于全身的情况,我希望听你说明一下。另外在经脉的离合之处,阳经怎样别出走入阴经,阴经又怎样别出走入阳经?它们是通过哪条道路而沟通的?希望你全面说说这些道理。岐伯说:针刺的道理已尽在你所提的问题中了。

黄帝说:请你全部讲给我听。

岐伯说:手太阴经脉,出于手大拇指的尖端,向内屈折,沿内侧赤白肉际,抵达大拇指根节之后部的太渊穴处,形成动脉搏动的现象,然后屈折向外,上行至根节之下,又屈向内行,和诸阴络会合在鱼际部,由于几条阴脉都输注于此,其脉气流动滑利,伏行于壅骨之下,由此再向外屈折,浮出于寸口部循经上行,到达肘内侧的大筋之下,又向内弯曲上行,通过肘部的内侧进入腋下,向内屈行走入肺中。这是手太阴肺经从胸至手的顺行径路。

心主手厥阴经,出于手的中指尖端,屈而向内,沿中指内侧上行,留结于掌中,伏行在两骨之间,然后外屈出于两筋的中间、腕关节骨肉交界处,它的脉气流动滑利,在腕部上行二寸后,又屈而向外行于两筋之间,上抵肘内侧,进入小筋之下,流注于两骨的会合处再向上行于胸中,向内归结于心脉。

黄帝说:为什么唯独手少阴经脉没有腧穴呢?岐伯说:手少阴,是内连心脏的经脉。心是五脏六腑的主宰,又是蕴藏精神的中枢,其器质坚固,外邪不能盘踞于内。若盘踞,则心脏受伤神气散失,神气散失,生命活动就会终止。因此,凡是各种病邪侵犯心脏的,其邪气均留滞在心脏的外围心包络上。包络,是心主之脉,能够代心受邪,取其腧穴,可以针刺治疗心病。所以唯独手少阴心经是没有腧穴的。

黄帝说:手少阴心经没有腧穴,难道它不受病吗?岐伯说:在外的经脉有病,而心脏是没有病的,所以当心经有病时,可单独取用心经在掌后锐骨之端的穴位。其余经脉的出入屈折,运行的缓急,都与手太阴心主之脉的循行情况相似。所以当手少阴心经有病时,可取本经的腧穴神门,根据经气的虚实缓急,分别进行调治。邪气盛的用泻法,正气虚的用补法,这样使邪气得以消除,真气得以坚固,这种治疗方法,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黄帝说:持针纵舍是怎样的呢?岐伯说:首先必须明确十二经的本末,皮肤的寒热,脉象的盛衰、滑涩。若脉象滑而盛,表明病情日趋严重。脉象虚而细,是长期勉强支撑的表现。脉大而涩的,患有痛痹症;表里俱伤,气血皆败,病难治,胸腹和四肢还在发热的,是病邪未除的缘故;热势已退,则为病邪已除。同时还要观察病人的皮肤,从而察知肌肉的坚实和脆薄,脉象的大小、滑涩,皮肤的寒温、燥湿。并观察显现于眼目的五色,以分辨五脏的病变,来判断其或生或死;再看他的血络,察其反映于外部的色泽,以诊知寒热痛痹等证。

黄帝说:对于持针纵舍,我还没弄懂它的意蕴哪。岐伯说:操针的原则,必须要端正态度,安静心情,首先应当了解病情的虚实,然后再进行缓急补泻的手法,用左手把握骨骼的位置,右手循按经脉穴位,要防止肌肉过度紧张,以免突然收缩而裹针,用泻法时必须垂直下针,用补法出针时必须闭其针孔,同时又应当采用辅助行针的手法,以导引其气,使邪气不得浸淫,真气得以内守。

黄帝说:扦皮肤,开腠理的刺法,是怎样操作的呢?岐伯说:根据分肉的部位,左手循其肌肤,右手轻微缓慢地进针,针尖要与皮肤垂直,这样做神气不致散乱,邪气得以去除。

黄帝问:人身有八虚,可分别诊察哪些疾病呢?岐伯回答说:可诊察五脏病变。

黄帝说:怎样诊察呢?岐伯说:如果肺与心有邪,则邪气居留在两时;肝有邪,则邪气居留在两腋窝;脾有邪,则气居留在两髀(股部);肾有邪,则邪气居留在两腘。以上“八虚”,都是关节屈伸的枢纽,真气和血络通行的要处。邪气和恶血,自不能令其盘踞或停留,如有停留,就会损伤筋脉骨节,使关节屈伸不利,以致发生拘挛的症状。

专家点评

邪客,即邪气侵犯人体的意思。本篇主要论述邪气侵入人体的部位不同,因而引起的病证各异,治疗上以祛邪为主,故以“邪客”为篇名。

本篇所论八虚以候五脏的理论,反应了五脏受邪发病可以在其相应的部位上表现出症状,从而通过观察其外在表现推断内在疾病。有关五脏受邪的外应部位,《素问·金匮真言论》又有:“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之论,《素问·脉要精微论》根据五脏为身形强壮之根本,强调背与胸中心肺、腰与肾的密切关系。可见,五脏病变可在四肢百骸表现出相应的征象,为临床辨证提供了理论依据。如心肺病出现肩肘痛,肝病出现腋下胁肋胀痛,脾病下肢困重,肾病腰膝酸软等;同时,肢体的病变,亦可根据病变部位,选用相应的归经药物。如肩肘痛选入肺经之桑枝、入心经之桂枝;腋下及胁肋胀痛选入肝胆经之柴胡、郁金;髀胯重痛选入脾经之生苡仁;膝腰痛而无力选入肾经之牛膝等,均为临床所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