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白话黄帝内经
10678300000051

第51章 刺要论

该刺骨的,不要伤及骨髓,若骨髓被损伤而髓便日渐消减,不能充养骨骼,就会导致身体枯瘦,足胫发酸,肢体懈怠,无力举动的病症。

本篇要点

一、阐述了依据疾病所在部位确定适宜的进针深度的针刺要领。同时指出,违背了这一要领,就会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危害。

二、分别说明人体各部因针刺深浅不当导致五脏在相应季节产生的种种病变。

黄帝问道:我想了解针刺方面的要领。岐伯回答说:疾病有在表在里的区别,刺法有浅刺深刺的不同,病在表应当浅刺,病在里应当深刺,各应到达一定的部位(疾病所在),而不能违背这一法度。刺得太深,就会损伤内脏;刺得太浅,不仅达不到病处,而且反使在表的气血壅滞,给病邪以可乘之机。因此,针刺深浅不当,反会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危害,使五脏功能紊乱,继而发生严重的疾病。

所以说:疾病的部位有在毫毛腠理的,有在皮肤的,有在肌肉的,有在脉的,有在筋的,有在骨的,有在髓的。因此,该刺毫毛腠理的,不要伤及皮肤,若皮肤受伤,就会影响肺脏的正常功能,肺脏功能扰乱后,以致到秋天时,易患温疟病,发生恶寒战栗的症状。该刺皮肤的,不要伤及肌肉,若肌肉受伤,就会影响脾脏的正常功能,以致在每一季节的最后十八天中,发生腹胀烦满,不思饮食的病症。该刺肌肉的,不要伤及血脉,若血脉受伤,就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以致到夏天时,易患心痛的病症。该刺血脉的,不要伤及筋脉,若筋脉受伤,就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以致到秋天时,易患热性病,发生筋脉弛缓的症状。该刺筋的,不要伤及骨,若骨受伤,就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以致到冬天时,易患腹胀、腰痛的病症。该刺骨的,不要伤及骨髓,若骨髓被损伤而髓便日渐消减,不能充养骨骼,就会导致身体枯瘦,足胫发酸,肢体懈怠,无力举动的病症。

专家点评

《内经》中有多篇记载干支日与脏腑身形和治疗的关系,干支日的宜刺与禁刺的论述,属于“人与自然相统一”和“因时制宜”的范畴。天忌日是指太一所值之日和戊己召,也就是四时交换八节之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及太一还居中宫之期。其理论依据如《素问·八正神明论》所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以身之虚,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脏,工候救之,弗能伤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所谓天之虚,即《灵枢·岁露论》所言:“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是谓三虚。”说明八节是八正虚易侵机体之时,当此之时,宜谨养正气,防御外邪,治勿伤正,亦即“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素问·八正神明论》)《灵枢·五禁》亦论及不可刺之时,愚按:本篇但言人气在足之刺忌而不言手者,盖言足之十二支,则手则十干可类推矣。故甲乙丙在左手之少阳太阳阳明,己戊丁在右手之少阳太阳阳明,庚辛在右手之少阴太阴,癸壬在左手之少阴太阴,皆不可以刺也。”(《类经·经络类三十四》)可见《内经》法时而治的思想,在针刺治疗当中,有着比较详细的宜刺与忌刺论述,但天忌日理论,目前临床已多不讲求,其科学价值,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