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白话黄帝内经
10678300000091

第91章 官针

开始应当浅刺,以驱逐浅表的邪气,而让血气流通;然后再深刺,以使阴邪外泄,最后深刺到深处,以疏导谷气。这就叫三刺。

本篇要点

一、详述九针的九种不同刺法——输刺、远道刺、经刺、络刺、分刺、大泻刺、毛刺、巨刺、焠刺及其相适应的九类不同的病变。

二、介绍了适应十二经病证的十二节刺法——偶刺、报刺、恢刺、齐刺、扬刺、直针刺、输刺、短刺、浮刺、阴刺、傍针刺、赞刺。

三、介绍了适应邪气深浅程度的三刺法和适应五脏病证的五刺法——半刺、豹文刺、关刺、合谷刺、输刺。

针刺的要点,在于正确选用符合规格的针具。九针各有其不同的功用,它各自的长、短、大、小,也决定了各有不同的用法。

病在皮肤而无固定的地方,可以用镵针针刺病变部位,但皮肤苍白的就不能针刺了。病在肌肉间的,可以用圆针揩病变部位。病在经络,日久成痹的,应用锋针治疗。病在经脉,而气又不足的,当用补法,以钅是针按压井、荥、输等穴位。对患严重脓疡的,应当用铍针排脓治疗。痹证急性发作的,应当用圆利针治疗。患痹证而疼痛又日久不止的,可以用毫针治疗。

病已入里的,应当用长针刺治。患水肿并且关节不通利的,应当用大针刺治。病在五脏而固留不去的,可用锋针,在井荥输等穴用泻法刺治,并依据四时与腧穴的关系进行选穴。

针刺有九种方法:第一种叫做输刺,是针刺十二经四肢的井、荥、输、经、合等各穴,以及背部两侧的脏腑俞穴。第二种叫做远道刺,是说病在上部的,从下部取穴,针刺足三阳经的腑俞穴。

第三种叫做经刺,就是针刺在深部经脉触到的硬结或压痛。第四种叫络刺,就是刺皮下浅部的小络脉。第五种叫分刺,就是针刺肌肉的间隙。第六种叫做大泻刺,就是用铍针刺肠疡。第七种叫毛刺,就是针刺皮肤浅表的痹证。第八种叫做巨刺,就是左侧的病刺右侧的穴,右侧的病刺左侧的穴。第九种叫做焠刺,就是用火针治痹证。

针刺有十二种方法,以适应十二经的病变。第一种叫偶刺,偶刺是用手对着胸部或背部,当痛处,一针刺前胸,一针刺后背,以治疗心痹的病。但刺时,针尖要向两旁倾斜。第二种叫报刺,报刺就是用针刺治痛无定处的病。方法是垂直行针,用左手按其痛处然后将针拔出,再进针。第三种叫恢刺,恢刺就是直刺筋脉的旁边,提插运捻向前向后,以治筋痹。第四种叫做齐刺,齐刺就是在病点正中直刺一针,左右两旁再各刺一针,以治寒邪小而深者。此法又叫三刺,三刺可以治疗痹气小而深的病。第五种叫扬刺,扬刺就是在病点正中刺一针,在病变周围刺四针,用浅刺法,以治寒气广泛的病。第六种叫做直针刺,直针刺就是用手捏起皮肤,将针沿皮直刺而入,以治寒气较浅的病。第七种叫做输刺,输刺就是将针直入直出,取穴少却又刺得深,以治气盛而有热的病。第八种叫做短刺,短刺可以治疗骨痹病,方法是慢慢进针,同时稍稍摇动针体,使针渐渐深入骨部,然后再上下提插摩擦骨部。第九种叫浮刺,浮刺是在病点旁浮浅的斜刺,以治疗肌肉挛急而寒的病。

第十种叫阴刺,阴刺为左右都刺,以治寒厥病,凡中寒厥的,应刺足内踝后面的太溪穴。第十一种叫傍针刺,傍针刺就是在病点直刺一针,旁边也刺一针,以治久而不愈的痹证。第十二种叫赞刺,赞刺就是直入直出,快速进出针并浅刺出血,以治疗痈肿。

还有五种刺法,可以与五脏有关的病变相应。第一叫半刺,半刺就是下针浅而很快出针,不刺伤肌肉;第二叫豹文刺,豹文刺就是在病变部位的左右前后下针,以刺中络脉使其出血为度,以消散经络间的瘀血;第三叫关刺,关刺就是直刺四肢关节的附近,以治疗筋痹,但应当注意刺时不能出血;第四叫合谷刺,合谷刺就是将针深刺到分肉之间,左右各斜刺一针;第五叫输刺,输刺就是直接进针又直接出针,将针深刺到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