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从零开始读懂金融学
10703100000023

第23章 搅动世界的那些人——每天了解一点国际金融巨头(2)

1869年,48岁的德国犹太人后裔马库斯·戈德曼在纽约曼哈顿南部松树街一间狭窄的小屋里挂出了“马库斯·戈德曼公司”的招牌。这就是高盛的前身,主营业务是倒卖商业本票。当时,一些缺钱的企业会从富裕的珠宝商和皮革商那里借钱,并立下借款字据,到还款期限时再凭字据还钱。这种字据是可以转让的,到期时,谁手中持有字据,企业就把钱还给谁。这种字据就是商业本票。

渐渐的,戈德曼开始意识到,本票倒卖这种不起眼的经营手段远比不上股票和债券承销业务所能创造的利润。为了把公司做大,1882年,戈德曼邀请女婿塞缪尔·萨克斯加入公司,成为公司合伙人,并将公司更名为“戈德曼和萨克斯公司”,即高盛。3年后,他的儿子亨利·戈德曼也进入公司并成为合伙人。当时的高盛,是一家以血缘和姻亲关系为纽带、实行合伙人制度的小型家族企业,即由家族中的几个人合伙并共同拥有公司股份、分享经营利润。比高盛更早成立的罗斯柴尔德金融集团、摩根公司以及雷曼兄弟公司等,也都是采用这种合伙人经营机制。

20世纪初期的美国,投资银行业务迅猛发展,在经济甚至政治领域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以摩根为代表的大财团,影响力甚至一度与美国总统平起平坐。处于相对弱势的高盛,没有错过难得的发展机遇,30年里联合雷曼兄弟公司,为56家企业完成了114次证券承销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高盛公司一直实行合伙人制,在高盛的等级体制中,能成为合伙人是升迁的重要步骤。在高盛全球2万多员工中,只有200多人能成为合伙人,他们年薪可达60万美元以上,并可参与公司分红。合伙人每两年就重新评选一次,竞争非常激烈,大多数合伙人的任期都很短暂。这一竞争正在加剧。在20世纪80年代,高盛合伙人平均任期达10年,而现在仅有8年。激烈的竞争使得高盛职员工作起来格外卖力。往往是当华尔街其他银行想到要拜访某客户时,高盛早就拜访过了。

在这样的制度下,2年一次的合伙人选拔就成为了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往往一选就是7个月。2.4万名员工都想成为1200名中层中的一员,而1200人又个个想成为300名合伙人之一。而这300人,年薪60万美元以上,还可以参与公司分红。这一机制的特点,很好地保证了所有高盛员工一面努力赚钱,一面对共同利益进行高度监督。

一位合伙人曾经这样解释高盛的合伙人制度:“高盛公司看起来就像有五六十个小部门在运营,并且他们有充分的自由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在这个组织里,获得声望的唯一途径就是业务上的成功,得到经济利益和精神利益的手段则是相互合作。”

就这样,高盛在合伙制下成功地运转了很多年。但是,1998年,当金融市场的合并使高盛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而高盛业务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需要更好的融资渠道时,高盛适时地放弃了合伙制而转变成为上市公司。

但是近几年来高盛为人所熟知,大多是因为各种麻烦与控诉,比如今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向高盛提出控告,指控后者在金融危机中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在次级债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涉嫌欺诈投资者,造成投资者损失约10亿美元。高盛欺诈案也与证交会达成和解。

最终高盛同意,向美国财政部和几家潜在受害方支付5.5亿美元的罚款和赔偿,以了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其提出的“欺诈门”指控,这也创下了华尔街单个公司领受罚单的新纪录。对高盛来说,5.5亿美元只能算是“小钱”,更值得担心的其实是,高盛的商业模式受到压力。对利益冲突的密集调查将导致该公司无法像从前一样在客户和自身利益之间游刃有余,因为它不再能一方面作为客户的顾问、金融家和做市商,一方面又为自己积极投资。美国金融改革法案中关于证券化利益冲突的条款就是为高盛量身订做。

在2008年9月2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采取了一项非同一般的措施,批准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团从投资银行转型为传统的银行控股公司。这是华尔街,也是全球金融市场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这意味着,全球排名第一与第二的独立性投资银行,也将变成一个混业经营的银行机构。高盛作为投资银行百年的辉煌,在2008年的这个多事之秋成为一段历史。近期,高盛很低调地购买了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认证仓储公司,新一轮的反扑正在酝酿。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摩根财团:华尔街的“拿破仑”

1861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老摩根乘机向政府大肆推销各种枪支弹药,大捞了一笔钱,这些积累成为摩根财团日后四处扩张的资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摩根公司利用其在国会中的关系,独家包办了美国对西欧的金融业务。摩根公司先后为英法政府筹措战债30亿美元,仅此一项的佣金就获利3000万美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摩根财团是政府最大的军火承包商。

正是由于以摩根财团为首的军火商在国会的游说,才最后促成了美国政府通过对盟国的“租借法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依据租借法案向盟国提供了本息总计近万亿美元的武器和资源,谁又能知道,摩根财团在其中的进项有多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摩根财团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军火生意。美国政府战后在世界各地发动的大小战争中,到处都有摩根财团经手买来的武器,在越南战争爆发后,摩根财团下属的通用电气公司仅1967年一年就接受了14亿美元的订单。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故事开场,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在摩根财团的发展史中多次出现。

权力和财富的关系从来就密不可分,摩根财团的政治冲动也总是和有利可图的机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摩根财团的创始人老摩根出生于一个金融世家,祖父和父亲都一直从事银行和保险业。150年来,老摩根和他的后代都是极善于利用政治和权术来达到经济上目的的,从而使得摩根财团的规模得以迅速膨胀,成为主宰华尔街乃至全球的金融霸主: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摩根成为超脱交战双方的通吃赢家;在两次毁灭全球的经济危机中,摩根两度使美国经济起死回生;直至今日,在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中,摩根扩张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摩根让全球众多的总统和亿万富豪成为他们的棋子与工具;摩根开创了由家族成员之外的人担任CEO的先河,成为家族企业基业长青的范本;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用电灯照明的家庭,装灯泡的电工是爱迪生本人;而老字号摩根总部,则一直无比低调地坐落在华尔街拐角处,至今连招牌也没有。

20世纪初,老摩根把西奥多·罗斯福捧上总统宝座。为了报恩,这一届罗斯福政府处处遵从摩根财团的指示。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也是得到摩根财团支持才得以压倒对手上台的。摩根财团后来促使这届美国政府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赫伯特·C.胡佛是摩根财团用钱推上政治舞台的,最终也成为摩根财团的代言人兼美国总统。20世纪50年代,在杜鲁门政府中,先后的三个国务卿都与摩根财团有瓜葛。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三个国防部长都与摩根财团有密切关系。由于摩根财团在20世纪上半叶牢牢地控制了政府,才得以受到种种经济保护,并拿到源源不断的政府订单,从而牟取暴利。

摩根财团的主要势力集中在西欧和加拿大,但在19世纪及20世纪上半叶的殖民主义时代,摩根财团也将扩张的步伐迈进了那些落后的亚非拉国家。比如在我国清政府时期,它曾经取得广州至汉口的铁路建筑权,后因为我国群众发起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而作罢。但摩根财团还是乘机向清政府索取了600多万美元的赔偿。它属下的公司在旧上海设立的爱迪生灯泡厂、慎昌洋行、钢车公司,都是当时上海滩上赫赫有名的企业。当然,摩根财团在中国的经济利益和种种特权,随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而烟消云散。

摩根财团利用1893年的经济危机,取得通往美国西部铁路的修筑专营权,从而控制了美国铁路总长度的30%。1901年,它又收购了13个钢铁企业,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工业垄断组织,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些钢铁公司(如美国钢铁公司)都在摩根财团的控制之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它已经统治了美国的金融业和钢铁、电气、运输、电讯等部门,总资产达300亿美元之多,占当时美国最大八家财团总资产的一半,堪称巨无霸财阀,其势力发展到顶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伴随着美国成为大债权国,企业合并的浪潮又高涨起来。到1923年,这种浪潮更迅猛推进,在世界大恐慌开始的第一年(1929年),摩根体系金融资本又是怎么分配的呢?摩根家族体系包括银行家信托公司、保证信托公司、第一国家银行,总资本34亿美元。

摩根同盟总资本超过48亿美元,由国家城市银行、契约国家银行构成,摩根同盟与摩根家族系被总称为摩根联盟。摩根联盟中,以摩根公司为轴,进行董事连锁领导,五大金融资本以下,超过20万的主力金融机构互相联结,这样就构成结构庞大、组织严密的“摩根体系”。这一金融集团占有全美金融资本的33%,总值竟至200亿美元!还有125亿美元保险资本,占全美保险业的65%。

事实上,在摩根财团的发展史上,也曾经遇到数次经济危机,但是摩根财团不断恐慌中寻找“机遇”,结果不但安然度过危机,甚至还从中找到了牟利机会。

美国在1837年、1857年、1873年、1893年连续发生“经济恐慌”,就是由于“银行家们有规律地放松银根,等待经济过热产生严重泡沫后又收缩银根”制造的结果。金融寡头们在精确计算这次金融危机的时间和预计成果:“首先是必须能够震撼美国社会,让事实说明,没有这样的中央银行,美国社会是多么的脆弱;其次能够挤垮和兼并中小竞争对手,特别是令人侧目的信托投资公司;第三就是得到垂涎已久的企业或行业”。

1907年危机爆发前的几个月,纽约的“摩根系”一直在伦敦与巴黎之间度假,会晤各大国际银行家。等他们回到纽约,即1907年10月,有关“几个重要投资公司破产”的流言迅速像病毒一样蔓延,出现“挤兑风潮”,现金严重短缺,银行也要求投资公司立即还贷,危机开始爆发,到10月24日,纽约交易所几乎停盘。

这时摩根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纽约证交会主席来到摩根的办公室,祈求他出手帮助解决资金困难,否则关闭股票市场,别无他路。经过开会,16分钟筹集2500万美元,以“高息发放借款,解决资金短缺”,挽救了“纽约证券交易所”。但是有8家银行和信托公司倒闭。摩根又到纽约清算银行,以“发放票据”作为临时货币,应对严重的现金短缺。

随后的11月2日以同样的手法,“摩根”为拯救风雨飘摇中濒临倒闭“摩尔斯莱”公司(是田纳西矿业和钢铁公司的主要债权人,拥有田纳西、佐治亚、亚拉巴马周的铁矿和煤炭资源)提出“一揽子方案”,这将大大加强摩根控制下的“美国钢铁公司”垄断地位。但这个方案必须得到总统的批准,逃脱垄断法案的制约。于是11月3日(星期日)晚上,摩根派人到华盛顿,劝说“对反垄断一点都不含糊”的总统老罗斯福:“务必在11月4日纽约股票市场开盘之前,批准“拯救莫尔斯莱公司一揽子方案”生效。摩根的态度很明确,也就是必须按时批准。

结果,总统在巨大金融危机面前,并顾及政治危机对总统宝座产生的危机,离周一开盘前5分钟被迫签署城下之盟。当天股市闻讯大振。

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是蓄谋已久的精确定向爆破,崭新金融大厦总是建筑在成千上万的破产者的废墟之上。当时摩根以4500万美元超低价吃下“田纳西公司”,其实际市值在10亿美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