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温州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10708800000013

第13章 温州人不一样的人脉(1)

靠人的本性,想赚钱,想做大,想发展的欲望。——雨田集团董事长章烈成

是驴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我们温州人就是这样遛出来的。——恒源祥江苏地区总经理包进海

1.家庭企业良发展

致富思维:

穷人:创业需要有人帮助。没有好搭档怎么办?在合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利益纠纷,有时候还会伤了朋友之间的和气。

温州人:谁是最好的创业搭档,当然是家人!利益关系可以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力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没有不成功的。

1986年出版的法国年鉴派史学著作《家庭史》上有这么一段话:

“不管对谁来讲,家庭都是最古老、最深刻的激发情感的源泉,是一个人的体魄和个性形成的场所。通过爱,先辈与后代之间的利益与业务被结合在了一起。从这方面说,实施与织纱存在许多相似之处,由天性在织布机上将它整理好,从而织成社会料子。”

家族式企业最主要的特点是产权由家族的主要成员,或者是带有血缘关系的成员来控制。这是因为家庭成员不仅具有利益关系,更具有血缘关系,强烈的责任感和凝聚力,能够使他们迸发出无限的能量,产生1+1>2的合力。

温州商人在创业之初的时候,采用的大多是家庭作坊的形式。他们住在最便宜的房间里,房间里面不仅有设备,还有吃饭的桌子,睡觉的床。他们不在乎居住条件的简陋,不在乎办厂设备的简单,在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努力工作,把小作坊做大。

他们的人员,有些是夫妻,有些是兄弟,有些是姐妹,也有些是同村的乡亲。随着小作坊的不断壮大,他们的家族力量也得到增强。最终,小作坊发展成为了家族企业。

199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乐清人周熙文从市场上了解到一种叫做稳压器的产品销路很好。由于当时各地电网的电压都比较低,常常造成居民家里使用空调时往往由于电压过低而不能成功开机,必须借助稳压器才行。

于是,周熙文立即从市场上买来几台稳压器进行解剖,把零件逐个拆开后仔细研究,然后再参考相关的技术书籍,博采众长,画出更精致的电路图。

在确认产品可以生产后,周熙文回到家中,与几个兄弟商量经商的事情。

当时,周熙文的大哥周熙存刚到一家大型私营企业工作,弟弟周杨刚刚大学毕业,妹妹周晓燕也待业在家。于是,兄妹几人经过商量,一致同意,决定以稳压器为龙头产品,创办公司。

于是,乐清科源稳压器厂创建了。兄妹几人各司其职,生产出的样机也很快通过了上海权威部门的检测。

如今,乐清科源稳压器厂已经发展成为浙江三科电器有限公司。

正泰集团的董事长南存辉在1990年从“求精”电器厂出来准备再次创业的时候,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

创业所需要的资金需要怎么获得呢?

也许有人会说,向银行贷款!但是,对于那些白手起家的人来说,要向银行贷款谈何容易?而且,银行的高额利息也会成为企业不小的负担。于是,南存辉想到了寻找合适的合伙人,而最好的合伙人就是家族成员。于是,南存辉的弟弟南存飞,南存辉姐姐的儿子朱信敏、南存辉的妹夫吴炳池及林黎明等亲戚好友都相继加盟,成为了正泰的股东。

海外温州商人,巴黎飞天公司总经理张远亮说:

“我创业之初时租的就是那种最便宜的顶层小阁楼,30平方米,一台机器每天转,再加一张桌子,晚上用来睡觉,白天用来做工,工人是回乡找的亲戚朋友。我们来巴黎的温州人几乎都是这样:不断从家乡找来兄弟姐妹一起做,所以虽然很多人出来的时候孑然一身,回乡探亲时已经是家里老少十几口人。我们起初甚至捡来犹太人扔掉的布头或碎皮,做成小钱包出售。同样一条皮带,别人卖25块,我卖20块。压低了成本和价格的货品,市场很快就发展起来。”

创业于20世纪80年代的温州挺宇集团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

挺宇集团内的所有重要的职位都由挺宇家族占据着。

父亲潘挺宇是董事长,母亲徐文清是办公室主任,大女儿潘佩聪是总经理,儿子潘叶雷是副总经理同时兼管技术,二女儿潘佩芳是财务经理,二女婿林肖是销售经理,大姨徐小清是办公室总务,外甥邵靖海是采购主管。

唯一没有进人公司管理层的大女婿,是自己负责的那家父子公司的总经理。

当年,挺宇厂成为最早一批摘掉红帽子的企业,企业确定为私营性质。潘挺宇一直担心,担心突然有一天会成为改革的牺牲者。

1989年下半年,报纸相继出现“私营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绊脚石”的论调,挺宇厂一度陷入被动的局面。潘挺宇为了躲避风头,把工厂交给两个主管管理,自己与妻子一起远赴西班牙。

当时的潘佩聪18岁,当她看到父亲走后的两个月,工厂没有一张订单时,心里焦急万分。

于是,她召开了管理层会议,表示要介人管理。她说:“给我一个机会,三个月时间,如果我管理没有成效,我就自动放弃。”

面对其他管理者的不信任,潘佩聪果断地说:“我们这个厂是私营企业,现在我正式宣布,无论你们同意与否,明天开始我接手管理。”

第二天,两位主管通知工人歇班,想与潘佩聪对抗。结果,潘佩聪先找到两位主管,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想干就必须踏踏实实干,如果不干可以另谋高就,我还将奉送一笔钱。”

接着,潘佩聪又在工厂贴出通知:“如果还认为自己是这个工厂的员工,明天起必须到厂复工,否则作开除处理!”

第二天,所有的工人都复工了,唯独两位主管没来。这样,潘佩聪就掌握了管理大权。

一年后,父亲潘挺宇回来后,发现女儿不仅夺回了管理权,而且还做得有声有色。从此,更是放心地把管理权交给了女儿。

潘佩聪对家族资产的责任感,促使她在最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努力经营企业。潘佩聪说:“家族企业的优势:一是决策速度快。一旦董事长做出战略决策,很快就能付诸实施。二是管理成本低。工作与生活的重合,促进了成员之间的沟通。”

潘佩聪还说,潘家人很齐心协力,他们每一天的努力都可以与万元、十万元、百万元、千万元联系起来。

如今,仅靠2000元起家的挺宇集团,已经做到了几亿元的规模。

可见,在企业创立早期,家族式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家庭成员的自我约束、自我牺牲精神,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同时,由于管理层和产权掌握在同一个家族手中,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做到上下一致,决策起来非常容易。只要家长一拍板,问题马上就可以解决,这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温州人语录:

家族企业的优势:一是决策速度快。一旦董事长做出战略决策,很快就能付诸实施。二是管理成本低。工作与生活的重合,促进了成员之间的沟通。

——挺宇集团总经理潘佩聪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致富思维:

穷人:刚开始创业,总想什么事情自己负责,但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结果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忙乱场面。

温州人:为什么不找一个合伙人呢?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齐心协力,取长初短,离成功就更近一步了。

一个人可以做些小生意,但是如果想赚大钱,就存在一些困难了。怎样才能壮大自己的实力,使自己更具有竞争力呢?

聪明的温州人想到的是合作创业,中国第一个股份合作制企业就诞生在温州。

温州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大都产权明晰。因为,温州人在合作的过程中,往往充分地信任对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了赚钱而努力。

现代经营者,必须学会与人合作,借他人之力来发展自己,合作是企业摆脱困境、扩大市场的最佳选择。

在温州,合作创业有两种现象:一种是先自己创业,然后与人合作,成立股份公司。

庄吉集团就是这种合作模式的典范。

庄吉集团的创始人之一郑元忠是改革开放初期温州有名的“电器大王”,后来,他转行服装业,成立了一家服装公司,但是却一直没有很大突破。

一次偶然的机会,郑元忠认识了同样搞服装的陈敏,两人经过交谈,觉得相见恨晚。于是,两人经过商量,成立了温州庄吉服装有限公司。

不久,吴邦东也加入其中,三人在公司各司其职,取长补短,被业界称为“黄金三角”。

当时,对于谁当董事长的问题,三人都很有风度。按股份,郑元忠是理所当然的董事长,但是,郑元忠却推举陈敏来当董事长。正如他日后所说:“服装该由懂服装的人来做,陈敏是当时温州服装界数得着的少帅,又是服装商会副会长,三个人里边,他最行,而且也年轻。”

三人从一开始合作就达成一致:庄吉的权利在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裁负责制,公司绝对不安排任何人的家族成员。

有一次,陈敏的侄子大学毕业后,想来庄吉工作,被陈敏一口拒绝了。如今的庄吉,股权清晰,事事由董事会集体决策,已经创造了许多第一:全国第一家利用品牌做质押贷款的民营企业;温州市第一家民办服装研究所;第一家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配制股份的企业;第一次创办了庄吉服装文化研究所等等。庄吉还与中国美院、杭州丝绸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合作,成功地把庄吉定位于高层次的服饰品牌。

另一种成功模式是先和别人合作,然后自己单独干。

东艺鞋业的老总最初从鞋厂出来创业时,是和别人合伙,一段时间后,却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于是决定自己单独干,结果企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正泰的老总南存辉和德力西的老总胡成中当年一起创办了求精开关厂,几年后,两人决定各自创业,结果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南存辉说:“分享不仅仅是慷慨,对创业者来说,更是一种明智。”

在温州,除了正式的合伙创业外,温州人还非常注重非正式的合作。比如,同行业的两个企业,在客户找自己下单,而自己又没有实力接受订单时,他们往往会把客户推荐给其他企业。有些人对于温州人的这种做法很不理解。但是,温州人认为,行业间的互相帮助,是企业发展的良性保障。与他人分享了利益,他们也会记住的,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有人伸出援助之手。

“分享是一种明智”,南存辉的这句话多么具有哲理。有一句话是这样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大家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交换后,大家就各有了两个想法。而创业之初正是急需智慧和力量的时候。

创业之初,如果你缺乏技术及管理能力,你就必须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力量来壮大自己,分分合合是常态,一成不变是绝对不行的。阿里巴巴的马云说过:“聪明是智慧者的天敌,傻瓜用嘴讲话,聪明的人用脑袋讲话,而智慧的人用心讲话。所以一定切记,不要把自己当成最聪明的,最聪明的人相信总有别人比自己更聪明。”因此,那些借助他人力量的人往往是最聪明的人。

温州人语录:

在经营领域充分动用智慧,整合资源,看起来很大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华通机电集团董事长李成文

3.朋友多了路好走

致富思维:

穷人:朋友要看什么时候,商场如战场,市场竞争过程中,只有竞争对手,没有朋友。

温州人: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多了路好走,广结人缘等于给自己的发展网络。今天的竞争对手,很可能就是阴天的合作伙伴,生意场上,只可结识朋友,不可与朋友翻脸。

上海安信地板有限公司董事长卢伟光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情:

卢伟光上大学的时候,性格比较孤僻,朋友也不多。有一次,他在学校武术训练队训练的时候拉伤了腿部肌肉,几位队友费力地把他背到了医院。这件事情对卢伟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说:“我意识到,人可能在任何时候需要别人来帮助。今天你可能很强,很能干,但人总会遇到自身能力无法克服、无法解决,必须借助外界的力量来帮助的情况。也许帮助你的人或者被你帮助的人平时不一定是你最认同的,但却是你最需要的。”

每次回忆起这件事情,卢伟光总是万分感慨。

是的,人是最大的资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人的因素。邱永汉说过,失去财产,仍有从头再做生意的机会,可是失去朋友,就没有第二次的机会了。精明的温州人非常重视人际关系,他们总是在为自己的发展铺设人脉网络。

2001年7月11日,《温州日报》曾经报道了一件怪事,在宜昌的一些温州人居然在当地媒体亮相声称要开门收徒,传授创业经营之道。

原来,一位宜昌下岗职工想学做鞋类、服装生意,希望自己能够在经营上学到一些经验。于是,求助于宜昌温州商会,希望有温州老板能够收其为徒弟。当地媒体报道温州商人要收徒的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宜昌人都想拜温州商人为师。

宜昌政府非常支持此事,认为这是对宜昌的“扶持”的一种好方式。因为,在宜昌的1万多温州人在自己的行业内都做得相当不错。

于是,许多温州商人纷纷招收徒弟,愿意传授自己的经商之道。

温州商人陈铄荣第一个在媒体公开招收徒弟。他说,招徒不是招打工者,也不是招生意合伙人,而是要真心地传授自己的经商之道,把温州人的观念植入宜昌人的脑袋。若能借此带动当地市场经济的繁荣,那是最好不过的。如果学得好,保证不出两年,每个徒弟都有能力独立经营一个店铺。

第一个被温州商人招为徒弟的李君阳在温州老板的带领下,学到了不少经商之道。他认为,温州老板做事的快节奏、对待客户的诚信度,对他深有影响。

尽管温州商人收的徒弟在学成后容易对温州商人构成竞争关系,但是这些温州商人认为,朋友多了路好走,如果能够培养一些相关的人员,建立合作同盟的关系,这也不失为经商的一种策略。

红顶商人胡雪岩说过,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就算有三头六臂,又办得了多少事?要成大事,全靠和衷共济,说起来我一无所有,有的只是朋友。要拿朋友的事当自己的事,朋友才会拿你的事当自己的事,没有朋友,就是有天大的本事,自己一个人也还是没有办法。有付出才有回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与其等着他人来帮助自己,不如先主动去帮助他人。也许,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贵人就会出现。

温州人语录:

我意识到,人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别人来帮助。今天你可能很强,很能干,但人总会遇到自身能力无法克服、无法解决,必须借助外界的力量来帮助的情况。也许帮助你的人或者被你帮助的人平时不一定是你最认同的。但却是你最需要的。

——上海安信地板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卢伟光

4.不打无把握之仗

致富思维:

穷人:做生意,最关键的是找到最挣钱的生意,只要利润高,挣钱不成问题。

温州人:赚钱是第一任务,不管做什么生意,我们都没有充分的把握,因此,最好不要做自己不熟悉的行业,这样就更不容易把握了。

以精明闻名的温州商人,在做生意时,几乎什么生意都敢做,诸如修理鞋子、买卖纽扣、打火机等,但是却很少有人炒股,这让许多投资于股市的人非常纳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