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小事砸了自己的“饭碗”
小傅在某公司干了五年,从小职员升到总裁助理,其能力一直以来都被同事们认可。一天,小傅突然离开了公司,大家都很诧异,猜测他一定是找到了更好的地方去另谋高就了。后来,大家才明白,其实,小傅是因一件小事惹恼了总裁而被辞退了。得知此事后,同事们无不为之惋惜。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中午,总裁在某酒家招待一名重要客人,小傅在场,总裁吩咐小傅去点菜。小傅因为刚升任总裁助理不久,不太懂得点菜的规矩,只好自己喜欢什么就点什么。结果,那顿饭小傅吃得很香,总裁和客人却没吃什么,因为小傅点的东西不合他们的口味。
客人走后,总裁大发雷霆,因为小傅的做法使他在重要客人面前很失面子,他的直接下属这么没水准,连点菜这么小的事都干不好,说明他这个总裁的眼光有问题。于是,一怒之下就把小傅辞退了。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小傅的遭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小傅的过错就在于忽视了细节,不懂得礼节。作为总裁身边的人,你当然要留意总裁的行为细节,他喜欢吃什么菜、喜欢喝什么酒、喜欢抽什么烟,如此等等。你对他的喜好做到了心中都有数,既表明了你观察事物细心,更重要的是表明了你对总裁的尊重和关心。招待客人时,你当然首先要尊重客人的意愿,你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当然可以礼貌地征询客人的意愿,这体现了对客人的尊重。由此可见,职场礼仪常识是职业人士的必修课。
当你步入职场时,你可曾想过:如何才能使你在职场游刃有余?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也就是说,任何事情靠个人的力量是极其有限的,最主要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运用好团队的整体实力。因此,职场生存,应学会处理四大人际关系,即同事关系、与上司的关系、与下属的关系、与客户的关系。职场生存礼仪常识也就是在处理这四类关系时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基本礼节。
一、如何处理同事关系
如何处理同事关系?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各人有各人的处事策略,其实最基本的可以概括为“原则、真诚、友善、尊重、宽容、策略”这十二个字。
1.与同事相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真诚相待是第一原则。任何人都不愿与狡诈阴险、口是心非或诡计多端的人相交,所以,人们常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这个道理。你不能以诚待人,别人怎么会待你以诚呢?
依礼而行是第二原则。凡事尊重对方,谦让对方,处处以礼待人,别人没理由不喜欢你,这样的同事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协助。
重诺守信是第三原则。信口允诺,空口说大话,言而无信的人谁都不敢相信。失去了信用就不可能有感情。因此,要得到同事的认可,言而有信,言出必行是基本的守则。
通力协作是第四原则。同事相处,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同心协力,互相支持,这才能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收获快乐和友情。如果相互拆台,互相使坏,故意刁难等,就免不了在加大工作难度的同时,还要加重自己的心理压力,时不时地遭遇痛苦和阻力。
讲究策略是第五原则。人分三六九等,事有千千万万,情况不一,性格各异,不能像产品生产一样“搞标准化操作”。凡事得讲究策略,才能获得最佳效果。但任何策略都必须是以“与人为善”为前提,否则,策略就可能变成阴谋诡计。
总之,学做事先学做人。人做好了,不会做事会有人教你做或帮你做,人没做好,最会做事的人也会没人跟你合作。
2.与同事相处的“八项注意”
人生一辈子,相处最多的当然是家人,而其次就是同事了。因此,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平等交往,不搞小集团,忌厚此薄彼。同事不同于朋友,双方在许多方面会存在直接利益冲突,一旦形成小集团,就会无形中树立某些看不见的“隔阂”,事务处理上就难免有失公平,矛盾和障碍也就会因此而产生。
体谅他人难处,乐于助人。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上,别人难办的事尽量不勉强,多体谅对方,宽容和大度最能赢得赞许和感恩。别人有困难,能帮则帮,鼎力相助,其他人必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在同事中的口碑和人气必然会逐步上升。
少说多做。切忌像个“长舌妇”那样好打听,甚至把“以讹传讹”当成“消息灵通人士”来炫耀。常言道:“祸从口出”、“言多必失”。口无遮拦的人谁都不敢真正信任你,只能偶尔利用你。所以,用行动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展示自己的才华才是最有效、最令人信服的。
切实避免同事成为你的“敌人”。生意场上有句俗话,叫“多个朋友多条路”,其实,职场何尝不是这样?有的人对别人的批评耿耿于怀,非要占了上风才肯罢休,把别人的好心当成“驴肝肺”,以后别人就是见你犯错也不会吭声。也有的人总喜欢挑别人的刺,给人“穿小鞋”,以显示自己的权威和能耐。结果他收获的是什么呢?是四处树敌!久而久之,必然孤立自己。
主动认错,敢于担责。死不认错通常是顽固、自私、奸诈和厚脸皮的体现,许多时候也是推脱责任的伎俩。反过来,主动认错、敢于担责的人通常是心胸坦荡、宽容和讲义气的人。因此,谁都会喜欢后者而厌恶前者。况且,主动认错还是化解矛盾、避免冲突的最有效方式。积极认错就等于告诉对方“闭上你的嘴,别越说越来劲!”
切忌随意在工作上替人代劳,以免职责不清和违反制度。工作中,各司其职是一种有序的制度,不能因你乐于助人就随意破坏制度。尤其是有些工作岗位是严禁非职责人员插手的,容易产生漏洞和混淆职责。
切忌在同事面前议论或批评上司。即使别的同事在批评上司或对上司品头论足,也不要轻易随声附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异性同事相处要注意“男女授受不亲”。异性同事相处、合作多了,难免产生感情和友谊,这很正常。但许多时候人们信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俗话说:“人言可畏。”异性相处多了很容易引发闲言碎语,弄不好,白的给说成黑的也真假难辨。更何况传言、猜忌往往是引发家庭纠纷的“导火索”,因此,应尽量避免“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结局。
3.小心提防或“敬而远之”的几种同事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或许是大多数人认同的为人处世的准则。因此,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如何去观察和辨认同事的“品行”应当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功”。真诚和老实是不能与“愚蠢”画等号的。在与以下几类同事相处时,必要的防范意识是不可少的,最好的策略是“敬而远之”。
口蜜腹剑或口是心非的同事,俗称“两面派”,当面尽说好听的,背后“捅刀子”。
多嘴多舌的同事,口无遮拦,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挑拨离间的同事,喜欢在你面前议论别人,就难免会在别人面前议论你。这种人往往不怀好意,无事生非,虚情假意。
好吹牛拍马屁的同事,这种人大多见风使舵,卑躬屈膝,见利忘义,属于没骨气的小人。
尖酸刻薄、吹毛求疵的同事,这种人往往是嫉妒心重,心胸狭窄,唯我独尊。
过河拆桥、唯利是图的同事,这种人大都是“势利眼”,贪得无厌,自私和小气。
刻意掩饰、善于伪装的同事,这种人多属阴险狡诈之人。
言而无信、变化无常的同事,这种人喜欢信口开河,只说不做,厚颜无耻。
挤眉弄眼、撒娇献媚的同事,这种人往往道德败坏,心怀鬼胎。
胆大包天、为所欲为的同事,这种人往往有“背景”或是鲁莽无知的粗人,好“捅娄子”、惹是生非,或者是“破罐破摔”、内心绝望的人。
总之,任何人都有一定的“伪装”和防范的本能,“利己不损人”是无可厚非的。如何去识别人的“本性”要靠经验的积累。基本的技巧是关注细节,因为主要的、显眼的地方很容易被掩饰和伪装,而细节最容易被人忽视,所以,细节往往能体现人的真实情况。
二、如何当好下属
1.上司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事业是否有成,其上司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下级关系融洽,上司对你的成长肯定会“助一臂之力”,成为你上升的“梯子”或“助力器”。反之,上司可能成为你前进路上的“拦路虎”或“绊脚石”,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上司将对你的工作作出肯定性或否定性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将直接关系着你未来的升迁。
作为一个下属,与上司相处的关键是配合默契,进而赢得上司的信任与支持。如何才能与上司配合默契,赢得上司的信任与支持呢?必须要明白两点基本的道理:
首先,一般来说,许多工作,十个人中可能有七八个人可以做,为什么叫你做而不叫别人做呢?这就取决于决策者喜欢让谁做。千万别以为离开了你地球就会停止转动!
其次,同样的行为,是肯定还是否定呢?同样取决于评判者的意愿。大家也许听说过“父子俩卖驴”的故事,骑着去卖不行,牵着去卖也不行,放手更不行。这说明肯定与否定,许多时候并不取决于行为本身,而取决于评判者的意愿。
明白了这两点,你自然就明白了上司对你的重要性。上司信任你、喜欢你,即使你犯了错,上司也会替你“遮风挡雨”。反之,即使你做得再好,“鸡蛋里也可以挑出骨头来”。
2.如何赢得上司的信任和支持
上司作为评判者,究竟会如何评价你,一般取决于四个方面:一看你对上司的态度,二看你在上司面前的表现,三看你的言行,四看你起的作用。
首先,你对上司的态度是赢得上司信任与重用的关键因素。而你的态度侧重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是忠诚。任何一个上司都反感那些背叛领导、另攀高枝的下属。只有忠于上级、讲义气、重感情、听指挥且处处尊重上司的人,才会得到上司的赏识。
二是谦逊。上司可能并不比下级强多少,但再高明能干的下属也要懂得维护上司的尊严。该请教的要请教,该送审的要送审,该谦让上司的地方要懂得谦让,该体现上司意愿的地方一定要体现上司的意愿,切忌我行我素,自作主张,把上司当摆设,甚至藐视或看不起上司,把自己看得比上司更高明、更能干,那你就只能成为上司的工具,需要用的时候拿出来用用,不需要的时候搁在一边“凉快”。
三是诚实。要上司信任你,那你必须先信任上司。如果你心怀鬼胎,不讲真话,谎报军情,对上司遮遮掩掩,不仅表明你根本不信任上司,而且表明你根本不可靠,上司会觉得随时都有可能被你欺骗,只能对你倍加小心,谨慎使用。
四是顺从。对于心存抵触情绪,耻于服从,或者总是有条件地服从的下属,哪一个上司会喜欢?谁会重用不听使唤的下属?不顺从意味着对上司权威的挑衅,不顺从意味着置其尊严于不顾。管不了你又怎么用你?管不了你还治不了你?因此,服从是对上司最基本的尊重,而顺从则近乎乐意服从,不光是行为,更看重的是态度。
五是细心。细心留意上司的偏好,细心揣摩上司的意愿,办事认真细致,任何事只要交给你,上司都能放心、都能如意,这样的下属上司无不器重。
其次,在上司面前的表现是赢得上司重视的重要途径。你的能力、你的业绩等是上司肯定能看到的,但有些东西必须是亲眼目睹才能发现的,比如,你的勇气、你的胆识、你的果断、你的沉着和耐心、你的韧劲、你的善心、你的敏捷等,上司都只能通过亲眼目睹来发现。因此,与上司共事和共处时,要善于表现自己的强项,要挺身而出,要敢于承担责任。当然,这些都必须是真实的表现,那些善于做作、故作姿态的表现是徒劳的,因为你千万别低估了上司的智商,是真是假,明眼人一看便知。所以,不要为表现而表现。
再次,你的言行是上司对你评判的现场“取样”。这些“取样”给上司的印象和感觉如何,直接决定了他对你的“评判分值”。因此,应切实注意:
尽可能多地对上司的长处、特点和言行等加以赞赏,但不是献媚或一味奉承,赞赏包含着评价、认同和敬佩,容易使对方产生共鸣和好感。
尽可能多地单独给上司提出各方面的合理化建议,既保存上司的自尊,也体现你的责任感、分析判断能力和智慧,进而弥补上司的不足并博得上司的欣赏。
尽量避免与上司的不和谐,切忌当众顶撞上司或揭上司的短。
尽量不要在上司给你下达任务时讨价还价,且工作中要尽量多请示、多汇报,让上司感觉你的工作业绩都是在他的指导下达成的。
尽量不要在同事面前发上司的牢骚,万一传入上司耳朵里,你的“印象分”会显著降低。
上司面前切忌贪功求赏。任何人都必须是“先做媳妇后成婆”的,所以,下属干活,上司领赏的现象属职场的“潜规则”,如果你觉得不公平,将没有上司喜欢你这样的下属。
最后,在上司眼里,你在他所领导的团队中所起的作用是评判你的客观依据。你的业绩、你的特殊能力、你的资源、你的潜力都是赢得上司赏识的“筹码”,但关键看上司手中的“筹码”是否稀缺。如果不稀缺,这些筹码就“不值钱”,如果稀缺,那你就将被重用。
3.与不同上司相处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与上司相处,有共性要求,也有个性要求。下列几方面是共性要求:在上司面前必须毕恭毕敬,不要傲慢无礼。上司给你安排工作和任务时,要愉快接受,迅速行动,不要置之不理,拖拖拉拉。办事不越级,不越权,不推卸责任。上司对你的批评要虚心接受,不要辩解和过多解释。上司理亏时,给他台阶下,上司有错时,宜私下提醒,忌当众纠正。懂得为上司分忧,功劳和利益面前懂谦让,困难和责任面前敢于担当。上司面前切忌逞能,以免因其感受压力而嫉贤妒能。处处为上司争面子,随时给上司留面子。
上司有等级之分,有素质差异,有性格和品行不同,因此,面对不同的上司,其技巧和策略也应有所不同。比如:在冷静和理性的上司面前,切忌自作聪明、先斩后奏。在阴险、狡诈的上司面前,务必谨言慎行。在优柔寡断的上司面前,切忌急躁甚至胆大妄为,标新立异。在柔弱无能的上司面前,需积极建言献策,敢于担当。在果敢、豪爽的上司面前,宜敢作敢为,展示才干。在专横、武断的上司面前,切忌自作主张,需高度重视请示、汇报。在自私小气的上司面前,切忌计较名利得失。在猜忌、妒贤的上司面前,切忌逞能和邀功。在挑剔型的上司面前,切忌粗心大意,自以为是。在年龄接近的异性上司面前,宜若即若离,切忌过于亲近。
三、如何做领导
领导是权力的象征,但权力与权威是两码事。权力是上级授权的结果,而权威则是用自己的言行慢慢树立起来的。不少人很善于利用手中的权力,但却不懂得如何树立自己的权威。有的人有了权力之后说话“官腔”十足,办事盛气凌人,下属一见就怕,唯恐避之不及,表面上似乎威风凛凛,而实际上大家只是敢怒不敢言。而有的人则不言自威,下属办事心领神会,对其毕恭毕敬,从不敢糊弄他。不管其在不在职、有没有权,说话总有人愿意听、愿意照办。因此,仅有权力的“领导”是外在的、暂时性的,而拥有权威的领导则是内在的、持久性的。领导科学的研究表明,权威不光是靠领导能力和领导方法建立起来的,更主要的是靠个人内在的人格魅力、语言的说服力、行动的感染力和征服力。
做领导,既是一门科学,即领导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即领导艺术。科学注重规律性、规范性、依据的客观性、实用性和严谨性等因素,而艺术更注重感染力、独创性和内在品味。科学主要靠学,而艺术更依赖于感悟。因此,做领导,既要讲科学,更要讲艺术。一个好的领导,必然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两者不可偏废。
如何做领导,尤其是如何做一个好的领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模式,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范可言。但既然是科学,就总有些东西是可以归纳的,是可资借鉴的。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看,观念决定行为,因此,做好领导,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领导观念。如下几方面的观念是领导必须掌握的:
层级观念。领导有层级之分,在领导别人的同时也要被别人领导,故领导是相对而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会做领导首先要会做下级。下级做不好,领导必然做不长。
责任观念。领导不光有权力,也有权利。职权与职责相联,有权必有责,不可能只要权力不担责任。光想揽权而不愿担责的人不配做领导。而权利与义务相联,获取权利必然要履行义务,反过来,履行了义务必然拥有相应的权利。权力与责任的划分依据授权的条件来确定,而权利与义务则更多依据法规和公理来界定。因此,做领导,首先要认真掂量清楚“权力”和“权利”这两种极具诱惑力的东西的分量,切忌只顾一面而忽视另一面。那种见权力就争,见责任就推的领导,肯定是令人愤慨和厌恶的人。比如,保护下属、爱护下属其实是领导应尽的分内责任,但有的人却想方设法算计或打击自己下属,这种人肯定是愚蠢的领导。自以为很聪明,其实什么也不懂。有的人只知道巴结和讨好上级,而不知道为下级“保驾护航”,其结果必然会是“墙倒众人推”,顶多就是个“光棍司令”。
团队观念。领导不光靠自己干活,更主要的是要靠领导别人干活。因此,团结下级是必须的,而团结下级最重要的前提是尊重下级。任何时候要想别人尊重你,你必须先尊重别人。团队是一个整体,维护整体的团结一致,是增强团队实力的重要保证。
示范观念。领导领导,既要“领”,更要“导”。领者,带领、率领、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也。导者,引导、指导、劝导和疏导也。领导者不仅自身的能力、素养要到位,而且要重视自身的示范作用。因此,做领导,光说不干不行,只会干,不会说也不行。否则,下级必然不服。
“攻心为上”的策略观念。领导不光要下级服从,更需要下级服气。光服从不服气,必然有怨言、有抵触。只服从不服气,属屈服,屈服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有反抗。而要下级服气,领导者不仅干活的能力和水平要让下属折服,而且要注重公平,关心和体谅下级,沟通和说服下级时要摆事实、讲道理,既要以理服人,更要以礼服人。那种“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的压服式领导是不可能让人服气的。口服心不服,必然滋生假象,隐瞒、掩饰、虚假就不可避免。心服了即使口不服,问题也不大。
“思路第一,行为第二”的决策观念。做领导的必须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管得好不如决策好”、“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任何事,该怎么做、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条件、想达到什么效果,只有想到了、考虑周到了,才能办成、办好。如果在根本没想好该怎么办、有什么困难、可能出现什么结局的情况下就贸然行动,即使办成了,也只能庆幸自己运气好。因此,领导工作的重点是思路,而不是行为。因此,作为领导,任何事,只要想到了,没有人办可以找人办,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决策对了的事多半能办成,而决策不对的事,十之八九是失败的。
法制观念。领导不光要重视“人治”,更要重视“法制”,即靠制度管人。领导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条件有限,靠“人治”必然有很多地方、很多时候管不了,也管不到。而制度管人则不受这些限制。因此,做领导,首先要“管制度”,只有制度完善了,才能让大家依据制度去自己管自己,实现自主管理、自律管理,领导也就可以轻松地实现“无为而治”。
人本理念。事要靠人去做,领导所要管理的不仅是事,而更重要的是人。因此,“以人为本”不是口号,而是处事的准则。领导不仅要理性,也需要感性,不光要有个性,更要有“人性”。领导对待下属,不光要讲理,更需要讲“情义”。懂得以情感人的领导才能领会“以人为本”的真正含义。人性化的管理是管理艺术的最高境界。只知道以任务压人、以指标逼人,或者只会训人、只会玩弄权术,只强调“我就这种性格”、“我就这种习惯”而往往不顾别人感受的“野蛮”或“霸道”的领导,属缺乏“人情味”的低层次领导。尖酸刻薄、吹毛求疵的领导肯定不是好领导。极具“个性化”的管理往往是“一朝君子一朝臣”,形不成传统,更不可能上升为“企业文化”。而人性化的管理则更具有持续性和自觉性,便于形成“文化”和风格。作为领导,不仅要坚守原则,更要重视感化,尽可能使方式“人性化”、手段艺术化、指标弹性化、奖惩公平化,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心悦诚服”。
总之,管事相对简单,管人却很复杂。正所谓“小企业管事,大企业管人”。领导不分大小,职位不分高低,科学的领导原理是相通的,而领导的艺术是因人而异的,不可照搬照抄,只能用心体验。
就领导技巧和领导方法而言,可以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同的事、不同的人适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不宜一概而论。以下几方面可资借鉴:
避免在众人面前指责下级,要重视处处给下级留面子。
一般来说,不要过分指责已经认错的下级,“响鼓不用重锤”,过分指责易引起反感。
尊重下级、善待下级、保护下级、关心下级是增强团队凝聚力最有效的法宝。
办事公正、维护公平、平等相处是树立领导威信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
批评下级前最好先让其说明缘由,避免冤枉下级,并应允许其申辩和反驳,不仅以理服人,更要以礼服人。
切忌把不正常的情绪带入办公室或工作中,更不要把粗话或粗暴行为带进工作中。
给下级布置任务时,最好只问结果,不管过程。给下级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便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身体力行,用体贴感化下级,用能力征服下属,切忌用利益诱惑下属。
相信群众智慧高于个人智慧,重视下级的善意提醒和合理化建议。
四、辞职或离职的基本礼仪
市场经济社会里,员工的流动是相对频繁的,人一辈子的职业生涯中免不了要发生多次的辞职或离职。许多人存在只重“求职”不重“离职”的心理倾向,以为我都要离开这个单位了,礼不礼的还有什么关系?有的人甚至不惜“过河拆桥”,每离开一个单位都要搞得怨声怨气。其实这对自己非常不利。因为,一旦你的负面影响、经历等被“添油加醋”地四处传播,对你职业生涯的潜在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无论是辞职还是离职,应当让其成为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至少让其成为一个平静的结局,切忌弄得沸沸扬扬。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们都可以理解的自然现象。辞职或被迫离职,都没什么奇怪的。员工找到了更好的去处,选择辞职这很正常,单位有更合适的员工选择对象,辞退老员工也是很正常的。优胜劣汰,各取所需,这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何必对别人的选择耿耿于怀呢?因此,辞职或离职应注意如下基本礼仪:
按合同约定或单位制度要求,履行提前申请或告知义务,切忌搞“突然袭击”。
“站好最后一班岗”,切忌因为打算辞职或要离职就肆意妄为,不管不顾。这种行为表明你的人品有问题,你之前留下的所有好印象都会“化为泡影”。
辞职或离职前,应尽可能口头或电话告知你的客户、同事等,以免耽误事或方便日后的交流和合作。
切忌泄露原单位的商业机密,一个“卖主求荣”或“过河拆桥”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受人欢迎的,都是不可能得到赏识的。
与原单位的任何经济与物质往来要尽可能即刻结清,切忌发生欠账不还、借物不还或挪用公款之类的事情。任何贪小便宜的做法都是令人不齿的。
不管对同事还是领导,都要尽可能表示感恩和诚挚的谢意,要像一位“绅士”那样礼貌且潇洒地离开,切忌只顾发泄、谩骂或肆意挑衅。
思考练习题
一、随堂训练练习题
1.明日下午3点在公司办公大楼三楼会议室召开部门负责人会议,汇报并协调本周工作计划,不得请假或无故缺席,请拟通知。
2.任意假设条件和情境,写一封人事身份证明函。
3.员工集体宿舍照明系统老化急需更新改造,请代基建科拟一份“申请拨付维修资金50万元”的请示。
二、模拟操作训练题
1.假定小组成员是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每人说出自己最讨厌的3~5种行为。然后汇总归纳,对照礼仪要求进行讨论,从中总结归纳本办公室职员“行为守则”。
2.以班为单位,采用自愿报名的方法分别组成5~7人的“员工招聘领导小组”、3~5人的招聘行动小组、5~8人的应聘人员小组,自主分工负责,拟定招聘职位和招聘条件、面试问题和内容,进行现场招聘面试模拟,然后集体讨论其成功和不足之处。
三、课后作业题
每人自拟一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