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田灌溉
《清史稿》所载滏阳河流域水利营田【1】
给事中洪良品以直隶频年水灾,请筑疏浚以兴水利。事下总督筹议。鸿章言:原奏大致以开满渠,营稻田为急,大都沿袭旧闻,信为确论,而于古今地势之异致,南北天时之异宜,尚未深考。夫以太行左转,西北万峰矗天,伏秋大雨,口外数千里千溪万派之水,奔腾而下,畿南一带地平土疏,顷刻辄涨数尺或一二丈,冲荡泛滥。势所必然。圣祖虑清浊河流之不可制也,乃筑千里堤,格淀堤,使淀与子牙河各行一路。世宗虑永定河南行之淤淀也,令引运河别由一道,改移下口。其余官堤民堤,今昔增筑,综计不下三四千里,沙土杂半,险工林立,每当伏秋盛涨,兵民日夜防守,甚于防寇,岂有放水灌入平地之理?今若语沿河居民开渠引水,鲜不错愕骇怪者。且水田之利,不独地势难行,即天时亦南北之迥异。春夏之交,布秧宜雨,而直隶彼时则苦雨水少泉涸。今滏阳各河出山处,土人颇知凿渠艺稻。节届芒种,上游水入渠,则下游舟行苦浅,屡起讼端。东西淀左近洼地,乡民亦散布稻种,私冀旱年一获,每当伏秋涨发,辄遭漂没,此时限于天时,断非人力所能补救者也。以近代事考之,明徐贞明仅营田三百九十余顷,汪应蛟仅营田五十顷,董应举营田最多,亦仅千八百余顷,然皆黍粟兼收,非皆水稻。且其志在垦荒殖谷,并非借减水患。今访其遗迹,所营之亩,非导山泉,即傍海潮,绝不引大河无节制之水以资灌溉,安能借减河水之患,又安能广营多获以抵南漕之人?雍正间,怡贤亲王等兴修直隶水利,四年之间,营制稻田六千余顷,然不旋踵而其利顿减。九年,大学士朱轼,河道总督刘于羲,即将距水较远,地势稍高之田,听民随便种植。可见直隶水田之不能尽营,而踵行扩充之不易也。恭读乾隆二十七年上论“物土宜者,南北燥湿,不能不徙其性,倘将洼地改作秧田,雨水多时,自可借以储用,雨泽一欠,又将何以救旱?从前进京议修水利营田,始终未收实际,可见地利不能强同”。谟训召垂,永宜遵守。即如天津地方,康熙间总兵蓝理在城南垦水田二百余顷,未久淤废。咸丰九年,亲王僧格林沁督师海口,垦水田十余顷,嗣以旱潦不时,迄未能一律种稻,而所费已属不赀。光绪初,臣以海防紧要,不可不讲求屯政,会饬提督周盛传在天津东南开挖引河,垦水田三千百余顷,用淮勇民夫数万人,经营六七年之久,始获成熟。此在潮汐可恃之地,役南方习农之人,尚且劳费若此。若于五大河经流多分支流,穿穴堤防浚沟,遂于平原易黍栗以抗秔稻,水不应时,土非泽埴,窃恐欲富民而适以扰民,欲减水患而适以增水患也。
《畿辅水利初案》所载滏阳河流域水利营田【2】
洺河亦发源于辽州,历河南之武安而入直隶永年县,过鸡泽、南和,下与沙河合,近年常苦涸竭。若引滏阳之水,假沙洺之道,两河之间,俱可沾共浸溉。滏阳河,诸水之巨流也,源山河南磁州之神麋山,至邯郸南会渚、沁二水,流永年,抵曲周,过鸡泽、平乡、任县、隆平,至宁晋贯大泊而出,抵冀州与滹沱水合,所经之处,疏渠灌稻。元臣郭守敬曾言可灌田三千顷,而明臣高汝行、朱泰等、建惠民等八闸,民以殷富,近为磁州之民筑坝截流,八闸已废其六。今应均平水利,照旧修复,其措置磁州一节,容臣另摺具奏。诸水入任县泊者十八,宁晋泊者十二,则此二泊固二十余河之委汇也。查任县泊土人谓之南泊,宁晋泊土人谓之北泊,皆禹贡大陆泽故地也。南泊所受诸水,旧注滏河,自滹漳间淤,河高于泊,所有出水五沟,势成倒灌,难以议开,惟难爪一河,不足消全泊之涨,此任民所以晓晓于穆家口之开塞也。隆平地居二泊之间,惟恐坐受其浸,故力争而阻之,及委员查勘穆家口河道,原有通流,特隘而浅耳,今应略加疏浚,为力无多。其邢家湾及王甫堤旧桥卑坏,不无梗塞,亦应改建,添设以畅其流。而马家店以下所有之澧河古堤,略为修补以防漫溢,任民既不苦于漂沉,即隆民何忧波及也。北泊周圆百里,地洼水深,亦恃滏河为宣泄之路。自滹沱南徙由贾家口灌入故道渐淹,遂决洨口营上等村而东注,但水口河身亦多险隘,今应大加展挖,务捭宽深,如此,则南泊之水归穆家口而咽喉已通。北泊之水入滏阳河而尾间亦快,积涝日消,旧岸渐复,四圆故出之地,尚可以数记哉。然后作小堤以绕之,多开斗门,疏渠种稻,则沮洳之场无非乐土也。惟滹沱一河,源远流长,独行赴海,善决善淤迁徙无常,自古患之,向入宁晋泊,则泊淤而众流无所容纳。自去年北徙,决州头而东,直趋束鹿,奔轶四出,至今尚未归槽。田庐俱被冲压,束邑之民,请疏入泊之道,以纾切己之忧,然此道本非正流,开淤已成平地,旋加挖掘,工费甚繁。且大陆古泽,众流委注之地,亦不应听淤塞也。今查有干河一道,系滹水入滏旧路,由木邱至焦罔,河槽现存修治不难为力,自张岔开挑六七里,便可直接决河,从此改流。有焦罔而入滏水,沛然而东,宁晋泊既远淤雍之害,即束鹿、深州等处亦无冲溃之患矣。畿南州县,地方辽阔,臣等未及遍历者,已遣员悉心经理。即当酌量缓急,次第兴工,以仰副我皇上爱养民生与修水利之至意。十四日得旨,怡亲王陈奏畿辅西南情形,甚为明晰,著九卿议奏怡亲王等于去冬今春,查勘水利,前后往返三月余,而于直隶地方东西南三面数千里之广,俱身历其地。巨川细流,莫不穷源竟尾,相度周详,且因地制宜,准今酌古,曲书笔画,以期有益于民生。公忠为国,实心办事,甚属可嘉,于是特设水利营田府,命怡亲王总理其事,置观察使一员。十八日论曰:去岁畿南被水,朕轸念民生,除截漕赈济,种种加恩,外又特命怡亲王等查勘情形,以除水患,以兴水利。今一切工程事务,虽有分发效力人员,但地非素经,人非素辖,恐有呼应不灵之处,必得本处地方官。公同实心协办,始克有济,且事权必欲专一,方可奏功,凡直隶地方文武官于水利事务,须当分发效力人员,秉公合衷协助,如有漠视推诿及阻挠者俱著怡亲王题恭,有实力奉行者亦著怡亲王保题。二十日,吏部议覆怡亲王疏称水利营田,事务殷繁,设立满汉司署各四员,水利营田使经历一员,应如所请,从之。又请改磁州归广平疏言,臣查的滏阳一河发源于河南磁州神麋山,自邯郸入永年历曲周、鸡泽、平乡等县。元臣郭守敬曾言此河可灌溉三千余顷,而明臣知府高汝行,知县朱泰等曾建惠民等八闸,以资灌溉沿河州县。民皆富饶,秔稻之盛,甲于诸郡。近年以来,水田渐改,闸座所存无几,询其所以,乃因磁州之民,地居上游拦河筑坝,无论水少之时,涓滴不下,即至水多之日,亦雍闭甚坚。经过商船,敛金买水,乃肯开坝放行,以致下流诸邑田土焦枯,不沾勺水之润,因争典讼,累岁不休。虽均水之断案如山,而隔属之抗违如故,此永年水田之所以作废也。查广平旧志,磁州属广平路,领成安,成安现隶广平,则磁州本非豫属明矣,请将磁州改归广平府,则滏阳一河全由直隶统辖,均水息争,同安乐利。豫拦田文镜请令滑浚等县属河南以重漕运,部覆准行况磁州本系广平路属,史有明文,事非创举,臣等仰体我皇上一视同仁之至意,奏请改属,二十四日九卿议覆允行。
《畿辅水利初案》所载各县水田状况【3】
京南局
京南一局,兼正定、顺德、广平三郡之地,西带重峦、源泉并注,而交流毕会于大泊。所谓形如聚扇,而滹滏二河为之外余也。民于其间,壅流艺稻,无须导课而建闸筑岸,具有条理。独是食利者自私、贪得无厌,踞高则不知有下,恃源而欲绝其流,以故灌溉之余,陂池以浴鸳鸯,而下游之舟楫鲜通。洿泽以养菰蒲,而邻邑之香秔尽稿。故南局田不患其不营,而患营之不广。水不苦其不足,而苦水之不均。贤王亲历而稔知之,开局委员均平水利,远者刻以日,近者分以时,于是灵泉流涧、河泽旁通。广顺之间增田至三万八千七百三十八亩有奇,而滹冶上游,濒河沙碛之区立遏建坝,排石留泥,淤为膏沃,得田一十五万三千一十六亩有奇,尤为从来未试之有奇也。
磁州
务本村、张家庄、太平庄、杏园营等处营田,引滏阳河之水,仍泄水于本河。按元臣郭守敬言,滏阳河水由滏阳、邯郸、洺州、永年,下经鸡泽,合入澧河,可溉田三千余顷。近因磁人舍本逐末,多种烟叶靛苗,稻田渐减,又缘地居上游,闭闸筑坝,鬻水罔利,下流不获沾勺水之润。经贤王奏请改归直隶统辖,遣员分定水限,均利息争,又劝州民种稻以重本计。艺至十万余亩,兼如期启闭,用资临邑,风移俗易,所谓下令如流水之源者矣。雍正五年,州治西北务本村、张家庄、量斗庄并东北太平村、杏园营等处农民自营稻田,西闸共四百零一顷四十亩,东闸共六百零九顷四十九亩。
永年县
张家庄、南胡贾村、马道固村等处营田,引滏阳河之水,泄水于郡北牛尾河。前明广平守高汝行、永年令朱泰于河北岸设阜民等八闸,水利大兴,嗣因磁人筑坝拦水,八闸已废其五。今磁州改归广平,闸水分时启放,濒河数邑均沾其润。而永年先受之,滏水汤汤,良苗翼翼,一时顿复其旧云。雍正五年,郡治西南张家庄、南胡贾村等处,农民自营稻田共一百零六顷二十亩六分一厘。六年郡治西河南张家庄、赵家庄等处,农民自营稻田共四十二顷一十六亩九分四厘。七年,郡治西南胡家村、北胡家村等处,农民自营稻田共三十六顷七十七亩八分六厘。八年,郡治东南利民闸大堤北农民自营稻田共二顷零二亩九分。
平乡县
豆二庄、周章村、油召村等处营田引滏阳河之水,仍泄水于本河。按滏水至平邑已经上游疏引,水力稍弱,拦水雍升,厥利斯普,变而通之,以尽利斯之谓矣。雍正五年,县治东北豆二庄、周章村、重义町等处,营田共十顷二十七亩六分。七年县治东北油召村、崔家庄等处营田共九顷三十八亩四分。九年,改旱田一十八顷四十亩。
任县
边家庄、牛新寨、西北张村等处营田,引滏阳并牛尾等河之水,仍泄水于本河。按滏水至任较平,邑尤弱,而百泉、牛尾自西而东,合而助之,置闸疏分邑田万亩,皆借其润。又大陆泽为上流之壑,为下流之源。新开澧河源于大陆,源大而流盛,夹岸汲引,其利尤溥也。雍正五年,县治东北边家庄、牛新寨、孙家庄等处,营田共八十四顷五十九亩二分零五毫五丝,农民自营田共六顷十二亩一分二厘。七年县治正北西北张村、大北张村等处营田共二顷七十五亩六分,农民自营稻田共八顷五十八亩四分二厘。九年改旱田八十一顷七十九亩二分一厘三毫。
《畿辅安澜志》所载各县水田状况【4】
磁州
东闸引滏阳河水。南渠灌闸南村、小狼圪塔等村,渠长十里。北渠灌辛庄营、马儿庄、徐家庄、王家庄、胡家庄、北豆公、柳儿营、太平庄、小马庄、吴家庄、南豆公、南左良、北左良、郑家庄、屯庄、吴家庄等村,渠长三十里。西渠灌杏国村、琉璃镇、大营村、小营村、东城桥等村,渠长二十里,共灌水田四百一顷四十村。
高臾村渠引滏阳河水,灌本村地,渠长二千四百二十步,阔一丈三尺,深八九尺。
州西北务本村、张家庄、量斗庄,州东北太平、杏园诸村,营田引滏阳河水,仍泄水于本河,自雍正四、五两年,计营庄稻田十万余亩。《畿辅通志》:案元臣郭守敬言,“滏阳河水由滏阳、邯郸、洛州、永年,下经鸡泽,令入澧河,可灌田三千余顷。近因磁人舍本逐末,多种烟叶靛苗,稻田渐减。又缘地居上游,闭闸筑坝,鬻水罔利,而下流不获沾勺水之润。雍正四年,经贤王奏请,改归直隶统辖,遣员分定水限,均利息争,又劝州民种稻,以重本计,几至十万余亩,风移俗易,所谓令如流水之源者矣”。
邯郸
罗城头闸渠二皆引滏阳河水,一东流灌罗城头、左西村、中堡、南堡,一北流灌北堡、小东屯、柳林桥、岳家庄、东城角、郝家庄、泰场村。
柳林闸渠二皆引滏阳河水,一东北流灌中柳林、东柳林、蒹葭庄、炮台寺、填池村、南屯头、北屯头、上壁村、唐家庄,一东流灌程家庄、张家庄、东来马台、西来马台、南苏曹、桥胡村、燕家庄、冯村、三家村闸、鸭池村。
苏里闸渠二皆引滏阳河水,一东流灌苏里村、七方村、招贤屯、王家、贾村、贾葛口,一北流灌东赵垒、皮条屯、吕固屯、刘固村、卢英堡、王化堡。
永年
城西八闸,自闸而出为总渠,自总渠而分流为副渠,自副渠支分为小渠,共灌田一千九百余顷。雍正四年,因八闸旧制引滏阳河水泄水于郡北牛尾河。五、六、七、八等年,西南张家庄、南胡贾村、北胡贾村、赵家庄大堤北,共营田一百八十七顷一十八亩三分。
曲周
安济闸渠,明嘉靖中知县王友贤开引滏阳河水灌田,今废。《广平府志》:明嘉靖中知县王友贤于济川桥南建宏济闸,凿渠灌田,旋因漳水淤塞,治漳水去,则地高于河,不能受水渠,闸并废。(谨案)曲周县尚有赵儿寨东南闸、七岔路闸、东南闸以导滏水之入,宏济闸、七岔路闸以导滏水之出,因以灌城濠且溉近地,今皆湮废。
鸡泽
利民闸渠有二,皆引滏阳河水,南为文明河,北为兴隆河,南北建七小闸,分子沟七道,灌城东吴家庄、张路固、台头村、城东北、郭家庄、程官营、龙泉寺,城东南司麻堡诸村地三百余顷。《鸡泽县志》:滏水入境,其流甚微,初播种时水不至,惟秋末开闸灌田可以多种二麦。
平乡
复兴闸引滏阳河水,灌东阎庄、西阎庄、晁家庄、董南庄、柴口村,地渠长七里。文明闸引滏阳河水,灌郭家村、郭李庄、城东南,地渠长六里,二闸共灌地凡二十顷余。
沿堤涵洞滏阳河两岸长四十里有奇,共百余穴,沿堤井眼东西各村共八百九十三,共灌畦地九十顷余。
东豆二庄、周章村、重义疃、东北油召村、崔家庄、董家引滏阳河水仍泄水于本河。雍正五年、七年共营治稻田十九顷六十亩,九年改旱田十八顷四十亩。(谨案)平乡县尚有霍林、宏济、东利、游召、祥瑞五闸,皆明万历中知县蒋廷仪建,今皆废。
巨鹿
张庄闸渠引滏阳河水入乐利堤,渠长六里,灌东郭城、西郭城、张威村、纸坊房村、进序寨五村,地二十三顷五十亩。
范庄闸渠亦入乐利堤,长六里,灌盐池、柳洼、油房、大韩、小韩五村,地十二顷三十亩。
任县
东埝闸渠凡五闸、胡家闸灌田玉庄地二十九顷五十三亩三分。王家闸、李家闸灌甄庄地七十六顷二十亩。朱家闸灌边家庄地二十五顷八十六亩八分。新寨闸灌新寨地三百三十五顷二十八亩。西埝闸渠凡七闸、禅堂闸灌刘家庄地四十二顷五十九亩。郝家闸灌天口村地五十五顷九十六亩。牛家闸、王家闸灌宁家庄地七十八顷七十九亩。甄庄闸、贾家闸灌甄庄地一百八十九顷一十八亩九分。刘家闸灌黄家庄地九十五顷四十八亩。
东岸涵洞凡九十一道,灌新店村南、新庄、北定庄、天口村、田玉村、甄庄、边家庄、黄家庄、刑家湾九村,共三百五顷六十五亩。
西岸涵洞凡九十道,灌新店村、刘家庄、北定村、天口村、宁家庄、甄庄、黄家庄、刑家湾九村地二百七十四顷五十三亩。
县东北边家庄、牛新寨、孙家庄、正北、西北张村、大北张村引滏阳河并牛尾河水,仍泄水于本河。雍正五年、七年,共营治稻田一百顷二十三亩五分,九年改旱田八十一顷七十九亩二分。
隆平
东岸闸渠有十,引滏阳河水灌范家庄、白家寨、马栏村、任村、牛家桥、徐麻营、千户营、狮子圪塔、连仲村、赵家台十村,地一百七顷余。
西岸闸渠有七,引滏阳河水灌莲子坑、北盐池、西阎家庄、杨家楼、苏家庄、枣陀村、马家台七村,地八十余顷。
《广平府志》所载各县水田状况【5】
永年县
雍正五年,张家庄、南胡贾村等处农民,自营稻田共一百零六顷二十亩六分一厘。
雍正六年,赵家庄、张家庄等处农民,自营稻田共四十二顷一十六亩九分四厘。
雍正七年,南胡贾、北胡贾等村农民,自营稻田共三十六顷七十七亩八分六厘。
雍正八年,利民闸大堤北农民,自营稻田共二顷零二亩九分。
闸内外营治水田二百六十九顷二十一亩。
乾隆元年,知县丁应蕙以上三闸水田酌改旱田,以从民便(县志),今存一百九十六顷八十七亩(旧志)。
邯郸县
罗城头闸水灌田十三村,共地六十七顷(县册)。
柳林闸水灌田十八村,共地三百八十七顷六十亩(同上)。
苏里闸水灌田十五村,共地三百顷(同上)。
案旧志三闸积水溉地南东北一带四十五村,咸资为利证以县册,今昔尚无大异。
磁州
雍正五年州治西北务本村、张家庄、量斗庄、并东北太平村、杏园营等处农民,自营稻田西闸共四百零一顷四十亩,东闸共六百零九顷四十九亩。(《水利营田图说》,《磁州水田原始记》:天地自然之利取不尽、用不竭者莫如水。禹平水土复尽力乎沟洫,盖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惠而不费之政所宜先务为急也。顾疏沦导引使之旁通曲达,则实有赖于人功。磁境滏河引其流以溉田,旧有南北中三渠,为州牧包公宗达开于前明洪武年间,南北两渠则州牧孙公健、牛公维赤先后开于万历年间。三渠分溉各村稻田二百余顷。国朝州牧蒋公擢又于各渠接开小渠,溉稻田二百余顷。民生用是饶裕,佥谓仁人之利溥焉。而不知开大利之原尤,有前于此者尝阅朱平涵涌幢小品有云:辛丑予南归,经磁州遍野皆有水沟,深不盈二三寸阔,可径尺,纵横曲折,随地灌注禾黍蔚然,予异之问仆夫:“水何自来?”遥指西山曰:“此泉源也。”问泉那得平流,则先任知州刘国徵从泉下筑堤障之,高丈许。堤高泉与俱高,因地势相引而下,大抵高一尺,可灌十里丈许,则灌百余里,一州遂为乐土。掳此磁州水利,刘公实为开山之祖,当与包、孙、牛、蒋诸公并传不朽,乃姓名不载于府州志内,将毋掩前人之善。与夫前人必非近名,以为善后人巨容被惠,而不知爰述纪事之词穷,比表微之意。是则食德饮和者所当馨香,永奉无忘始事之人。传曰:有功德于民则祀之,盖贤侯之利泽直与滏水以俱长也。)
南大渠一道灌田三千七顷有零亩。东槐树戽水地三顷。尹家桥水地九十亩,内平水地八十五亩,戽水地五亩。张杨庄水地六顷一十亩,内平水地三顷七亩,戽水地三顷三亩。湾子村水地八顷四十二亩,内平水地五顷一十五亩,戽水地三顷二十七亩。后湾漳水地三顷九亩三分,内平水地一顷七十二亩,戽水地一顷三十七亩三分。前湾漳水地二顷一十八亩,内平水地一顷五分,戽水地一顷一十七亩五分。磨裹村水地六顷四十七亩,内平水地三顷六十九亩五分,戽水地二顷七十七亩五分。马场沟戽水地十五亩。湾漳营水地七顷六十七亩三分,内平水地一顷四十五亩八分,戽水地六顷二十一亩五分。中大渠一道浇田一百一十四顷有零亩。永旺村戽水地四顷三十亩。响水梁水地一顷六十亩,内平水地四十亩,戽水地一顷二十亩。李家庄水地四顷五十亩,内平水地二顷二亩,戽水地二顷四十八亩。白家庄水地四顷七十亩,内平水地二顷七十六亩,戽水地一顷九十四亩。固城村水地十六顷内,平水地一顷八十六亩八分,戽水地十四顷一十三亩二分。鉴上村水地五顷四十九亩九分内,平水地二顷九十九亩九分,戽水地二顷五十亩。堤东村戽水地二顷二十亩。敦化铺戽水地五十亩。张家庄水地十二顷,内平水地二顷二十亩,戽水地九顷八十亩。陈家庄水地二顷四十五亩,内平水地一顷五十八亩一分,戽水地八十六亩九分。辛家庄水地四顷一十三亩,内平水地二顷三十二亩,戽水地一顷八十一亩。量斗庄水地六顷八十二亩,内平水地五顷六十一亩,戽水地一顷二十一亩。义庄水地一顷四十五亩,内平水地一顷二亩,戽水地四十三亩。北关水地一顷八亩七分,内平水地十八亩,戽水地九十亩七分。关后村戽水地三十亩。朱台庄戽水地六十亩。南来村水地二十二顷六十二亩五分,内平水地二十二顷五亩七分戽,水地五十六亩八分。北来村水地八顷六亩,内平水地八十亩四分,戽水地七顷二十五亩六分。西来村水地三顷七十三亩五分,内平水地三顷一十九亩五分,戽水地五十四亩。大营村水地七顷七十亩,内平水地六顷五十亩,戽水地一顷二十亩。小营店水地四顷四十亩,内平水地一顷二十一亩,戽水地三顷一十九亩。
北大渠一道灌田三十五顷有零亩。曲沟村水地四顷八十三亩,内平水地三顷六十三亩,戽水地一顷二十亩。大光禄水地四顷二十五亩,内平水地二顷二十五亩,戽水地二顷。小光禄水地二顷一十五亩,内平水地三十亩,戽水地一顷八十五亩。黄鼠村水地二十四顷,内平水地二顷五十亩,戽水地二十一顷五十亩。
以上西闸三大渠共灌平水地八十二顷三十五亩二分,戽水地一百零五顷五十二亩。
南大渠一道灌田二十七顷有零亩。闸南村戽水地六顷二十三亩。南琉璃水地十一顷内平水地一顷二十九亩,戽水地九顷七十一亩。狼圪塔村水地五顷,内平水地一顷二十九亩,戽水地三顷七十一亩。狼圪塔营水地五顷六分,内平水地三十七亩,戽水地四顷六十三亩六分。
西大渠一道灌田八顷有零亩。杏园营水地四顷,内平水地十亩,戽水地三顷九十亩。琉璃镇水地二顷二十亩,内平水地二十二亩,戽水地一顷九十八亩。东大营戽水地五十亩。东小营戽水地一亩。东城桥水地二顷,内平水地六十五亩,戽水地一顷三十五亩。
北大渠一道灌田九十八顷有零亩。辛庄营水地九顷,内平水地三顷,戽水地六顷。柳儿营戽水地五顷。太平村水地一顷,内平水地四十亩,戽水地六十亩。大马庄水地一顷,内平水地十一亩,戽水地八十九亩。南豆公水地九十亩,内平水地二十亩,戽水地七十亩。李家庄水地一顷八十一亩,内平水地九十一亩,戽水地九十亩。北豆公水地二顷三十二亩,内平水地一顷二十二亩,戽水地一顷一十亩。郭家小屯戽水地三十亩。吴家庄戽水地九十亩。南左良水地四十亩,内平水地二十五亩,戽水地十五亩北。左良戽水地六亩。东城营水地三十顷,内平水地一顷八十亩,戽水地二十八顷二十亩。郑家庄戽水地四亩。胡家庄水地二顷,内平水地一顷,戽水地一顷。徐家庄水地三十四顷二十五亩,内平水地十七顷一十五亩,戽水地十七顷十一亩。王家庄水地六顷,内平水地二顷三十五亩,戽水地三顷六十五亩。小马庄水地四顷,内平水地一顷五十亩,戽水地二顷五十亩。
以上东闸三大渠共灌平水地三十三顷八十一亩,戽水地一百零一顷一十二亩六分。
艮方桥水沟一道灌田二顷八十有零亩。西候召戽水地一顷五十亩。朱家庄戽水地九十七亩。南开河戽水地四十亩。
北二里半铺水沟一道灌田十一顷。北孟家庄戽水地五十亩。北开河戽水地十顷二十五亩。曹家庄戽水地二十五亩。
北五里铺东水沟一道灌田四十一顷有零亩。观稼亭水地三十九亩,内平水地九亩,戽水地三十亩。冯家庄戽水地一顷二十亩。王家庄戽水地九十五亩。北张家庄戽水地六十亩。甘草营水地三十五顷,内平水地一顷八十亩,戽水地三十三顷二十亩。纪家庄水地三顷五十七亩四分,内平水地二顷五亩九分,戽水地一顷五十一亩五分。
黄官营水沟一道灌田四十七顷有零亩。黄官营水地一顷五十亩,内平水地一顷二十亩,戽水地三十亩。杨家楼水地三顷二十亩,内平水地四亩五分,戽水地三顷一十五亩五分。十里铺水地十四顷,内平水地二顷六十一亩,戽水地十一顷三十九亩。高臾村水地八顷,内平水地三顷一十亩,戽水地四顷九十亩。
小西村(即旧志舆图内所载之帮村)水地十五顷一十一亩,内平水地十一亩,戽水地十五顷。闸南村戽水地六顷一十三亩。
梁王桥水沟一道灌田八顷六十有零亩。杜村营戽水地四十亩。杜村铺水地六顷七十五亩,内平水地五顷五亩,戽水地一顷七十亩。杏园营戽水地一顷五十亩(以上州志)。
以上各水沟共灌平水地十六顷六亩四分,戽水地九十六顷一十一亩,通共各渠沟共灌平戽水地四百五十顷五亩二分。
磁县水田状况【6】
西闸
西闸在县西十二里槐树村,明洪武年间州牧包宗达于乡水亮村开五爪渠,灌田种稻,人民欢乐。至万历十五年,知州孙健初筑石为闸,开渠两道,中渠灌溉永旺等三十三村,北渠灌溉曲沟等四村,曩之所谓包公五爪渠者,与此合而为一。但山洪瀑发,汹涌澎湃,怒涛去后闸堰乌有。至二十二年,知州刘安仁增立闸七空,又于闸板两端设立绞樁,启闭甚便,而暴涨始不能为害。后十余年,知州维赤复开南渠,灌溉东槐树等十三村,规模大备。清康熙二十一年秋,洪水为灾,闸墩破坏,知州任塾重修如故。康熙四十四年,闸东北崩颓两空,启闭难施,晨田灌溉无由,知州蒋擢澈底重修,工程完固,又于各渠接开小渠,增筑堤堰,营治稻田二百余顷,由是干旱无虞。民生饶裕,水利益广。其后随坏随修,迄今二百余年依然如故。
东闸
东闸在县东北二十五里琉璃镇南,其附近地本洼下一带沮洳。明崇祯八年,知州李为珩循视阡陌,相度地势,因仿西闸之制,建设东闸,开凿渠道,灌溉闸南等二十村,教民种稻植藕,遂成乐土。其后有永邯争水,广平盐商韩某向盐院控闸阻水,永年李某等向抚院控违例建闸等意图破坏,迭经我县前知州县长及无数先民几经奋斗,方告无事。
滏流小闸
1.偏闸在东城桥、北屯庄等村,每遇阴雨连绵,滏水泛溢,则有淹没之患。一逢亢旸,咫尺之水听其长流,不知利用。康熙四十一年,知州蒋擢建闸一座,以资蓄泄,引水分渠,灌溉屯庄、南北左良、郑家庄、吴家庄五村民田,复筑堤一道,以御东西倒泻之水,由是五村无旱涝之虞。
2.红渠闸东西两闸之水,西常有余而东长不足,一遇旱暵,则大小狼营等村之田既有龟坼之虞。康熙四十七年,知州蒋擢准里民黄簠呈请,于红渠上建闸一座,闸南引水东流,由广济桥而归。
大渠之内灌溉大小狼营村、王家庄、柳儿营、徐家庄、琉璃村、吴家庄、太平庄、大马庄、东城营、郭家小屯村、南豆公、北豆公、大营东城桥、小马家庄、张家庄、郭家庄、兴盛小营、杏园营二十二村之田。又引水北流,为曲家庄、黄鼠二村灌溉旱地之用,即雨旸不时而蓄泄有方,诸村并食其利矣。
3.马公闸乾隆十年,磁州知府马牧(失名)因州境引滏水灌田,仅及城之西南北三面,城东地亩,若雨泽愆期,仍虞旱干。亲临视察将鉴上村南渠流入护城河之水,筑坝遏之,使向东流。于是黄家桥村流入护城河之水,亦随之而东矣。复于城东北隅艮桥稍南拦壕筑堤,向东引水挖去灌溉花园、小侯召、朱家庄村南一带田地,人被其泽名马公闸,立有碑记。
4.陈家渠乾隆三十八年,磁州知州陈牧(失名)以县城东偏负郭,民田虽可灌溉,而稍东数十武滏河东岸之地则水利莫沾。任彼旱涝缺欠寔深,于是傍桥架漕,横跨河上,将西岸护城河水顺漕东去,开沟挖渠,灌溉西侯召、东侯召、常魏家庄等一带田地,人民立石颂德,名陈公渠。待民国初年,雨旸不调,人民将该渠向东,延长益广,沙营等村亦蒙其利。
5.余水闸在南关之南关帝庙旁,横跨官道之上,共设南北小闸两重,中间相距里许,向东挖渠,引水灌溉常家庄、魏家庄、小王庄、兴仁、兴礼等村之地三十余顷,建立于民国二年四月,因所用之水系西闸南渠及裕华渠之余水,故名。
东西两闸启闭日期
西闸七孔实以木板八级,东闸一空实木板十三级,启闸将板撤去,闭闸将板入槽,若遇商船起行,随启随闭。雍正四年,十日一日启闭,后改五日一日启闭,其启闸也,西闸之板去二留六,东闸去四留九。因河源渐弱,西闸只上六板,东闸只上九板,非至启闭正期不复启闭。其启闭正期,清康熙年间,西闸二月望日闭,八月望日启。后改为三月朔闭,十月朔启,至今遂沿为定例。东闸始亦如西闸,于二八月望启闭。嗣因频年多雨,改于三月朔闭,继又于三月望闭。后以少雨苦旱,西闸既于三月朔日闭,遂无滴水东注,若东闸仍于三月朔闭,何由蓄水?东北数十余村民复呈请于二月望日闭闸,而船户执定三月望闭之例,两相争斗,累讼不决。清同治十一年春,东闸数十村请于二月二十八日先西闸三日而闭,因该项请求农商称便,两不相妨,遂成定谳。所以西闸三月一日闭,十月一日启。东闸二月二十八日闭,八月十五日启,已成吾磁东西两闸启闭铁案,不得稍有移易焉。
南区裕华渠
1.渠史清康熙年间,岳城镇西乐毅塚附近开凿公益渠一道,仅灌溉滩地数顷,是为磁县南区水利之嚆矢。光绪二十六年,岳城镇北屯头上七垣三村士绅蔺百川等创办天顺渠,灌田三十余顷,水利大为进步。洎乎?民国初年,频年亢旱,赤地千里,颗粒不收,南区人民为生存起见,始于民国二年三月由蔺百川、王国玺、王宪谟、王纯儒等集资两万元,谋开凿裕华渠道,遂于是年五月动工,因执事热心,工从踊跃,仅三阅月而工程告竣,水到之日,民众欢呼,举国若狂。其渠起首一段,系借用天顺渠道加以扩充,经北屯头马李洼蜿蜒东下,直抵高家庄村南,仍归漳河,全长四十余里,灌溉三十余村,计地四百余顷,关系民生至巨且大。
2.渠口特点漳河渠与滏河渠根本不同,滏阳河渠拦河设闸,闭则水入渠内,灌溉田地。启则水流旧道,听彼奔腾。漳渠则不然,自渠口至乐毅塚附近,拦水设闸,三层启闭,将水导入渠内,浇灌田地,闭闸则水顺河而去。漳河无航运之利,故启闭自如,而无争执,大约用水则启,不用则闭。暴涨则闭,水落则启,此其特点也。惟因对岸河南安阳有三民渠一道,每遇亢旱,双方争水,屡动干戈,启衅则沿岸数十里化为战场,双方数十村民众尽成战士,死伤之惨,损失之大,不可数计,此诚水利之痛史,关心民瘼者所宜改良也。
3.管理本县裕华渠管理之困难,实有出人意外者,款项拮据也,天灾也水患也,争水也,战祸也,在影响渠务而有改进之必要。民国三年,渠道告成,因支出浩繁,入不敷出,维持非易。于民国四年,终由股东会议决将裕华水利公司之渠道出租于共济水利社,自民国五年起定期十年。至民国六年,因空前大水将岳城镇西大隔流冲毁,民七改建隔流。民八因该社添招外股,引起风波涉讼,经年始告结束。民十由蔺百川等改组广济水利社,继续办理,由劝业所长王纯儒借得国际统一救灾会,赈洋九千元,将岳城西大隔流,改建石质,隔流从此一劳永逸,实属裕华渠上第一巨工。民十一该社扩充渠道,延长渠线。至民十二该渠灌田由二百余顷一跃而为四百余顷矣。至民国十五年,民生水利社承办渠务,水量充足,浇地益广,不幸秋间,奉军入境与红枪会冲突,酿成巨祸,渠务棘手,从来所无。直至民国十七年,北伐成功,社会安定,渠务始回复。民国十八年春,因与河南安阳三民渠争水,冲突诉诸武力,牺牲不小,民众咸以渠务多事,非少数所能负责,乃由沿渠各村组织民治渠社继续办理。不幸至民国二十年夏,又因河水不大,战端再起,牺牲之巨不减往日,经安阳、磁县两县政府亲临解决,纷争始释。又因是年该社租期已满,于是复由沿渠各村另组民有渠社,定期十年,继续办理。时至今日,十年期满又将改组矣。查裕华渠道开凿费共计大洋三万元,沿渠各村如能备价赎回,则渠可以归诸地方,此裕华渠道管理变迁之大略也。
磁县南区裕华渠道灌溉村庄及水田亩数表
邯郸县水田状况【7】
罗城头闸图说
此闸分四沟灌溉,一北干沟长三千零六十七丈五尺,宽七尺,支沟六道系罗城头、柳林桥、岳家庄、东城角东门外刘家场、宋家庄、曹家庄、郝家庄、春厂十村公用。二中干沟长三千二百四十七丈五尺,宽七尺,支沟三道系罗城头、小北堡、大北堡、中堡、东小屯、柳林桥六村公用,三南干沟长一千五百六十丈,宽七尺,支沟七道系张庄桥、左西、南堡、四街、中堡七村公用。四新干沟,即民十,沙东新开之公干沟,长二千三百四十丈,宽二丈,至李家口村,分为南、北二干沟。南干沟长二千二百五十丈,宽一丈,支沟九道系李家口、院上宋、赵上宋、陈上宋、东张策前、东张策后、堤南堡、南上宋、西留庄、西城子、东城子十一村公用。北干沟长三千七百丈,宽二丈支,七道系汉霸庄、高上宋、李上宋、西上宋、常张策、赵张策、宋张策、刘家庄、王安堡、东军师堡、西军师堡、东辛庄十二村公用。
柳林闸图说
此闸分二沟灌溉,一西干沟长二千七百丈有奇,宽二丈,沟二道系南苏曹、北苏曹、西耒马、冯村四村公用。二东干沟长五千四百丈有奇,宽二丈,系中柳林、东柳林、南程庄、北陈庄、东耒马、蒹葭庄、爆台寺、西填池、东填池、南屯头、北屯头、常家庄、东上壁、西上壁、东胡村、西胡村、东三家村、西三家村、燕庄、鸭池屯二十一村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