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滏阳河史料集
10770500000020

第20章 滏阳河流域的环境整治(3)

堤埝

刘公堤初以防漳,今以防滏,筑自唐开元六年。元至元二年城陷于河邑,迁今治而益恃刘堤为保障,至正间重为添筑。明初因之比岁加修,历洪武、永乐、成化、正德数朝而河不为患。嘉靖癸丑秋水溢,旧址淹没,复为堤防,自仙汪庄至侯家口,与旧堤相接。癸亥复大水,众莫能御。隆庆己亥,水涌溢尤甚。万历癸酉,林士芳来治新河,因与幕友周桀议大修堤防之计。万历四年,丙子分区布位,招工修之,计高一丈,广一丈八尺奇,长七十余里,共一万两千九百九十六丈,上自桃园下至碗庄止。丁丑年,庄桀莅任明年霖雨河决堤之少毁者,公更修补之。自后七十年间,水不为灾。至于清代顺治五年十一年,两次大水,旧防冲决,县令张公大加修整。康熙十八年,更冲坏十之五。县令王公按部分工,督匠重筑。乾隆二十七年,以工代赈,加高倍厚。嘉庆六年,堤溃决。七年详请以工代赈,补修旧堤,并改筑新堤,顶宽二丈二尺,高宽四丈二尺至五丈不等,高一丈。道光三年、四年,详请以工代赈,顶宽三丈,底宽六丈,高一丈,低洼处一丈四五尺不等。是后历年春修夏补,以固堤防,每值大水,各村即按段分修。光绪八年大修一次。其后废弛不理。至民国七年十四年,先后重修。今是堤起自桃园堤势甚卑,俗称堤头东北与冀县堤以石椿为界,今将今昔各村应修堤埝步数列表于左。

(甲)邢可久新河县修堤记,附例诸村分修步数载在康熙志卷十,光绪志缺载,今照录之计开:

堤自红河口起至朱家庄止,共一万三千一百九十步

西流村修四百五十步,南接南宫界,北接马庄铺修界

马庄铺修四百五十步,南接西流村修界,北接苏田村修界

苏田村修四百五十步,南接马庄铺修界,北接孙家口修界

宁晋孙家口修四百五十步,南接苏田村修界,北接申家庄修界

申家庄修四百五十步,南接孙家口修界,北接曹李庄修界

曹李庄修一千一百五十步,南接申家庄,北接杜兴修界

南杜兴村修四百八十七步,南接曹李庄修界,北至华家庄街口止

宁晋华家庄村修二百一十九步,南自本村后街口起,北接沙洿村修界

沙洿村修三百二十步,南接华家庄修界,北接杨马庄修界

杨马庄村修六百三十步,南接沙洿村修界,北接陈海庄修界

陈海庄修七百九十六步,南接杨马庄修界,北接城招村修界

城招村修二百八十步,南接陈海庄修界,北接董夏村修界

董夏村修五百六十步,南接城招村修界,北接王府集修界

王府集修五百六十步,南接董夏村修界,北接沙井村修界

沙井村修五百六十步,南接王府集修界,北接杜兴村修界

北杜兴村修四百六十八步,南接沙井村修界,北接城北村修界

宁晋城北村修二百五十步,南接北杜兴修界,北接南北秋口村修界

南北秋口村修五百五十步,南接城北村修界,北接南北阎仙庄修界

南北阎仙庄修六百五十步,南接南北秋口修界,北接曹庄村修界

宁晋曹庄村修二百步,南接阎仙庄修界,北接荆家庄修界

荆家庄村修五百六十步,南接曹庄村修界,北接侯家口修界

宁晋侯家口修二百九十步西,南接神首村修界,东北接神首村修界

东西神首村修六百二十步,侯家口村西南接荆家庄修界,东北接辛章集修界

辛章集修二百八十步,西接神首村修界,东接千家庄修界

东西千家庄修二百八十步,西接辛章集秀修界,北接冯招修界

北冯招村修二百八十步,西接千家庄修界,东接碗庄村修界

碗庄村修二百八十步,西接冯招修界,东接梁家庄修界

南北梁家庄修二百八十步,西接梁家庄修界,东接亭则头修界

亭则头修二百八十步,西接梁家庄修界,东接牙家寨修界

牙家寨村修一百步,西接亭则头修界,南至原申朱家庄官路口止

(乙)光绪元年县志所载各村亭则头修界修堤埝步数

六户官村分修七百三十五步二尺三寸

碗庄半官村分修五百七步四尺六寸

仁让里官村分修七百三十一步二尺三寸

梁家庄官村分修七百三十步二尺二寸

亭则头官村分修七百三十一步二尺二寸

辛章官村分修七百三十五二尺三寸

千家庄官村分修六百九十步一尺二寸八分

內堵口四丈闔邑公修

西流半官村分修一百八十四步

苏田半官村分修一百六十二步三尺

傅家庄官村分修九十步

西顺城官村分修二百九十四步

来远庄分修一百六十五步

申家庄官村分修七百一十六步

团裹官村分修八百四十三步

官道李家庄分修三百步

神首官村分修一千二百步

平头楼村分修四百五十三步

傅兴庄分修一百二十步

李家寨分修一百二十步

芝芳头村分修一百二十步

井口官村分修一千三十二步

大塔则口分修一百步

杨家庄分修二百步

杨马半官分修二百六十步

公堤二百六十步公修

荆家庄分修一百五十步

城招官村分修五百九十五步

陈阎官村分修一千一百六十八步

沙洼官村分修六百三十步

王府堡分修一百七十步

西李家庄分修六百七十六步

杜董官村分修一千二百步

西曹庄分修四百八十八步

苏章半官村分修五百六十八步

马庄半官村分修三百一十九步

余堤七十一步公修

注一、余堤公修云者系指以上村庄公修也

二、以上全堤共长六千二百零九丈五尺,内堵口四丈,盖邑公修

(丁)民国十四年各村分修步数

民国十三年河决。十四年兴工修堤,是役也省署拨款助修。而向诿故抗不修堤之东南两顺城官村,亦佣工修堤。兹就十七年十二月建设局报告照录之,其现有纠葛尚未解决者,已标@@【乂】号于上并加附注于下。

乂六户官村 共七百五十八步

白穴口 一百四十四步三小尺六寸

六户 五百零六步二小尺六寸

余堤 三十四步二小尺由六户合村认修

沙起塔 七十二步一小尺八寸

挽庄半官村 共五百又七步四小尺六寸

杨十户 一百零一步二小尺九寸二分

挽庄 二百零三步零八寸四分

孙村 二百零三步零八寸四分

乂仁让里官村 共七百四十一步二小尺

台家庄 三十七步整

宋家寨 三十七步整

陈冯召(东牌)七十五步整

袁家庄 七十四步整

陈冯召(西牌)三十七步整

南庄 三十七步整

徐冯召 七十四步整

仁让里 三百七十步零二小尺,每牌分修九十二步三尺,现无纠葛

乂梁家庄官村 共七百三十步零二寸二分

河沟 一百四十六步零二寸二分

前梁庄 一百零九步一小尺三寸

中梁庄 一百零九步二小尺六寸一分

东梁庄 七十三步零二寸二分

后梁庄 二百九十二步零八寸八分

乂亭则头官村 共七百五十六步四尺九寸三分

董村 一百一十三步整。民国七年越捻长加三十二步二尺八寸

董村东牌应修 四十步零六尺四寸

董村西牌应修 七十二步三尺二寸

东边仙庄 一百三十七步二尺一寸四分

洼岗 六十八步三尺五寸七分

九门 六十八步三尺五寸七分

亭则头 一百三十七步二尺一寸四分

西边仙庄 二百零六步零七寸一分

乂辛章官村 共七百一十一步四尺六寸

辛章四百一十八步二尺五寸

黄家庄 七十三步二尺五寸

西高庄 七十三步一尺

东高庄 一百四十六步三尺六寸

乂千家庄官村 共四百一十九步一尺二寸四分

内堵口 八步整,由全县公修之

董家庄 三百一十步零三尺八寸八分

王家庄 三十七步四尺五寸

东千家庄 一百一十三步三尺五寸

西千家庄 二百二十七步四尺三寸六分

西流半官村 二百六十三步一尺,旧志一百八十四步,外加越堤

苏田半官村 共一百六十二步三小尺

西苏田 四十六步一尺

故现 四十六步一尺

南小屯 四十六步一尺

东苏田 二十四步整

乂传家庄官村 共九十步

大贾家庄 一十五步整

张家庄 一十五步整

宋家庄 五步整

西郑家庄 五十步整

乂馀堤 五步整,今无人认修,官村将因此起诉

乂西顺城官村 共四百五十八步四尺八寸

葛家庄 二十九步零七寸

西小屯 一百四十八步一尺二寸

西赵庄 五十八步一尺五寸

尹家庄 二十九步零七寸

马圈 二十九步零七寸

来远庄 一百六十五步整

乂申家庄官村 共六百九十七步四尺

申家庄东牌 一百零五步四尺

申家庄西牌 一百二十三步整

白杨林 一百一十七步整

安庄 一百一十八步整

西铺 七十一步整

东铺 四十三步整

杨苗庄 一百二十步整

乂团裹官村 共八百四十四步

西团 一百九十二步二尺五寸

牙家寨 一百六十三步三尺

北杜兴安家庄二村共一百九十步零三尺四寸

九柳树 八十四步整

东团 二百一十三步一尺一寸

乂神首官村 共一千八百七十二步六尺六寸

夏神首 一百五十步零四尺

小铺上 三十六步一尺六寸

王神首 五十六步整

白神首 四十八步整

传神首 一百八十二步整

宫道李庄 三百步整

张神首 二百八十六步整

平头楼 四百五十三步

传兴庄 一百二十步

李家寨 一百二十步

芝芳头 一百二十步

乂井口官村共 一千零二十一步零一分

吴秋口 五十六步零五寸

聂秋口 五十六步零五寸

刘秋口 五十六步零五寸

郑秋口 五十三步二尺七寸五分

信秋口 一百二十四步四尺七寸五分

耿秋口 五十三步二尺七寸五分

尧李庄 二十五步二尺五寸

苹园 一百四十八步四尺六寸

尼家庄 六十一步一尺

沙井 一百八十三步三尺

乂大塔则口 二百步整

杨家庄 二百九十一步三尺

西小章三十六步

柏家庄 三十六步

桃园 三十二步整

杨庄 二十步

西马庄 三三十步

王家庄 十步整

殷家庄 八步

牛家庄 三十步

寻胡路 三十步

官堤 二百六十步

乂荆家庄 一百五十五步,现仅修村南七十余步

乂城招官村

八里庄、齐家屯、师一百八十四步

家庄

同仁庄 一十六步此十六步在道光年间涉诉,迄未解决

邢彦 一百三十八步内余五步无人认修

吕家庄 三十三步

许家庄 三十四步

城召 一百二十八步

齐果召 六十七步

乂陈阎官村

阎仙庄 三百二十八步

贾家村 七十四步

盖家村 三十六步四尺

暴贾家庄 五十九步

小塔则口 三十八步

北陈海 一百五十九步二尺

大小周家庄 七十九步一尺

中陈海 七十四步二尺五寸

南陈海 三百零六步二尺四寸

南小寨 二百一十四步

张家尧 一百零五步

后沙洼 二百一十步

徐堤 七步,由后沙洼与张家尧分修,现无纠纷

前沙洼 一百零五步

王府堡 一百七十步

西李家庄 六百七十六步

南杜典 二百一十步

沙里王村 二百一十步

魏家庄 六十步

南庄 三十步

董夏 三百三十步

余堤 七步由官村合修,已无问题

郎家屯 二百二十八步二百二十八步

周家尧 二百三十二步

曹庄 四百八十八步

毛家庄 三十六步

苏章三百三十二步二尺五寸

冯家庄 一百九十九步二尺五寸

乂徐堤 一百五十二步近年冯庄、马庄为邻,现在中间余出一五

二步,两邻之敷并不显少,此段无人认修,光绪九年起诉,迄今未决。

南马庄 一百一十二步

陈村 一百一十二步(两段)

田村 一百一十二步(两段)

梨园 五十六步

牛家庄、王家庄、寻共一百二十八步

胡路、马庄四村

杨庄 三十二步

桃园 三十二步

西小章、柏家庄二村共七十二步

官堤 前七十二步,现一百八十步

堤埝杂记

(一)各村堤念所在地

六户官村、孙村等村堤在挽庄村后,距村三四里

仁让里官村堤在挽庄西,距仁里六里

董村官村堤在孙村村后,距该官村十余里

辛章官村在城后,距官村二十里

西流官村在小屯,距该村二十余里

团里官村在来远庄,距该村十五里

秋口官村在平头楼,距该村十八里

城招官村在荆家庄,距该官村三十余里至五十里之遥

沙洼官村在陈海,距该村三四十里

杜兴村堤在西李家庄,距该村十八里

苏章官村在曹庄,距该村十七八里

杨庄堤北段坐落在杨家庄村,东至桃园堤,西至马庄堤,南段在曹庄东南,东至桃园堤,西至马庄堤

(二)历年以来沿堤植柳,杞柳每步一株,共计二万九千余株,柳杆二步一株,共计一万四千八百余株。

(三)东顺城南顺城两村官无堤不平等,待遇丞宜设法废除。

(四)刘公堤名称之由来

滏阳河畔邯郸之西有欧堤(明万历年间,知县欧阳调律筑,防沁水),滹沱河附近饶阳县北有秦公堤(明嘉靖间知县秦世愿筑),天津西有陆公堤(万历三十二年陛敏捷修)。盖邑宰筑堤设防,捍御水患,有功德于民。民因以名堤示不忘也。刘公堤之名盖亦犹是也,或谓刘系刘瑾相传。刘瑾曾在王府堡居留,为皇王征收,籽粒地钱赋并有挖河之传说。然考之籍载,并无刘瑾修堤之事实,今考刘堤初筑于唐开元六年,本名漳水堤。刘公堤之名起于后世,唯吾县志乘亦无刘公某某筑堤之明文。查雍正志州牧知州于防御水患有功者,宋有刘閴一人,然亦不言增堤事。今偶阅《衡水县志》称堤埝,西接冀州新河,为明万历三十三年知县刘化龙所筑,盖是堤之在衡水者,初名刘公堤,后人遂以一部之名而名其全部耳。此项事实为例甚多,稍通地理当能道之理或然欤。

《指令曲周县县长呈报修筑滏河堤埝情形请奖在事出力人员由》【26】

指令第四四六一号八月二十日

令曲周县县长

呈一件呈报修筑滏河堤埝情形,请奖在事出力人员由

呈暨影片均悉查该局长区长等,督修滏河堤工,既据该县长声称均能不辞劳怨,实事求是。所办工料均能事半功倍,收效宏多等语,自属不无微劳足录,应准核奖,以昭激劝,仰候照章,备案核办影片,存此令。

厅长林成秀

磁守孙公筑堰开渠(碑记)【27】

蔡可贤

初公下车甫五越月,忧天之早,悯人之穷,见于滏水可以田,而土人不习于水之利也,思以导而布之。于是移文请于诸司,其略曰:“天有时,地有利,栽成辅相之道在人,人非能自为之,惟有司率作而兴起焉。滏水发源郡西建瓴,下至槐树村,渐衍渐平,可以堰,可以闸,分两渠而引注,可以获美利,可以救旱荒,惟幸许之。”咸报日可,公乃饬材庀具,癸日兴工,而父老子弟之信者半疑者半。余闻而私谕之曰:我与若生长斯方,未见水田,幸公视尔如子,视尔辈困苦,若恫瘵之在躬,而为汝图水利,汝胡疑焉?公闻父老言不为病,闻余言不为喜,毅然独断,特出方略,揣度计虑,癸程经用,以身任之。虽焦劳其心思,肼胝其手足,费之恤也,居无何,而堰渠之工屹然就绪矣。是役也,以工计,则横河之流为石堰,堰长十有二丈,厚一丈二尺,高八尺,堰二上流为副堰沙堤,堤广三丈,堰之下流为底石,广一丈五尺,堰之两端为台,台各广半亩,高一丈二尺,台之中为闸,闸之傍为渠,两渠皆广八尺,工何巨也!以利计,两渠可分溉田八百顷,一岁所入,较旱田倍之,可赢谷八万石,利何薄也!以费计,盖千五百金有奇,而支之公藏则仑谷三百石,库银仅四十有七两,抑何省约也!盖公以至诚感人,故输佐者多,以励精督事,故偷怠者少。工始二月旋于十月。从来动众举事,不可不扰,而功成之神速未有若此者。于是向焉父老子弟之疑者尽信,而诸司闻之咸啧喷称嘉。以为千年之利,数月而成,是宜勒石以示久远。公乃走书来问计于余,余维地之利,莫大于水,民之利,莫重于田,引水灌田兴利首务。然水性一也,而因地以异,说者谓磁方水弱北方水强,余则不以为然,大抵地陡峻则强,直下则强,迂坎则强,束隘则强,有所阻则强。坦夷漫衍之地,迂徐委曲之流则弱,此自然之势,非有分于南北也。故治强水者,宜分疏不宜障塞;治弱水者,宜载之使高不宜导之使下:为强弱中半之水,别分疏障塞,可以并施而并用,是在善作者,审其势而已矣。昔西门豹尝引漳水溉邺,而召信臣亦引唐邓诸水灌南阳,皆载在青史,号为循吏。然邺故迹久也湮灭,而独南阳之水利至今赖之,此岂人事之得失异哉?盖唐邓诸水本皆安流,而漳河泛溢流徙靡常,是以为利有永有不永耳。今公舍漳而就滏,滏固安流,而治之又有法度,则此渠此堰且必千百世不改,与召父渠并存,而陋起豹之业,不足言,是可记也。已又思天下事,有经始之难,有垂久之难。难在经始者,一人之任,而难在垂久者,众人之任也。一人之任?也以自尽,众人之任?安可予必。倘继今而后来牧兹土者,知公兴事之难若此,又思公用心之勤若此,美意成迹循而行之,仍戒民以时修葺,俾勿坏则州人之福也,公之心也。若坐视其壅阏溃决,漫焉不知省,且不为之所而徒诿曰是水之为害也,则岂前人之失也哉。敢并及之。公讳健字用纯,别号毅所,云南鹤庆籍,浙之余姚人,登甲戌进士,同知丘君臬协会屡省吏目司君调元,分督作渠,皆与有劳于斯役者得并尽云。

万历十五年春二月吉旦

新河县修堤文【28】

(清)郑思皇邑贡生

新邑密迩滏漳,地势洼下,屡受渰没之患,虽云天灾流行,实人力之不齐耳,所恃以捍御者惟赖有贤父母也。邑之堤上接南宫,下抵冀州,长沿三十余里,林侯经其始,壮侯善其续,敷十年之间水不为患,至我朝顺治五年大水、十一年大水,旧防冲决,水势汪洋直抵城壕,百姓汹汹。亚公张邑侯大加修整,水不为患,民赖以全活者十年于兹矣。康熙十七年,水势汹涌,堤又冲坏十之五。宁侯王公军骑赴堤,按步分工,多方修筑,昼曝日中,夜伏草场,犹恐耳目不及苦乐失宜。复命少蔚田君遊巡劝谕,民皆趋事赴勤,得守瓠子之宫而无泛涨之患,可以障东流而望西成矣。噫嘻公不攻旬而俾吾民救一年之凶,而兼获数世之利,公将有大不泯于新河者,宁仅曰继前侯之功也耶!

新河县修堤记【29】

明祁县知事邑举人邢可久撰

新河县西域迩河滨,旧有堤无记,乃兹修也,奚矣以记记。县幕周君赞政之功也。先是岁丙子堤告成,是为邑侯林公莅治之三年,余君赞政甫五月也。今岁巳卯春三月乡先生宋西溪公状其事,付赵生诰请久为记是。则邑侯庄公继莅之年,馀君赞政既四年巳为御灾捍患,言有堤举废饬备,必以人著往诏来是用记是堤也。一邑之巨防万世之永利也。不修则不饬,不记则不傅,是恶可以无记。记曰:新河古巨鹿之堂阳也,旧治界于河泽之曲。唐开元间民苦水患,曾筑长堤数百里,岁久而湮。元世祖二十七年患,弗能支始改置,今所愿其治之西北相距滏阳河虽各三十里许,然且为九河分流故地,是以泛滥之害犹多,及之而筑堤于左焉。明兴因之比岁加修,历洪永成正矻如也。嘉靖葵丑秋水溢,旧址冲没,复为堤防,自先汪庄至侯家口与旧堤相接。癸亥复大水,逾邑众莫能御。隆庆己巳,水涌溢尤甚,田舍、洿池、市肆、舟楫、黎老惶惶流移过半。司民社者宁不恻然乎?万历癸酉,我林侯来莅兹土,深切慨恫预戒缮防乃无虞。乙亥八月,君由楚山陂驿丞晋今职林侯奇君有干略。越明年,丙组欲大修堤防,为悠久计即以事蜀君瑞名,请于抚台孙公曰:可林侯慎之申书示劝笃谋务成此事事。君又甚之分区布位补缺柘制督蒸黎,趋工弗怠,不逾月遂底绩时稽厥功,南抵南宫、隆平,北抵冀州。卑崇隘廓既竣既固,模增往昔,盖高一丈,宽一丈八尺奇,长沿三十余里。是秋水果不能为患,民咸感悦。又明年丁丑春,林侯丁内艰去,张侯至寻亦丁外艰。冬十二月我庄侯戾止。越明年戊寅春循行境内政绩届兹瞩兹,跃然而唳曰:雄绝哉!斯堤也,其新邑万年带砺哉!夏秋以霖雨河决,又付君往视其诸道路,经口稍毁者一一修补,告其故即水涨汹涛,顺流而下,汩汩如也。民借是得安堵乐业,信可为吾新万世之水永赖矣。夫是始而兴厥功之端者,林侯之终而考厥功之成者庄侯也,始终勤劳得以有猷有为,以树翊赞之勤者周君也。乃邑人睹君视祗事戴德难忘,故勒石作记。凡以顺典情云:呜呼!周君济事者才,成才者德志,以气确纷议不惑明也。出力效绩,功励无懈敏也。疆悍不怵,权贵不挠勇也。奉公却私,克谋克断议也。夫敏由明作才斯良矣。勇由议奋德斯懿矣。御灾而悍还虑周而佣饬惠则延之喻永之誉,斯年不泯不灭修筑者之功也。里废而举,遂日营而岁计,卑思崇之于隘年以嗣绩请记生还者之意也,因并诚之俾后观者无焉。林侯名士芳,字汝沿,别号小葵,上谷人。庄侯名杰,字文典,别号企华,登州人。周君名杰,字子高,别号亭橘,浙之余杭人。

注:邢可久一文无光绪志字,见有不同兹从康志也。

民国六年灾后修堤记略【30】

刘公堤为全县保障,民六河伯肆虐,滏河水暴涨者,六次决堤,共二十七口决口,冲沟深二丈至六丈不等,堤身冲荡无存者大半,稍存堤形者不过什二、三。吾新全境尽成泽国,斯时也鸿哀遍野,骏发有待不有人奔走号呼。亟筹账款修筑堤埝,一遇水涨,新河即饱受湮没,莫可遏御矣。县绅秦藩周、郭瀛洲、吴永培、徐锡桐等日夜焦急,多方募款,请准督办京畿一带水灾。河工善后事宜处发给洋一万二千元,旅京同乡会捐洋一千二百元,旅津同乡会募捐洋一千三百元,张家口同乡会募捐洋八百二十元,本地募捐洋四百元,又由积股项下拨洋五百元钱三千三百吊,又钱一元二千吊充作平粜资本,赴津贩红粮一万六千八百七十余斤,达同警察厅账米,概于民七春会同督辨处派来之委员马洵会发给灾民兴工修堤。各村分段修筑三,越月而功竣,计共用洋一万三千四百六十三元四毛九分七厘,京钱一千四百九十九吊二百二十文,所剩银洋、京钱仍发商八厘,生息以备将来堤工之用,民七修堤情形大概如此志之,以贻后世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