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新礼如是说
10780200000033

第33章 选择最好的时机、价值最好的时候嫁出去——朱新礼论“可乐门”(1)

做企业要像养儿子,卖企业要像卖猪。

企业好比是姑娘,太早出嫁还不够成熟,太晚了年龄又大了,只有选择恰当的时机去合作,才是最合适的。

亮剑是为了战胜,不是为了战死。

业界最强并购?

一个异军突起的本土企业。

一家积淀深厚的跨国公司。

一场突如其来的商业并购。

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与汇源果汁在港联合公告,可口可乐拟以每股现金作价12.2港元,总计约179.2亿港元(约合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所有已公开发行股份。

事前没有任何的征兆。

汇源“牵手”可口可乐的消息,犹如一枚重磅炸弹,轰起了一个个冲击波。

8月30日,朱新礼在北京收到了来自可口可乐的关于收购协议的传真。他用了不到10分钟看了一下价格,看了一下对他的“竞业禁止限制已经由5年改成了2年”。

随后,朱将自己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整整一天半里,他将协议抛到了一边,“几个股东忍不住打电话来催,到底什么时候签?”

2008年8月31日晚11:30,朱新礼终于在收购协议上签完最后一个字,走出了办公室。

此时已是深夜。占地133万平方米的顺义汇源工业园里一片寂静,梦乡中的员工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命运因此将发生改变。

北京的夜风已经微微透出凉意,朱新礼独自穿过他为之奋斗了16年的汇源工业园。

“还差4个月,创建汇源就整整17个年头了。”

不知道在走回家的短短几分钟里,16年来商业征程上的光荣与梦想会不会在朱新礼的头心里翻江倒海。

而对可口可乐中国区总部来说,这是一个难熬的周末。

直到这一天就要结束时,还没有收到朱新礼的明确答复。9月1日凌晨,传真机突然铃声大作——这是他们期待已久的。

“可口可乐在中国大陆的、美国的、香港的财务顾问、律师都很震惊,他们没想到这么快”,朱新礼说尽管双方曾约定签约以8月31号为限,“但如果我不签字,就要继续谈,一周、两周或者更长时间。”

9月3日,汇源在香港发布公告,可口可乐全资附属公司Atlantic Industries以196.47亿港元全面收购汇源果汁已发行股本、可换股债券及未行使的购股权。

这是可口可乐历史上在本土市场外发生的最大的一次收购。

对于这柱交易额接近25亿美元的收购,香港市场的反应迅速而直接,当天汇源果汁股价上涨1.64倍,蜂拥而入的投资者将汇源果汁当天的成交量推到了24.8亿港元高峰,成为当日港股成交榜首。

8月8日晚,在如梦如幻的奥运会开幕式现场,朱新礼在VIP包厢里遇到了成龙,也遇到了可口可乐全球董事长。

正是后者邀请朱新礼一起到鸟巢观礼。“当然,基本上那只是一个礼节,我们并没有谈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朱新礼透露,“从接触买家到签定协议,差不多用了一两个月。”

稍加回想就可以发现,在奥运会期间,汇源的一系列广告,包括汇源主推的“奇异王果”却很少出现。

据此推测,其时,汇源出售的谈判对象应该已经锁定可口可乐。

在汇源历史上始终不能忽略的一个角色是达能以及达能中国区总裁秦鹏。

自汇源从德隆危机中全身而退后,达能就成为汇源历次引资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

此前达能在进入中国的十年间选择参股乐百氏、娃哈哈、光明、蒙牛等,大有一举控制中国饮料产业的雄心。

但是在2007年达能与娃哈哈就合资公司所属权发生的争执之际,达能先后迅速退出光明乳业及蒙牛,一个普遍的猜测就是,达能在中国的战略发生了明显变化。

对于达能战略是否转变,作为有合作关系的朱新礼也不置可否。

“达能是一个市场化的公司,肯定是怎么赚钱怎么来。”

而据知情人的介绍,汇源上市一年左右,达能的确萌生退意。

朱新礼不讳言,他曾直接游说秦鹏,“把你的股权卖给我吧,果汁也不是你们的强项,你们也不专业,干脆卖掉算了。”

最终的结果是,秦鹏拒绝了这一揭底,对达能来说卖给汇源好像没面子。

谁是有可能出大价钱的对象?达能和汇源都心知肚明。

高盛(亚州)适时出现,朱新礼说,“我们开始委托高盛在全球寻找买家”。但对于此时是为达能、华平等持有的35%股权寻找买家,还是为整体出售寻找买家,朱新礼并不愿详解。

对于资本运作,尽管朱新礼朱称只是“小学生”,但从实际看,他却有着超过国内一般企业家的驾驭力:

第一次是德隆,2001年在前往新疆德隆总部途中,朱新礼内心是拒绝与德隆合作的,但是并没有排斥参观德隆的朱新礼迅速被后者的大产业梦想折服,并最终向后者开放控股权;

第二次在统一退出后,此前排斥达能的朱新礼很快选择向后者开放股权,不过对凶猛达能有所忌惮的朱新礼同时引入了其他两家投资人。显然,朱新礼是善于变通并适时选择的。

最先使朱新礼动心的是可口可乐的出价。

可口可乐用了一百年建立了其在碳酸饮料的霸主地位,下一个百年可口可乐的增长点在哪里?当可乐最终将目标锁定健康饮品、果汁饮料时,开出天价对可乐来讲不足为奇,更何况对象是中国本土最大的果汁饮料巨头?

25亿美元,接近50倍市盈率的价格,对任何企业家来讲都不可能不动心。

但此时朱新礼仍犹豫不决。

8月27日,应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周成健的邀请,朱新礼和汇源董事、鼎天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王兵一起前往深圳庆祝美特斯邦威上市。

闲不住的朱新礼在到达深圳的第二天,还专门去惠州考察当地工厂的筹建进展。当天晚上朱新礼与许多企业界巨头一起目睹了美特斯邦威的上市,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会场上秦鹏和华平投资合伙人孙强的身影。最后促使朱下决心的就是当晚秦鹏、孙强以及王兵与朱新礼的谈话。

对于当晚谈话的细节当事人并不肯透露,但大致内容从朱新礼的一番话中也不难猜测。

“竞争越来越激烈,成本越来越高,毛利越来越低,可能你再做三年企业的价值也还是这样,恰恰这个时候可口可乐来了。你还能找到那么好的买家吗?”

9月2日下午5:30,在公告即将发出的前一天,朱新礼召开电话会议,向汇源集团全国300余位管理人员宣布可口可乐收购上市公司消息,“我们的股份经过几位股东的商量卖给可口可乐了,但是要等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详细情况等大家回来开经营分析会的时候告诉大家。再具体的内容你们看公告。”

事实上,朱新礼已经安排好了他们的利益和出路,“留在可口可乐,你们会获得最好的待遇;如果愿意我们的老集团将随时欢迎大家。”

在半个多小时的电话会议上,朱新礼反反复复地强调了六点:第一员工会得到更好的保障;第二中层会得到更大的实惠,提前获得股权、期权;第三汇源上游业务进入可口可乐全球采购系统;第四收购汇源让美国公司了解了中国公司,了解中国的民营企业;第五汇源的品牌将继续保持使用;第六管理团队不变。结束时,朱亦忍不住动情地说道,“短期内,也可能一年、三年、也可能五年我还会跟大家在一起”。

9月2号晚上,朱新礼把手机扔在办公室里,离开汇源,一个人前往密云基地果园的一间小屋,“我想要清静一下”。

“突然间,我的脑子里一下子空白了,我看到了北京蓝蓝的天,我看到了原来的山,原来的树,我不知道我到底是喜悦还是悲伤,那几天我感觉已经木了。”

9月6日晚,在汇源营销经验分析会结束后,朱新礼设宴款待来自全国的300余位中高层管理人员,在饭桌上朱频频举杯,大声叫着一个熟悉的人员喝酒。在公告发布的第三天,汇源这里没有离别的气氛。”

晚宴快要结束时,来自台湾的吴重宽副总裁上台轻轻说道,“我愿意永远跟着朱总,不过还是要说一句,卖掉汇源真的有点可惜。”

那一刻台下鸦雀无声,健谈的朱新礼握着话筒,表情仍然是微笑……或许对于任何一个创业者来说,卖掉公司都有其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情感纠葛,不管它是一单多么赚钱的生意。

现在这起并购案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已正式送交商务部审批,预计审批结果有望在年底前出台。

“如果批了我乐观其成,如果没批我也很高兴。”或许,朱新礼的这种“矛盾”心态也折射出了他的些许无奈。

汇源的难题

一年半前,作为中国内地最大的果汁饮料生产企业,汇源果汁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当日收报9.98港元,比招股价高出66%,超额认购达937倍。

何以在上市一年半后,在最不缺钱的时候,在牢牢占据中国高浓度果汁56.1%的份额并将对手远远甩在身后时,朱新礼却选择了出售?

凡是熟悉朱新礼的人都承认,他是典型的中国企业家代表:白手起家,事业心强,有激情,渴望获得承认——不论是对其个人,还是对汇源。

当朱新礼接手一个即将破产的罐头厂时,他用粉笔在工厂的墙上写下“走向世界”四个大字。多年以后,公司发展成为企业集团,朱新礼成为董事长,但每天晨练,只要在公司里,他必带头跑在队列的最前方。

在激情洋溢和好胜的外表下,朱新礼是极为精明的商人,深谙中国古训中顺势而为、见好就收的道理。9月3日并购消息一出,一位汇源的员工发短信给朋友说:“公司的股票终于涨了!”汇源果汁(1886.HK)股票大幅飙涨,中午收盘时涨167.15%,为11.06港元,而上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仅为4.14港元。

朱新礼比谁都清楚,与外界的想像相反,汇源果汁在资本市场的境遇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处于胶着态。

2007年2月23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后,汇源2007年度的财报数字不可谓不漂亮。公司在纯果汁市场和中浓度果汁市场所占份额分别为42.6%及39.6%,稳居领导地位。

但这一业绩始终无法解决外界对其业绩的担忧,2008年4月3日,摩根大通将汇源股票调低评级至减持,主要理由是它的现金流出现了问题:运营净现金从2006年的2.935亿元人民币降至2007年的1010万元人民币。摩根大通认为,汇源资本开支沉重,其股东回报率仍然是同业中最差的。5月,美林公司首次对它的股票做出“卖出”评级。“汇源2007年的业绩翻了一倍,已经达到了盈利能力的顶点,之后形势不容乐观。”

汇源果汁2007年的财报中其实已经暗藏朱新礼卖掉汇源的玄机。果汁市场的产品一般被分为3种:第一类是果汁含量为5%至10%的低浓度果汁饮料,以统一鲜橙多、康师傅每日C以及可口可乐的酷儿和美汁源果粒橙为代表;第二类是几种水果和蔬菜制成的复合果汁,浓度在30%左右,屈臣氏的果汁先生和养生堂农夫果园是这类果汁的典型;第三类是以汇源为代表的100%果汁。

根据AC尼尔森对其2007年业绩统计,汇源在纯果汁市场和中浓度果汁市场排名第一,在低浓度果汁市场占有率中却仅名列第四,排在可口可乐、统一、康师傅之后。

AC尼尔森的另一份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低浓度果汁市场的重要性正超过纯果汁市场。2006年,果汁市场整体销售额增长率虽为16%,但绝大部分消费者仍然以低浓度果汁饮料(果汁浓度≤5%)消费作为主体,其销售额份额为80%,而果汁(果汁浓度≥25%)的市场份额则仅占销售额份额的14%。

这份消费者调查数据表明,2008年1月,果汁市场主推产品中,低浓度果汁产品占56.14%(高浓度为43.86%),到3月份,低浓度果汁产品已达68.17%,而高浓度则降为31.83%。尽管从健康和营养的角度出发,高浓度果汁更胜一筹,但从短期来看,低浓度果汁却更受欢迎。2001年,统一鲜橙多一个单品拿下10亿人民币的销售额,而可口可乐的酷儿靠主攻儿童饮料市场大获全胜。但汇源在这方面始终无甚建树。早在2003年,汇源为对抗统一鲜橙多推出“真系列”果汁饮料真鲜橙,请来韩国明星全智贤代言,却始终没有对鲜橙多形成足够的威胁。

朱新礼比任何人都清楚,汇源如不能改变产品结构上纯果汁“一枝独秀”的局面,必然要承受愈来愈重的资本市场压力。

导致汇源不被资本市场看好的原因还包括近年来中国物流、原材料(主要是农产品)、劳动力、设备成本的上升。

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产品的营养性和物流成本成正比,推崇鲜奶的光明就因受制于中国不健全的冷链系统而不敌主攻常温奶的蒙牛和伊利。

汇源主打的百分百纯果汁因保质期和包装问题,在销售渠道方面也受到了诸多影响。汇源早期主打餐饮渠道,加之又曾因推广果汁专卖店走了一段弯路,导致它在便利店等末端零售实力明显较可口可乐等企业为弱——可口可乐正是依靠自己在这些终端上的优势,在低浓度果汁市场份额上打败了统一和康师傅,坐上冠军的宝座。

汇源2008年中期业绩报告证实了资本市场对其业绩下滑的预测:根据AC尼尔森的调查数据显示,汇源产品销售额的增长低于中国果蔬汁市场产品销售额的平均增长水平,公司毛利明显下降——汇源解释说,这是2008年上半年原料价格上涨和专注生产设施及进行机构调整所致。汇源今年上半年还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削减人数约为2600人。

这份报告也证明了朱新礼的精明——他在恰到好处的时机用恰到好处的价格卖掉了汇源。

朱新礼坦言,“我想稍微休息一下,因为做汇源确确实实是辛苦,没有比它更辛苦了。16年半了,创业的时候我一根白发没有,现在我头发基本上全白了。16年半了我就没有休过一个星期天,尤其在春节等节假日。除了1993年我从瑞士考察回来,病倒了在医院里躺了20天,我从来就没有休息过。”

辛苦、休息不好,并不是主要问题,几乎所有创业者都是以一种近乎疯狂的状态在透支心血和精力。

踏上了创业这条路,几乎就可以宣告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要么咬牙坚持,要么选择退出。

但是你能随便退出吗?偌大的产业,员工的期待,社会的责任,都像是无形的网,即使心力憔悴,也无处可退;别人都可以选择退,唯独你去不能。

历史大潮,风云际会,形势把你推到这个位置,让你风光,也让你疲惫。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做企业的确很好玩,你40岁的时候感觉挺好,50岁的时候感觉还行,60岁的时候你还要做,难道你能做到100岁吗?”

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困扰朱新礼的心病就是他的接班人。

四五年前,朱新礼开始和他的儿子、女儿谈接班问题,“很遗憾,我的儿子当兵回来就是不愿干,他是特种兵,他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把他安排在企业,他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