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世界美术史
10823300000031

第31章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8)

18世纪初,彼得一世在北方城市彼得堡建立新都,随着这次城市建设高潮产生了“冬宫”、“夏宫”等著名建筑。不过从外观上看,它们基本属于法国凡尔赛宫一类的西欧宫殿建筑的翻版。在诸多宏伟、华丽的建筑中有一处被专门设为存放文物珍宝及艺术品的陈列馆,虽然它当时并不对公众开放,但已能体现出18世纪俄国社会的文化品位。

肖像画艺术:在绘画创作领域,油画材料的肖像画开始流行。处于早期阶段的肖像画创作往往偏重对人物姿势、服饰等外在因素的描绘,因而显得华丽有余、生动不足,这样的画作日后被喻为“盛装肖像”。尼基丁(约1690—1741)是俄罗斯民族肖像体裁的奠基人。彼得一世派他去意大利学过画,返国后他倡导了俄罗斯的现实主义学派。《哥萨克首领—盖特曼》(1724)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的创作建立了俄罗斯肖像画的初步原则一表达人们不可重复的、有个性的外在面貌。尼基丁的知名作品还包括《彼得一世像》(1722)、《戈洛甫金像》(172)等。安特罗波夫(1716—1795)是18世纪中叶杰出的肖像画家,同前辈画家相比,他的作品注意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并有深度。其作品《彼得三世肖像》(1762)对人物及其环境特征有非常成功的描绘。

18世纪下半叶诞生了与所谓“盛装肖像”有所不同的“内心肖像”。罗柯托夫(1736—1808)的创作标志着俄罗斯肖像画达到新境界,他的《诗人玛依柯夫》(1765)、《着玫瑰色服装的无名女郎像》(1770)等作品都能满足人们精神交流的要求。列维茨基(1735—1822)的创作则体现了“内心肖像”的进一步发展。列维茨基曾师从安特罗波夫,他为斯摩尔尼高级女子学院学员所作的肖像组画显示了“内心肖像”风格的水准。在名为《聂丽多娃像》、《阿雷莫娃像》(177)等作品中,列维茨基把安特罗波夫严格的准确性和罗柯托夫的抒情性融为一体,从而为俄罗斯18世纪肖像艺术提供了范例。18世纪著名的肖像画家还有鲍罗维柯夫斯基(1757—1825),他的《玛·伊·洛普希娜肖像》(1797)等作品同样属于对人物刻画人微的佳作。

雕刻艺术:俄国生活方式的“西欧化”以及城市建设的繁荣直接影响了艺术内容、种类的变化,除了肖像画的流行,雕刻艺术也开始从久受冷落的境遇一跃成为颇受欢迎的门类。它不仅被广泛用于建筑、园林装饰,而且也成为制作人物肖像的理想形式。俄罗斯专业雕刻的早期成就体现在肖像创作方面。18世纪上半叶的肖像雕刻精品主要是意大利籍雕刻家拉斯特列里(1700—1771)所作的彼得一世系列胸像。到18世纪下半叶,俄国产生了本民族的杰出雕刻家舒宾(1740—1805)。舒宾的知名作品主要是为同时代知名人物所作的雕像,如《戈里岑像》(1773—1775)、《罗蒙诺索夫像》(1793)等。他站在启蒙主义的立场上更加充分和多方面地揭示人物的特征,比较集中地展示了叶卡杰琳娜二世时代的人物风貌。

叶卡杰琳娜二世(1729—1796)是对18世纪俄国历史进程起过重要作用的女沙皇,她在18世纪下半叶将统治权维系了30年。对艺术事业,这位女沙皇表现出极大的热情,1764年她掌权不久,便以艺术保护人的姿态重新主持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的成立仪式。她还爱好艺术收藏,大量购买欧洲艺术品。尤为重要的是,叶卡杰琳娜二世延续了彼得一世时代形成的赞助艺术及对外交流的政策,为俄国艺术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在她当政时期,俄国艺术达到与欧洲艺术同步发展的水平。

俄罗斯的古典主义美术:在俄国,古典主义艺术的形成比起欧洲整整迟了一个世纪,虽然如此,它仍起到丰富俄罗斯造型艺术的作用。古典主义风格的美术在学院派教育中得到倡导,它巩固了素描基础,深化了对构图学的规律及理论的分析。罗先柯(1737—1773)被认为是第一位重要的古典主义画家。他在1770年以俄罗斯民族历史为题材,创作出《符拉季米尔与罗格尼达》。他的另一幅名作《吉克特尔与安得罗马哈告别》(1773)则选用古希腊史诗题材,宣扬一种属于古典主义精神的社会思想。在绘画方面,古典主义促进了主题性创作的形成。而在雕刻方面,古典主义则解决了创造英雄纪念碑的形象问题。这个时期从法国来到俄国的雕刻家法尔孔内(1716—1791)所作的彼得一世纪念碑(又名《青铜骑士》)是俄国艺术史上的经典性作品。在纪念碑中彼得一世被塑造成启蒙主义的代表一改革家、创造者。他头顶桂冠,身披罗马式战袍,高高骑在马上,伸出坚定的右臂,屹立在俄罗斯的土地上。

二、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美术

19世纪上半叶古典主义开始让位于浪漫主义,而浪漫主义又遇到现实主义学派日益强劲的冲击。

在雕刻中,古典主义的追随者马尔托斯(1752—1835)所作的《米宁与波热尔斯基》纪念碑(1804—1814)是俄罗斯民族雕刻的代表作。这是一件历史题材的雕刻作品,表现了1612年米宁和波热尔斯基领导的军队开进莫斯科,赶走波兰统治者,进而建立了罗曼诺夫王朝的历史事件。在1821年的抗法战争中,从莫斯科的战火灰烬中建立起的这座纪念碑,不仅重现了久远的历史,同时也面向了1812年和此后的时代。

俄罗斯的浪漫主义美术:绘画中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基普连斯基(1782—1836)。他的优秀作品《骠骑兵达维多夫》(1809)使他获得院士称号。达维多夫是画家的同代人,也是1812年卫国战争参加者的杰出代表。1827年基普连斯基为普希金所作的肖像曾受到普希金本人的肯定。浪漫主义的进步因素在风景画家谢德林(1790—1830)的创作中也得到反映。他虽然画了许多意大利景色,如《卡普里岛》(1826)、《海滨露台》(1828)等,并且最后病逝于那不勒斯海岸的桑塔·露其亚,但是他的作品却运回了俄国,受到人们的赏识。

风俗画的发展:19世纪上半叶在造型艺术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特罗比宁(1776—1857)。这位以农奴身份度过47年岁月,直到1823年才获得“自由”的画家曾受到同时代人的高度评价。特罗比宁画过各阶层的人物,代表作有《花边女工》(1823)、《琴师》(1839)等。他的艺术具有浪漫主义情调,但更倾向于风俗性,他为莫斯科画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维聂茨昂诺夫(1780—1847)是对俄罗斯风俗画发展起过重要推动作用的画家。他早年从师于鲍罗维柯夫斯基,20年代初转向开拓风俗题材。他歌颂庄稼人的劳动和生活,他的《春耕》(1820)、《女地主的早晨》(1823)等画是杰出的风俗性作品。他一反学院派的作画原则,力主写生,由他自办的美术学校培育出许多优秀的画家。

到19世纪上半叶,学院派艺术虽然力图掌握浪漫主义的个别手法,但已无力阻止自己的衰落。这时与学院派艺术联系紧密的画家布留洛夫折衷地吸取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学派的创作因素,以一幅《庞培末日》(1833)的巨作为他带来闻名世界的声誉。

艾瓦佐夫斯基(1817—1900)是同样受到浪漫主义影响的风景画大师。还在童年,大海就进入了艾瓦佐夫斯基的生活。他被故乡黑海沿岸的海景迷住了心灵,为此,他作过3000多件海景画。他的作品不仅表现大海自然力之雄伟,同时还沤歌了人对大自然的征服精神,他的《九级浪》(1850)即是这样的力作。

19世纪上半叶,历史画创作也已向现实主义迈进,伊凡诺夫(1806—1858)的创作体现出这一趋势。他的代表作《基督出现在人民面前》(1837—1857)利用宗教题材传达了他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认识。

批判现实主义美术的产生:19世纪40年代以后,艺术家逐渐摒弃宗教神话题材的虚构形式,而去揭露他们所处社会的时弊,批判现实主义正是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产生的。

费多托夫(1815—1852)的艺术包含有批判现实主义的萌芽。费多托夫短促一生中的一半时间是在军中服役,他接受美术教育是通过美术学院的夜校。他留下的作品不算多,但都是非常有社会意义的作品,如《少校求婚》(1848)、《贵族的早餐》(1849)、《年轻寡妇》(1851)等。

三、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美术

19世纪下半叶俄国美术在革命民主主义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强大的、进步的艺术潮流,如巡回展览画派的创立,以及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对人材的培养。

60年代民主主义美术的杰出代表是别洛夫。他以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描绘了俄国废除农奴制后的社会面貌,其代表作有《复活节的宗教行列》(1861)、《送葬》(1865)、《三套车》(1866)等。对平民阶层的不幸生活,别洛夫流露出深切的关注之情。别洛夫毕业于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后又成为该校的教授和实际领导者,在俄国知识界享有极高威望,被称为“莫斯科的教皇”。

巡回展览画派:这是19世纪下半叶最主要的进步艺术团体,正式名称为“巡回艺术展览协会”,简称巡回画派。该组织在创建之初有15位画家在协会章程上签名,其中包括别洛夫、克拉姆斯柯依、米索耶道夫。萨甫拉索夫、希什金、盖依等人。在1870—1923年的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巡回画派遵循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美学主张,在俄国各地举办了近50次巡回展览。画家们站在民主主义的立场上,反映人民生活、历史事件和俄罗斯美丽的大自然。列宾、苏里柯夫、瓦斯涅错夫、谢洛夫成为巡回画派的中坚力量,著名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1824—1906)是巡回画派的有力支持者。富有的企业家、艺术收藏家特列恰柯夫(1832—1898)几乎从巡回画派开始活动起,就立志要为进步的民族艺术画廊奠基。1892年他把全部艺术收藏赠给他的故乡一莫斯科,今天,莫斯科的特列恰柯夫画廊即是以他的捐赠为基础而建立的。克拉姆斯柯依(1837~1887)是巡回画派的组织者和思想领导。还在彼得堡美术学院学习的时候,他就成为向往民主和民族艺术的热烈追随者们的中心人物。他的早期作品《荒野中的基督》(1872)表达出巡回画派的启蒙主义思想。与巡回画派创作主流略显不同的是,克拉姆斯柯依没有直接描绘社会贫困现象,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刻画当代人的心理世界方面。在他看来,艺术应该体现思想性,因此他的许多画作构思来自文学作品的启示,其代表作有《月夜》(1880)《无名女郎》(1883)《悲痛》(1884)等。

巡回画派的风俗体裁绘画:巡回画派在接受过去画家揭露性传统的同时,使主题更加深化和开阔。他们从表现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个别人之间的社会冲突,转向表现整个阶层之间的冲突,例如,米索耶道夫的《地方自治局的午餐》(1872)、萨维茨基的《修筑铁路》(1874)、马柯夫斯基的《银行倒闭》(1881)等等。其中最重要的画家是雅罗申柯(1840—1898)。他的著名作品《司炉工》(1878)虽然是一件肖像式的作品,但它吸引着人们去探求被描绘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引起对资本主义新的剥削形式的反抗。

巡回画派的历史体裁绘画:巡回画派在历史题材中进行的改革对发展民族美术有重要意义。盖依(1831—1894)的创作成为该画派在历史题材上的奠基之作,他的《彼得大帝审询阿力克赛王子》一画(1871)是在俄国历史画中首次将两种社会力量对抗的冲突场面表现出来的杰作。到了19世纪70年代,历史画坛又出现了瓦斯涅错夫(1848—1926),他的《三勇士》(1898)把久远传说中的勇士用当代人的形象表现出来,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巡回画派的风景体裁绘画:在风景题材的发展中,巡回画派同样功勋卓著。萨甫拉索夫(1830—1897)的《白嘴鸦飞来了》(1871)、希什金(1832—1898)的《黑麦》(1878)及《松林之晨》(1889)、巴连诺夫(1844—1927)的《莫斯科的院落》(1878)、库因芝(184—1910)的《乌克兰之夜》(1876)及《白桦树林》(1879)等作品,在探求民族风景画的创作道路上均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就。

以军事题材为主要创作脉络的维列夏金(1842—1904)虽然不是巡回画派的成员,但他受到巡回画派创作思想的影响。他的组画《土耳其斯坦》揭示出战争带来的威胁,为此他的作品受到沙皇的指责。

列宾(1844—1930)的艺术活动是巡回画派现实主义艺术的最高成就。列宾对各种绘画体裁都很擅长,但他始终不渝坚持创作的是以人民的作用为基调的纪念碑式绘画,他的这种素质在其最初的创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1870—1873)中就表现出来。此外,列宾对历史题材也有深刻探索,他的《索菲娅公主》(1879)、《伊凡·雷帝杀子》(885)和《扎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写信》(878—1891)都鲜明地突出了历史人物的性格。列宾画过许多肖像,总计有350件之多,著名的如《祭司长像》(1877)、《胆怯的农民》(1877)、《克拉姆斯柯依像》(1882)、《斯塔索夫像》(1883)等,均是19世纪下半叶俄国文化、科学、艺术处于民主主义高涨期的人物写照。此外,列宾的重要创作还包括以《不期而至》(1884)为代表的系列政治风俗画。1900年列宾迁居到距彼得堡45公里的芬兰库加拉地方的别纳德别墅,1930年在此逝世。为纪念这位杰出画家,前苏联以他的名字为列宁格勒市美术学院命名。

苏里科夫(1848—1916)是与列宾并列的另一位俄罗斯民族绘画巨匠,他在历史画创作中体现了巡回画派的最高原则。他的历史画《近卫军临刑前的早晨》(1881)、《女贵族莫洛佐娃》(1881—1887)、《缅希柯夫在别留佐夫村》(188)等作品深刻揭示了重大历史事件中错综复杂的矛盾。

19世纪下半叶的雕刻:安托柯里斯基(1843—1902)是19世纪下半叶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有才能的雕刻家。他的《伊凡·雷帝》(1871)是其彼得堡美术学院的毕业创作。他在这件作品中探求了历史的真实性以及伊凡·雷帝的内在社会心里一这一切在学院派雕刻中都是罕见的,当时的社会舆论认为这是民族艺术的杰作。

四、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俄国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