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30年后,成为快乐富足的人
10828300000026

第26章 高薪水比不上会理财:别让没钱成为你的理财借口(4)

张小姐毕业于北京一所著名高校,毕业后在一家金融公司工作两年,月薪4000元,除去每个月的房租、生活费,张小姐喜欢逛街,到西单中友百货买衣服,每周至少一次。此外,每月还会在三里屯酒吧小酌两杯,一个月下来,4000元往往不够花。有时候还不得不跟好友借钱。结果两年工作下来没攒下什么钱。张小姐今年已经25岁了,她很庆幸自己是个女孩,因为自己可以找一个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男朋友,并希望男朋友最好能有套房,这样她就不用为买房操心了。张小姐是一个女士,她可能在成家方面需要付出的相对较少,但是她真的就不需要存有一定的资金了么?假如她能嫁一个“钻石王老五”还好说,倘若嫁一个收入平常的人,要想成家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再假如不是张小姐,而是张先生,再过两年就要面临成家的问题,月月花光,怎么买得起房?虽说不能以钱财作为婚姻的基础,但是真的会有女孩愿意嫁给一个没有一点积蓄,又买不起房子的男人么?其实与北京普通市民的平均工资相比,张小姐的工资算多的了。即便这样,她依然抱怨:“每到月底,我就两手空空,望眼欲穿地盼望着下个月的薪金。”

老李,33岁,是在北京望京建筑工地干活的民工,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一天挣25元钱,加上夜班,每月收入也不到1000元。在扣除吃、住及吸烟钱后,他每月仍坚持给家里寄700元。算一算,两年下来,家里收到老李16400元的汇款。试想想,张小姐的月收入是老李的4倍,可是两年下来,老李有了16400元的积蓄,而张小姐还是“一文不名”。看来大学毕业的张小姐的理财智商还不如民工老李。

这里我们不去讨论收入问题。从事的劳动不同,付出不同,收入自然不同。但张小姐每月消费4000元还不够,老张每月收入不足千元却颇有盈余,这个反差是不是过大了?是不是值得我们深思?像张小姐这样,有高学历、高收入的30岁左右的年轻人,一般在IT、金融、出版、媒体、艺术等领域工作。他们小时候在长辈的百般疼爱的环境中生活,手里攥着亲人们给的零花钱,衣食无忧,学校里的学费、生活费大多也都是家里供给,所以已经养成了只知道消费不知道节省的习惯。一旦踏入社会,敢于超前消费、高档消费,敢于花明天的钱、花他人的钱享受自己今天的生活,大量的钱花在服装、化妆、餐饮、旅游、娱乐等方面,花到两手空空,再想新的办法,这就是所谓“月光族”。他们没有想过,一般来说,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在2~4年的未来,不仅要买房、结婚,还可能要赡养4位长辈(自己的父母和爱人的父母)和抚养至少1个子女。所以,今日潇洒轻松的“月光族”,明天的生活将要有多少等待克服的困难。也许有人会说,父母都有养老金不用我养,我也不结婚生子,所以不用考虑这些。这里我们不对这种生活方式加以评论,但是这种生活态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她)的人生观。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像这样在“幸福”中挥洒钱财和青春,在关爱中沉溺于生活享受的“月光族”,对家庭、社会有多少责任感,让人心存疑虑。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句,我们国家现在发展得很快,我们这些年轻朋友却没有继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这也许与教育有关。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国、日本这些国家,比我们富裕得多,但他们仍然教育年轻人要俭朴,要自立,要奋斗。在美国、日本,富家子弟,找活打工的并不罕见。这在他们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我们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一族大多是被宠大的,他们的父母吃过太多的苦,所以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吃一点点苦,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大手大脚、不计以后。所以,青年朋友们,当你们懂得这个道理后,在为未来生活开始着手理财的时候,也希望你们保留并发扬理财的观念,以后千万不要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要教育自己的后代懂得吃苦,懂得自立,懂得自己创造和管理财富。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对他们的爱。

人一生中,财务上要达到的7个标准

在人的一生中,从财务的角度来讲,总括起来看,我觉得以下7条标准是最重要的,假如你能符合这些标准,则你的一生在财务上已经达到了标准;达不到者,则要尽快补救。

1.每月储蓄工资的30%。

2.买房产,还款期不超过7年,付首期五成。

3.输钱的事,例如股票,不要碰。

4.30岁时,买适当的保险。

5.35岁时,开始储蓄10%做退休金,10%做孩子教育金。

6.45岁时,投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30%。

7.每两三年,做一个重大的投资。

第一个标准:每月储蓄工资的30%

所谓的富有,并不是你每月赚多少工资,而是在乎你每月能剩下多少。大家都知道,哈佛教导出来的人,毕业后有很多都很富有,其实他们每月的消费行为,跟一般的普通百姓,只有一点不一样,就是严格遵守哈佛教条:储蓄30%工资是硬指标,剩下才消费。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有超额完成,剩下的钱才能多。

一个经理,每月收入一万五千,但花费每月一万四千元,每月剩一千元。一个行政助理,每月月入五千,但花费三千,每月剩二千。在财务角度,这行政助理比经理更富有。

第二个标准:购房时,付首期五成,还款期不要超过7年。

每个人的一生,购房肯定是一件重要的投资。购房价格,首先要适中,可参考我在书内附的一个标准,“收租回报率”,看看房价是否合理。

除此之外,做对两件事,也会令你的财务负担减轻。

第一,付首期五成,银行借贷少借一点,将你的长远利息负担减轻很多。

第二,还款期不要超过7年。做财会的人都会计算,还款期是20年的话,你付的利息,远远超过你的借款,利息负担太重。

财务健全的人士,永远都不会借贷太多。过度借贷,只会将你的财务搞垮。

第三个标准:输钱的事,不要碰。例如:股票、亏本的生意、外汇。

富有的定义是去积累财富,输钱则刚好相反,将他的财富慢慢蚕食。

股票不是一般普通人能赢的,在我20年的理财生涯中,从来没见有人靠股票或外汇发达,我反而见到不少亏损百万的人士。有少部分人能赚股票的钱,那是因为他们都是内幕人士,一般人,还是不碰为佳。

生意假如半年内都不能赚的话,就要放手。做生意,是用你的时间及心思,去赚你的生活费。你花了大量精力都不能赚的生意,不如不干。

不干反而不用亏,在家享清福,所花无几,也没有烦恼。因此不要勉强去做生意。

第四个标准:买适当的保险

就以我们身边的朋友、亲戚来说,遇到意外的,凤毛麟角。但遇上肿瘤的,每几年就会听到。

患上肿瘤,不但会将你的银行存款全花光,还可能将你家人的储蓄也花掉。

谁说得准自己不会遇上?购买重大疾病险是财务上的必需品。谁没有买,就是他一生最大的疏忽,以后的恶果,会将他一生打进地狱。

每年三四千块的保费,是一笔最佳的投资。假如你说,我没病不是白花钱了?保险公司有一种是20年返还的险种,但每年保费需要六七千块钱。买是一定要买的,买哪种,看你自己的现金流吧。

第五个标准:35岁时,开始储蓄10%做退休金,10%做孩子教育金。

有一次,一位客户跟我说:我已有一百万存款,用不着什么储蓄。这句话表面上好像很有道理,但从经济角度看,却错漏了几个重点。

(1)假如年老有病,花掉二三十万在医疗费,是很平常的。

(2)孩子要上大学,境外要花七八十万,国内要花十来万。

(3)这位先生远远低估了退休时需要的退休金准备。请看本书的“退休金准备”一文,假如你退休每月只花两千块,退休金要有三四十万才足够。

很多客户都不是财会人员,他们没有将中国每年3%的通胀算进去。

上面这个客户,一百万存款还不够为自己养老送终,更没有什么传给儿孙。而没有财务规划的人生,一般来说年老时还活得更局促。

第六个标准:45岁时.投资收入占总收入的30%

这标准很多人都达不到,客户都没有掌握投资收入,纯靠工资。45岁后,统计说,一般人的事业都是停滞及下滑的。有一天,公司改组,下岗是普遍不过的事情。

但假如你已有一套房在收租,银贷7年已还清,租金全算做你的收入。假如你的退休基金有50万留存,每年也有10%的回报,慢慢工资收入已变得没有那么重要。

45岁至55岁,人在江湖,你想不想干下去,也不是你做主,只有你自己的投资收入,是由你来做主。

第七个标准:每两三年做一个重大投资

购房做投资,不是你自住的话,不必讲究它是否在北京。只要价钱好,上海、深圳、广州,在大城市便有投资价值。

买基金,也不一定要在中国。世界有40个市场,透过很多的国际基金都能买到。每个市场有不同的周期,请教你的理财顾问即可。

买数码相机、珠宝,所有人都懂得去香港买最便宜,因为香港那边没关税,便宜30%以上。香港也没有外汇管制,因此国际基金产品全能买卖。

人生三十年工作时间,前十年结婚买楼,没有太多剩余的钱。但在后二十年,每两三年要学懂一项有利的投资,每次用两三年去筹备,每次重大投资都要赢,都要谨慎。找银行顾问,找理财顾问,他们对金融信息的接触面比你大,是一个快捷方式。

夹心族:人到中年需全面规划保未来

很多人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状态,于是就有人给他们起了一个"夹心族"的名字。

刘女士就是"夹心族"的一个典型代表。刘女士是外地人,今年32岁,有一两岁半的儿子,夫妻俩在京经营一个小商店,目前平均月纯利润1.5万元。月开销:宝宝上幼儿园2500元,房租1300元,水电煤气200元,其他生活费2000元,目前有定期存款20万元,活期流动资金5万元,基金两万元。全家人无任何保险(很想为家人买保险,但不知道怎么分配,买多少合适)。随着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赡养、自己将来的养老、房子的购买……顿感压力好大。

刘女士跟爱人属个体经营,家庭收入属于中等,但由于受周期性影响收入并不稳定。在扣除所有家庭支出后的结余是9000元,结余比为60%,说明家庭有较强的资金积攒能力。然而定期存款占总资产的74%,成长型投资只占总资产的7%,无法有效发挥资产的收益性。

现金规划:刘女士家庭上有老人下有儿子,属于典型的夹心一族,不过家庭消费支出控制得很合理。由于生意可能需要资金周转并且家庭成员较多,建议将流动资金保留为3万元,其他资金可充分利用于投资或消费支出。

保险规划:刘女士夫妇可以说是整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一旦二人任何一方或同时发生意外则整个家庭财务将受到严重冲击,所以建议将家庭收入的10%用于购买保险,将其预算的90%都侧重在夫妇俩身上,最基本的配置就是重大疾病险以及卡式意外险。至于家中的宝宝目前2岁半也到了投保的最佳年龄,可以购买一份少儿大病险。

子女教育规划:虽然刘女士的孩子只有两岁半,但还是建议从现在就开始进行教育资金的筹划。以目前市场上的关于教育基金的保险来看,还是能够满足一部分高等教育金的。例如每年交保费4500元左右缴费15年的保险产品,在孩子高中三年期间每年可以领取5000元左右的高中教育金,而到了大学期间每年可以领取15000元左右的大学教育基金。

退休养老规划:由于退休金的积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这笔钱的需求和这个积累时间的需求都是刚性的,"夹心族"即使经济比较拮据,也要提早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准备,靠长期投资把小钱变大钱。从家庭结构上看原女士家庭已经进入事业家庭成长期,已经到了对自己和爱人未来退休养老做打算的时期。由于退休周期较长可以选择投资收益较高一点的基金产品进行投资,每月拿出1000元定期定投来分散风险,23年后如果期间平均月复合收益率在5%的话到退休时期将会有51万左右的资金可供退休生活使用。

月薪六千的80后如何存钱购房

我的一个朋友,今年26岁,本科学历,在东莞工作4年,目前在一家外企从事财务工作,月平均收入6000元,银行存款20000元,股票市值40000元,但因前期波动被套,损失近10000元。其日常个人生活开销每月1800元,交际费用每月1000元。有吸烟嗜好,父母均在内地国营单位工作,有退休金和医疗保障,身体健康,短期内无需照顾。我的这个朋友属于投资风险偏好型。他的保障情况是:单位有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60岁时每月可领取1200元退休金。无商业保险。

打算两年后结婚,结婚时出国旅游;计划在30岁前购买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

通过编制我这位朋友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得出如下有助于判断其财务状况的财务指标:

1、偿付比率:净资产/资产=60000/60000=1,偿付比率远等于1,证明朋友目前没有负债。

2、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每月支出=20000/2800=7.1,反映其流动性资产可以满足其7个月的开支,流动性比率高。

3、储蓄比例:盈余/收入=3200/6000=0.53,从储蓄比率可以看出,满足当年支出外,其还可以将53%的收入用于储蓄或投资,财务健康。

4、投资与净资产比例:投资/净资产=40000/60000=0.66,反映我这位朋友总体的投资水平一般,资产的收益率不高。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的这位朋友目前的金融资产投资情况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品种单一,目前只有股票投资和银行存款。风险投资只有股票一种,而且从前期被套损失20%来看,投资应该是集中在一至两只股票上,这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的风险很高,不利于风险的分散;其二投资组合流动性强,但盈利能力不足。他在银行存款方面的投资金额较大,这部份投资的特点是低风险、低收益,而且由于通货膨胀的因素,实际利率为负。

正确的投资方法是:适当调整此部份投资的比重,在保留适量的应急基金(家庭每月必要支出的三至六倍,建议定为6000元),其余的资金用于投资。由于其单位已经买了社保,包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因此只需考虑适量的商业保险做为补充,建议优先考虑意外险。

我的这位朋友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定期定额投资股票型基金。

从目前的房价来看,购房需要一笔非常大的开支,要实现结婚购房计划应提早做准备,粗略估计,结婚、购房首期及装修的费用约需20万~30万元。从目前每月节余3200元来看,如果光靠储蓄,凭一已之力达成这个目标有一定的困难。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早日达成目标:

第一:努力工作,增加收入,从而可以储蓄更多的钱,早日达成目标。其二:量力而为,选择房价适合的房子,并使用贷款,因不确定张先生单位是否为职工缴存了住房公积金,如果有,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以减少利息的支出。其三:我的这位朋友很年轻,抗风险的能力强,而且本身也是风险偏好型,应该加大风险投资的比重,以分享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成果。从目前他的投资经历来看,自己做投资的效果并不理想,建议应该由专家来理财。可以考虑将手上的股票卖出后,转换为股票型的基金,部份的银行存款也应该转换为股票型基金,并且以后每月的节余采用定期定额的方式,逐步投入到股票型基金中。这种定期定额的方式,既可以很好地分散风险,又可以获取不错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