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科技企业孵化器
美国著名的全企网络公司(TEN)就是一个高科技企业孵化器。这些孵化器通过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为高科技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他们的服务业务有:出租场地、设备;帮助企业进行融资和资金管理;提供企业接待、文秘、复印、传真等办公服务;帮助处理各种文书;为企业提供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和技术指导服务;提供各种最新信息;提供“种子基金”,参股兴建企业等。
4.特定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
美国有许多为特定领域提供中介服务的专业服务机构,如圣荷西市软件发展中心(SCD)就属于这类专业服务机构。该中心的软件测试设备和工具由IBM等大型计算机公司赞助。中心还帮助中小软件开发企业获得专利、资金,免费提供使用软件测试设备,组织企业主与风险投资家见面并举行针对性的专题讲座等。
5.大学里的技术转移办公室(TLO)
TLO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技术转移,主要是将大学里的技术成果转移给合适的企业,同时把社会、产业界的需求信息反馈到学校,推动大学与企业的合作。
二、美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运作的典型案例
美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运行体系也不尽相同,这里主要概述美国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运行模式。
早在19世纪60年代,为促进西部开发和农业技术的推广,美国国会就通过了摩里尔法案,将一部分国有土地分配给国会参、众两院的议员,每人3万英亩,供拍卖筹集资金,赠与所在的州,建立赠地大学。
1882年,美国国会又通过建立各州农学院的法案。通过以上两个法案的实施,美国先后有1300万英亩的国有土地转移到各州手里,建立赠地大学69所,每所大学都建有农学院。1994年,美国国会又通过史密斯—利弗法案,规定由联邦政府拨款,由农业部和各州农学院合作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并由州农学院与各县合作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各县普遍配备农业技术推广员。到目前,全美已建立130多所农学院,59个联邦农业试验站,57个地区性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美国联邦政府和州农业部均设农业技术推广管理机构,负责农业科技推广的管理和合作项目的拨款,县农业局不负责农业技术推广,但要承担县农业技术合作推广站10%~15%的经费,其余的经费,由州立大学农学院负责70%~80%,联邦政府负责7%~10%的经费。
州立赠地大学农学院的教授每年必须用50%的时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或实验工作,并承担农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任务。州立赠地大学农学院既是农业科研的主体,又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主力,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主要通过赠地大学农学院与县合作建立的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健全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上具有吸纳新技术意识和能力的农场主,促进了美国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目前,美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已达到了85%以上。
三、美国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经验及启示
1.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范畴要清晰,定位要准确。
目前,我国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定义五花八门,对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界定也含糊不清。借鉴美国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应定义如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指从科技成果产生到实现产业化的整个过程中,为科技与经济结合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等服务,以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非政府机构。它主要包括科技咨询类、创业孵化类和科技成果转化类三种机构,涉及技术咨询、技术评估、技术交流、技术经纪、信息服务、人才培训、职业经营者市场等行业。其内涵是提供科学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的以创业孵化与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的科技中介机构;其外延是负责管理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各类管理组织,为科技中介服务提供配套需要的机构,包括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创业服务市场等。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又由行业体系、组织管理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三方面组成。建立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应以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为指导,组织管理体系为保证,行业体系为根本。
2.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层次要适当,不宜过多
总体来讲,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应抓好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行政性的政府协调服务组织。组建“全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协调委员会”作为牵头单位,协调组织各行业、各单位、各企业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共同做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规划、指导、协调和法规政策制定。
第二层次:公益性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即成立由政府支持的我国各省、市、区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服务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这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具有政策指导、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创业导向、市场开拓、技术促进、人才培训、企业诊断、对外交流、法律咨询等功能。
第三层次:政府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合作建立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民办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包括各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科技信息情报服务机构等,政府还应与企业、民间组织等机构合作创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这类机构要直接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科技中介服务。
3.政府要充分重视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能力建设,这是保证科技人才、信息网络平台、数据库是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人才是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首要因素,信息网络平台是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挥作用的平台,数据库是实现科技中介服务的资源。
政府在支持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重视有利于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的环境与机制建设。政府应当退出微观具体业务的管理,及时出台政策,营造有利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统一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规范、促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成长;引导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配套机构的发展。
(2)加快人才培训培养,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人才培养基金,加快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紧缺的各类专业人才培训。
制定激励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如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人员以成果、技术、信息等资源和要素参与分配等,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推广各类技术、转移各类成果。
(3)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政府应牵头发动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和共享开放的数据库。应打破政府对信息资源的垄断,降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获取信息资源的成本。
(4)加快科研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更多地进入市场。
应进一步加快科研体制改革步伐,将一些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科研机构更多地改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发展企业、行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政府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建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支持民间商业性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通过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美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初探党的******报告提出要加快我国信息化进程,并提出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四个重点。即:企业信息化、领域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和区域信息化。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企业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础。
二战以来,发达国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及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先后有计划地推进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研究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推进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一、企业信息化的含义及意义
企业信息化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先由日本提出的,但美国把这一概念首先付诸于实践。这一概念的提出和付诸于实践,是当时美国和日本科学技术界和产业界对世界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当时,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由实物生产为核心的工业社会向以知识和技术的取得和出售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社会形态转变,这种形态对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及整个社会经济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美国、日本认识到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寻求发展一种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这一产业就是企业信息化及产业。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应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和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全过程,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设计及生产流程的信息化、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以及电子商务等。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对其整个国民经济的信息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平台。通过信息化,企业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和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实现产品设计与生产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第二,企业信息化是实现企业管理最优化的有效载体。通过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经营环节的应用,使企业各项信息的传递方式由传统的垂直型变成扁平型,使企业管理者和生产者都能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使企业产品设计快捷新颖,产品成本降到最低,产品销售网络最大化,人力等资源的配置使用达到最优状态,真正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目标。第三,企业信息化为推动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提供了原始动力。企业信息化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传统企业对资源的消耗,使企业由扩大外延发展的模式转变为主要依靠内涵式发展的模式;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也扩大了信息产业的规模及拓展空间,从而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原始动力。
二、美国企业信息化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设计和制造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使发达国家的企业迅速走上信息化的道路,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大公司的信息化水平已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认真研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进程及特点,可以使我国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少走弯路,迎头赶上。
1.美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美国企业信息化的显著特点是政府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中担当了重要角色。企业信息化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企业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采取的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是在这一进程中,政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信息化进程及效果。就美国而言,政府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为推进企业信息化确定正确的思路。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就确定了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思路,即通过支持国防军工研究、推进R&;D和技术转换项目,激励企业参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研究,保持美国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
二是通过课税减免,加速折旧等政策,支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投资,推进信息技术的扩散和渗透。
三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加强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信息通道和互联网络建设,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平台和物质保障。
四是政府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宽松的政策和法律环境。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信息技术创新与扩散的法律法规,如《技术创新法》(1980)、《技术优先法》(1991)、《技术转移法》(1997)等,这些法律为信息技术的研发、扩散和向企业的渗透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极大地推动了企业信息化进程。
2.美国推进企业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果美国通过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传统产业衰退的势头在20世纪90年代终于得到了扭转,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2.5%,是1970—1990年期间20年的2倍多。具体来讲,美国企业信息化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工艺及流程进行改进,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国于70年代首次提出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概念,80年代,政府组建了CIMS技术传播中心,推动麦道公司、通用公司等企业率先实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90年代初,美国政府又将CIMS列为影响国家经济命运和地位的关键技术之一,到2001年,美国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的企业已达10万家以上。
二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管理水平获得大幅度提高。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已较为普遍,物料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等管理均实现了电子信息化。例如通用汽车公司建立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网络将分布在49个州的60个销售部门、18个产品仓库、40个制造部门全部连接起来,大大降低了管理、库存、运输、分销等费用。
三是企业信息化使电子商务得到迅速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企业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企业间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得到了统一,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和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实现了融合,大大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到2004年100%的大型企业都实现了企业信息化,已有90%的大型企业、85%的中型企业、60%的小企业借助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