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10876100000030

第30章 逆境处世亦乐观(1)

放得下才有前路

俗话“拿得起,放得下”,颇有点辩证味儿,对于我们做人来说也是极富于启迪意义的。所谓“拿得起”指的是人在踌躇满志时的心态,而“放得下”则是指人在遭受挫折或者遇到困难或者办事不顺畅以及无奈之时应采取的态度。一个人来到世间,总会遇到顺逆之境、迁滴之遇、进退之间的各种情形与变故的。歌德说得好:“一个人不能永远做一个英雄或胜者,但一个人能够永远做一个人。”这里,“做一个英雄或胜者”,指的便是“拿得起”时的状态;而“做一个人”,便是“放得下”时的状态了。说到底,如何对待这“放得下”,才是真正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英雄气概或者胜者风范的重要标尺。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了这样一种心境,就能对大悲大喜、厚名重利看得很小很轻很淡,自然也就容易“放得下”了。“模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王安石的这两句诗,将“戏事”与“真情”区分得十分分明。按照我们的理解,所谓“戏事”,就是指那些能拿得起、也该放得下的事;能做到如此随和且随缘地看待人生旅途中的一切利害得失与祸福变故,一个人岂有不会“道我赢”之理?

纵观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大都呈波浪起伏、凹凸不平之状,难怪乎古人要说“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了。但是,当一个人集荣耀富贵于一身时,他是否想到会有高处不胜寒的危机、有长江后浪逐前浪的窘迫呢?好吧,那就不要过分贪恋巅峰时的荣耀和风光,趁着巅峰将过未过之时,从容地撤离高地,或许下得山来还有另一番风光呢!有一个叫秦裕的奥运会柔道金牌得主,在连续获得203场胜利之后却突然宣布退役,而那时他才28岁,因此引起很多人的猜测,以为他出了什么问题。其实不然,秦裕是明智的,因为他感觉到自己运动的巅峰状态已是明日黄花,而以往那种求胜的意志也迅速落潮,这才主动宣布撤退,去当了教练。应该说,秦裕的选择虽然若有所失,甚至有些无奈。然而,从长远来看,却也是一种如释重负、坦然平和的选择,比起那种硬充好汉者来说,他是英雄,因为他毕竟是消失于人生最高处的亮点上,给世人留下的毕竟是一个微笑。老话说得好:“最大的一步是在门外。”可见,这种撤退的后面并非一片空白,也常不乏新的人生机遇。有“体操王子”美誉的李宁,退出体坛后选择了办实业的道路,不也取得了令人称羡的成功吗?如同一切时髦的东西都会过时一样,一切的荣耀或巅峰状态也都会被抛到身后或烟消云散的。因此,做一个明智的人,既然“拿得起”那颇有分量的光环,也同样应当“放得下”它,从而使自己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作出另一种有意义的选择。这样,我们还有什么惆怅或遗憾的呢?

人生长途中,总会遇到某些不得已的情况而不得不“放得下”的时候。比如,一个人到了年迈体衰时,就有突然遭遇“被剥夺”辉煌的可能,这当然也是考验人如何对待“拿”和“放”的时候。美国第一位总统、开国元勋华盛顿连任一届总统后便坚持不再连任。他离任时,坦然地出席告别宴会,坦然地向人们举杯祝福。次日,他又坦然地参加了新任总统亚当斯的宣誓就职仪式。然后,他挥动着礼帽,坦然地回到了家乡维农山庄。这一瞬间,却给历史留下了永恒的光彩。英国著名科学家赫肯黎,因其卓越的贡献而享有崇高的声望,然而,到了80岁时,赫肯黎不得不考虑放弃他的工作时,他毅然辞去了所任的教授、渔业部视察官等职务。最后,他还辞去了一生中最高的荣誉职务——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不难设想,此时赫肯黎的心情何其沉重、心绪多么难平,他甚至在发表了辞职演说后对友人这样说:“我刚刚宣读了我去世的官方讣告。”尽管如此,他毕竟如此“放下”了,在没人强迫的情况下如此“放下”了。一个职务,一种头衔,自然意味着一个人在社会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地位,它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华盛顿和赫肯黎都有“拿”上了自身地位最高的辉煌,可他们又都主动“放”下去了。一位名人说得好:“重要的并非是你拥有了什么,而在于你忍受了什么。”。以坦然和克制的态度去承受离任或离职之“放”,人——便活出了一份潇洒与光彩,活出一种落落大方的风范来。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因此,一个人有可能遭遇到这样一些情形:人生——无论功绩或是职务——并未达到最佳状态和最高峰,却因为意外地遭受到某种打击,迫使人去直面“放得下”的窘迫。这时候,最重要的也许是尽快学会如何“爬起来”。有句老话说得好,“跌下去不疼,爬起来才疼”,这就是痛定思痛的一种表现了。反思固然必要,可是,如若长久地斤斤计较于“痛”上面,那就反而作茧自缚、手足无措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军的主将罗伯特在投降仪式上签字以后,心情十分沉重。他默默地回到弗吉尼亚,避开了所有的公共集会及所有爱戴他的人们。后来,他又默默地接受了政府的邀请,出任华盛顿学院院长一职。不耽于沮丧与懊悔,一切复兴家园的“战役”始终在默默的进行之中。应该说,罗伯特是明智的,他懂得:“将军的使命不单单在于把年轻人送上战场卖命,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看来,罗伯特是真正弄懂了如何在“放得下”中实现自己价值的人,这情形恰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真正的价值,首先在于他在多大程度上和什么意义上从自我中解放出来。”像罗伯特那样跌倒之后又爬起、“拿起”之后又“放下”,这里面的大勇气和大坦诚何其令人钦佩啊!还记得那年的大兴安岭大火吧?它把当时任漠河县委书记、十三大代表的王招英也推向了由“拿得起”朝“放得下”的转变之中:撤职、调离、取消十三大代表资格……大起大落的人生考验向她涌来。正是靠了这“放得下”的从容,她终于挺过来,方才有了重建家园中的重新崛起——被选拔担任大兴安岭首府加格达奇市某区区委书记的。这里,在起起伏伏上上下下的人生道路之中,我们不正看到了在云谲波诡的别种情况下,“拿得起、放得下”的韧性的光辉吗?

困厄中的抉择

转眼间,王平已经毕业五年了,在这一年的冬天,他的父亲去世了,他赶回老家,没想到母亲也因多年劳疾而一病不起。王平料理完父亲后事,陪母亲小住三天,在赶回省城的前一天,他去镇中学看望了他就读初中时的班主任朱老师。望着老师慈祥的面容,回想父亲的离去,母亲的病痛,加之城里的妻子又下岗,两岁的儿子先天痴呆,王平不禁泪眼婆娑,将一腔苦水倾诉给老师,对生活的怨怼、厌倦、茫然,乃至痛不欲生。朱老师睁大眼睛,紧紧拉住他的手,嘴唇微微发颤地讷讷道:“不哭,孩子,不哭,跟我做饭去,做饭去……”

朱老师独自起灶已经10多年了,和王平就读初中的时候一样,朱老师做的饭食也还是十分简朴。他先在一只锅里加上水,放入五个用盐腌泡过的生鸭蛋,再把它置放在煤炉上,煤火很旺,锅中水很快滚开了。10分钟后,他取出煮熟的鸭蛋,又把洗好的红薯放入烧沸的开水,半小时后,红薯也煮熟了。朱老师将它们一一捞出,洗净锅又重添清水,在火上烧开,然后匀匀地搅进玉米粉,熬煮成一锅黄澄澄的玉米糊糊。

很快,朱老师和王平将热腾腾的饭菜摆好一桌,其中除了三碟家乡小菜外,刺激王平食欲的要属刚煮熟的鸭蛋、红薯和粘乎乎的玉米糊糊了。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用这几样食物招待你吗?”朱老师摘下挂满水汽的近视镜,眯眼温和地对王平说。

“城里罕见,让我尝鲜吧?”

朱老师摇头笑笑递给王平一个鸭蛋,要他剥开观察颜色,又拿起一块红薯叫他尝尝,随后又指指那碗玉米糊糊问他香不香。

按照老师的要求,王平把圆溜挺实的鸭蛋剥好托在掌心,尝了尝绵软甘甜的红薯,又闻闻香喷喷的玉米糊糊,不住点头,夸赞故乡的食物实在可口怡人……

“难道就只有这些吗?”见王平一脸的茫然,朱老师满含温情地说:“你该用心去看、去尝、去闻,才会品出些什么,不是吗?对于三种食物来说,滚烫的开水是他们共同的逆境,面对逆境,它们的表现却大不大相同啊——本来硬实的红薯进入开水后逐渐变弱变软,失去了自身的本性;一向被一层薄薄外壳包裹而身躯呈液态的鸭蛋,可一经开水的洗礼,整个内脏竟变得坚韧硬实;更令人惊叹的是玉米粉搅入开水后,透明无色的水反倒被它们改变了……

朱老师的话引起了王平内心强烈的震撼!

从那以后,王平时常咀嚼品味恩师的教诲,从而不断激活自己生命的活力,因为他明白了面对逆境该如何抉择——与其软弱屈服,不如顽强抗争,奋力改变它,做驾驭生活的强者!

依人门户

从前,每逢新春佳节到来,人们都要在自家的门两旁贴上桃符,写上一些吉祥喜庆的话,为的是祈祷新的一年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做什么事都有好兆头。这些桃符一般都要贴到下一个新年才换掉。

到了端午节,各家各户又用艾草扎成一个人的形状挂在门框上方,利用艾草的气味来驱除蚊蝇害虫,消除毒气瘴气。

有一天,门边的桃符一抬头,看见门框上用艾草扎成的小人挂在那里,便十分生气,于是对艾草骂道:“你是什么东西,竟敢占居我的上位?”

艾草弯腰看了看已经破旧褪色的桃符,不服气地说:“你都已经半截身子埋进土里去了,还有什么脸来跟我争上位下位,你生来就只配在我的下面!”

桃符见小艾草人这么傲慢,更生气了,便又说:“我起码是出自文人之手,和笔墨香味有联系,我的出身高雅。而你,来自田边野地的一把蒿草,用几截破绳一缠,配挂在我的上边么?自己也不瞧瞧自己是副什么模样!”

艾草人一点儿也不示弱,冷笑着说:“管你高雅不高雅,瞧你风烛残年,主人早将你忘了,眼下注重的却是我……”

就这样,桃符和艾草你一句我一句,彼此争辩不休,他们吵闹的声音越来越大,以至于惊动了门神。门神出来劝解正在争论的桃符和艾草人,他说:“两位兄弟,我看还是不要再争吵了吧。我们这等人,本来就没什么大本事,现在只不过是依附在人家的门户上才得以安身混日子,还怎么好意思去争什么高低上下呢?”

一番话,说得桃符和艾草人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其实没有过人的能力不是什么很耻辱的事情,怕的是不自知的浮躁。

不争是争

在北京的白塔寺外住着这样的一个年轻人,他的家庭很普通,父母都是工人,收入不是很好,而他的相貌也很平常。邻居家有个美丽的独生女孩从小和他一起玩到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爱上了她。而那个姑娘在那个地区是最最美丽的女孩,所以追求她的人有很多。男孩非常痛苦,他不知道怎样才能挫败众多情敌,赢得姑娘的芳心。有时在梦中,他都会喃喃地叫着姑娘的名字,手脚冰凉——他梦见心爱的姑娘已经有了意中人。

妈妈看出了孩子的心思。一天下午男孩正坐在院子里发呆,母亲回来了,母亲看着儿子愁眉苦脸的样子,温和地笑笑说道:“妈妈小的时候,住在一个美丽的山村。在那里有一种非常美丽的大鸟,它就是“鹳”。有很多人来这里抓她们希望能够占为己有,没过多久,山上就再也见不到她们的踪迹了。被抓回家饲养的鸟儿有的病死了,有的也是无精打采的。她们不再有往日的风采了。人们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做法有问题。于是大家把抓来的鸟儿放回了山里,并为她们搭建了避雨的场所,在食物少的时候,村里的人们还会在鸟儿经常出没的地方,放些食物。从那以后,我们村里的鹳鸟越来越多,人们只是在远远的地方欣赏着,爱护着她们,因为她们是村子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而我们村子也成了她们可以信赖的家。

年轻人一下恍然大悟,从此,青年不再愁眉苦脸,他把心思全都用在学习上,他的文章和谈吐,渐渐地把邻家心爱的姑娘吸引住了,他不刻意去献殷勤,只是在她空闲的时候,他才把自己读到的和想出来的故事讲给她听。日子一久,姑娘对那些虚伪的求爱表演厌倦了,却对青年的好学和才华格外倾心起来,后来她发觉自己已离不开他和他的故事了。

巴掌不打自嘲人

当你的失误引发对立情绪时,如果能适时地自嘲一番,获得原谅应该不难。这就像两个打架的人,一个突然倒地自认不是对手,如果对方不是无赖恶棍,一般便会又好气又好笑地敌意顿消,说不定还会扶“自败者”一把。下面就此一方法具体举例:

①如果谈话中的敌意来自于较轻的失态,只需自嘲便可婉转化解。比如言谈中你讲了难听的污言秽语,对方脸色一沉,你可以自嘲道:“哎,我真是个粗陋的人,肚子里的脏话总消灭不了,请多原谅。”一句插话,可使对方不再介意。又如争论时你有点激动,措词生硬,声音太大,对方已显不悦。你要赶紧刹住话匣子:“对不起,我这个人容易激动,刚才真成了一只斗鸡了。”对方定会付之一笑。

②如果谈话中刺伤了人家的自尊心,揭到了对方的隐匿伤痕,那可是危险的。对方修养好的,必会缄口离开;修养差的,他会反过来对你人身攻击!这时,你一定想到自嘲的办法吧?但你要努力说得幽默点、真诚点,使对方感到悦耳。比如你在一个残疾人面前大谈健康人的优势,还提到他所无法从事的工作,他定会产生极大不满。你可以这样说:“唉,话说回来,健全人未必就强。张海迪半身不遂,却能学得一身本领,名扬天下。我这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说话没顾前没顾后,妈妈常骂我是一尊柴头老父……”

③在错话出口之后,机智地将话题引向自己。通过对自己的善意攻击来消除对方的敌意,转移对方关注的焦点。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不露痕迹地照顾到对方的自尊心,同时巧妙地使紧张的气氛得以缓和。

某寝室。新生初到,争排座次。老七心直口快,与老八争执了半天,见比自己稍小几日的老八终于叨陪末座,便说道:“好啦。你排在最末。是咱们寝室的宝贝疙瘩,你又姓王,以后就叫你‘疙瘩王’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原来老八长了满脸的疙瘩,俗称“青春美丽症”,每每深以为恨,此时焉能不恼?老七见又惹来了风波,心中懊悔不已,表面上却不急不恼,揽镜自顾道:“‘蜷在两腮分,依在耳翼间,迷人全在一点点’。唉,老八,我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呀!”老八听了,不禁哑然失笑。原来,老七也长了一脸的雀斑。

老七的自我纠错术堪称高明,在无意中冒犯了别人之后,马上含蓄地进行一番自我调侃,并巧借余光中的诗句点明了自己也是面生雀斑。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语,既是对自己面部雀斑分布形状的自嘲,又是对自己口没遮拦两番惹来风波的含蓄自责,因而博得了老八谅解的一笑。这种自我解嘲通过调侃自己求得对方的谅解,因而也是一种颇为灵活的纠错方法。

④在新的环境中用自嘲术化解距离及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