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10876100000005

第5章 宽广仁厚待世人(4)

主人公小阿里在参加比赛时,一心只想跑第三名,以拿到梦寐以求的奖品—一双小鞋子。但他想让妹妹每天穿着它,而不是光着脚去上学。他被别人推倒了又爬起来再跑,情急之下,竟然冲到了第一名,主办单位安排大官和他合影,阿里却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尽管冠军有着很高的荣誉,能得到更为丰厚的奖品,他想要的是那双并不漂亮的小鞋子。结果,他不仅没有得到,反而连仅有的一双鞋也跑坏了。

在那个时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解释幸福:幸福就是得到你急需的东西。独自住在乡下的老人,总是能收到城里儿子寄来的钱物,很让乡亲们羡慕,但老人最想要的不是这些,而是儿孙膝下承欢的天伦之乐;在炎炎夏日下赶路的人,急需的是一片树荫,一阵凉风、一把扇子,一眼清凉的泉水,而不是一件名贵的貂皮大衣;大海是富饶的,它哺育了各种各样的生物,珍藏着无数的宝藏和财富,但在海上迷航的人,急需的却是普普通通的淡水。

农夫的哲理

有一位农夫,家境贫寒,散淡疏放,疏于劳作。别人忙于农事时,他却常常躺在树边的树荫下自去乘凉。

一次,又值农忙季节,一个下田去干活的邻居看到他还像没事人似的悠然躺在大树下,劝道:“你不该这样活着。”

农夫问:“那么该怎样活着?”精明的邻居说:“你应该比别人更勤于耕作,春天不要偷懒,夏天不要怕热,起早搭黑,把你田里的庄稼种好。”

“那以后呢?”农夫问。“到秋天,你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邻居说,“你再省吃俭用,又会节余下很多粮食。把节余的粮食卖了,换成钱,又可以买许多田地。有了更多的田,你可以打更多的粮,卖更多的钱。这样下去,你就越来越有钱,过些年,你就可以盖深宅大院,买许多螺马,雇一大群人,替你干活了。”

“那以后呢?”农夫问。“那以后你就自在了。别人去干活,你就可以舒舒服服躺在树荫下过日子啦!”

“那么,你看现在呢?我不就是舒舒服服地躺在树荫下吗?”农夫问。

惧老休妻

有一个叫陶邱的人住在平原郡,他娶了渤海郡墨台氏的女儿做妻子。这位女子不但容貌十分美丽,而且很有才华,为人温柔贤慧,亲戚邻居没有不羡慕的。陶邱也感到心满意足,一家人过得十分幸福。

一年后,他们养了个儿子,家中更是充满了乐趣。一天,妻子对丈夫说:

“自从嫁到你家,这一年多我从没回过一次娘家,我很是想念母亲和娘家的人,我们是不是择个日子,回一趟娘家,顺便也把孩子带给他们瞧瞧?”

丈夫想了想,说:“也是,应该去见见岳母。”

于是一家三口人选了个日子,雇了车马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渤海郡。到了墨台氏妻子家里,娘家人见了女儿、女婿和小外孙,都非常高兴,杀鸡宰羊招待。岳母丁氏已是70多岁的老妇人,自然行动迟缓,步履蹒跚,满脸皱纹交错,说话也不灵巧了。岳母上前见过女婿便回房休息去了。

几天后,陶邱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家。一回到家就把妻子休了。

妻子感到十分诧异,便问丈夫:

“不知我有什么过错,夫君要休我回家。”

丈夫陶邱说:

“前几天到你家去,见了你母亲真叫我伤心。她年龄老了,满脸老气横秋,德行礼节都不讲了,已不能与过去相比。我担心你老了以后也会变成这副模样,倒不如现在就把你休了。再也没有别的原因了。”

妻子听了,哭笑不得。后来,亲戚和邻居知道了这件事,都骂陶邱愚蠢至极。

这位丈夫实在是庸人自扰,为担心遥远的将来而放弃现实中的美好,这不是太愚蠢了吗?

抚琴而治

有一个人奉命担任某地方的官吏。他到任以后,只是抚琴自娱,并不管政事,可是他所管辖的地方却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兴业旺。这使那位前任的官吏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每天即使起早摸黑,从早忙到晚,也没有把地方治好。

于是他请教道:“为什么你能治理得这么好?”他回答说:“你只靠自己的力量,而且不分主次,看见什么管什么,需要什么做什么,所以十分辛苦,却仍然难以治理好;而我却是借助别人的力量,制定好计划,分清先后、主次,所以能治理得好。”

土豆的命运

当高产抗病的土豆传到英国时,英国农民并不感兴趣。为了推广种植这种土豆,英国当局做了大量宣传,但收效甚微,优良土豆仍被冷落,于是有人出了一个主意:

在各地种植土豆的试验田边,让全副武装的哨兵日夜把守。此举确实让人匪夷所思,一块庄稼地怎么会有士兵把守呢?周围的农民无不好奇,不断地趁着士兵的“疏忽”而溜进去偷土豆,小心翼翼地把偷来的土豆拿回去揣摩,并种在自家地里,用心侍弄,看到底有何不同。一个季节下来,此种土豆的优点就迅速广为人知,普及开来,成为英国农民最受欢迎的农作物之一。

送者贱求者贵,越不容易得到的越珍贵,自重身价往往能要个好价钱,当然分寸尺度要拿捏好。比如故事中的士兵看守过严便不行了。

养花人的梦

在一个院子里,种了几百棵月季花,养花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每个月都看见花。月季的种类很多,是各地的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偏爱,设法托人带来送给他的。开花的时候,那同一形状的不同颜色的花,使他的院子呈现了一种单调的热闹。他为了使这些花保养得好,费了很多心血,每天给这些花浇水,松土,上肥,修剪枝叶。

一天晚上,他忽然做了一个梦:当他正在修剪月季花的老枝的时候,看见许多花走进了院子,好像全世界的花都来了,所有的花都愁眉不展地看着他。他惊讶地站起来,环视着所有的花。

最先说话的是牡丹,它说:“以我的尊贵,决不愿成为你的院子的不速之客,但是今天,众姐妹们邀我同来,我就来了。”

接着说话的是睡莲,它说:“我在林边的水池里醒来的时候,听见众姐妹叫嚷着穿过森林,我也就跟着来了。”

牵牛弯着纤弱的身子,张着嘴说:“难道我们长得不美吗?”

石榴激动得红着脸说:“冷淡里面就含有轻蔑。”

白兰说:“要能体会性格的美。”

仙人掌说:“只爱温顺的人,本身是软弱的;而我们却具有倔强的灵魂。”

迎春说:“我带来了信念。”

兰花说:“我看重友谊。”

所有的花都说了自己的话,最后一致地说:“能被理解就是幸福。”

这时候,月季说话了:“我们实在寂寞,要是能和众姊妹们在一起,我们也会更快乐。”

众姊妹们说:“得到专宠的有福了,我们被遗忘已经很久,在幸运者的背后,有着数不尽的怨言呢。”说完了话之后,所有的花忽然不见了。

他醒来的时候,心里很闷,一个人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他想:“花本身是有意志的,而开放正是它们的权利。我已由于偏爱而激起了所有的花的不满。我自己也越来越觉得世界太狭窄了。没有比较,就会使许多概念都模糊起来。有了短的,才能看见长的;有了小的,才能看见大的;有了不好看的,才能看见好看的……

从那天起,他的院子逐渐成为了众芳之国。

“浑沌”的命运

在传说中南海的君王叫“倏”,北海的君王叫“忽”,中间的帝王叫“浑沌”。倏与忽经常作客于浑沌的国土,接受浑沌丰盛的招待。倏与忽欲报答浑沌热情的款待,想着人都有七窍而浑沌却没有,就想要一天凿出一窍,让浑沌也能跟他们一样享受美食、音乐、怡人的景色等,没想到等七天凿完七窍后,浑沌却因此死了。

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体质与活动的条件,很难将其他人的条件硬套在另一个人的身上;生活的方式虽有多种,但智者只采取适合自己的一种。学唱歌的驴子

有一则寓言是这样讲的:一头驴听说蝉唱歌好听,便头脑发热,要向蟑学习唱歌。于是蝉就对驴说:“学唱歌可以,但你必须每天像我一样以露水充饥。”于是,驴听了蝉的话,每天以露水充饥,其结果呢,没有几天,驴就饿死了。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可笑,可现实生活中像驴这样的人还很多。不要总觉得别人拥有的比自己好,不顺应规律,勉强行为是一切痛苦和灾难的本源。

毁瓜与护瓜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的大夫宋就被派到一个小县去担任县令,这个县正好位于魏国与楚国的交界处,这地方盛产西瓜。虽然同处一地,可是两国村民种西瓜的方式和态度却大不一样。

魏国这边的村民种瓜十分勤快,他们经常担水浇瓜,所以西瓜长得快,而且又甜又香。楚国这边的村民种瓜十分懒惰,又很少给西瓜浇水,所以他们的瓜长得又慢又不好。楚国这边的县令看到魏国的西瓜长得那么好,便责怪自己的村民没有把瓜种好。而楚国的那些村民却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是一味怨恨魏国的村民,嫉妒他们为什么要把瓜种得那么大那么香甜。于是,楚国这边的村民就想方设法去破坏魏国村民的劳动成果。每天晚上,楚国村民轮流着摸到魏国的瓜田,踩他们的瓜,扯他们的藤,这样,魏国村民种的瓜每天都有一些枯死掉了。

魏国村民发现这个情况后,十分气愤,他们也打算夜间派人偷偷过去破坏楚国的瓜田。一位年纪大的村民劝阻住了大家,说:“我们还是把这件事报告给县令,向他请示该怎么办吧!”

大家来到宋就的县衙。宋就耐心地劝导本国的村民说:“为什么要这么心胸狭窄呢?如果你来我往没完没了地这般闹下去,只会结怨越来越深,最后把事态闹大,引起祸患。我看最好的办法是,你们不计较他们的无理行为,每天都派人去替他们的西瓜浇水,最好是在夜间悄悄进行,不声不响地,不要让他们知道。”

魏国村民依照宋就的话去做了。于是,从这以后,西边楚国的瓜一天天长得好了起来。楚国村民发现,自己的瓜田像是每天都有人浇过水,感到很是奇怪,互相一问,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他们开始暗中观察,终于发现为他们的西瓜浇水的正是魏国的村民,楚国的村民大受感动。

很快,这件事情被楚国县令知道了,他既感激、高兴,又自愧不如魏国县令。他把这些情况写下来报告给了楚王,楚王也同样很受感动,同时也深感惭愧和不安。

后来,楚王备了重金派人送给魏王,希望与魏国和好,魏王欣然同意了。从此后,楚、魏两国开始友好起来。边境的两国村民也亲如一家。两边种的西瓜都同样又大又甜。

杉树和茅草

遥远的山林里,长着高大雄伟的杉树,但是最多的是到处生长的一丛丛茅草,众多的植物在一起,多少年来,非常和谐安静。

忽然有一天,杉树非常瞧不起身边的一丛茅草,忍不住教训它:“你一点用处也没有,看我,谁都会请我去搭屋顶、盖房子,做各种有用的东西。”

没想到茅草满不在乎:“我倒不这么认为,相反觉得你好可怜,当你身受斧、锯加身的痛苦时,你就不会愿意长成一棵杉树,而宁愿自己是一丛茅草。”

这个故事涉及到各人的价值观念问题,有人支持杉树,有人羡慕茅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很难下定论。

这根本就是两种人生态度。杉树一直向上伸展生长,积极向上,为了自己能做贡献,不惜牺牲自己终止生命。不过也不是想当杉树就有当杉树的机会,虽然茅草其貌不扬,不为人所用,默默无闻,自由自在地生长,也是别有一番人生乐趣。如果你是一丛不起眼,不为人知的荆棘,不妨想想杉树的下场,就能避免心理的不平衡了。

如果想开了,会发现各有各的优点,不必一定要为了己见而否定另一方。

人生很多时候,需要有茅草的淡然的安乐心态。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杉树的。

一日占两城

赵襄子派家臣新稚穆子攻打狄人,获得了胜利,占领了左人、中人两座城池。新稚穆子派传令兵向赵襄子告捷。

赵襄子正在吃饭,听到捷报后,脸上露出了忧虑的神色。身边的侍者对赵襄子说:“一天就攻占了两座城池,这是应该感到高兴的事情,而现在您却露出了忧虑的神色,这是为什么呢?”

赵襄子说:“江河涨潮不超过二天,狂风暴雨不超过一个早晨,正午的太阳停留不了片刻。如今我们赵氏家族没有积下多少德行,却一天就攻占了两座城池,恐怕灭亡的命运就要降临到我们头上了!”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赵氏家族将要昌盛起来了吧!”

忧虑是昌盛的动力,喜悦是灭亡的祸根。智慧的人时刻把握好事物的平衡发展,才是维持长久和成功的生存之路。

恬淡人生

孔子到泰山去游览,看见一个很老的老人在野外行走,身穿一件棉袄,腰系一根绳子,一边弹琴,一边唱歌。

孔子问他:“先生为什么这样高兴呢?”老人回答:“我高兴的事情很多。天生万物,只有人最高贵。我能够作为一个人,这是第一值得高兴的。男女之间的差别,在于男尊女卑,所以世上都认为男人尊贵,我已经成为一个男人了,这是第二值得高兴的。人的寿命有长短,有的还没出生就死去了,有的死在襁褓中,我已经活了九十岁了,这是第三值得高兴的。贫穷是读书人的常事,死亡是人的最终归宿,我安于贫穷,等待死亡的到来,还有什么忧虑的呢?”

孔子赞叹说:“好啊!真是个能自我宽慰的人啊!”

不久,孔子带学生出游到卫国去,在田野中遇见了将近一百岁叫林类的老人,当时正值春天的时节,他穿着皮袄,在收割后的地里拾别人丢下的麦穗,一边唱歌,一边往前走。

孔子就回头对学生们说:“那个老头是个可以交谈的人,去问一问他。”子贡请求前去。

子贡在垅头上迎住林类,对他叹了口气说:“先生难道不感到苦恼吗?还这样边走边唱地拾麦穗?”

林类听了,脚步也不停,歌声也不止。子贡问个不停,他才抬起头来回答说:“我苦恼什么呢?”

子贡说:“先生小时候不知努力奋斗,长大后又不争取时运,老来没有妻子儿女,如今死期快要到了,还有什么值得高兴得这样边走边唱地拾麦穗呢?”

林类笑着回答说:“我认为值得高兴的事情,每个人都有,只是别人都把它当作忧伤的事情。正因为我小时候不知努力奋斗,长大后又不去争取时运,所以才能这样长寿;正因为我老来没有妻子儿女,如今死期又快要到了,所以才能这样高兴。”

子贡说:“长寿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事情,死亡是每个人都讨厌的事情,您却把死亡当作快乐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林类说:“死亡和生存是循环往复的,所以在这里死去,又怎么知道不在别的地方出生呢?因此,我怎么知道死亡和生存不是一样的事情呢?我又怎么知道苦苦地求得生存不是一种迷惑呢?怎么知道如今死去不胜过过去活着呢?”

子贡似乎有所悟了……

安适恬淡的心态,其实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扛着的是什么

一个青年背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喑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

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什么?”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着它,我才能走到您这儿来。”

于是,无际大师带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了船赶路吧!”“什么,扛了船赶路?”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

青年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觉自己的步子轻松而愉悦,比以前快得多。原来,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