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事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10941800000130

第130章 妙用语言成大功(2)

甘罗对吕不韦说:“您不是常常鼓励我说:有志不在年高吗?我已经12岁啦,再说,我还没有去,您何必就将不行的结论下在前面呢?”

吕不韦见甘罗话语机辩,就允许让甘罗去试一试。

甘罗马上去见张唐。张唐并不把吕相国的年轻门客放在眼里。甘罗进屋后,张唐只是抬了一下眼皮,示意他坐下。甘罗开口就说:“我是特地来吊唁您的。”

张唐没好气地说:“小孩子满口乱言的。我同我的家人都好好的,您来吊唁什么呀?”

甘罗接口问道:“您的功劳同白起将军相比,哪个大?”白起是秦昭王时的名将,曾率秦军打败过韩、赵、楚的军队,为秦国夺得大片土地,被封为武安君。张唐一听拿他同白起相比,连忙说:“武安君南征北讨,战必胜,攻必克,我的功劳怎么能同他相比呢?不能比,不能比!”

甘罗又问道:“昭王时的相国范雎,跟吕相国相比,谁更得到君王的信任呢?”张唐不假思索地说:“范相国自然不如吕相国了。”

甘罗接口说:“既然您知道自己的功劳远不如白起,也明白吕相国的权力超过当年的范相国,那么,我明白地告诉您,您已经大难临头了。”甘罗顿了顿又说:“范相国当时决定进攻赵国,武安君不赞成,后来被逼而死。这件事您不是知道得十分清楚吗?如今,吕相国几次要您去燕国挂相印,这是一件功在国家,利在自己的荣耀之事,而您却推三阻四,抗命不去。吕相国假如动了气,您的下场还会比武安君好吗?”

张唐顿时神色大变,冷汗津津,他急忙起身对甘罗说:“我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多谢小先生对我的提醒,我现在就去找吕相国,然后立刻到燕国赴任。”

吕不韦认为棘手的事,却被甘罗十分轻松地处理好了,他十分满意,于是就将甘罗推荐给秦王。

年轻的秦王见甘罗英气勃勃,少年老成,非常高兴。甘罗从容自若,对答如流,秦王为秦国有这样的少年英才而感到骄傲。甘罗提出:要去赵国先为张唐疏通一下。秦王问道:“你见了赵王怎么说呢?”甘罗对秦王说:“在这种场合讲话,全靠随机应变,现在哪知到时会碰到什么情况呢?但我保证到时不辱王命就行了。’”

甘罗带了10辆车马和100个随从,用大夫的官衔出使赵国。赵王亲自出城20里,迎接来自强邻的使臣。可当他看到甘罗只是个孩子时,心想,这秦国也真是胡闹,派这么个小孩子来。落座后便随口问道:“小先生年龄还小吧?”甘罗说:“我已12岁了。”赵王一听于是半开玩笑地说:“你们秦国不是派你来玩的吧?”

甘罗听出了赵王的弦外之音,马上回答说:“秦国用人,因人而异,年龄大的派做大事,年龄小的派做小事。我年龄小,所以被派出使贵国。”

赵王见甘罗年龄不大,却言辞很锋利,落落大方,不敢再说自讨没趣的话了。于是转入正题,问道:“既然你作为使臣来我国,请问有何见教?”

甘罗问赵王:“燕太子丹已经到咸阳做人质的事,您听说了吗?这表明秦、燕之间精诚合作;而您赵国夹在中间,处境总是不妙吧?”赵王一怔。甘罗话锋一转说:“秦王真心想同赵国而不是同小小的燕国结盟。”

甘罗说:“秦、燕联盟的目的,无非是想得到河间之地而已。现赵国如有诚意与秦修好,只要献出河间五城即可以。从表面上看赵国是吃点亏,实际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呀!您想想看,这样一来,秦、燕联盟瓦解,秦、赵结下交情,成为友好邻邦。以后,兵少力弱的燕国失掉秦国的后盾,又怎么抵挡得住大王的兵锋,那时您赵王所得,又何止是五城而已?”

爱打小算盘的赵王与大臣一合计,觉得这笔交易十分划算,于是同意把河间五城割让给秦国。秦国达到了目的后,真的把太子丹护送回燕。赵国趁机挥师直指燕国上谷(今河北中部和西北部),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燕国30座城池。可赵国不敢独吞,又主动送给秦11城。

秦国不用一兵一卒,得到了垂涎已久的河间之地及上谷11城,在统一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有力的一步。

甘罗的聪明才智深得秦王的赏识,甘罗不仅被破格拜为上位并且重新获得祖父、秦国前名相甘茂的封地和住宅。

周慎靓王二年,苏秦死于齐国。战国时期的另一位纵横家张仪,开始了以秦国为轴心的连横活动。

张仪在秦国,由于处理秦国与魏国的关系有功,一度担任了相的职务。后来因为参加一次诸侯之间的会谈,没有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被秦惠文王免了职,回到魏国任相。虽然如此,张仪的政治理想仍是要以秦国为中心实现连横。这一点,他暗地里得到了秦惠文王的鼓励和支持。

当苏秦的死讯传来,张仪对魏襄王进行了一次这样的劝导。他说:“魏国的土地方圆不到1000里,军队只有30万。四周地势平缓,没有什么名山大川的阻隔。魏国的士卒,戍守在与楚、韩、齐、赵各国交界的边境哨卡上,就已经用去10多万人,可以灵活调用的军事力量剩不多了。当初魏国接受苏秦的建议,和关东诸侯们在洹水上结盟,大家结成兄弟关系,相互支持。可是,这不是永远都靠得住的盟约。有些亲兄弟,仍然为争夺钱财相互残杀,何况苏秦已死。并且苏秦自己就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大家还想依靠他的影响,保持互不侵犯,明显是不可能的。大王如果不抓紧时机追随秦国,秦国要是挥兵攻打黄河南岸一线,占据我们的大片土地,抢占魏国的要塞阳晋,那时赵国的军队就不能南下,魏国也就不能北上;赵、魏被切成两面,合纵互援的关系还在哪里呢?那时,大王再想维持魏国的安全就不行了。所以,我迫切地希望大王重新审定国家大计;不然,还是先让我辞职离开的好,我不敢承受这种灾难。”一番巧舌如簧的谗辞,可谓言明利害,晓以损益,处处为魏王着想。因而,魏襄王听从了张仪的意见,宣布脱离合纵同盟,并且派张仪到秦国去联络。张仪带着魏王的意愿回到秦国,秦惠文王十分高兴,恢复了张仪的相位。

张仪的下一个游说目标是楚国。他花了近两年时间摆布了一番昏庸、偏听的楚怀王,然后在周赧王四年威胁他说:“合纵抗秦,等于驱使一群无力的绵羊去进攻猛虎,肯定是不能取胜的。如今大王你不追随秦国,秦国一旦挟持韩国和魏国共同攻打楚国,楚国就危险了!秦国西部拥有富庶的巴、蜀,假如从那里打造船只、筹集粮饷,经岷江而下,长驱直入,不到10天就可以使整个东部地区无险可守,黔中、巫郡就都不为大王所有的了。然后秦国再从武关东出一支军队,楚国和北方的联系也告中断。大王,秦军进攻楚国,危险在3个月之内;楚国等待其他合纵诸侯国的救援,时间却要超过半年。如今楚国只记得依靠弱国的支援,而忘记了秦国的袭击,这一点多么让人担心!大王假使真能听我的建议,与秦国结盟,和他们长期建立兄弟关系,双方互不侵犯,该多好!”

楚怀王虽然吃了张仪很大的苦头,还是被他吓住了,乖乖地将自己重新套上秦国的车辕。

张仪离开楚国都城江陵到达韩国都城新郑。他向新继位的韩襄王说:“韩国地方多山,土质恶劣,只出产豆、麦,没有其他像样的粮食;而且产量很低,连第二年的余粮也积累不起来。就军队数量而言,全国的军队不超过20万,可是秦国的军队就有100多万。拿军队素质来说,韩国的军队只有包裹着严严密密的盔甲才敢作战;而秦国的士卒,一听战鼓擂动,立即脱去笨重的盔甲,赤裸着身子冲向敌人,左手提着人头,右臂挟着俘虏,勇不可挡。假使让这些像孟贲、乌获般的武士来进攻大王这样弱小的国家,简直就如同把数万斤的重量压在一粒鸟蛋上。大王如果不依附秦国,秦国出兵占据宜阳,封锁成皋,你的国家就会被分割为二,什么高大的鸿台官、繁茂的桑林苑,就都不为韩国所有了。因此,为大王考虑,不如依附秦国,进攻楚国,把灾难推给楚国而取悦秦国,是当前最好的办法。”

韩襄王果然听从了张仪。张仪回到秦国,惠文王赏给他六块采邑,封为武安君。武安君能言善辩,此刻的他春风得意,但强辞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因为各个诸侯国都看到了自己处境的危险,有了和张仪一样的共识。

张仪略微休息了几天,立刻又风尘仆仆地赶到数千里以外的齐国。当时的齐宣王是一个非常有战斗经验的君主,张仪采取迂回的语气对他说:“据我了解,贵国倾向合纵的大臣们经常认为,齐国的西部有韩、赵、魏等国遮蔽着,和秦国隔得很远,而且齐国本身地大人多,兵强将勇,秦国力量再大,也无法奈何齐国。大王是支持这个说法的,对吗?”

齐宣王点点头。

张仪嘿嘿一笑说:“大王是个聪明的人,怎么也相信这种懒汉的思维吗?”

齐宣王听了觉得很新鲜,他要张仪解释所谓“懒汉的思维”是什么意思。

张仪好像有些愤慨地说:“这都是对齐国命运缺乏高度责任心的说法。大王听了,无非觉得这个意见正好符合自己求取苟安的心理,却不去努力推想天下情势的变化,为齐国真正的安定作更深、更细的考虑。因此说这是懒汉的思维,是要耽误齐国大事的!”

齐宣王被张仪这一捅,不禁站了起来,要张仪说下去。张仪一看自己的关子卖成功了,这才慢悠悠地请齐宣王不要急,坐下来听他说。他说:“大王要知道,如今秦国与楚国已经通婚,一个嫁女儿,一个娶媳妇,相处得像亲兄弟一般。韩国也已向秦国献出重镇宜阳,魏国交出了黄河以南一线的要地,赵国割出了黄河北岸的河间。如此一来,秦国的势力,实际上已伸展到离齐国不远处了。大王假如墨守合纵的落后形势,与秦国继续对立,秦国能指使韩国和魏国进攻齐国的南部边境,同时协同赵国的军队渡过清河,直指博关,那么大王的都城临淄和要塞即墨就不再是齐国所有了!”

齐宣王一琢磨,心中暗暗一惊,暗暗地佩服张仪的见解,同意与秦国联盟。

张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好像一切都是完全为了对方的利益着想,言辞忽而恳切,忽而神秘,忽而严厉,忽而犀利,变化多端,可以说是掌握了言辞之忍的精要。

接着,张仪又去了赵国。赵国为当年第一个支持苏秦组织合纵的诸侯,曾经提倡向北方民族学习骑马射箭的武灵王还在。张仪毫不气馁地既委婉又严肃地告诉赵武灵王说:“大王当年组织关东诸侯一同抗击秦国,使秦国在15年中不敢跨出函谷关半步。大王的威望震慑整个山东,敝国感到畏惧,只有埋头在国内修整衣甲,磨砺武器,努力耕种,积累粮食。我们之所以能这样兢兢业业地自强不息,实在是大王被严厉地督责逼出来的。以大王的力量,完全可以成为天下的霸主。可是遗憾的是秦国虽然远在偏僻的地方,但长久以来,内心含着忿怨,是不会屈服的。如今楚国已与秦国结为兄弟之邦,韩国与梁国向秦称臣。作为秦国东方的羽翼,齐国也给秦国献出了一片盛产鱼、盐的沿海之地,这就像砍掉了赵国的右臂。一个没有右臂的人与别人作战,加上孤独一身毫无外援,要想不遭到失败,行吗?目前秦国已发出三支部队,一支直奔午道,与齐国联击后渡过清河,屯驻邯郸的东面;一支屯驻成皋,将韩国和梁国的军队安排在黄河以南;另一支军队屯驻渑池。秦、齐、韩、梁已经互相约定,攻赵时一齐行动,占领赵国,由四家瓜分赵的土地,情况就是如此。大王,我今天来的真正意图,就是想让赵国能避免这场灾难。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赶快派出能代表大王的使者,和秦王真心实意地联盟,表里如一地结为兄弟之国。这样一来,上面所说的危机也就可以彻底消除了。”

赵王忖度了一下形势,觉得也只有这样做了。

张仪接着北上燕都,对燕王说:“不久前赵王的使者已经到了秦国,向秦王献上了河间的土地,表示肯追随秦国。如果大王不能像他们那样做,秦国将出兵云中和九原,并派赵国的部队一同攻打燕国,那时易水和长城都将不再为大王所拥有了。反过来说,大王如果能追随秦国,就永远不用担心齐国和赵国的侵犯;因为齐国和赵国如今就像是秦国的郡和县那样依附着秦国,它们是不敢背着秦国随便出兵进攻别人的。”

燕王马上提出以常山以南的5个县作为礼物,向秦国求和。就这样,最后几个残余的诸侯国全部都集中在秦国的旗帜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