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事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10941800000133

第133章 净心歌诀(1)

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消除,人心依旧乐。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没有乐,乐是学、学是乐。天下乐何如此学,天下学何如此乐。

安乐即是福,功德即是寿,知足即是富,无求即是贵,正直即是神,仁厚即是圣,清闲即是仙,明觉即是佛。

要享福,常知足。要延寿,常存厚。要无闷,安本分。要无忧,莫妄求。

身安不如心安,一动不如一静,一刚不如一柔,能说不如能行。

能勤俭,合家兴旺无嗟怨。能谦和,遍地人歌乐事多。能节欲,延年却病精神足。能安分,得失穷通都不问。能忍耐,做个韧汉无祸害。能谨言,是非纠纷不牵连。

心宽性怡,快乐就是福。无病无痛,健康就是福。布衣蔬食、食饱就是福。简屋陋室,安稳就是福。天伦家和,团聚就是福。兵戈不扰,太平就是福。家门清洁,宁静就是福。明窗净几,闲逸就是福。木床硬卧,鼾眠就是福。

七、忍气歌

气有七害,怒则气上,当怒大炎,以忍水制,

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忍之又忍,愈忍愈厉,

劳则气耗,悲则气消,过一百忍,为张公艺。

喜则气缓,思则气结。省事饶人,初似软弱,

七情之发,唯怒为剧,久久思之,其味甚长;

众逆之加,唯忍为是,一时暴怒,始虽快意,

绝情实难,处逆非易,随即吃亏,后悔莫追。

八、八享福

会享福:安分常知足,空想机谋,自寻恼苦;

会享福:少思少色欲,保固精神,长寿无病;

会享福:好书随时读,广我知识,开我襟怀;

会享福:治得家和睦,安稳致祥,兴旺满户;

会享福:醉歌寒舍曲,杯酒俚唱,欣然自治;

会享福:清晨一餐粥,滋润五脏,调养六腑;

会享福:鼾鼾一觉宿,眠思梦想,神劳寿伤;

会享福:钓鱼栽花竹,悦目娱情,净养心腑。

九、十想福

想起冻饿苦,温饱就是福;

想起露宿苦,有屋便是福;

想起战争苦,和平就是福;

想起动乱苦,安定就是福;

想起疾病苦,健康就是福;

想起无知苦,学习就是福;

想起落后苦,发展就是福;

想起守旧苦,改革就是福;

听人劝是福,不贪求是福;

家教严是福,儿孙好是福。

十、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来将相在何方,荒坟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金钱忘不了;

终日只恨积无多,待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谈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子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毕竟少。

十一

忙忙展枕逐鸡栖,碌碌梳头鸡又啼。

傀儡一棚真是假,骷髅满眼笑人迷。

幸是一怀酬现在,有诗还向醉时题。

十二

人生在世如蜉蝣,转眼乌头换白头。

百岁光阴能有几,一场扯淡没来由。

当年楚汉今何在,昔日萧曹尽已休。

身沐红尘断肠雨,青山偏会笑人愁。

十三

一寸光阴不暂抛,徒为百计苦虚劳。

人生如客岂能久,信死有期安可逃。

绿鬓易凋由愁改,黄金虽贵铸难牢。

从今莫看惺惺眼,沉醉何妨枕面槽。

十四

饮食与我日月长,精粗随分塞饥肠。

才过三寸成何物?不用将心细较量。

十五

美色迷魂似野狐,腰间伏剑斩愚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催君骨髓枯。

十六

莫嫌地窄屋厦小,莫怨家贫工作微。

许多高门锁空宅,主人到老未曾归。

十七

家贫家富总由天,日夜忧愁也枉然。

人世虚浮朝暮异,不如安分且随缘。

十八

置己于“若无”、“界行”外

少知寡欲驱烦恼,说尽“若无”福寿高。

话到嘴边再三思,多忍少露是非了。

做一排他求纯毅,事万神一“界行”渺。

十九

得失乘除总在天,机关算尽终枉然。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螂捕蝉。

无药可延官千寿,有钱难买子孙贤。

家常安分随缘过,逍遥目在胜神仙。

二十

作善者,为庆泽,作恶终有祸殃;

怜贫爱老效忠良,何用躬诚俯仰。

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也争光;

眼前得失与存亡,都在自家身上。

二十一

常衣淡饭足矣,村居陋巷何妨。

谨言慎行礼从常,反复人生难量。

骄奢起而败囊,勤俭守而荣昌。

骨肉贫者莫相忘,都在自家身上。

二十二、财产不需大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

借问此理是如何?子孙钱多胆也大。

天来大事也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二十三、财产莫嫌少

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子孙祸也小。

借问此理是如何?子孙无钱胆也小。

些小家产自知保,俭来俭用也过了。

二十四

昔日螳螂去捕蝉,岂知黄雀在身旁。

黄雀刚被金弹打,猎人又被猛虎伤。

猛虎得意林中去,谁知身陷井中亡。

二十五、劝世歌

妙药难医冤孽病,横财不富命穷人。

利己害人促夭折,积善修行养子孙。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冥冥公道分明有,远在儿孙近在身。

说话莫道他人短,自短何能说他人。

生事事生君莫怨,害人人害汝休嗔。

欺心折尽生平福,幸短难得一世平。

身在公门道在心,体因邪佞损其身。

炉中有火休添炭,扇遇凉时莫使风。

船到江心牢把舵,箭安弦上稳持弓。

临危若不行方便,念尽万卷总是空。

二十六

名利竟如何,

岁月蹉跎,

几番风雨几晴和,

愁水愁风愁不尽,

总是南柯。

也无风雨也无晴

从前有个老太,不管天晴也哭,天雨也哭,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在哭泣中度过,人家都管她叫“哭婆”。

一次,有个高僧问她:“大妈,你干吗每天哭个不停?”

“我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卖鞋的,小女儿嫁给卖伞的。”

“这不很好吗?”

“亏你说好。天晴了,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天雨了,谁来买大女儿的鞋?真是愁死我了。”

“大妈,一点也别愁。你应该这样想想:天晴了,大女儿的鞋店生意就兴隆;天雨了,小女儿的雨伞就来了销路。这不很好吗?”

“啊,原是这样!我怎么没想到呢?”老太经高僧一点拨,不禁喜上眉梢,乐滋滋的。从此,她天晴也笑,天雨也笑,脸上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对于每件事的发生,是喜是忧,完全看你的视角如何。不过,要取好视角,调整视角,又少不了拨弄你的脑筋。由此再进一步,通悟的人,既能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又能从哪个角度看问题,然而却又并不执著两边,并亦不起分别之心。比如花开了,人人观赏,花谢了,人人惋叹,这是因为世人执著一边,由分别之心作怪的缘故。如果一旦抛开执著分别之心,那你就会立时进入另一美妙无与伦比的境界:满园花开,姹紫嫣红,固然美妙;可是春事阑珊,落英缤纷,不也很美吗?

晴天有晴天的好,雨天有雨天的好;白天有白天的好,夜晚有夜晚的好;花开有花开的好,花落有花落的好。如果你能体味到周围各种事物无不是美的,将使你随缘而安,随遇而安。

当年,苏东坡谪居黄州。一个农历三月七日,东坡和朋友们一起走在黄冈东面30里处的沙湖道中。不一会儿,天上忽然下起雨来,朋友们见此情景,一时都躲的躲,避的避,可东坡却全然不觉。不久雨过天晴,东坡随即吟成《定风波》词一首道: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睛。

对此,胡云翼评为:“这首词写途中遇雨一件小事。写的虽然只是极平常的生活细节,却反映了作者胸怀开朗的一面。‘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一种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作者这时在贬谪中,在他看来,政治上的晴雨表也是升沉不定的。词里似也含有不计较地位得失、经得起挫折的暗示。”

不为名利所累

庄子在濮水(在今山东省濮县)之滨垂钓,楚威王派两个大夫向他传达口信说:“楚威王想请你出任楚国宰相,把国家的重任委托给你。”

庄子闻言拿着钓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神龟,死到现在已经有3000年了。楚王郑重其事地用巾帛把神龟包裹起来放进竹箱,然后藏在庙堂之上。对这只神龟来说,宁可留着甲壳被人珍视而死呢?还是在泥途中曳尾而活?”两大夫答道:“宁可在泥途中曳尾而活。”

听两大夫刚一说完,庄子就说:“既然这样,你们就回去吧。吾将曳尾于泥涂之中。”

当时,惠施在梁惠王手底下做宰相。一次庄子前去看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子来的目的,是想取代你而成为梁惠王的宰相。”惠施听人这么一说,不禁大为恐惧,在整个都城里搜了三天三夜。

事后庄子见到惠施,对他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南方有鸟,名为鹪雏,你可知晓?鸩雏这种鸟,从南海出发直飞北海,途中非梧桐树不栖,非竹实不吃,非醴泉不饮。这时正巧有鹞鹰抓到一只腐朽的死鼠,眼见头上有鹪雏飞过,就抬起头来吼叫道:‘吓!’现在我看你就有点像那只鹞鹰的味道,难道想以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庄子笔底的那个惠施,把名利地位看得比什么都重,竟至当老朋友庄子来看望他时,还以为是庄子抱有取代他的意图。

庄子不愧是个大智慧的人。他早就看透,入朝做官,其味犹如鹞鹰嚼在嘴里的腐鼠,非唯没有半点滋味,还会给他的人生带来羁绊。再之,他把入朝做官,丧失自性,比之为藏于庙堂之上死去的神龟,而自己则宁可曳尾于泥涂之中,保持天真,也不肯出仕高官,受尽约束。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有失就必有得,有得就必有失,这就是辩证法告诉我们的基本规律。别以为人家做官就是得了,可他失去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自性,因为如果你一涉足官场,总少不了要时时处处戴着假面具去揣摩君王的意图,如此应世为人,对于一个珍视自身价值,崇尚天趣的智者来说,岂不活活憋死?所以,当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当他一旦辞去违心而做的彭泽令时,竟至兴冲冲地写下了千古绝唱《归去来兮辞》。辞赋的一开头,他就释脱束缚,神采飞扬地说: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不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飚,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文中他把以前出仕,说成为是误入迷途,心里感到惆怅和悲哀。虽说而今辞官归去,可能受饥挨冻,可是一想到自己禀性耿直,酷爱自然,与官场的虚伪黑暗,欺诈违心格格不入时,于是便义无反顾,连夜自免去职而归。

你看,在归来的路上,他竟是这么的载欣载奔,心情舒畅。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可爱的家园之中,他将“乐夫天命”,随着自然的变化而自由自在,心无挂碍地终此一生。

自然,中国士大夫看透官场乏昧,还蕴蓄着一份明哲保身,苟全性命的睿智。因为自古以来,官场倾轧,勾心斗角,处处隐伏着危机,弄得不好,动辄有性命之忧。为此之故,当年因官场失利,抑郁不得志的苏轼,在一首《水调歌头》的词中,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当然,如果你一心为国为民,把身家性命置之度外,廉洁奉公,做一个爱民如子的父母官,那就又是另一码事了。“为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就是这种境况的比照。

做事要留余地

按道理来说,父母对儿女都应该一视同仁,爱护之心不会有二致。因为每一个儿女都是自己的骨肉啊!然而,世界上的道理往往不与事实相符。偏爱儿女中的某一个的现象,无论是古,是今,都比比有见。即使是知书达理的国王、母后,亦不例外,特别是那些母后更甚。不是吗?

春秋时代,郑国武公之妻武姜,生有二子,其长者日寤生,其次者日段。长子因出世时曾逆生而惊吓过姜氏,故名之寤生;而次子段出世时却异常顺利,故姜氏从此便偏爱段,憎嫌寤生。后武公驾崩,寤生以长子故而即王位,史称郑庄公。这本是很正常的事,不意武姜却心有不悦。庄公即位不久,武姜不仅以母亲之尊逼迫庄公封小儿子段为京城大叔,而且没过几年又与段里应外合,发动了一场颠覆庄公合法政府的军事政变。可惜,由于武姜与段的倒行逆施“失道寡助”,最终政变失败了。段战败出逃,到外国寻求政治庇护去了;武姜则被庄公一气之下逐出国都,安置于城颍,终身软禁。不仅如此,庄公在临发配武姜时,还与之发誓道: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武姜一听,只好泪水涟涟地离开了国都。但是武姜走了不久,庄公感于臣民天伦之乐的幸福,马上后悔起自己逐母的不孝来。然而,此时庄公亦无法挽回过失了。因为他曾对母亲武姜发了绝情之誓,作为国王他无法出尔反尔,只好一错到底了。于是,内心便常怀痛楚之感。

后来,庄公逐母情节被守边之臣颍考叔知之。颍考叔遂以献野味为由,求见庄公。庄公感其忠心,召见之余赐宴与食。颍考叔食至肉,舍箸置于一边,庄公见之,觉得奇怪,便问道:

“卿食何舍肉?’”

颍考叔见问,避席而拜,动情地说: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庄公一听此话,更是惭愧得无地自容。半日才讷讷地说:“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颍考叔知其意,但故作不解其意地问道:“敢问何谓也?”

半日,庄公才如实告其逐母前情,且向颍考叔倾诉了当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誓言难以收回的苦衷。

颍考叔一听原来如此,立即呵呵一笑,接口便道: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日不然?”

立时,庄公愁容顿消。之后,庄公在城颍掘了一个隧道,母子隧中相见后,即和好如初了。

在中国封建时代,讲究母慈子孝是最基本的做人准则。但是,作为母后的武姜却不慈于前,作为国王的庄公又不孝于后。这怎能不使天下舆论哗然,令贤臣颍考叔寝食不安呢?正因为如此,颍考叔才特意进京去游说庄公,希望他接回母亲,重归于好,为天下臣民作个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