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读点胡雪岩全集
11051500000002

第2章 胡雪岩的稳慎做人绝学(1)

做人要稳,要谨慎,这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不稳的人是得不到别人信任的,因为这样的人给人的感觉除了浮躁还是浮躁,那么,这样的人谁敢把大事交给他做呢?谁敢把重担交给他挑呢?做人只有稳了,谨慎了,那么才能真正地做好人。

做生意要以和为兴

胡雪岩语录:待人和睦,是一个人的处世之道。生活俭朴能使人家业兴旺、发达繁荣。一个人心性平和,那么就会气血通畅、骨肉祥和。气血通畅,就能百病不侵;骨肉祥和,则身体无恙。一个人若能待人和睦。那么就不会与人发生争端,一家人若能和睦相处,那么家业必然昌盛。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和”字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家和万事兴,指的就是一个家庭只要和睦相处了,那么万事都会做得好,而政通人和指的是人民在开明的统治下而安居乐业。这都是跟“和”有关的例子。所以,千百年来,“和”字已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心中,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了。

在人际关系中,也讲求一个“和”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了,那么,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也就少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和睦了,那么,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也就少了。而生意场上就更要讲求一个“和”字了,只有讲求了“和”,那么生意才会兴隆,生意场上的敌人才会变成朋友。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简单,我们做生意不和别人吵架不就是“和”了吗,我们不抢别人的生意不就是“和”了吗。果真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生意场上的“和”不仅仅是这些,因为生意场是一个复杂的地方,牵涉到的利益是方方面面的,也许由于你的一时疏忽而没有打理好某一方面的关系,就会造成你满盘皆输的结局。因此,在生意场中,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怎样去利用、讲求“和”,使不利于自己的形势变得对自己有利,最后,让牵涉到的各方都能心满意足。这才是真正的讲求“和”字的高手,这才是成功的商人。

胡雪岩就是这样的一位成功商人,他真正的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字的内涵,并把它运用到他的生意中去。

有一次,胡雪岩为左宗棠购买了一大批洋枪,但胡雪岩要把这批洋枪运往浙江与太平军战斗的前线去。本来胡雪岩每次购买的洋枪从上海运往浙江的时候都是由当时的松江漕帮协运的,没有出过什么问题。

可这一次麻烦就来了,太平军方面通过间谍得知了这批军火的运送路线及时间,于是就想在半路上把军火给截下来。但是要想截取这么大的一批军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太平军方面于是就计划从漕帮内部人员开始动手。他们找到俞武成,这个俞武成是漕帮老大魏老爷子的拜把子兄弟。找到他之后,经过如此这般的计划,一切布置妥当,只等这批军火一运到松江,就动手截留下来。

但是,胡雪岩也通过密探得知了太平军要截留军火的消息,心中十分不安,要是这批军火落到太平军手里,那不 仅对不住左宗棠,也会对湘军不利。但问题就是漕帮的大当家是魏老爷子,而俞武成又是他的拜把子兄弟,如果胡雪岩对俞武成动手,阻止他截留军火,那么俞武成必定会找魏老爷子帮忙。到时候胡雪岩就要与魏老爷子为敌了,但是魏老爷子是漕帮的老大,而胡雪岩的生意却要依赖漕帮的水运,并且魏老爷子也是胡雪岩的朋友,要是与他为敌的话,则必定伤了双方的和气。这样的层层利害关系搞得胡雪岩都一时难有良策。

最后,胡雪岩不得不去拜访魏老爷子,把清政府与太平军的实力分析了一遍,认为清政府打败太平军是指日可待的事。要是清政府打败了太平军,那么,漕帮在截留军火方面的罪行将会受到清政府的追查。魏老爷子是聪明人,在这种形势下,开始表现出动摇了。看到这种情形,胡雪岩觉得机会来,于是趁热打铁,说只要魏老爷子能阻止俞武成截留军火,就会送给魏老爷子十万两银子。魏老爷子心动了。

为了帮助胡雪岩渡过这一难关,阻止俞武成动手,魏老爷子决定和俞武成断交。本来是拜把子兄弟的交情,现在却因为无奈而到了反目的关口。在一般人的心里,魏老爷子和俞武成的关系肯定会断绝的了。

但此时的胡雪岩却另有一番打算。他不但要阻止俞武成动手截留军火,还要让他与魏老爷子的老交情也维持下去,彼此谁也不伤了和气。

俞武成有个90岁的老娘俞三婆婆,这是个极厉害的角色。胡雪岩的计划就是把她请出来,要她来说服她的儿子,这样一来就不会让魏老爷子和松江漕帮为难了。当胡雪岩找到这个俞三婆婆说明来意的时候,可俞三婆婆却在胡雪岩面前故意装聋作哑,对胡雪岩的话一概不理。面对这种情形,胡雪岩采取了像对付魏老爷子一样的办法,他对俞三婆婆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一方面表示自己不愿使松江漕帮为难,另一方面又表示不愿意请兵护运这批军火,怕跟俞武成发生冲突,伤了江湖义气。俞三婆婆毕竟是一个老江湖,一番带有目的的话之后,听出了胡雪岩话里的意思,“不愿请兵护运”就等于在指责俞武成抢劫军械,这可是杀头抄家的罪名啊。

面对这样的情况,俞三婆婆再也装不下去了,她厉声吩咐手下人去把自己的儿子找来。

胡雪岩在一旁见俞三婆婆生气了,急忙装作好言相劝。说这事怪不得俞大哥,他们也是道听途说,事情还不知真假呢,况且俞大哥也不至于敌友不分。他的来意,是想请三婆婆做主,请俞大哥出面,以保军火运送过程中的平安。听胡雪岩这么一说,俞三婆婆承诺此事理当效劳,这就意味着她会劝服俞武成退出截取军火的活动。

可事情并不这么简单,俞武成手下有一批弟兄,这批人都是一些要钱不要命的人,只要他们截留军火成功,太平军是要给出丰厚的奖赏的。为了这份奖赏,他们这批人准备了好长时间了,现在却要罢手,那么,这不是到嘴的肥肉又飞了吗。所以,俞武成现在也是骑虎难下背。而胡雪岩所要做的就是如何让俞武成安然跨下虎背。但凭胡雪岩的脑筋、实力和方方面面的关系,摆平这件事倒也不算太难。

因为俞武成的这批手下弟兄看重的无非是钱财,那么就给他们相应的钱财就行了。在利益相诱面前,胡雪岩很快同俞武成达成了协议,由胡雪岩报清军发给这批人三个月粮饷,保证不诱降,事成后编入绿营军。最后,军火顺利到达了浙江,而相关的三方面都没有伤了和气。

这就是胡雪岩好好地把握住了“和”字内涵的结果,本来魏老爷子已经答应帮助胡雪岩对付俞武成了,但是,果真这样的话,魏老爷子和俞武成之间鹿死谁手还不知道,更糟糕的是胡雪岩在江湖上将会被别人看作是小人,因为是他挑起了魏老爷子和俞武成这对结拜兄弟之间的争斗,那么胡雪岩在以后的生意中就会有更多的敌人了。

所以,胡雪岩通过讲求“和”字不仅圆满地完成了左宗棠交给他的任务,而且他还使得魏老爷子和俞武成两人交情依旧,他也使俞武成以及他手下的弟兄都赚钱了,同时,他还结识了俞武成,这为他以后的军火生意、生丝生意都奠定了基础。

一日一心得: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这是中国人的中庸思想,而最能体现这种中庸思想的就是一个“和”字。中国人万事讲求一个“和”,家和万事兴,政通人和。这一个“和”字给中国人带来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在商场上,因为利益关系,往往会导致尔虞我诈,使得每一个经商人事事如履薄冰,但真正成功的商人却都是讲究“和”字的能手,主张“和”为上策,处事求个圆满,和气方能生财。

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胡雪岩语录:饶人一条路,伤人一堵墙。

俗话说,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因为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不需要一味地、刻意地去消除仇恨,而是不断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仇恨自然没有容身之处。我们宽容别人就是用爱来充满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内心充满爱了,那么我们就能抛弃仇恨、放下愤怒,这就是我们在善待自己。

清代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紧挨着住在一起,因为都要建房造屋,于是为了地皮,发生了争执。张廷玉夫人便向在北京做官的张廷玉写去一封信,要他出面干预此事,但张廷玉看完信之后,写了一封回信劝导他的夫人说,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夫人看完信之后懂得了其中的道理,于是主动把墙退后三尺,叶侍郎家看到这种情景,感到非常惭愧,也把墙退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尽管张廷玉失去了祖传的几分宅基地,但换来的却是邻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也许有人会说,身为宰相的张廷玉对一个比自己官小的侍郎让步,是软弱的表现。难道真的是这样吗?肯定不是这样的,张廷玉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他有一颗宽容的心。这种宽容不是迁就,也不是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俗话说:吃小亏占大便宜,上天是公平的,你在这里失去的东西,它会在那里给你加倍的回报,当然我们不应该以占大便宜为目的去吃小亏,而是以善待自己之心去宽恕别人。

有一次,胡雪岩创办的胡庆余堂在进货的时候,一个采购人员不小心把豹骨误作虎骨买了进来,而且数量还不少,有好几千两银子。管理仓库的余生认为这个采购人员平日里做事很靠得住,从来不会出什么错,是一个做事让人放心的人,于是在忙乱之中没有查看这批货物就把豹骨存入仓库备用。有个新提拔的副手得知此事之后,以为晋升的机会又来了,于是就直接向胡雪岩打“小报告”。得知消息的胡雪岩立即到仓库查看了这批药材,但是胡雪岩二话不说就命药工将豹骨全部销毁。面对这种情况,仓库管理人余生羞愧地向胡雪岩递交了辞呈,因为之所以造成这么严重的经济损失,是由于自己工作上的失误带来的。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胡雪岩不但没有批准余生辞职,还好言相劝说“忙中出错,在所难免,以后小心就是。”但对那位自以为举报有功、等着奖赏的副手,胡雪岩却给了一张辞退书。因为在胡雪岩看来,身为副手,发现进货出现了问题不及时向余生汇报,已是渎职,而背后打“小报告”更是心术不正,继续使用这种人,肯定会造成上下隔阂。

正是这种善任厚待、宽严相济的用人方针,使胡雪岩拥有一批尽心尽力的管理人才。人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不要紧,要紧的是知错能改。如果胡雪岩一点都不容许他的员工犯错误,那么,他的员工肯定都会受不了他,那么他们也就不可能死心塌地地帮胡雪岩打理好他的生意了。可以说,胡雪岩在生意上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有一批为他死心塌地工作的员工。

当然,宽容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要把怨气甚至仇恨从心里驱赶出去,的确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胸襟。而胡雪岩对那些不管是伤害过他的还是损害了他的利益的人,他都拥有这种胸襟。

胡雪岩有一个生意伙伴庞二,他手下有一个大伙计朱福年,但是这个朱福年做事却不厚道。他私下里拿了东家的银子自己进货卖。这时候胡雪岩和庞二做的生意是丝绸。尽管朱福年做得滴水不漏,但是还是被火眼金睛的胡雪岩和庞二给看出来了。庞二很生气,不能容忍自己的伙计拿着自己的银子做生意,却不经过自己的同意。庞二对胡雪岩说,一定要查清朱福年的问题,狠狠整他一下然后让他滚蛋。但胡雪岩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朱福年跟了他们这么多年了,一直以来都兢兢业业,没有什么过错。所以这次就不要大张旗鼓地去查他的事,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也给他留点面子。只是暗地里进行,让朱福年知道他的事情已经被东家发觉了。胡雪岩和庞二就先通过关系,摸清了朱福年自开户头、将丝行的资金做生意的底细,然后再到丝行看账,在账目上点出朱福年的漏洞。然而他们也只是点到为止,不点破朱福年私下里做生意的真相,也不再深究,让朱福年感到自己似乎已经被东家抓到了“把柄”但又不知道实情。同时,他们还给出时间,让朱福自己检查账目,弥补过失,等于有意放他一条生路。最后,则明确告诉朱福年,只要尽力,他仍然会得到重用。这一下朱福年真就感慨不尽,彻底佩服胡雪岩了。

胡雪岩曾说:“饶人一条路,伤人一堵墙。”并且一直以来他都把这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去身体力行。如果胡雪岩在面对余生的错误时,就二话不说把余生给辞退了,也许,这样做胡雪岩的心里会好受一些,毕竟这是涉及到自己的几千两银子。但是胡雪岩要是真那样做的话,那么,胡庆余堂的其他伙计肯定会人人自危,个个小心翼翼地,那还有谁敢大胆地做事呢?而胡雪岩采取了宽容的原则,没有追究余生的责任,首先余生会感谢胡雪岩的宽容,同时,这对于胡庆余堂的其他人来说,也会对胡雪岩产生敬佩之情,那么,胡雪岩尽管损失了几千两银子,但是换回的却是大伙的心。

一日一心得:

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而要想朋友多,宽容是前提,对别人总是吹毛求疵的人肯定是不受欢迎了,更何况与他做朋友了。所以,生意场上多为别人留一条退路,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留一条出路。

做生意也要与人为善

胡雪岩语录:广泛地施恩于人会使自己的事业兴旺发达,与人积怨则会导致灭亡。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里的这句话可谓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但人却像帕斯卡尔所说的“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所以人又是非常复杂的。但是人不管怎样的复杂,怎样的随着自身的思想、行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而有一点不变的则是人的善。不管是慈悲为怀的观音菩萨还是市井屠夫,善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因为“善是灵魂上的健康”(斯宾塞语)。

我们的本性都是善良的,那么我们把我们的善良施予别人就是与人为善。《国语·周语下》中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意思就是说,为善就好像登山一样,一步一步地走去便觉得心旷神怡、天清气爽;为恶就好像掘井一样,一铲一铲挖下去,便觉得眼昏神迷,就好像掉入了深渊一样。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应与人为善,“作善降祥”、“行善救人,脱身俗情”(《围炉夜话》)。西游记中的唐僧带着三个徒弟,翻越了千山万水、经历了千辛万苦、想尽了千方百计、克服了千难万险、战胜了千魔百怪,积累了千善万德,才到西天取得了真经。而他们之所以能取得真经,就是他们不断积累善行的结果。

在胡雪岩的生意生涯中,与人为善一直是他的座右铭,他把与人为善看得很重,因为他认为“广泛地施恩于人会使自己的事业兴旺发达,与人积怨则会导致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