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读点胡雪岩全集
11051500000022

第22章 胡雪岩的顺势用势绝学(1)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英雄之所以能成为英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当时的那一种时势。要是换了一种时间,换了一个地点,他就成不了英雄。

因此,时势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哪怕你是英雄,也不能去改变,只能去顺应。所以,顺应时势就不会被社会所淘汰,而如果在顺应时势的时候还能利用好时势,那么,就能看清未来的道路,成功也就会离自己不远。

利用时势变化挽救自己

胡雪岩语录:这时候做事,不能说碰运气,要想停当了再动手。

俗话说:“天不变,道亦不变。”那么反过来说,天变了,那么道也应该跟着变化。“天”指的是客观环境、时势,而“道”指的是规律、方法。客观环境、时势发生变化了,那么方法也要跟着改变。

这是我们办事的一种准则,不然我们就有可能会落后。

河北邢台玻璃总厂厂长王长林是一位善于把握时势的领导者。有一次他去北京开会,得知蓝色玻璃即将成为建筑行业的抢手货时,立即聘请专家边立项、边设计,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将蓝色玻璃投入了市场,一时间成为了市场宠儿。而全国的同行们看到蓝色玻璃的市场这么好,于是也一起开始研发这种玻璃,于是造成白色玻璃短缺。面对这种情形,王长林又开始生产白色玻璃,由于蓝色玻璃有太多的人生产了,市场一时间全是蓝色玻璃,而白色玻璃又成了抢手货了。

王长林就是这样牢牢地把握住了这种时势的不断变化,才使得自己永远都站在了市场的制高点上,立于不败之地。把握住了这种时势,给王长林带来的是丰厚的利益。

有时候把握住了时势,带来的不仅是利益,还能挽救自己的生命。

杭州城被太平军团团包围了几个月,王有龄率杭州军民坚守孤城,终至粮草尽罄,断粮达一月之久,城里能吃的东西都已经吃光了。于是胡雪岩冒死出城,到上海买得一船救命粮,有十万石之多。但当胡雪岩把粮食运到杭州城外的钱塘时,无奈杭州城已被太平军围得水泄不通,进城通道已经完全断绝,城内城外只能相望而无法相通。这一万石救命大大米就在城外,但是城内的老百姓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它而活活被饿死。

在经历了三天度日如年、寝食难安的等待之后。胡雪岩终于同意让陪他一起到杭州送粮的萧家骥冒险进城。向城中通个消息,并商量一下,看着能不能找到将粮食抢进城中的办法。萧家骥出发之前,胡雪岩问他如何到对岸,如何进得杭州城去,遇到敌、我双方的人又如何应对。因为胡雪岩认为,“这时候做事,不能说碰运气,要想停当了再动手。”于是萧家骥趁天黑摸入城中,也许是上天佑他,他找到了王有龄,把城外粮食的情况跟他说了一遍。

但无奈杭州城被太平军围得像铁桶一般,军民又断粮了这么久,王有龄已经没有力量再组织起一支突围接粮的队伍了,只能对着那几丈厚的的城墙发无奈之慨,也只能对城外的那一万石粮食望洋兴叹。这样又坚持了好几天,胡雪岩对萧家骥也绝望了。胡雪岩只好将这一万石大米运往当时已被官军攻下的宁波,并且把这一万石大米捐献给了宁波城。因为宁波城也被太平军围困了好几个月,城中难民无数,粮食奇缺,这一万石大米正好救急。只是当时接受这批大米的米行开价付款时胡雪岩却分文未要,只提出了一个要求:这批大米算是出借,将来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杭州收复,无论如何必须在三天之内以等量大米归还。因为胡雪岩认为,这一万石大米是杭州军民百姓的救命米,虽说自己尽了力,但终归没能运进城里去救活人,他不能拿着等于是杭州军民百姓性命的大米去赚钱。同时,他相信不管怎样,杭州总有被官军收复的一天。那时,早一天运去粮食,也就可以多救活一些人,他要留着米在那里,杭州一旦收复,他可以随时启用,以防万一,到时如果不凑巧,误了大事,自己又会留下极大的遗憾。

于是胡雪岩就呆在宁波,等候左宗棠收复杭州的消息。

好几个月之后,消息才传来,杭州已经收复了。于是胡雪岩迫不及待地带着这一万担大米回杭州。

杭州被左宗棠收复了之后,由于听信了人们的谣言,说胡雪岩带着银子去上海购买粮食,买了这么久还没有回来,肯定是贪污了粮款跑了。于是左宗棠要捉拿胡雪岩治罪。

胡雪岩在宁波却不知道这种情况,他一听到杭州被左宗棠收复的消息,马上动身带着所购买的粮食回杭州,希望参加杭州的战后赈济工作。但是一进杭州城,他的好友就把左宗棠要治他罪的情况告诉了他。贪污粮款,本是一项重罪,而在杭州城被围困的时候贪污这些粮款,连全城的军民性命都不顾,那罪就更大了,非死罪不可。

怎样才能对左宗棠讲清楚呢?幸好手上有一万石粮食做保障。现在的杭州城刚刚收复,缺的就是粮食,只要有粮食就能救全城百姓的命。于是他把这一万石粮食全部献给了左宗棠。这一来,左宗棠不旦不治他的罪了,还委以他负责杭州善后事宜的重任,胡雪岩躲过了被治罪的一劫。同时,他在杭州士绅百姓中名声大振,为他以后的阜康钱庄吸引来了很多的顾客。

当粮食进不了杭州城的时候,胡雪岩就带着粮食远走宁波,并把粮食献给了宁波城,他不要钱,只要以等量的粮食归还就行了,因为胡雪岩知道,战争时期,粮食比钱更重要。一等杭州城被收复的时候,他就用这一万石粮食来为自己讨一个清白。最后,不管是在宁波还是在杭州,胡雪岩都利用了时势的变化,为自己赢得了好名声。特别是在杭州,胡雪岩利用时势的变化,还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一日一心得: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里的“天”指的就是一种时势,这种时势是一种客观存在,他不会因为某一人而存在或灭亡。既然这种时势我们不能反抗它,那么我们就利用它吧。

利用好官势就能发财

胡雪岩语录:做什么事都离不开贵人相助,做大生意尤其如此。

清朝是一个“官官相护”“官商结合”的时代,所以政治黑暗到了极点。可正是由于这样的时代,为胡雪岩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机会,他无私地资助王有龄捐官,就是官商勾结的一个典型事例。如果不是官商互助,他也难成其大业,他也不可能成为红顶商人。

我们知道战国时代有个吕不韦,他是秦国的宰相,但是他本来是一个大富商。做一些倒买倒卖的生意,把布匹鞋帽从这个国家贩到那个国家,从城里到乡下。他既搞进出口贸易,也做国内的生意。但做生意的办法很原始,靠的是贱进贵出,赚取差价,他也不欺行霸市,也不搞假冒伪劣产品,信誉一直很好,家里存款就慢慢的多了起来。但吕不韦却是一个不满足的人,他不甘心一生都在生意场上小打小闹,他想找出一条更好的发财之路。一天,他在邯郸碰到了秦国在赵国作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秦始皇嬴政的父亲),他认为机会来了,种田收益,通常只是投入的几倍,买卖珠宝玉器,所得到的利润要高得多,不过也只有百倍而已,而立国家之主,其获利就无穷大了。这时吕不韦发现了权力作为特殊商品的价值,看准了一本万利的政治投机。于是他想方设法,终于结交上了秦国公子,秦国公子此时正是落难之时。有人给予关怀,自然感激不尽,铭记在心。等异人登上秦国国君之位的时候,凭着这段交情,吕不韦弃商从官。之后辅佑秦国两代国君,掌权十余年,这十多年使他名利双收,饱尝了先商后官,亦官亦商的好处。

胡雪岩也是因为遇上了王有龄而实现官商互助的目的的,然后他好好地利用了王有龄这一层官势,慢慢地实现了他的商业帝国梦,成为了红极一时的官商。

当王有龄落魄的时候,胡雪岩冒着自己的工作被丢掉的危险而私自拿钱庄的五百两银子贷款给王有龄,最后因为这件事胡雪岩被信和赶出了钱庄,而王有龄则因为这五百两银子而捐官成功。捐官成功的王有龄升为海运局坐办,了结了胡雪岩为他贷款的事,又因为胡雪岩帮他解决了漕米解运的难题,于是他想留胡雪岩在海运局当差,帮助自己。而此时的信和钱庄也因开除胡雪岩这么一个得力的伙计而后悔了,于是想把他再请回信和钱庄。但是此时的胡雪岩却只想借助王有龄的官势而自己开钱庄做生意。

虽然当时的胡雪岩一点本钱也没有,但他料定王有龄很快就会外放州县,以他自己的打算,现在只要有个几千两银子先把钱庄的架子撑起来,到时就可以代理官库的银钱往来,凭他的本事,定能发达。所以,当王有龄问胡雪岩有什么打算时,胡雪岩很明确地回答说:“我想仍旧干老本行。”

“不是回信和吧?”王有龄半开玩笑地说道,说实在话,他还真怕信和的东家把胡雪岩请了回去。

“我早已说过了,一不做‘回汤豆腐’,二要自己立个门户。”胡雪岩进一步解释说,“现在因为打仗的关系,银价常常有上落,只要眼光准,兑进兑出,两面好赚,机会不可错过。”

王有龄考虑了好半天又问道:“雪岩!说句老实话,我现在不愿意你去开钱庄,目前是要你帮我,帮我也等于帮你自己。你是不是先捐个功名,到那时跟我在一起。抚台已经有话了,最近还有别样的安排,大概总是再派我兼一个差,那时我越加需要帮手,你总不能看着我顾此失彼。袖手不问吧?”

“这我早就想到了。开钱庄归开钱庄,帮你归帮你,我两样都照顾得来。你就放心好了。”

“当然,你的本事我是再清楚不过,不会不放心……”

看到王有龄口不应心,依旧不以为然的神情,胡雪岩为了打消他的顾虑,便放低了声音说:“大哥,你现在刚刚得意,但说句老实话,外面还不大晓得,所以此刻我来开钱庄,才是机会,等到浙江官商两方面,人人都晓得有个王大老爷,人人都晓得你我的关系,那时我出面开钱庄,外面会怎么说?”

“无非是说我出的本钱!你我的交情,不必瞒人,我出本钱让你开钱庄,也普通的很嘛。”

“这话不错!不过,大哥,‘不招人妒是庸才’,可是不招妒而自己做得招妒,那就太傻了,到时候人家会说你动用公款,营商自肥,有人开玩笑,告你一状,叫我于心何安?”这话打动了王有龄的心,觉得不可不考虑,因而有些踌躇了。

“做事要做得不落痕迹。”胡雪岩的声音越低,“钱庄有一项好处,代理道库、县库,公家的银子不要利息,等于白借本钱。大哥,你迟早要放出去的,等你放出去再来现开一家钱庄,代理你那个州县的官库,痕迹就太明显了,所以我要抢在你外放之前开,这一说,你明白了吧?”

“啊!”王有龄的感想不同了,“我懂了。”

“只怕你还没有完全弄懂其中的奥妙。‘隔行如隔山’,我来讲给你听。”

“通常钱庄的本钱号称二十万,算它实收四分之一,也还要五万,可咱们根本用不着那么多,至多二万就行了。眼前先要弄几千两银子,好把场面撑起来。”胡雪岩的计划是,好歹先立起一个门户来,并巧妙地借用官场势力把台面哄起来,外面要弄得热闹,其实是虚好看,内里是空的。等王有龄一旦放了州县,这家钱庄代理它的公库,解省的公款,源源而来,空就变成实的了。

经此一说,王有龄茅塞顿开,豁然明白,高兴地对胡雪岩说:“几千两银子,随时都有,我马上拨给你。”于是他给胡雪岩的钱庄起名为“阜康”。

从此,胡雪岩的官商之路正式开场。开钱庄,开典当,做生丝、粮食生意,一桩一桩的生意下来,胡雪岩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绅。

一日一心得:

官势是社会上一种很特殊的东西,如果利用得好,肯定能成就一番大事。胡雪岩之所以能成为红顶商人,就是因为有这种官势在起作用。

应对形势要随机应变

胡雪岩语录:犯法的事,我们不做。不过,朝廷的王法是有板有眼的东西,他怎么做,我们怎么做,这就是守法。他没有说,我们就可以照我们自己的意思做。

《三国演义》开篇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说的就是时局是千变万化的,秦朝末年,黄巾军起义,项羽、刘邦推翻秦朝。刘邦建立汉朝几百年的安定之后,又出现了天下大乱的情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据蜀称帝,孙权占据东吴,也称王,天下又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此后的一千多年,战乱──安定──战乱──安定,一千多年的王朝更替就是按照这一条规律来的。所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时局都在变化,而在这种变化中,人类所能做的也就是按照这种变化来随机应变。

在商场上也一样,风云际会,刚刚还是万里无云,一会就变成狂风骤雨了。对于生意人来说,这种变化是坏的,也是好的,坏的方面表现在形势的变化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而好的方面则表现在形势的变化也会带来发展事业的契机。而关键就在于生意人能不能懂得依据形势而随机应变,去发现自己的机会。精明的商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随机应变,而且还能在这种随机应变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利用机会来赚大钱。

胡雪岩就是这方面的顶尖高手。

钱庄开办的目的就是低利率吸收存款,再以高利率贷出去,这中间的差价就是钱庄的利润,这就好像是今天的银行一样,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也是这样的一种经营模式。

所以胡雪岩才会想办法凭借王有龄的官场势力来打理过往的县、府的银子,因为这是官家的银子,是不要利息的,那么胡雪岩再把这些银子放出去,那么就是全赚了。但是把这些钱贷给谁呢?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为胡雪岩提供了机会。

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国家一片混乱,太平军所到之处,不管是老百姓还是仕宦乡绅,都携带着金银细软开始逃亡。在东南地区一带,逃哪里去呢?这些人的首选之地就是上海,为什么?因为上海是通商口岸,里面有很多的洋人在经商,洋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都请求各自的政府用坚船利炮保护着这个地方,所以,哪怕上海周围的地区都受到太平军的占领或攻击了,但是上海却仍然安然无恙。于是这些人就把上海作为了他们逃跑的首选之地。

但是,这些人来上海之后,就碰到了一个问题。这些人在原籍的时候,依赖祖宗留下来的田产,靠收租过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奢侈无度,从来不知道节俭为何物。他们来到上海之后,他们就没有田产了,也不能收取租税了,但是他们挥霍无度的习惯还是没有改过来,加之上海灯红酒绿,十里洋场,花钱的地方更多。于是这些人坐吃山空,过不了一年半载,所带的钱全部花光了,这时候,他们又不能回原籍去,因为太平军还占据着他们的家乡,但是又要在上海生活,那怎么办呢?只有向当地的钱庄借贷。在一般人看来,借贷给这些人肯定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因为这些人不是本地人,等太平军一失败,他们就能回原籍了,到时候你想找他们要钱都要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