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时运动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尤其是跑步。不宜骤然间剧烈长跑,必须有一段时间小跑,活动肢体和关节,待肌体适应后再加大运动量。通过锻炼,感到全身有劲,轻松舒畅,精神旺盛,体力和脑力功能增强,食欲、睡眠良好,说明这段时间运动是恰当的;倘若感到身体软弱无力,提不起精神,疲乏不堪,食欲减退,厌恶锻炼,就要注意减少运动量,或改用另一种运动锻炼方式。
运动换气宜采取鼻吸口呼。因为鼻腔黏膜有血管和分泌液,能对吸进来的空气起加温作用,鼻腔的鼻毛和鼻分泌物能阻挡空气里的灰尘和细菌,对呼吸道起保护作用。随着运动量的增大,只靠鼻吸气感到憋气时,可用口帮助吸气,口宜半张,舌头卷起,抵住上腭,让空气从牙缝中出人。
冬日运动是对付寒冷的积极措施,但应注意,冬季是一年中的闭藏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相对缓慢,阴精阳气也都处于藏伏之中,所以运动锻炼中要注意精神内守,避免阴精阳气外泄。具体方法是:
1.准备活动要充分,待热后脱去一些衣服,然后加大运动量。
2.不要过于剧烈运动,避免大汗淋漓。
3.锻炼后,要及时擦干汗液,若内衣已潮湿,应尽快回到室内换上干燥衣服。
对于坚持冬季长跑的人,要特别注意冰雪,防止滑倒。遇冰封雪飘大雾天气,可在室内、凉台或屋檐下原地跑步,既能收到养生效果,又能避免意外。这一办法同样适用于身居闹市、无活动场地的人采用。此外,大风、大雾、大寒、冷高压的早晨,低层空气多受污染,在雾天下锻炼都是不适宜的。
冬季运动锻炼,还应注意保暖防冻。晨起室外气温低,宜多穿衣,待做好预备活动,身体暖和,再脱去厚重的衣裤进行锻炼。锻炼完以后则要及时穿好衣裤,注意保温,尤其是冬泳后,宜立即用柔软、干燥的浴巾迅速擦干全身,擦红皮肤,穿衣保暖,避免寒邪入侵。
《黄帝内经》说,冬季3个月,宜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所以锻炼最好是在日出后。但由于工作时间限制,人们不可能都等到早晨七八点钟日出后,可在六七点钟进行,但不宜在森林中锻炼,因为此时的森林中存在大量散发二氧化碳。冬泳最好选在午饭后一小时进行,因为此时气温较高,湿度低,能使冬泳的人体体温散失慢些,坚持锻炼的时间长些。
四、女性在寒冬季节怕冷怎么办
寒冬季节,很多女性特别怕冷。科学研究发现这是由于体内甲状腺素水平降低以及缺铁所致。甲状腺素是由碘和酪氨酸为主要原料经甲状腺合成分泌的激素,具有产热效应,可增加机体热量;同时甲状腺素又能促使人体基础代谢率的提高、皮肤的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产生体热抵御寒冷。而女性的机体新陈代谢较低,使得甲状腺素的合成显著减少,造成机体御寒能力降低。
科学家还指出,妇女如果常常感到寒冷,还可能是体内铁质不足引起。美国农业部的生理学家和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的营养学家,曾对两批各50名身穿游泳衣、分别在一个寒冷房间和一个冷水游泳池中发抖的妇女进行研究。他们发现,那些最怕冷的妇女大多数体内铁质不足。一旦给她们补充铁质,症状就会大大改善。
的确,在妇女的一生中,因月经、妊娠、分娩等原因造成的失血或子宫肌瘤、子宫功能性出血引起的失血,都会使相当多的妇女损失大量铁质,而在更年期集中地表现出来,造成冷感症。另外,低血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机能减退等疾患常会引起血液循环不良,使人经常产生冷感。
为了解决女性怕冷的问题,除了请医生查明病因,用一些药物之外,最重要的两条是:进行饮食调节和加强体育锻炼。在饮食上应多吃富含铁的食物。由于体内缺铁,各种营养成分不能充分氧化而产生热量,是怕冷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注意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动物肝脏、家禽、蛋黄、豆类、芹菜、菠菜、香菇、黑木耳等。同时要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机体对铁的吸收,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中医认为,怕冷是阳气不足造成的,应该有意识地多吃些具有温热御寒的食物,以利体内阳气的补充。比如牛肉、羊肉、狗肉、虾米、核桃、辣椒等都有这方面的功能。另外,生命在于运动,动则阳气生。体育锻炼也很重要,不过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贵在坚持,这样,就会使你的体质逐渐增强,贫血倾向也自然得到纠正。
五、冬季怎样晒太阳
冬天晒太阳可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特别是在防治儿童佝偻病或成人骨质疏松症方面有着特殊的疗效。
由于臭氧层在冬季和早春会出现季节性减薄,使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加强,会给人的身体带来不同的损伤,因此一天中最适合晒太阳的时间是:上午8时至10时,此时阳光中的红外线强,紫外线偏弱,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下午4时至5时,此时紫外线中的X光束成分多,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
不论哪个季节,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尤其是中午到下午4时这一段,最忌长时间晒太阳,因这时阳光中的紫外线最强,会对皮肤造成伤害。此外,每天坚持晒太阳30分钟至60分钟,即可平衡阴阳。晒太阳时最好穿红色服装,其次选择白色,最忌黑色服装。老年人不要独自晒太阳,独自睡着了容易感冒。几个人聚在一起,边晒太阳边聊天,既能舒筋活血,又可调节精神。
六、背晒冬日长精神
题中的“背晒冬日”,就是背对太阳晒暖和。冬日晒太阳,古来有之,是许多名人极为推崇的重要的养神健体的手段。记得自居易在《负冬日》的诗中说:“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诗中的“负喧”,不同于现代人置身杂务与喧嚣,而是指晒太阳,即背对太阳晒晒。事实上,一个人经常不见阳光,会显得神疲力乏、面色苍白,甚至会出现头晕、头痛、失眠、食欲不振为特征的精神抑郁症。为此,清代的慈山居士在他的《长寿秘诀》中写道:“清晨略进饮食后,如值日晴风空,就南窗下,背日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他的这一主张,肯定了晒太阳的益处。
当代科学研究表明,阳光是特殊的可见光,其红外线会使人体受到照射的部位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快,皮肤和组织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同时,还能调整睡眠节律,提升食欲,促进细胞增生,令人心情舒畅。同时,其紫外线能有效地杀灭细菌、病毒,活跃人体酶系统,增强免疫能力,能促进机体对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防止佝偻病出现。
当然,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慈山居士在《长寿秘诀》中还指出:“过午,阴气渐长,日光减缓,久坐不宜。”科学研究表明,过强的紫外线,将削弱机体的抗病能力,导致皮肤癌的发生。俄罗斯最近有研究成果表明,强烈的紫外线,会使眼睛中的水晶体变得浑浊,出现白内障。正确的晒太阳的方法是,选择有阳光而无风的上午,在室外背对阳光而坐,做到不空腹,不坐得过久,适可而止。
七、冷水脸、温水牙、热水脚
常言道,“冷水洗脸,美容保健”,“温水刷牙,牙齿喜欢”,“热水洗脚,如吃补药”。这些话是不无道理的。尤其是在冬季,更不要忽视刷牙、洗脸、洗脚这些日常小事,否则对健康是不利的。
1.冷水洗脸
用冷水洗脸,不仅利于卫生,也利于美容。因为冷水的刺激既可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又可增强皮肤的弹性,消除或减轻面部皱纹。冷水洗脸还可锻炼人的耐寒能力,预防感冒、鼻炎的发生,对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患者也有益处。当然,洗脸用的冷水温度也不能太低,以10℃左右为宜。
当冷水作用到皮肤时,皮肤血管剧烈收缩,血液流向内脏或深部组织,可使内脏新陈代谢增强,胃肠功能活跃,肠蠕动加快,整个消化系统功能增强,提高消化吸收能力,令人食欲旺盛。在冷水的刺激下,大脑也会立刻兴奋起来,调动全身各器官组织加强活动,抵御寒冷,周身血管的舒张运动,就是靠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长期坚持冷水浴锻炼,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增强,减缓脑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同时冷水浴锻炼对神经衰弱、头痛、失眠等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冷水浴能使细胞活跃,保持青春永驻,从而达到美容的目的。
2.温水刷牙
人的牙齿在35℃~36.5℃的温度下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35℃左右的温水是一种良性的口腔保护剂,用这样的水漱口,会使人产生一种清爽、舒服的口感。如果经常给牙齿以骤冷骤热的刺激,则可能导致牙龈出血、牙髓神经痉挛或其他牙病。
3.热水洗脚
中医认为:脚离心脏最远,此处穴位多,血液少,循环慢,有“第二心脏”之称。故脚的卫生,可以说是全身性的保健。怎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好脚呢?
用热水泡脚,可使血管扩张,局部的血流速度加快,从而增加了下肢营养的供应。人体足部的穴位很多,洗脚的过程也是穴位按摩的过程。睡前用热水洗脚,既干净卫生,又解除疲劳,还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冬季坚持用热水洗脚,对冻疮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患有失眠症和足部静脉曲张的人,每晚用热水洗脚,能减轻症状,易于人睡。当然,洗脚水也不能太烫,以不超过45℃为宜。这是因为,水温过高易使双脚血管过度扩张,使人体的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以致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此外.水温过高还容易使足部皮肤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过高的水温容易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使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而导致烫伤。
泡脚还应掌握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过长时间易增加心脏负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如胸闷、头晕,应停止泡脚;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如用中药泡脚,不要使用铜盆等金属盆,以免盆质的化学成分不稳定,与中药中鞣酸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八、天冷时颈部保暖也重要
天气变冷后,人们忘不了加些保暖内衣裤,却往往忽视了颈部保暖,然而颈部保暖可以有效预防颈椎病的发生。颈椎病是指颈部退化性病变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颈椎病的发病率很高,症状比较复杂,可以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感、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视力模糊等。
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很多,大体上可分为两方面。一是随着年龄增长,颈部长期承受压力过大,椎间盘退化、变窄,或者突出,影响局部神经和血管的功能而出现症状。二是颈部肌肉的急慢性损伤,常导致局部力量失衡、颈椎关节出现微小移位而头晕、肢体麻木等。天气变冷以后,暴露在外的颈部肌肉的血液循环缓慢,常可导致局部发生肿胀。因此,在寒冬要注意颈部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