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司马迁甚至想到了一死,不过后来他想到了父亲遗留给他的使命,想到了孔子、左丘明、孙膑等人,他们所受的屈辱,他们顽强的毅力,还有他们在历史上所留下的成绩都大大鼓舞了司马迁。他立誓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屈辱,也要把《史记》完成。
征和二年,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基本的编撰工作。这期间,他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折磨,但这些都没有把他打倒。他用他的生命谱写的不仅仅是一本旷世的历史著作,更是人类史上一首永存的生命赞歌。
人在遭受了屈辱后,一般都会有两种选择:有的人承受不起这样的折磨,从此悲观厌世、意志消沉,最终身体的屈辱导致了精神的萎靡,从此一蹶不振;有的人即使身体遭受了巨大的折磨,但是内心的火花不败,他们有着顽强的意志和斗争力,终于赢得了人生的荣耀。
正确地看待屈辱,把它当成一种激励人向前的动力,能做到这点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有一次,戏剧家曹禺邀请他的朋友阿瑟·米勒来家中做客。闲聊中,阿瑟·米勒暗示道:像您这样的老作家,肯定是被包围在一片荣耀和吹捧中的吧。曹禺笑了笑,从书架上拿来一本装帧讲究的册子,上面裱着的是画家黄永玉写给他的一封信,上面写道:“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的心不在戏剧里,你失去了伟大的通灵宝玉,你为地位所误!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也不够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筐的隽语都消失了……”信中对曹禺的批评字字严厉,甚至有明显羞辱的味道。阿瑟·米勒非常不解,如此一封使自己难堪的信,为何还精心地装帧在精美的册子里呢?曹禺解释道,正是这封信在不断地鞭策着他前进,每当他觉得懒散时,他都来阅读一下进而激励自己继续向前。
生活中不断地会有大大小小的委屈发生着,关键是看你处理它们的态度。如果你因为老板一句羞辱你的话而辞职不干,那么你永远就没有机会向他展示你强大的一面。记住这些屈辱,但是不要被它们缠住。有人因为屈辱而自暴自弃,有人因为屈辱而自发图强,这就是真正的弱者和强者的差别。
悲观者把屈辱当成打击,乐观者把屈辱当成激励,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导致了不同的人生结局。尝试着对那些屈辱笑一笑吧,把它们带来的郁闷转化成强大的动力,当作刺激我们前进的马达。或许正是这些屈辱,让我们更早知道了自己的短处。
境界谈
人生的路上如果总是鲜花和掌声,反而会蒙蔽我们的心灵,遮住我们的眼睛。感谢那些适时飞来的“臭鸡蛋”吧,或许正是它们把我们及时砸醒。
失恋会让一个人更成熟
爱情,自古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领域。无数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来自于对伟大爱情的憧憬。与爱情直接相关的便是婚姻、家庭和谐,婚姻幸福也是一个成功人生的重要体现。和谐的家庭生活为事业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看那些成功人士的探索路程,他们的背后大多有一个默默无闻的伴侣的支持,才走到今天的辉煌。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伴侣对于人生可谓是意义重大。
对于爱情的选择表面上看是与一个人有关的,但是实际上却是双方共同协调才能顺利走下去的。爱你但与你无关的论调也不过是存在于网络语言中,在现实生活中一击即碎。爱情需要双方的共同认可,否则只能以失败告终。由于爱情的问题涉及双方,我们这一小节要讲的话题便由此产生--失恋,一个很常见的人生经历,却同时又不能忽视。
失恋大多指陷入爱情中的两个人,由于某些原因,其中一人不再愿意与对方持续下去而将其抛弃的现象。不得不承认,失恋对于双方而言都是痛苦的,即使是对于提出分手的那个人而言,也是不好受的。任何一段感情的初衷都不是为了将来的决裂,所以最终走不到一起或许有很多客观因素在主导着。而很多悲观的人总因为一段恋情的失败而对自己的整个人生都画上了叉号,甚至有了殉情或者犯罪的倾向,这些都是极端且愚蠢的做法。一个人的存在价值或者意义,不应该完全通过另一个人的感情肯定而被肯定。爱情确实是人类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是绝对不是最重要的部分。你可以没有爱情而简单地生活一辈子,但是你不能因为没有吃穿住行而生活一辈子。生活的本质无非是吃穿住行,爱情不过是这些基本物质上的精神享受,有了它或许你的生活更加多彩,但是爱情不可强求,实在没有爱情这种佐料,生活依然可以过得有滋有味。
不可否认,失恋确实带给人很大的痛苦和烦恼,那种挫败感也许如同强力炸弹般让你短时间内承受不住。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短期的痛苦和悲伤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一直沉湎于这种痛苦而无法自拔,那么就是非常不明智的了。天涯何处无芳草。既然感情不能勉强,何不想开一点,给自己多一点空间,也给自己另外一个幸福的机会。死抓住一根救命草不放,或许反而因此丢失了生命。
失恋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经历,乐观者和悲观者处理的方式却截然不同。对于那些乐观的人而言,他们也曾痛苦,也曾悲伤,不过他们不会让这种情绪影响到他生活的其他领域。虽然他(她)已离去,可生活依然在继续,不是吗?如果因为丢失爱情,把工作也丢掉,人生也丢掉,自我也丢掉,那岂不是很愚蠢的做法吗?作为一个坚强的人,即使被抛弃,即使眼中还有泪水,依然要对生活微笑。要相信自己,他(她)离开了你,只是因为你们不合适而已,并不代表你不优秀。他(她)的离开,是你的身边少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而他(她)的身边少了一个爱他(她)的人,这绝对是他(她)的损失。
然而,总有部分思想极端的人,面对失恋的状况,无法把握自己的人生,或者性情大变,暴躁无比,不但影响了工作,也影响了和家人的相处;又或者暴饮暴食,自暴自弃,觉得自己没有意义,有了轻生的想法;更甚者以死相逼,或者产生报复心理,最终导致两败俱伤。想想看,因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而葬送了自己的人生,这是一种多么愚蠢的做法。
为失恋而痛苦不堪的人必须学会自我调整,自我拯救。虽然爱情不在,可是还有亲情和友情的常伴;虽然这段爱情失败,但是离开一棵树,你获得的是整片森林;虽然他(她)选择了离开了你,可是你的意义、价值依然可以从工作、生活等很多方面去体现,你可以活得更好,不是为了做给那个离开你的人看,而是因为这是“你”的人生。
境界谈
做一个坚强的、认真对待生活的人。这种潇洒并不代表你寡情,也不代表着你没有付出感情,而是一种成熟的人生态度。流水本无意,何必强留着。既然已经失去,为何不做一个潇洒的人,相信总有那么一方清水,愿意为你停留。
看淡生活中的不平事
生活中常有不公平的事情出现,努力了,付出了反而没有得到回报的事情也不仅只出现在你的身上。由于地球是圆的,总有一些人站在圆的切线点上比你早几分钟看到太阳。人生的事情,很难做到公平,有些人生下来或许就含着“金钥匙”,而有些人或许生下来身体就不完整,这些都是我们先天无法掌握的,只能接受。面对着这些所谓的不平,平庸之辈只会埋怨,而不以实际行动去改善,结果差距越来越大;智者则会坦然地接受它们,积极地用后天的努力去改变这种不平,赢得了自己的人生,也赢得了更多的敬佩。
斯蒂芬·威廉·霍金--“黑洞”理论和“量子”学说的创始人,对于他而言,命运是很不公平的。他天生就是一位中枢神经残废者,由于肌肉严重衰退,从而失却了行动能力,手不能写字,话也讲不清楚,终生要靠轮椅生活。但是他并没有对于这些身体的残废而怨天尤人、斤斤计较,也没有因为身体的局限而停止人生的探索。相反,斯蒂芬·威廉·霍金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由于身体行动的不便,他只能用一个小书架和一块小黑板完成他的研究过程。在他的研究过程中,他无数次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最终在天文学的尖端领域--黑洞爆炸理论的研究中,通过对“黑洞”临界线特异性的分析,获得了震惊天文界的重大成就,为此荣获了1980年度的爱因斯坦奖金。
然而,这位失去了行动能力的科学家在1985年病情恶化,连语言能力也被剥夺了。这时候的他依然没有把时间放在埋怨命运上,他利用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来间接表达他的思想,争分夺秒地在他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奇迹。他用仅能活动的几个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器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声音。有时候,为了合成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要准备10天。身体如此不便,却丝毫没有减慢他研究的速度,他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如今他已经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当今的“爱因斯坦”,我想这种殊荣,斯蒂芬·威廉·霍金当之无愧。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从这副对联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一位智者的人生态度。
生命和生活有时候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美好,它们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待遇都有所偏心,有的人确实生于荣华,处于丰顺;有的人或许就没有那么多天生的优势。不过相信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窗的同时,肯定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看淡这些不平,才能潜心去做正经的事情。我们的心和胸怀就那么大,如果装满了埋怨和愤愤不平,又怎么能有心思去探索自己的梦想呢?
生活的真谛是淡然。面对人生的不公,不可强求,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够了。生活就是如此,它给了你什么你是无法改变的,不如坦然地接受,利用它赋予你的东西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看淡生活的不平,便是懂得如何生活。懂得生活的人,不仅仅是成功的人,也是智慧的人。没有什么可以完全按着你的意愿去发展变化的,有时候付出了、努力了反而没有回报的事情并不代表它们白白付出,相信它们肯定会以其他形式,在其他方面补偿你的。付出和回报有时候展现出的不平衡,只是暂时现象,需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然而有的人偏偏不懂这一点,他们不把精力放在奋斗上,放在探索人生上,反而苦苦追寻着平衡,换来的也不过是劳累罢了。真正的愚蠢便是这样不懂生活,只会怨天尤人。
境界谈
面对生活中不公平的人和事,不要过分强求。生活本是如此,只要学会生活,懂得生活,就会看淡生活中的不平事。
好好活着,治愈失亲之痛
人生在世,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看着亲人离开而无能为力。人类生死的自然规律是我们无法更改的,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坦然地接受这一现实,逝者已去,生者犹在。对已逝亲人最大的尊重和怀念莫过于好好地活着,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面对亲人的离去,能做到坦然接受是非常不易的。生与死,是人类无法操作的两大领域,当科学知识没有能力解释时,我们就把希望寄托在了各种宗教上。这些宗教理念或许无法用科学来验证,但是至少能够让我们更加容易接受亲人的离去。
成龙在他的博客里曾这样写道:“逝者,只是结束了在这个空间的征程,他们会以另一种状态每日陪伴着我们,给我们力量!”“这种失去亲人的痛楚让我更知道幸福的意义,知道生命的意义,在以后快乐的日子里我不会忘记抬头望望天,让天国的慈父爱母依然看得到我,继续为我骄傲快乐!”
人是不可能长生不老的,死亡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如同时间的流逝一般,只能接受。我们可以把死亡理解成另一种形式的生存,这样或许能减轻一下我们的悲痛。对于个人而言,生命或许是有限的,可是对于整个人类而言,生命是不断繁衍、世世相传的。亲人的离开是悲痛的,可是如果长期处于这种悲痛中,连正常的生活都无法进行下去,我想这也不是那些离开的人想要见到的。对于那些先于我们离开的人而言,我们健康地、快乐地生活才是他们在天国最希望看到的。为了不让他们担心人世间的我们,我们要选择积极的生活方式,努力地生活,不仅仅为了自己,也为了那些牵挂我们的亲人。
时间可以抚平一切,同样也可以减轻我们的痛苦。我们要相信生命是轮回不灭的,即使肉体不在,精神可以永存。就像成龙诉说的那样,即使他们不像以前那样走动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存在,他们在精神上依然陪伴着我们,他们的爱依然环绕在我们身上,我们要把他们的爱也传播给其他的亲人,这样才是生命的价值。
境界谈
对于那些悲观的人,当亲人离开时,他们会瞬间失去生活的勇气,他们甚至选择死亡去逃避痛苦。这样不但让死者无法安息,也让其他亲人更加雪上加霜。没有什么跨越不了的难关,没有什么抚平不了的伤痛。当你无能为力扭转失亲的悲剧时,只能坦然地去面对那些事实,唯有生者积极地生活,才能给死者以最大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