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社交的艺术(智慧生存丛书)
11125200000098

第98章 要注意聆听

人们愿意在谈话的时候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不喜欢那些滔滔不绝,却对自己的谈话内容漠不关心的人。那些自己讲话不多,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认真聆听别人谈话的人,更容易受到别人的欢迎。真正的谈话高手,并不是因为具有雄辩的口才,而是具备聆听他人谈话的耐心。在与人交谈的时候,认真聆听,对对方的话题表示感兴趣,实际上是对对方的莫大的尊重。只顾自己说话,对别人谈什么漠不关心,无论你听还是不听,我只管自己嘴巴快活,这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在出席群体会议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犯急噪的毛病,没等别人把话说完,就迫不及待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企图引起别人的注意。事实上,在群体会议上话讲得越多的人,是越容易被人忽视的。那些不轻易开口的人,常常愿意虚心听取别人的看法,他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比较、斟酌别人的观点,这种人在关键时刻,一旦开口,就会吸引众人的注意。由于给自己留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所以他们的谈话往往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容易得到大家的重视。

小郝是一个普通的政府公务员,由于他掌握并运用了聆听的艺术,因而成为该部门在两年内连升两级的惟一职员。小郝大学毕业以后,进入到他现在所在的这个政府部门,同许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他对部门中的各项工作有自己的独特想法,他常常在群体会议上踊跃发言。但是后来他发现,那些经常发言的人几乎都是一些在一个岗位上呆了很久的不被重视的老职员,而那些身居要职的人多数不愿意讲话,他们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才开口。小郝是个聪明的人,他不愿意让自己步那些长期得不到提升的老职员的后尘。他下决心改变自己,不再主动发言。开始的时候他感觉非常困难,每每看到别人热烈讨论,他就觉得自己喉咙发痒,难以控制。当领导讲话的时候,他又常常感到枯燥乏味,坐立不安,但是他不能放弃,每当他自己内心有想多说话的冲动的时候,他就默默对自己说:“傻小子!难道你想在这个位置上呆一辈子不成?”每当领导讲话他感觉困乏的时候,他又会在心里偷偷提醒自己:“傻瓜!认真听,他们的词语虽然平淡,但也许涉及的问题却很重要!”由于不断地与自己搏斗,小郝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领导与同事一致认为他谨慎、有头脑。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很快获得两次升迁。而那些“有观点、有思想”的老职员们,却依然是动了嘴皮子,动不了屁垫子。

讲话是一门艺术,聆听更是一门学问。熟练掌握聆听的艺术,并善于运用这门艺术,有时比能言善辩更重要。你尊重别人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而聆听的过程就是对讲话者无言的尊重。但是聆听并不是简单的沉默,比如小郝在努力使自己少说话的同时,还为避免听别人说话时的困乏下了不少工夫。有许多人不喜欢发言,但是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成功,除了其他因素之外,最大的原因是没有认真地聆听。精彩的聆听是积极地听,而不是无动于衷、消极地听。每一个讲话者都希望听者对自己的话题和内容作出某种积极的反映,聪明的聆听者,总是会使讲话的人感到被认可,他通过眼神、头部等细微的动作,乃至坐姿把自己对听到的内容的感受和评价传递给讲话者,你的感受是肯定还是否定都能使讲话者感知。人们讲话的时候,大多在用眼睛扫视听众的表情,如果你认为有那么多的听众讲话者很难注意到某一个人的细微反映那就错了。其实人在讲话的时候,大脑中枢神经处于高度的集中状态,此时脑部几乎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两个兴奋点上,一是语言的组织和发送,另一个就是视觉信息的吸收。在接受信息这方面看,由于视觉信息成为主要的信息来源,所以在讲话过程中,大脑中枢对视觉信息高度敏感,能观察到每一个听众的细微表情和动作,并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聆听别人讲话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该注意正确挑选与讲话者的相对位置。一般来说,一个人在讲话的时候,眼前8到12米的范围内是他经常注意的地方,这个范围是使他眼部保持轻松的空间,注意不要背对讲话者或者坐在讲话者的背后。其次,切忌在对方讲话的时候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否则会给人留下缺乏修养的印象,不要打盹、睡觉,除非你想表示对他的蔑视。第三,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坐姿应该端正。目光大多数时间集中在讲话者的鼻梁一带,如果你与讲话者相距很近,一定注意不要紧紧盯着他的目光,那会使人觉得紧张,会分散他的注意力。第四,不时地微微点头,表示你很赞成他的观点。在你觉得他的话有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摇头表示反对,更不能用斜视表示对他的话题不屑。最好是表现出思考的样子,使他觉得你在尽力去理解他的看法。第五,就是要真正用心去听,你可以不赞成他的观点,但千万不要心不在焉,如果你不打算认真听,还不如不到场,既然来了就应该专注,有时你也可以举手(在听众较多的时候)或说“对不起,我可以提个问题吗?”(在人数较少的场合)表示自己的疑问或异议。